九日偕龚沤舸郭小岩门人范生问庭萧生含素唐生云溪王生清如游青原山登高席间分韵得来字次山谷韵

平生抱山癖,人事撄氛埃。名山多负负,到处空复回。登高访青原,盘纡白云隈。冈峦互扃钥,深入豁然开。巍巍净居寺,殿阁森良材。佛家亦兴废,今昔良可哀。蹑屐遍探幽,言寻山水涯。嵚崎磊落石,飞云绝梯阶。亭台半倾圮,结构无文榱。泠泠曲涧泉,清不受尘埋。听泉待月桥,道心生秭垓。天工胜人为,此理讵疑猜。我闻王姚江,讲学辨根荄。聚徒居此山,岁举春秋杯。书声振林谷,相得遗形骸。千载杳难期,五贤祠山摧。吾道竟何如,后学谁追陪。讲堂不可再,俗僧徒掀豗。吊古感苍茫,?鸟声清哇。人杰地乃传,我今七贤偕。重阳无风雨,欢携酒榼来。扪萝意延伫,日暮舆夫催。何时买山隐,归路重徘徊。

普陀洛迦新志

佛教史志。民国初王亨彦撰。十二卷。全书共分十二部分,记载了普陀山的山川风貌、自然景观和作为主要内容的佛教兴衰史迹。同时收集了历代帝王、僧俗有关普陀山佛教的敕令、奏疏、碑铭等二百余篇,其中有关寺院经济方面的敕赐、奏议、碑文等六十余篇,为研究普陀山佛教史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不落不昧,僧俗本无忌讳。丈夫气宇如王,争受囊藏被盖。一条概栗任纵横,野狐跳入队。

和许龙石山行四首 晚趋功德寺遇雨

马蹄不为踏山忙,王事幽怀兴故长。疏霭淡云天杳杳,石林茆屋日荒荒。翠华有梦连清夜,野渡谁家系小航。坐对明灯忽闻雨,无边爽气入虚堂。佛印南来知几传,香灯钟鼓自年年。僧如有约先张榻,事本非期亦是缘。宝剑光摇红日下,白云阴护翠微前。三生漫演无边偈,一勺还尝石涧泉。乍息肩舆日未沉,名山曾此几窥临。一泓寒沁泉流碧,万折源通地脉深。古洞无尘留暑气,虚窗有榻锁秋阴。梦回忽听钟鸣寺,出户犹看月在林。林开晨旭鸟鸣过,望里群峰万笏罗。湛露澄浓浮沆瀣,梵宫雄峙压盘陀。佛能说法思超世,我为耽诗未脱魔。王事有程还促驾,一鞭须趁早凉多。

游栖霞四首 其三

优尼制铜觉,欲住女主龄。主称金轮王,录在华严经。而舍觉富贵,爱慕涂椒馨。月黯回心院,妖魂啼窈冥。僧人弗知此,独受一峰青。分减傥及我,终岁栖林坰。

游暹罗佛寺

入境宜从俗,随缘到上方。钟声度隔海,殿角挂斜阳。偏袒僧人服,蓬头蛮女妆。讹传拜三宝,丈六大空王。

自咏十韵

只合沧洲钓与耕,忽依萤烛愧功成。未游宦路叨卑宦,才到名场得大名。梁苑二年陪众客,温陵十载佐双旌。钱财尽是侯王惠,骨肉偕承里巷荣。拙赋偏闻镌印卖,恶诗亲见画图呈。多栽桃李期春色,阔凿池塘许月明。寒益轻裯饶美寝,出乘车马免徒行。粗支菽粟防饥歉,薄有杯盘备送迎。僧俗共邻栖隐乐,妻孥同爱水云清。如今便死还甘分,莫更嫌他白发生。

偈颂六十首 其五十三

四月初八佛生日,天下丛林皆浴佛。佛身充满太虚空,何处更有虚空觅。见前僧俗等金躯,长短方圆皆显赫。放光动地二六时,从本至今无间隔。今有檀越女弟子,刘氏同男王承直。旷大劫来植善根,所行真实如菩萨。当知功德福无涯,回向癸未诞生日。唯愿岁君向此诚,诸天星曜同昭格。资持刘氏从此去,寿同赵州百二十。更祈不尽大功勋,保男察判官崇极。子子孙孙福禄昌,无量福田咸并集。此月十四往临安,龙天当护为般挈。三江九堰聪明神,稽首归依助英杰。全家既达九重城,母子忻欢仰天力。

