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氏四隐集
三卷。宋柴望及其从弟随亨、元亨、元彪撰。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又号归田。宋理宗嘉熙年间官太学上舍。淳祐六年(1246)元旦,皇帝下诏求直言,柴望因《丙丁龟鉴》奏百忤权臣贾似道,下狱。后放归。景炎二年(1277),授迪功郎,史馆编校。宋亡,不仕。随亨 (1220—?) 字刚中,号瞻屺。柴望弟。宝祐四年(1256)进士,历知建昌军事。元亨 (约1265年前后在世)字吉甫,生卒年不详。与随亨同举进士,历官朝散大夫,荆湖参制。元彪(约1270年前后在世)字炳中,号泽臞居士,尝官察推。柴氏兄弟为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人。宋亡以后,兄弟俱遁迹不仕,时称柴氏“四隐”。柴望所著有《道州台衣集》、《咏史诗》、《凉州鼓吹》。柴元彪所著有《袜线集》。柴随亨、元亨著作散佚。其集名皆不可考。明万历中,其十一世孙复贞等搜罗遗稿,元亨之作已复存。因合望、随亨、元彪诗文共为一集,仍以“四隐”为名,因其旧称。世所行者仅望《秋堂》 一集,而实非足本。钱塘(今浙江杭州)吴允嘉始得刻本钞传。又据《江山志》及《吴氏诗永》,益以集外诗五首,遂为完书。其诗格颇近晚唐,无宋人权桠之习。随亨、元彪所作,差逊其兄。然亮节高风,萃于一门。虽遗编零落,而幽忧悲感之意托诸歌吟者,往往犹可考见。存之足以励风教,正非徒以文章重。有 《四库全书》 本。
奉使筑朔方六州城率尔而作
奉诏受边服,总徒筑朔方。驱彼犬羊族,正此戎夏疆。子来多悦豫,王事宁怠遑。三旬无愆期,百雉郁相望。雄视沙漠垂,有截北海阳。二庭已顿颡,五岭尽来王。驱车登崇墉,顾眄凌大荒。千里何萧条,草木自悲凉。凭轼讯古今,慨焉感兴亡。汉障缘河远,秦城入海长。顾无庙堂策,贻此中夏殃。道隐前业衰,运开今化昌。制为百王式,举合千载防。马牛被路隅,锋镝销战场。岂不怀贤劳,所图在永康。王事何为者,称代陈颂章。
河如带
虎有爪,雕有翼。爪擒猛兽威愈张,翼奋高云身起疾。自从轵道释降王,火旗龙马趋咸阳。丞相淮阴文武并,良平片舌摧彊梁。开国功臣定王霸,捲除虐网民归化。壶关仁义决雌雄,马上安能得天下。且如吏才世常有,何亡如失左右手。傥非神计六出奇,空陷荥阳虎狼口。长乐置酒朝仪新,天子之尊世一人。元勋虽是称三杰,鸿业皆由得众臣。臣有才,君所倚。元首股肱为一体,家国遄兴每因此。若使虎无爪兮雕无翼,横飞怒搏将何以,狐兔鹪鹩䓁焉尔。高皇念功能重酬,剖符裂土封诸侯。刑白马,宣盟辞,告于上下之神祗。神祗洋洋明鉴知,盟若曰:山如砺,河如带,地老天荒国长在。河如带,山如砺,子子孙孙千百世。铁为劵,丹为书,视彼竹帛坚有馀。金作匮,石作室,藏之宗庙何深密。分茅食邑布州郡,雉粉衣裳龟纽印。谢恩凤阙拜且言,长与汉室为藩垣。后来疑忌含怒怨,激得王侯屡生变。戮豨醢越夷韩族,请苑利民翻系狱。渐次国除真可怜,几家能得传曾玄。口血未乾言自食,无怪残刑有武宣。争如待下推恩德,保全功臣扶社稷。周家虽不誓山河,国与诸侯绵八百。君心诚信能确守,带砺不盟天亦祐。君心诚信苟有亏,带砺虽盟终自欺。君不见吕后在前莽操后,还赖功臣同拯救。河流山峙尚依然,不似人心不长久。
