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纂扬州府志
《續纂揚州府志》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二號,江蘇省揚州府(现在的扬州市)地方志,【清】英傑修,晏端書等纂,清·同治十三年刊本 同治续纂扬州府志,二十四卷。清方浚颐修,晏端书、钱振伦、卞宝第纂。方浚颐,安徽定远县人。进士,同治八年(1869)任两淮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晏端书,字彤甫,江苏仪征人。进士,翰林院编修,曾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浙江巡抚,署理两广总督。钱振伦,字愣仙,清湖州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进士,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卞宝第,字颂臣,江苏仪征人。曾任福建巡抚。此志始修于同治十年(1871),历三年书成。其志延用嘉庆体例,旧志为二十八门,略去《巡幸》、《建置沿革》、《分野》、《疆域》、《山川》、《都里》、《津梁》、《风俗》、《物产》等九门,其余多将嘉庆志卷目归并共分十九门,记述嘉庆十五年(1810)至同治十三年间史事。其志先对旧志阙失者加以补刊,后增新编,于每篇之首用夹注序记其接续原委,可为续志者之法。河渠一门,详述了嘉庆十六年至道光十三年扬州地区的河工成案,对其后的水利工程的增设改建及河官的改制亦附记述。事略志一门,记述了太平军在扬州的战事,捻军在扬州的活动,为研究太平天国、农战史提供了翔实资料。有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阙题
年来北阙几批鳞,愿借尚方志未伸。抗疏匡衡心欲碎,哀时贾谊泪空频。
大德昌国州图志
元昌国州(今浙江舟山)地区方志。七卷,卷首一卷,卷末一卷。元冯福京修、郭荐撰。刊行于大德二年(1298年)。冯福京,自号学泉居士,潼川(今四川治县)人,元贞元年(1295年)以登仕郎为昌国州(今舟山市)判官。郭荐,昌国州(今舟山市)人,以乡贡进士官鄞县教谕。志有卷首,载福京自序及请耆儒修志牒。卷末则有郭荐等缴申文牒。据原目所载,本志尚有环山、环海及普陀山三图,图志之名实由于此。正文七卷九门六十二目,约四万字。
重刊江宁府志
《重刊江寧府志》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江蘇省江宁府(现在的南京市)地方志,清·呂燕昭修,姚鼎纂。清嘉慶十六年修。清光緒六年刊本 全书共分二十一门,五十六卷。二十一门分别为:天章、舆图、疆域、分野、沿革、古今事表、山川、古迹、风俗、建置、祠庙、赋役、学校、武备、驿递、秩官、名宦、科贡、人物、金石、艺文。五十六卷分别为:卷一、二天章;卷三舆图、疆域、分野;卷四沿革;卷五古今纪年事表;卷六、七山水;卷八至十古迹;卷十一风俗、物产;卷十二建置(官署、城池、行宫、杂置公所)、卷十三祠庙;卷十四军事、卷十五赋役(粮运关税附);卷十六学校;卷十七武备(兵制、江防、马政);卷十八驿递;卷十九秩官;卷二十至二十四秩官表;卷二十五至卷二十八名宦;卷二十九至三十三科贡表;卷三十四至五十一人物(儒林、敦行、忠义、仕绩、文苑、隐逸、流寓、技艺、列女、仙释);卷五十二、五十三金石;卷五十四至五十六艺文,书首有序、凡例及目录。 《(嘉庆)重刊江宁府志》体例严谨,构架恢弘,在资料运用上考证精审、剪裁精当,行文简洁,纠正前志错误,补足缺失,削减繁复,为一部名家所修良志。
揚州叢刻
《揚州叢刻》共四十七卷,全三册,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三號,江蘇省揚州府(现在的扬州市)地方志,【民】李艾塘等撰,陳恒和輯刻,民國三十六年刻本。 本书是扬州著名文献的首次大规模结集出版,同时也是一部校刻俱佳的精品之作。全书共收扬州历代典籍二十四种,涉及扬州历史、地理、名胜、文学、水利、风俗等方方面面。包括清李斗《扬州名胜录》、焦循《邗记》、吴绮《扬州鼓吹词》、王秀楚《扬州十日记》、阮先《扬州北湖续志》、董伟业《扬州竹枝词》等。其中有不少是稀见版本,保存了许多珍贵资料,至今该书仍为研究者所重视。
华阳国志
又名《华阳国记》。区域著名方志。东晋常璩撰。十二卷,附录一卷。璩,江原(今四川重庆)人。曾任成汉散骑常侍,掌著作典册,熟谙蜀事,遂纂是书。是我国现存最早以志为名的地方志。约四十一万字。所记上起远古下止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间巴蜀事。内容分三部分:一至四卷记梁、益、宁三州(相当今四川、陕西汉中和云南部分地区)历史、地理,但以地理为主,类正史地理志;五至九卷以编年体,主记公孙述、刘焉、刘璋、蜀汉、成汉及西晋统一时期的历史,似正史本纪;但详于正史。十至十二卷记三州自西汉至东晋的“贤士列女”等,相当“正史”列传。合地理、编年、人物于一体。地理主记各州历史、郡县沿革、治城、著名山川、道路,物产、风俗、民族、官宦政绩等,多为《后汉书》所据。特别对巴蜀古史、李冰修都江堰、诸葛亮征战事,以及对西南古代民族等记载颇详,为他书所不及。为研究我国西南地区古代地理、历史、经济、民族珍贵资料。蜀汉事迹和蜀晋间史事也较《三国志》和其他史书完备,是我国西南地区古代一部重要历史地理著作。最早刻本为北宋神宗元丰成都刻本,已失传。今传世多明、清刻本与抄本。有明铜梁张佳胤刻本、廖寅题襟馆本和1984年巴蜀书社刘琳校注本。
