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文信国公铁如意歌

呜乎信国公,从容殉大节。于今五百八十年,遗泽犹留一钩铁。铁背铭词镌六字,曰圣瑞文天祥制。诗僧拓墨共流传,我观公物见公志。公昔生也兆紫云,公及冠也擢状元。公既相也宋已去,公之死也未五旬。乌金一握思风度,山河半壁凭分付。赐字新镌柄上铭,知是登科年后铸。我闻公性初豪华,唾壶或以和筝琶。又闻公也自贬抑,军中或佐指挥意。自从真州夜走空坑败,悲凉柴市铭衣带。击节高吟《正气歌》,遗器遗文同百代。吁嗟乎!物之显晦信有时,公之遗爱今在兹。云孙小印玉带砚,枯桐尾勒青原诗。乃知物以人重同不朽,足与齐简狐笔良椎武节千秋垂。晞发参军公知己,琅玕一握恰好相追随。惜哉象弈图谱四十局,竟随玉㞟埋蒿莱。尝将臣节论忠义,明季差堪侪宋季。铁工输与张鳌春,姓名犹得传附骥。呜呼两公如意从此留人间,艺林歌咏成嘉事。有宋一代文信国,有明一代赵忠毅。

挽世叔文忠公崇绮

天地正气扶人纲,振载河岳成元黄。金流火燥不能铄,谁欤见者文天祥。皇路清夷四隩奠,笔抵日月森光芒。不幸生为国难死,泰山北斗相低昂。文忠养此称浩然,大伦系命身家忘。辟邪距诐法邹峄,攘夷秉笔师春王。庚子秋边大入寇,宫车暮出殊仓皇。守官无人念奔问,中兴遗老今颓唐。手无寸铁志不辱,遂以一死羞封疆。磅礴丹青照万古,根据道义光旂常。忝颜乃有长乐老,杀士媚敌真无良。我欲酬君君弗辞,幡然被发下帝旁。

郑延平王庙题壁

不为梦炎觍颜之事贼,不作叠山变姓以偷活。丈夫当如文天祥,誓扫胡氛挽日月。公诚磊落奇男子,焚却儒冠拔剑起。微名不屑博封侯,大义何尝忘雪耻。台湾形势古称雄,兜鍪坐镇况有公。排云堡垒旗一色,横海楼船浪千重。贼兵几回攻不入,倾巢来作孤注掷。公之正气塞乾坤,公之号令严霹雳。漳泉子弟神勇尤莫及,刀光飞处扫落叶,冲锋陷阵以一而当十。叱吒威名动海隅,贼胆寒,贼心虚。攻既不能克,战而辄复输。力竭技穷意踌躇,忽然飞来劝降书。汉家自昔重名教,先得尽忠后尽孝。君恩未酬伤公心,纵有父命何足道。孤军荒岛,泣鬼惊天。独存明祚,三十七年。公之胆识自古少,公之姓名至今传。

青山集

八卷。元赵文(1239—1315)撰。文字仪可,一字惟恭,号青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亡入闽,依文天祥。元兵破河州,与天祥相失,遁归故里。后为东湖书院山长,授南雄路儒学教授。著有《青山稿》。据明焦竑《国史经籍志》载赵文有《青山集》三十一卷,但久已散佚,清初已无传本。此本系由《永乐大典》中辑出。共八卷。卷一、二为序,卷三、四为记,卷五为碑记、赞、跋、书后之属,卷六为墓志铭,卷七为古体诗,卷八为近体诗、词。今观其诗文,皆自抒胸臆,绝无粉饰。有《四库全书》本(自《永乐大典》中辑出)、《四库珍本丛刊》本,另有清乾隆翰林院钞本,藏于北京图书馆;清抄本,藏于南京图书馆。