闻过斋集
元文别集。8卷。吴海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盐政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有明成化年间邵铜刻本、明范氏天一阁抄本等主要善本。卷首有明建文三年(1401)徐起序。本集是吴海的门人王偁所编,王偁是王翰之子,王翰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将王偁托付给吴海,自刎而死。据徐起序,本集曾由胡伯宁首次刊行于福建。卷1—2为叙,卷3—4为记,卷5为墓志铭、行状,卷6为书、哀辞、传,卷7为箴、铭、题跋、赞,卷8为杂著、祭文。卷末有明建文三年王偁跋。吴海的文章典雅流畅,徐起《序》称:“叙事严整,议论正大,雄健宏奥,离合变化,一归于理。”吴海平生虚怀若谷,以闻过斋作为自己书斋之名,所以当门人王偁编其文集时,就名为《闻过斋集》。吴海是王翰的挚友,他为王翰写下《友石山人墓志铭》、《王山人哀辞》、《友石山人真赞》等多篇文章,并一一编入《闻过斋集》,这些文章不但写得真挚感人,也是有关诗人王翰生平的重要资料。
国朝诗评
明代论诗著作。王世贞著。一卷。共品评诗人八十余位,与《明诗评》所评诗人,略有出入。品评体例也与《明诗评》有所不同,取消了对诗人生平的简介,三言两语,直接品评诗人及其作品的风格和优劣,如评刘基“如刘宋好武诸王,事力既称,服艺华整,见王谢衣冠子弟,不免低眉”。评高启“如射雕胡儿,亢急健利,往往命中;又如燕姬靓妆,巧笑便辟”。评刘崧“如雨中素馨,虽复嫣然,不作寒梅老树风骨”。评杨基“如西湖柳枝,绰约近人,情至之语,风雅扫地”。评汪广洋“如胡琴羌管,虽非太常乐,琅琅有致”。评语简洁形象。有明《天都阁藏书》本及源于此本的《丛书集成初编》本。清《学海类编》丛书亦收此书,题为《诗评》。
乾坤清气集
十四卷。明偶桓 (生卒年均不详)编。偶桓字武孟,号海翁,自号瞎牛。太仓 (今属江苏太仓)人,洪武中官荆门州吏目。著有《乾坤清气集》。是集凡十四卷。收录了元一代之诗,分体编次。其中如汪元量、瀛国公,元好问等,上及金宋之末;张以宁、危素等,亦下涉明初。朱彝尊 《静志居诗话》称:明初诗家操选政者,赖良直卿,许中丽仲孚,刘仔肩汝弼,沈先士称,王称孟,都有所蔽。惟有瞎牛的《乾坤清气集》一编,能别开生面。惜余所钞缺七言近体绝句,未得全书,偶桓以为憾。”此本称钞自 《孙氏苍雪斋》,所缺与朱彝尊本相同。又以厉氏 “樊榭山房本”,郁氏 “东啸轩本”参校,颇为精善。虽然卷帙无多,而去取极为谨严。又编在明初,多见旧刻。如七言古诗中陈旅泰定元年八月一首,张翥周《按乐图》一首,郑元祐 《送林彦清》一首,《将还淮扬》一首;古乐府中揭斯 《马上郎》,《车中女》二首,陈泰 《汉使谣》一首; 萨都拉 (原作萨都剌)《秋夜长》一首,张宪 《飞来狐》一首;五言律诗中如 《马祖常寄邵允文 》一首,《南征》一首,张翥 《谋台》一首,《游石头城清凉寺》一首,杨基 《夏夜有怀第二首》。今本集都失不载,惟赖此集以存。又五言律诗中赵孟頫《次袁学士上都集韵》一首,《松雪集》 不载,而谭氏所刻 《赵子昂诗集》有之。亦从此本摘取收录。可见元诗诸选本,终当以此编为善。有 《四库全书》 本。