首罗比丘经

亦称《首罗比丘见月光童子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首罗比丘从大仙处得知月光王将于汉境出世,欢喜踊跃,讯问月光王出世的种种具体情况,何人可以得见,如何退破与月光王同时出世之大魔,如何避灾及问当世诸贤等;第二部分叙述大仙到君子国太宁寺,国王等人听到月光将出世,同赴月光所居之蓬莱山中海陵山下闵子窟,询问圣君出世之法则,月光作答,大仙国王等欢喜而去;第三部分为《五百仙人在太宁山中并见〈月光童子经〉》,叙述大仙在太宁山中见到《月光童子经》一卷,宣说咒语,宣扬诵经念咒之功德等等。经中出现大量中国地名、人名。预言申酉年时天下将逢一灾运,同时月光出世,持经行善者可得济度等等。研究者或谓此经是北齐僧人约于公元6世纪70年代前半叶所造。第三部分《五百仙人在太宁山中并见〈月光童子经〉》是北齐之邑师对《首罗比丘经》的说明与发挥,其时约当公元6世纪80年代初,似是僧庆所集。两经的造作地域乃以太宁山为中心地。本经以“末法”思想为理论依据,用月光童子出世作支那国王的预言为线索,结合道教信仰,宣扬修持三归、五戒、十善的简易法门,反映了民间佛教的流传形态。经中宣扬的“常行平等”、“赀租不输”的社会理想,揭露了上层僧侣的堕落,反映了下层民众的社会要求。此经为隋《法经录》以下历代经录所著录,均被判为伪经。中国历代大藏经均不收,敦煌遗书有收藏,后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但录文首部残缺,可据他本补齐。

温室经疏

佛典注疏。唐慧净撰。一卷。首尾俱全,卷子前部下方略有残缺。卷末题:“释慧净撰”。慧净,唐京师纪国寺僧人,《续高僧传》卷三有传。曾为《法华》、《胜鬘》、《仁王》、《般若》、《心经》、《温室》、《盂兰盆》、《上生》、《下生》等多部经典作疏,盛行于世。此疏前有一序。谓“夫《温室经》者,斯乃积净业之善基,荡尘累之津泽,跨天堂之梯蹬,越苦海之舟航。囊括因果,包举福慧;理丰言约,文遒旨婉。生一念净信终隔四流,起一支善行则卒登十地。医王由此创业,法将所以室通。庶得异世共观,津流远代。”其后逐句疏通经文,其内容与隋慧远撰《温室经义记》互有异同,或慧净撰写此疏时曾参阅过慧远之《义记》。《续高僧传》称:慧净著作“文义绮密,高彦推之。故其每有弘通,光扬佛日。缁素云踊,庆所洽闻。于时大法广弘,充溢天壤,颇亦净之功也。”此疏曾东传日本,后亦佚亡。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入。日本《大正藏》据S.2497录文收入第八十五卷。

因师集贤录

全称《高峰龙泉院因师集贤语录》。佛教文集。元如瑛编。十五卷。因师,即高峰龙泉院十一代住持德因,宋末元初僧人,生卒年无考。此书为德因的诗文集,分十四门,即:入坛叙时景门、入坛佛事门、音声佛事门、歌扬赞佛门、陈意伏愿门、荐亡偈赞门、诸般佛事门、诸家伏愿门、总愿碎语门、追荐陈意门、荐亡伏愿门、涅槃法语门、抄题杂化门、自陈情词门。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莲华面经

凡二卷。隋代那连提耶舍(490~589)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叙述佛陀预言于其入灭后,佛教僧徒将堕落,佛法转移入罽宾国,并于该国兴盛;后破佛王出现,毁破佛钵等种种佛教兴衰之情形。经名‘莲华面’,系取自破佛王之前生名为莲华面(富兰那教徒)。又我国末法思想系形成于南北朝至隋代之间,而本经译于隋代开皇四年(585),与那连提耶舍之另一译经‘大集月藏经’,对于当时人心皆有莫大影响。