文章轨范

七卷。宋谢枋得 (1226—1289)编。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弋阳 (今属江西)人。宝祐四年 (1256)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曾为考官,出题以贾似道政事为问,遂为罢斥。德祐元年(1275)起用为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率兵抗元。城陷后,流亡建阳,以卖卜教书度日。后元朝迫其出仕,地方官强制送往大都 (今北京),乃绝食死。门人私谥文节。其诗伤时感旧,沉痛苍凉。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迭山集》。此集所录汉、晋、唐、宋之文,共六十九篇。而韩愈之文居三十一,柳宗元、欧阳修之文各五,苏洵之文四,苏轼之文十二。其余诸葛亮、陶潜、杜牧、范仲淹、王安石、李斠、李格非、辛弃疾人各一篇。前二卷题曰“放胆文”,后五卷题曰“小心文”,各有批注圈点。其六卷《岳阳楼记》一篇,七卷《祭田横文》、《上海直讲书》、《三槐堂铭表忠观碑》、《后赤壁赋》、《阿房宫赋》、《送李愿归盘谷序》七篇,皆有圈点而无批注。盖偶无独见,即不填缀以塞白,犹古人淳实之意。其《前出师表》、《归去来辞》,乃并圈点亦无之,则似有所寓意。其门人王渊济跋,谓汉丞相、晋处士之大义清节,乃枋得所深致意。非附会。前有王守仁序,称为当时举业而作。旧本以“王侯将相有种乎”七字分标七卷。近刻以“九重春色醉仙桃”七字易之。观第三卷批有先熟侯王两集之语,则此本为枋得原题,清刻乃以意改窜。虽无关大义,亦足见坊刻之好改古书,不可据为典要。有《谢迭山先生评注四种》合刻本。《四库全书》本。

宋史纪事本末[标点本]

明陈邦瞻撰。原本二十八卷,改刊为十卷,一百零九卷。书成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1605),记宋太祖代周至文天祥、谢枋得殉国两宋三百余年历史,计有一百零九目,约六十万字。本书是在冯琦同名书稿和沈越《事纪》书稿的基础上,参考元修《宋史》和薛应旂《宋元通鉴》等书编撰而成。内容包括宋、辽、金和元初的史实,对官制科举、营田治河、漕渠海运、茶盐、天文历算、思想学术、主要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的活动,都有专篇论及。涉及问题较为广泛,保存了主要的史料,为了解宋朝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提供了线索。《宋史》向称芜杂,此书则叙述条理,文笔亦不枯燥。在编纂体例上,开创了以后纪事本末体史书记述典章制度、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活动的新内容。由于本书引用史料多据《宋史》,对原书错误、疏漏之处缺乏考订,因而讹误不少。书初刻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三十五年黄吉士改刊为十卷。明末张溥于书中加列事纲,史论及圈点、断句,改为事各一卷,遂为一百零九卷,此后诸本多依此例。有江西书局本、广雅书局本,《国学基本丛书》本。1977年中华书局出版河北师院历史系点校本。

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

1卷,编者佚名。进士题名录是科举时代十分盛行的一种书籍,它的出现早在北宋,但留存于世的宋代进士题名录,仅有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的王佐榜和理宗宝祐四年(1256)的文天祥榜两种。宋代进士考试3年一取,放榜唱名后,先谒拜先圣先师,然后赴闻喜宴,列叙名人名氏、乡贯等,汇刻成书,谓之“同年小录”。绍兴十八年状元为王佐,共取进士330人,此书具列名氏,又有特奏名进士457人,此书只存1人,其他都已阙佚。这部同年录首载高宗御笔手诏,然后载廷试策问题目,又列出考官等名氏官职,最后才是进士题名,进士分为5甲,各甲依名次排列,每人名下列出姓名、字号、年龄、生日、籍贯、家庭情况及祖先3代名氏等等,记载极为详尽,例如第3甲第37名尤袤名下记:“字延之,小名盘郎,小字季良,年二十二,二月十四日生。外氏耿。永感下。第百九。兄弟四人。二举。娶唐氏。曾祖大成,故,不仕;祖申,故,不仕;父时亨,故,不仕,本贯常州无锡县开化乡白石里。父为户。”此书提供了绍兴十八年全部进士的详细而可靠的个人情况,而这些人后来又有许多都成为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所以此书对于研究这些历史人物的生平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宋代的进士题名录大都亡佚不传,此书之有幸留存至今,是因为朱熹也在这一榜中,列在第5甲第90名,因此后来学者们就竞相传抄,明弘治年间会稽王鉴之重刻此书,甚至将书名改为《朱子同年录》,清修《四库全书》时才恢复原名。

苍松为许志完作

箕山老人松树图,开卷凌乱千人呼。毕宏已老更谁手,南京老盛天下无。此松画本得何处,元是公家挂瓢树。虬髯偃蹇老铁蟠,雷雨苍龙未腾去。呜呼此树百鍊钢,数千万变冰与霜。忠臣义士我所拜,山中万古文天祥。

歌七章

九灵山人泛东海,《麦秀》《黍离》歌慷慨。席帽山人隐吴门,残山剩水声常吞。二子不仕亦不死,惟有子中所为极难耳。江西复,广东破,变姓名,北山卧。弃妻子,浮江湘,足已折,身难藏。使者来,引鸠觞,辞亲友,歌《七章》。歌《七章》,悲元亡。呜呼,元亡乃有文天祥!