尚书通考
十卷。元黄镇成(1287-1362)撰。镇成字元镇,江浙省邵武(今属福建)人。元代经学家、文学家。屡试不第,历游南北,后归隐故乡着书,以荐授江南儒学提举,未及赴任而卒。着述除《尚书通考》之外,尚有《秋声集》。镇成工诗,其诗多忧时感事之作,而尤以描摹山水者着称,王士祯《居易录》称其诗“具有风调”。镇成说解《尚书》,博引他书以考据虞、夏、商、周之名物典章,间或附以论断,颇为详赡。其说重在考据,不尚空谈。唯其考据过于烦琐泛滥,乃此书之缺憾。该书最早刻本为元天历刻本,张金吾《藏书志》、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均有着录。现存元至正刻本三部,其中两部藏北京图书馆,另一部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此外还有《通志堂经解》本,清抄本等。
莲洋诗钞
十卷。清吴雯(1644—1704)撰。吴雯,字天章,号莲洋。薄州(今山西永济)人,原籍辽宁辽阳。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荐举博学鸿词,不中举。游食四方,足迹遍及南北。吴雯少敏慧,博览群籍,淹通经史。后因母亲去世哀痛过度而死。著有《谈龙录》、《莲洋集》等。是集,乾隆十六年(1751),汾阳刘组曾裒其全稿刻之。又以王士祯所评者别刊一小册并行。是书凡得古诗二卷,近体五卷,补遗一卷、诗余一卷、文一卷,共十卷。其诗笔触妍秀,风致俊逸,韵味悠远。在诗中,他融入了自己的情思,创造出一种清微婉妙的意境。如《遥题王咸中石坞山房》等都写出了景物特点。擅长抓住典型物象来勾画景色。精于锤炼诗句,如“白云逗残雪,忽见前峰暝。”“河流周郡白,山势入关青。”等都是为人称道的佳句。吴雯诗歌的缺点:取材比较狭窄,大体不出咏怀、写景、题赠的范围,很少反映社会现实; 气势比较薄弱。是书有 《四库全书》本。
嵩山集
宋代诗文别集。54卷。晁公遡撰。本集原刊行于乾道四年(1168),皆为作者守眉州之前的作品。据师璿序称:“尝窥公所谓《抱经堂稿》者,以甲乙分第,汗牛马而充栋宇,傅甫之所得殆管中之豹。”因而此集当非作者全集。其书卷1为赋5篇,卷2至卷14为古今体诗452首;以下诸卷为表、笺、状、青词、启、乐语、文、柬、札子、书、序、记、杂著、传、墓志等各体文章,其中启10卷、柬5卷、札子11卷。卷首载师璿序。序称其文章“雄深雅健,钜丽俊杰”。《四库全书总目》亦称:“王士祯尝评其诗,谓在无咎、叔用之下。盖体格稍卑,无复前人笔力,因由一时风气使然,而挥洒自如,亦尚能不受羁束。至其文章,劲气直达,颇有崟崎历落之致。以视景迂、鸡肋诸集,犹为不失典型焉。”北京图书馆及上海图书馆均藏有本集的清抄本。
读书斋偶存稿