御制神僧传

九卷。明成祖朱棣(1360—1424)编著。朱棣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洪武三年(1370)封为燕王。他“智勇善用兵”,在多次率军征讨蒙古的戎马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军事斗争经验。史载他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靖难之役 (1399—1402) 打败明惠帝朱允炆而蹬上皇帝宝座。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因其谋臣僧道衍(姚广孝)助他夺取皇位有功,故此极力美化佛僧之神奇,鼓吹“君权佛授”。不仅编著《神僧传》,还编有《佛曲》千首。《神僧传》采辑中国历史佛教史传中所载的“神僧”,即神化万变,而超乎其类者的传记而成。收录“神僧”208人,上迄东汉印度来华僧人迦叶摩腾 (略称 “摩腾”),下至元初藏族高僧胆巴(原名叫庆喜称)为止。在排列次序上,并非绝对按僧人所处时代先后,而是根据作者需要而有所串动。如将晋代僧列在齐、周之后,隋代僧人岑阇黎列在唐代之后。《神僧传》虽也记录了所载“神僧”的一些历史资料,但每每多有夸张不实之辞。故此,其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并不大。倒是在中国封建统治者利用佛教为其政治服务,佛教依附并服务于封建政治方面,为后世留下了有籍可查的文献。该书明代出版时,并没有注明出版朝代,其著者也没有署名。现存版本不详。《四库全书》有其书名索引。任继愈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宗教词典》有专条介绍。《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在其 “中国佛教传记”条目中作了简要介绍。

潜园适兴六十韵

不作封侯想,潜踪已十年。屡因图画兴,辄起眺游缘。群峭嵚?度,重峦崒嵂迁。商羊聊拄杖,款段忍加鞭。出既胸襟旷,归尤景物全。灵区瞻谷口,胜处接城边。颇得渊明趣,非同仲子贤。筑园容寄傲,著屐任周旋。适意欣孤往,娱情倦忘还。崖高堪望远,地静觉居偏。评石方僧孺,移花法道筌。斑红阶藓润,茸碧屋萝牵。水阔波跳鲤,林深树曳蝉。抚松凭偃蹇,趁鹤步翩?。淡淡堤摇柳,泠泠沼泻泉。春融芬岸芷,露浥袭汀莲。舞蝶翻歌扇,浮鸥傍钓船。桥多修涧绕,路杳隔墙连。芡实鸡头剥,蕟藤鸭脚缠。门低榕并亚,篱密槿添编。引蔓葡萄架,薰芳茉莉田。果垂罗汉熟,花绽佛桑妍。泛鹢回塘曲,盘蛇造洞巅。苔滋层磴滑,岩瀑一流悬。题壁鸿留爪,窥渠鹭立拳。荷喧池过雨,竹暝径笼烟。撒网危矶上,投壶小院前。蔬浇抽甲壮,菊种课丁虔。穴土挖成室,诛茅构数椽。清宵虫语碎,晴昼鸟声穿。格磔啼秦吉,?辀叫杜鹃。百株栽绛雪,万卷录丹铅。风定云横岫,星稀月在天。楼台皆倒影,亭榭尽临渊。避暑宾摊簟,嬉春女落钿。奚奴随倜傥,侍史列婵娟。阮籍游而啸,嵇康懒与眠。茶甘烹雀舌,香霭爇龙涎。古剑求三尺,名琴操七弦。诗观辞骆什,帖检换鹅笺。妙笔挥毫素,寄书问太玄。锦贉装玳瑁,绣褫记嫏嬛。钟鼎周陶铸,圭璋汉泐镌。爱根何日了,吟债几时填。思苦陈无已,脾幽孟浩然。论文凭只眼,索句耸双肩。枕上「逍遥传」,床头「内外篇」。师坡常说鬼,学晋每逃禅。交挚相倾盖,讴和共扣舷。南皮从叶后,北面事曾先。射覆词坛立,猜枚酒令宣。笙箫分雅部,醽醁醉华筵。酿厌中山困,车乘下泽便。衷怀希魏野,气概仰张颠。性拙薄戎算,平生轻峤钱。言狂人窃笑,癖怪我难悛。默默嚣尘减,悠悠俗虑捐。有心追隐逸,无志慕腾骞。况免饥寒逼,犹兼疾痛蠲。曾闻唐白傅,閒散即神仙。