月洞吟

诗别集。一卷。宋王镃撰。《宋百家诗存》本《月洞吟》前小序云:“《宋艺文志》载镃文集二十三卷。”考《宋史·艺文志》所载“《王镃集》二十三卷”,乃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进士、学者兼诗人王镃所作。《宋史·艺文志》所收录宋人别集止于南宋理宗嘉熙(1237—1240)、淳祐(1241—1252)间,不及南宋末年之人,文天祥、刘辰翁、林景熙、谢翱等人之集皆未著录。且《王镃集》所在之位置,也正是南宋初年人之位置(该志大体按时间顺序排列)。宋末王镃之集,可能最初只以手抄流传。明世宗嘉靖(1522—1566)间,镃族裔孙王端茂始行刊刻,前有端茂之序及嘉靖二十年辛丑(1541)汤显祖所撰之序,录诗七十馀首。《四库全书》所收《月洞吟》一卷即此本。另有明王楠刊本,亦刊于嘉靖。常见者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有1920年李之鼎宜秋馆所刊《宋人集》本,在乙编。近人傅增湘据吴氏也趣轩写本与王楠刊本合校,补诗一百五十馀首。

忠义集

元代诗歌总集。7卷。元赵景良编。此书由刘壎《补史十忠诗》、刘麟瑞《昭忠逸咏》和部分南宋遗民诗歌合编而成。《补史十忠诗》(1卷),收诗歌10首,为纪念李芾、赵卯发、文天祥、陆秀夫、江万里、密祐、李庭芝、陈文龙、张世杰、张珏等10位忠节之士而作。其自序云:“采清议得忠义臣十人,史不书,各赋十韵,纂其实,曰补史诗。”《昭忠逸咏》(4卷),收七言律诗50首,歌咏南宋末守边抗敌的文臣武将以及同赴国难的部卒、家眷,每一诗后详述其抗敌死节的经过,目的在以诗存史,昭明英烈。附录2卷,收文天祥、唐泾、刘深等26人诗作71首。集中诗作,颂歌精忠报国的忠臣义士,痛斥投降卖国的懦夫,对同赴国难守将家眷倍加褒扬。语言激烈,慷慨悲凉。如“茫茫南国重回首,一片丹心照海红”(《丞相陆公秀夫》);“一门尽节均无愧,千载西山叠叠青”(《江东制置使谢公枋得》);“细君含笑从君后,忠节双双今古奇”(《池州通判赵公卯发》)。这些诗作,颇能激发读者的爱国激情。“后来多少偷生者,掩面西风不敢看”(王介夫《题刘如村昭忠逸咏》)。岳天祐为之《序》云:“如村之逸咏,实可备太史氏之采择,非特游公之赏识而已”。例如文天祥死节的叙述,谢枋得绝食的记载,陆秀夫投海的经过,都是不可多得的史料。因此,此书不仅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而也有相当的史学价值。有明弘治中刊本、汲古阁合订唐宋元诗五集本、《艺圃搜奇》本、《四库全书》本、清道光刘氏刊本(10卷本)。

宋诗钞补

宋诗总集,八十六卷,清管庭芬抄补。庭芬(1797~1880)字培兰,又字子佩,号芷湘,海宁(今属浙江)人,诸生,博览群书,长于史地之学。此书意在补吴之振等人所编《宋诗钞》中有目无书者有十六家,另外对于入选《宋诗钞》中的大家详前略后的情况做一些补救———对于《宋诗钞》的“略后”作了增补。书中共收录诗歌二千七百八十首,作者八十五家,《宋诗钞》有目无书,《龙云集》等十六家全部补齐,凑足一百之数。其他五十九家虽为吴书所收,但其佳篇未能入吴书者,此书亦予补入。如欧阳修之《明妃曲和王介甫》,王安石之《桃源行》《泊船瓜州》《送和甫寄吴氏女子》,文天祥之《正气歌》等皆在搜补之列,每集之前附有作者小传。此书之缺点在于,管庭芬所补入的一些篇章是《宋诗钞》选剩的篇目,并非什么名篇佳作。也有许多作者别集的补抄,并非取之于该作者的集子,而是抄自《宋诗记事》、《宋百家诗存》等总集,如《南阳集补钞》《玉楮集补钞》等,就是如此。有商务印书馆民国间涵芬楼排印本。中华书局1986年排印出版《宋诗钞》,后附《宋诗钞补》。