四卷。清叶方蔼撰。叶方蔼,字干吉,号讱庵。昆山 (今江苏昆山)人。顺治十六年 (1659)进士,官翰林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加礼部尚书衔。卒谥文敏。叶方蔼得官入朝后,就因文章得到顺治皇帝的赏识。其授学士述怀诗所云:“敢道齐贤留异日,屡称苏轼是奇才。”记载的即此事。后又被康熙皇帝召入内廷,此期所作,大略是歌咏升平的御用文字。叶方蔼尝著有《觚斋集》,得第后弃不复存。还著有《独赏集》。此集皆为在朝及告退时所作。不分体,不编年,疑为叶方蔼所制定。故篇什虽少,而一一皆其菁华。王原祁序称叶方蔼诗宗苏、陆,文宗眉山。生平服膺王士祯之诗,汪琬之文,实兼有二家之长。本集所收之诗诸体具备,虽未及王士祯之秀骨天成,而和雅春容、盛世之音,与王士祯亦各擅其长。该书有《四库全书》本。
战国策校注
注释书。元吴师道撰。《四部备要》本33卷。《战国策》编自汉刘向,注始后汉高诱。传至北宋,正文及高注均有佚缺。曾巩曾合诸本作校补。南宋时姚宏及鲍彪以曾巩校本为基础,分别作注。姚氏仍刘向所定编次,稍补高注之缺,重校正,兼训释,凡所增注,悉冠以“续”字,是为姚氏续注本。鲍氏则打乱刘向旧有章次,以王系事,重定编次,又考之《史记》诸书,新为之注,是为鲍氏新注本。吴师道以为,鲍注虽于高注讹漏多所补正,然缺失仍多。便以鲍注为底本,参以姚注,重作校注,撰成此编。是书一仍鲍氏所定章次,但又取刘向、曾巩所校33篇486章旧第置于卷首,以存旧本章次。是书为校补鲍注而作,凡校正者,标以“正曰”;凡补注者,标以“补曰”。书首有《校正凡例》并自序。《四库提要》称是书“撮举彪注之大纰缪者凡19条,议论皆极精审。其他随文驳正,亦具有条例。古来注是书者,固当以师道为最善矣。”
示儿编
也称《履斋示儿编》。二十三卷。南宋孙奕撰。孙奕字季昭,号履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平事迹不详。仅据书中第十卷称绍熙丁巳 (当为庆元丁巳,1197年)三月,侍宴春华楼,听到大丞相周益公议论,可知孙奕在宋宁宗时曾官侍从。此书卷首有开禧元年(1205)孙奕自序,称“考评经传,渔猎训诂,非敢以污当代英明之眼,姑以示之子孙”,故定书名为《示儿编》。全书共二十三卷,分总说一卷、经说五卷、文说和诗说共四卷、正误三卷、杂记四卷、字说六卷。以考评经史文艺、杂引众说为主,兼及朝野遗闻琐事。书中征据繁多,时有笔误,如,经说类中以《广雅》、《博雅》并言,以为都是张揖所作;诗说类中,以杜甫袭用白居易诗;杂记类中,谓唐太宗纳巢刺王妃为妻嫂;字说类中,谓诗有陈佗等,皆失于考订。又在经说类中,反复论证荆舒是惩句,僖公无此事,故孟子归之于周公;正误类中又谓僖公之事,孟子误以为周公。王安石《字说》霸字条下,称其学务穿凿无定论;艺苑雌黄一条,又称《字说》在熙丰间定有成书,是正舛谬,学者不能深考,类以穿凿嗤之。皆自相矛盾。文学类中又记契丹空纸祭文一事,亦无根据。经说类中于窃比老彭训 “彭” 为 “旁”,于黾勉从事训“黾”为“蛙”,后为王士祯《古夫于亭杂录》所取,其实,亦附会之论。书中虽小有瑕疵,但其中考经、考史、字音字训辨别异同等,可资参考者居多。其冗杂者可以不取,其精核者则不可废。清人顾广圻重为校补,可资参阅。今传有《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 与《丛书集成初编》本作《履斋示儿编》二十三卷,又附有清顾广圻 《重校补》一卷,为较好较通行版本。