温汤和王法曹
火井传夷檄,炎洲记海隅。仙游空诣绝,方志每多诬。泛滥浮清沼,渊源自奥区。洪钧从鼓橐,一气审为炉。烈焰方焚泽,腾波盛溅珠。沃焦难与并,执热谅谁须。鳌抃终当钓,鲸掀会学屠。此中胜鼎鼐,不复待樵苏。池馆他年贵,衣冠万乘俱。废兴仍在目,惆怅指平芜。
过长沙询贾生故宅
汉道犹全盛,君为痛哭书。少年方志大,前席岂恩疏。赋鵩悲时外,怀沙吊古馀。行人多感慨,立马正踌躇。
初挈家还读书山杂诗二首 其一
天门笔势到閒閒,相国文章玉笋班。从此晋阳方志上,系舟山是读书山。
初挈家还读书山杂诗二首
天门笔势到閒閒,相国文章玉笋班。从此晋阳方志上,系舟山是读书山。眼中华屋记生存,旧事无人可共论。老树婆娑三百尺,青衫还见读书孙。
清代名人轶事
本书系绍兴人葛虚存于民国初年从众多清人笔记小说、方志、文集、书牍、奏摺、诗话中采集编纂而成,全书分学行、令节、治术、将略、文艺、怜才、吏治、先德、异征、度量、清操、科名、风趣、境遇、闺阁、杂录16类,573则,记述了清代各式名人的各种轶闻趣事,既可助谈资,又可以此了解清代社会的状况。
送杨偕太傅知淮阳军
下拜亲膺一札书,隋河风柂送行舻。晓辞汉署茅留蕝,暮听廉歌裤换襦。方志贡珍传磬错,客庖羞品盛鱼腴。双旌引入柔桑陌,少驻骖驔捋美须。
皋桥
伯鸾出京师,慷慨歌五噫。岂无济时心,升降与我违。有来适吴中,舂粱救寒饥。吴人皋伯通,舍之慰穷栖。方志虽或除,此桥犹可稽。伯鸾号逸民,佳传照绿绨。伯通赖有此,庶几与之齐。至今阊门外,两冢陪要离。累累各高大,冥冥春草萋。古者贤哲人,不计凤与鸡。焜耀亦偶尔,埋没何凄兮。出语贺两公,亦以昌吾诗。
台湾诗钞
本书分编二十五卷,乃选抄诸家有关台湾史事之诗篇辑成。有关台湾诗篇,除见已刊各种「方志」及第六四种「台湾诗乘」(连横撰)外,另见已刊专集者合共近三十种(书目详本书「弁言」);其余未刊专集与零篇,尚不在少数。由于编刊主旨侧重于搜存史料,对于偏具文学价值之诗作难尽收入;因于已刊诸篇以外,选集台湾史事之诗,作为「补遗」。本书选集原则,以提供兼具史料价值之诗篇为准。凡讽咏台湾或与台湾相关之史事、地理、人文、俗尚等古今体诗,均在收罗之列;而于描绘民生疾苦之作,尤三致意。其辑编方式,系按作者分目;并于每一作者名下,分别缀以略历。至于分卷,首以时代为先后,次以史事为单元,或参以地区再加划分;后者如日据时期诗人辈出,又区为台北、新竹、台中、台南及澎湖等卷次。附录有二:一、各种未刊诗集序跋;二、「台湾文献丛刊」巳刊台湾诗作索引。
嘉泰会稽志
南宋地方志。嘉泰年间施宿等撰。会稽即宋代绍兴府,治今浙江绍兴。南宋时绍兴府地位重要,每以宰执兼领,但方志未备。嘉泰元年沈作宾为守时始创修,赵不迹、袁说友相继编订,施宿始终参与其事,诗人陆游父子亦曾参与,陆游并为之序。全书二十卷,共分一百七十个细目,叙述简赅,姓氏、送迎、古第宅、古器物、求遗书、藏书等条,皆他志所不详。对研究浙江绍兴地区历史与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
江苏省通志稿文化志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文化志。历来方志多立学校一门,今合新旧文化志。尊孔之祀,自汉已始,晋宋以后,条目隆显,今皆列之。学校书阁以及报馆,人才以兴,文化以溥,志其兴作,绰有可观。
江苏省通志稿经籍志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经籍志。明代方志艺文一类,多仿文选之体,凡赋诗论说诏令奏疏碑志杂纪皆录。江南尹志则止录史子集书目,广东阮志以后皆效之。近代有录文征者,江南王新命志谓江南文章美不肚收,今拟尹志体,止录书目。若文征之类,似宜仿近今湖南文征体例,专为一书,不必入此。
江苏省通志稿司法志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司法志。历来司法不入方志,近始有之。苏省司法,仿于汉晋,宋齐梁陈,赦宥恤刑,本纪皆详,自不宜略。由斯而后,迄于有明,或重原恕,或务刻深,胡蓝方黄,终于降李,大狱之类,亦须列入。谳案秋录颇重,其可原者,年有停勾,乾隆以后,取于实录,惜不能备。光绪诸案,重者录之。
江苏省通志稿礼俗志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礼俗志。江南通志风俗附亍舆地,近方志多立礼俗专门,今拟仿之,立礼俗志。凡总论礼俗及冠婚丧祭,皆采辑各志,一一缀录。洪氏扰攘,立国未成,见于纪载,有可录者,亦不湮没。上海风纪,沾染欧化,新旧变异,此其本源,故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