唐僧弘秀集

诗总集。宋李龏编。十卷。选 录唐释子“名弘才秀”者五十一家(序称五十二 家)诗五百首,按人编次。其中选皎然诗七十 首、贯休六十一首、齐己六十首,余各有等差, 大体反映唐僧诗歌创作成就。按唐代僧人有专 集者不过数家,其余散见诸书,此编裒而集之, 于保存资料甚有价值。《四库全书总目》虽批评 它“时有不检”,而亦承认其“采摭颇富”,“收拾 散亡,要亦不能谓之无功”。有南宋宝祐六年 (1258)陈氏书籍铺刻本藏台湾“中央图书馆”, 另明万历沈春泽刻本和清初毛氏汲古阁刻本, 《四库全书》亦加采录。

杜牧之诗酒扬州梦

元杂剧剧本。简名《扬州梦》。乔吉撰。末本。剧演唐代翰林侍读杜牧,因公差赴豫章,在好友豫章太守张纺家宴上,见其13岁的家妓张好好,有爱慕之意,遂以瑞文锦等物及诗一首相赠。3年后,好好被扬州太守牛僧孺收为义女。杜牧又公差扬州,于牛僧孺席间再见好好,爱慕更甚,再以诗相赠。恨无媒妁相通。杜牧游翠云楼,闷倦睡去,梦好好前来相会。有富豪白文礼者,为杜牧饯行。探知内情,愿为作伐,成就此事。牛僧孺任满回京,白文礼特地随往。文礼再设宴招杜牛2人,将原委说破,僧孺应了亲事,杜牧拜了岳丈。关于本剧,木青正儿在《元人杂剧概说》中指出:“此剧情节是单纯的,因为五段都是酒宴之场,一看似乎很平凡;不过各酒宴场的情趣都不相同,曲辞也有变化。在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苦心和本领吧。而贪花恋酒的诗人杜牧的面目,也活跃着。曲辞典丽,并且生气泼刺。”现存主要版本有:《改定元贤传奇》本,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继志斋刊本,《元曲选》本,《柳枝集》本,《扬州丛刊》本。

神灭论

南朝齐梁时无神论思想家范缜的论战之著。范缜(约450~510)字子真,河南人。出身寒微,性情率直,“好危言高论”,不畏权势。齐梁两朝,先后任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等职。早年,曾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发表反对佛教因果报应的言论,退而著《神灭论》。其基本论点是“形神相即”和“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以此推论,人的形体与精神的关系乃是“质”和“用”的关系。“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正如刀刃与锋利的关系一样,刀刃没有了,锋利也就谈不上了。作者还对佛教加以指责,认为“浮屠害政,桑门蠹俗”。南北朝期间佛教盛行,南朝皇帝和世家豪族大都奉佛。寺院林立,僧徒云集,迷信成风,误国害民。《神灭论》一出,“朝野喧哗”。萧子良“集僧难之,而不能屈”,又派人以高官相诱,范缜则断然表示决不“卖论取官”。后来梁武帝萧衍奉佛教为国教,又组织64人发表75篇文章对《神灭论》进行再次围攻,还亲自写了《敕答臣下神灭论》,指责其“妄作异端”、“违经背亲”,并以命令语气说:“言语可息(不要再坚持了)!”但范缜仍然“辩摧众口”,不为所屈。结果,被流放岭南。《神灭论》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传统和无神论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苦瓜和尚画语录