牟氏陵阳集
宋代诗文别集。24卷。牟巘著。王士禛《居易录》称其诗有苏轼、黄庭坚的风格。《四库全书总目》谓其“杂文皆典实详雅”。总的看来,全集主要抒写遗民的凄怆婉恻的意绪。如《孤雁》:“如何苦作断肠声,度尽关山失弟兄。万里他乡谁是伴,单栖半夜若为情。 嘐嘐每叹众人薄,落落孤将一意行。只恐影沉湘水后,更无来者继高名。”《和梅君遇退闲》更表现出物我两忘的萧散情感:“鞅掌徒劳耳,人皆羡子闲。惟甘寄市隐,勿苦忆家山。街鼓朝眠稳,丹田夜气还。萧然无一事,意已出区寰。”其奏议书札,对时政亦有周到的论述。除《四库全书》本,常见版本尚有《吴兴丛书》本。
潜室札记
二卷。清刁包(1603~1669)撰。刁包字蒙吉,号六用居士,祁州 (今河北无极)人。明天启七年 (1627)举人,再试不第,遂弃举子业,以著述讲学为事。清兵入关,隐居不出,于城隅建斋曰 “潜室”,闭户读书。其学信守程朱,以谨言行为要。著有《用六集》、《斯文正统》、《辨道录》、《四书翼注》等书。此书为平日所见的随笔札记。王士祯《池北偶谈》称道其中为盖世豪杰易,为惬心圣贤难一条;又称道其趋吉避凶盖言趋正避邪,若认作趋福避祸便误一条。然而所论心性及格致诚敬,则多拾前人的旧论。其谓读 《春秋》而不读 《胡传》之妙,不可以言 《春秋》,亦不出里塾拘墟之见。又称吾辈第一座名在《大学·知止》一节。且谓此山又不在书本上,还只在腔子里,语言虚渺。有《畿辅丛书》 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左传事纬
十二卷。附录八卷。马骕(1621-1673)撰。马骕字御,又字宛斯,邹平(今属山东)人,清代着名史学家、经学家。顺治进士,任淮南府推官,改灵璧知县。蠲荒除弊,流亡复集。马骕自幼好学,毕生殚研经史,更嗜爱《左传》,时称“马三代”。除此书外,还撰有《十三代瑰书》、《绎史》,尤以《绎史》最为精审。此书改编年体之《左传》为纪事本末体,共一百零八篇,篇末附以马氏论议。据其《侧略》称:“末敢言文,旁集诸家,杂采传记,无庸附会僻说,折衷一归于正大,期于发明经传而止。”又认为《左传》之例有新意,前后互明,最称条悉。因而“兹为推而论之,凡三十有一篇”。际录又称前集,首载晋杜预、唐孔颖达序论,及自作左丘明小传一卷。其下有辨例、左传图说、览左随笔、名氏谱、左传字释。丘明小传指出孔子所称赞的颜渊、闵子骞皆是孔子学生,因此不能证明丘明为孔子前辈,又认为左氏不一定是楚人。其图说有帝派图、世系图、天官图、地舆图、列国年表、晋楚职官表,尤以天官图富赡精当。而地舆图有说无图,可能是未完之书。名氏谱对《春秋》经传姓氏世次的归纳也详尽而有条不紊。王士祯《池北偶谈》称马骕“博雅嗜古,尤精《春秋左氏》学”。四库提要亦称此书“于《左氏》实能融会贯通,故所论具有条理。其图表亦能考证精详,可以知专门之学与涉猎者相去远矣”。此书写成于顺治六年(1649),马骕死后,由其子刻印。现存许氏刻本、函海内别本、嘉庆六桐书屋刻本、清澄怀堂刻本。
连日与性之王君谈遽来告别因作
许州秀才周若蒙,星官占罢泪无从。欧阳公死不过夏,天上文星已告凶。常秩王回暨姚辟,排斥先儒不少容。回第曰向窃笑之,问学文章众所同。识此二事王氏孙,酸枣先生称祖翁。先生易老净肇乐,晚奏象系明光中。清净之化浃百年,寡欲爱民自祖宗。潜仁蓄德流必远,譬如乔岳生寒松。天之生材弗浪与,不世其美安得雄。君之积学万石簴,笔力仍关千石钟。遑遑欲谈谁听此,秋江好渡多柔风。
古事比
《古事比》共五十二卷,是清方中德,谨遵父命,长期精心撰写而成。作者上下古今,驰骤百代,广泛采辑经史及60余种类书,将历史上在某一方面,某一情态上相同或相近的人、事,集在一起进行比较,以显示善恶是非,兴亡得失;间以按语点拨,说出意旨所在,以引人思考。全书以事为经,以人为纬,共分276门,其中42门又设子目,其他引资料丰富,范围广、选择精,架构巧,观点鲜明。该书是一部独具匠心的历代典故辞典,不仅给读者提供丰富的历史知识,而且引导读者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历史,认识客观世界。 自序: 嗟子家有四世之薪而弗克荷芒然欲著書立說以求傅於世豈非妄庸人所有事乎雖然不 敢以此自解而釋肩於先緒恐墜之日也賤東最愚且少經喪亂壮厯憂患今也衰且老矣既 巳時過復苦善妄安敢侈言學問频性眈簡畢追溯疇昔即不自量度欲有所猝撷而刀弗逮 也隨杖之暇老父偶論古人之事因命之曰何不集而比之於是漁獵史傅有一言一端之符 合者輒登諸策茁畲不輟阡涂漸廣独未有成也展卷而求古人之事類既日益其未有耳目 所及聞有書與比相資者锐然圖之宛轉百方必致之而後巳計數十年來遠近所得如淵海 同書駢志事偶偶記談薈傭吹問奇諸编不下二十餘種合生平所弋獲記載夫而後事比之 有滙歸也然豈徒屑屑以同為能事哉大舜項羽朱友敬皆重瞳而仁暴異漢高晉元松康皆 龍颜而贵賤異晉文張儀皆駢脅而君相異是同而有不同者也孔光阿附王氏謝弘微孝長 於家而以慎密稱则同汲黯長揖大將軍王祥不拜司馬公一為戇一為矯而以不拜稱則同 是同又不可以不辨也猛见古人之事積慮當局各有心術之正譎時勢之变還成敗之本末 苟徒泥其迹而视幾何不使聖賢苦心英雄盛事與夫僉壬之託名藉口漫無釐辨致是非名 實汶汶於簡编中斯亦學古者宜究心也自惴固陋不足勝任然於誦讀之際循夙儒之成範 而充拓之會通之雖未必盡常然其大略可得而觀也余阁是慨然有感矣曩與兩弟侍老父 側論及资性諭以各取所近為業仲愛質測李喜攷覈而余尚然自失謬陳其愚欲管窥於史 學之萬一今仲之數度衍諸刻有成李之釋疑當其未没即已授梓獨余所輯尚論雖巳屬 盈尺訖未卒業僅先鈔事比一編特其中所蒐羅多從史傳核正微與尚論相為表東其亦史……
雪溪集
五卷。宋王铚(约1144年前后在世)撰。王铚,字性之,汝阴(今安徽合肥)人。生卒年不详。铚记问赅洽,长于宋代故事,曾撰《七朝国史》。绍兴初(1131),为枢密院编修官。其诗风格近温、李。王士祯《居易录》称其诗不甚工,唯其附载庐山僧可和诗一篇,概当别论。《雪溪集》乃其诗集。陈振孙《书录解题》和《宋史·艺文志》并称为八卷。然传至今世,已佚其三卷,仅存五卷。王铚著有《续清夜录》一卷,《四六话》一卷,《默记》三卷,《侍儿小名录补遗》一卷。《雪溪集》五卷有 《四库全书》本。
锁宿馀半月得閒读书喜而有赋 其五
王事有期程,称意不可再。寄言山中友,勿误青衫爱。
睹小儿吟诗戏作绝句
关中韦杜世称豪,王谢江东底更高。兰苕翡翠空啾唧,肃肃云鸿万里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