一名 《石涛画语录》,中国画论著。清原济(石涛,1642-约1718)著。有《知不足斋丛书》本、《昭代丛书续编》本、《翠琅轩馆丛书》本、《四铜鼓斋画集》刻本等。1960年上海博物馆影印出版。原济是书画家、画学理论家,僧人。俗姓朱,名若极,广西全州人,明藩靖江王朱守谦后裔。因家难,五岁出家,法名原济 (一作元济),小字阿长,字石涛,号大涤子、清湘陈人、清湘遗人,晚号瞎尊者、零丁老人等,自称苦瓜和尚。擅画花果兰竹,兼工人物,尤善山水,画名极盛。书法工分隶,擅诗文,与弘云、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高僧”,对后来扬州画派与近代画风影响极大。精释、道、儒三教哲理,深究画理,融汇自己创作实践经验,著 《画语录》,全书1卷18章。内容大致可归纳为:(1)观察对象及表现手法,如《画章第一》、《了法章第二》; (2) 如何反映从自然中获得的感受,如《尊受章第四》、《资任章第十八》; (3) 题材处理和艺术构思,如《境界章第十》、《蹊径章第十一》;(4)运用艺术手段表现描绘对象,如 《笔墨章第五》、《运腕章第六》、《絪缊章第七》、《皴法章第九》、《四时章第十四》; (5)说明艺术的来由及如何借古开今,破格创新,如 《兼字章第十七》、《变化章第三》等。说理深邃,首尾井然。所论重视体察自然,谓山水应“脱胎于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主张“借古以开今”,斥泥古不化是食人“残羹”等等。文中部分章节,措辞玄妙,掺杂老庄思想和禅语。

湘山野录

笔记。宋释文莹著。三卷。此书作于荆州之金銮寺,故以“湘山”为名。成于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其内容主要记录了北宋前期的一些见闻杂事,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活动。对于当时朝廷的黑暗、官吏的残暴无知,都有所揭露。由于作者是僧人,所以书中也记述了不少鬼神佛道的怪异故事。作者还记述了著名的文学家李煜、徐铉、石介、柳开、王禹偁、魏野、杨亿、寇準、范仲淹、石延年、晏殊、欧阳修、苏舜钦等人的轶文轶事,是文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宋史·艺文志》著录此书为三卷,《郡斋读书志》卷三下著录为四卷。今传本皆为三卷,附《续录》一卷。有《津逮秘书》、《学津讨原》、《说库》、《学海类编》、《古书丛刊》、《择是居丛书初集》、《四库全书》等本以及1984年中华书局点校本。

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

一名《济颠大师玩世奇迹》、《济公全传》、《济公传》、《皆大欢喜》、《度世金绳》。长篇小说。清“天花藏主人编次”,亦题“西湖墨浪子偶拈”。二十回。作者无考。书叙南宋高宗年间僧人济颠故事。天台府天台县春坊赞善李茂春之妻王氏生一子,本紫金罗汉转世, 国清寺高僧性空为取名修元。性空坐化之日嘱赞善曰:“汝子乃佛家根器,非宰官骨相,但可为僧,不宜出仕”。修元谈禅,皆不能胜。至十八岁,父母相继逝世,遂于灵隐寺出家,法名道济。因放浪无覊,屡遭责打,欲待还俗。经长老棒喝,顿悟佛性,遂撞翻长老及众僧,疯疯癫癫,以游戏方式吐露禅机,人皆称为“济颠”。济颠不戒酒肉,口唱山歌,与猴犬同游,与群童嬉戏,然语含禅机,无不灵验,为人治病,屡有奇效。日游息于西湖之上,往来于官宦人家,纵酒自乐,不贪钱财,不近女色,济颠以疯癫狂态,做了许多好事、奇事,人人敬仰,称为活佛。圆寂之后,亦常显灵。人间不平事济颠皆以嬉笑怒骂出之,颇具揭露意义。济公故事,渊远流长,宋时已见端倪。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十四亦载道济故事,晁瑮《宝文堂书目》子杂类著录《红倩难济颠》一本。明隆庆三年刊有《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短篇小说),于《醉菩提》影响尤深。有乾隆四十年(1775)、四十二年、四十三年金阊书业堂刊本,乾隆五十三年(1788)金阁古讲堂刻本,道光二十七年(1847)文聚堂刊本(四卷)、光绪二十年(1894)刊本等。一九八三年花城出版社出版《济公全传》标点本(上下册)。是书尚有多种国外译本,近年有澳大利亚的伊恩费尔威译本,名《醉佛》。

1 2 3 4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