谷音

宋诗总集。二卷。元杜本编。杜本(1276—1350)字伯原,学者称清碧先生,清江(今属江苏)人。吴越大灾,岁饥,杜曾上救荒策。惠宗时曾为翰林学士,称疾固辞,归隐。父杜谦曾毁家纾难,以佐文天祥军。杜氏继承父志,十分同情宋遗民。早年漫游,多与憎恨异族统治的“节士”、“幽人”结交,记录了他们的悲愤之作。此书便是这些作品的精选本。书中共选诗一百零一首,作者二十四人,无名氏六人。所选录之诗歌多沉郁悲壮、感慨苍凉之作,表现了作者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如皇甫东生《海口》诗:“穷鸟迷孤青,飓风荡顽寒。不知是海口,万里空波澜。蛟龙恃幽沉,怒气雄屈蟠。峥嵘抉秋阴,挂席潮如山。荧惑表南表,天去何时还。云旗光惨淡,腰下青琅玕。谁能居甬东,一死谅非难。呜呼朝宗意,会见桑土干。”其愤怒激越之情,呼之欲出,诗人与元统治者不共戴天,在南宋灭亡那年“痛哭蹈海”而死。清王士禛有诗赞美说:“谁嗣箧中冰雪句,《谷音》一卷独铮铮。”此书有商务印书馆民国间《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以毛晋汲古阁《诗词杂俎》本为底本,并校以《四部丛刊》本排印出版。

水云集

诗别集。南宋汪元量撰。一卷。元量有《湖山类稿》已著录。此集收诗凡二百三十七首。附录二卷,录诸家酬赠、诗话、作者生平事迹资料等。诗多记国亡北徙事及与文天祥狱中唱和之作。如《湖州歌》九十八首,写被俘后去北方见闻与感受,周详恻怆,人谓之诗史。有《四库全书》本,《武林往哲遗著》本,增附录三卷。另有今人王献唐《双行精舍校汪水云集》,版本校勘颇为精到。

渚山堂词话

明陈霆撰,3卷,曾收入《四库全书》。《四库提要》云:“宋元明佚篇断句,颇赖以存”,“持论多确”。如该书记载王昭仪《满江红》词为其位下宫人张琼英所作,《垂杨》、《玉耳坠金环》二曲为唐宋旧谱所无等等,颇有可资参证者。此书具有较强的民族爱国意识,对文天祥的词品和人品极为推重,誉之为“人豪”。对于元人词中之妄诋宋者,陈氏则加以痛斥。对稼轩词中之使事,加以具体辨别,很有识见。该书作者对摹仿古人、强和古人的一些因袭词作,均有批评的言词,足见其“持论多确”。但陈霆论词亦有迂腐不能免俗者,如谓后唐庄宗《如梦令》为亡国伤败之谶,黄庭坚《青玉案》“忧能损性”为其终身不振之证者即是。《渚山堂词话》共59则,附录《吴兴丛书》跋语和校点后记,王幼安据唐圭璋《词话丛编》本校点。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将《渚山堂词话》和杨慎《词品》合成一册出版。

铜鼓书堂词话

词话。清人查礼撰。一卷。查礼原名为礼,又名学礼,字恂叔,号俭堂,一号铁桥,顺天宛平(今属北京)人。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官至湖南巡抚。有《铜鼓书堂词》。此编收词话十五则,主要评述宋代词人的作品。查礼推许“雅正淡远”之作,反对绮腻纤秾之态,因此,他高度评价张孝祥《于湖词》,许为“声律宏迈,音节振拔,气雄而调雅,意缓而语峭”。对文天祥被元人拘缚时所作题张、许双忠庙的[沁园春]词,也极力赞扬。其中10则为南宋末年部分词人经历及词作,二则记南宋初张孝祥、陈济翁词,二则记郑燮(板桥) 和武林老僧的词各一首。查氏论词,认为词不同乎诗而后可佳,词不离乎诗而后能雅,又引沈义父 《乐府指迷》评施梅川语,许为得词家三昧。

晞发集

诗文别集。南宋谢翱撰。十三卷。翱字皋羽,号晞发子,长溪(今福建霞浦)人。徙居浦城。元军陷临安后,毁家率乡人投文天祥,曾任文天祥部谘议参军。晚年与邓牧相好,病卒。有《许剑录》已著录,编有《天地间集》。此集由明陆大业编成,正集收乐府、古今体诗凡二百二十三首,文十三篇。《遗集》二卷,收诗五十三首,另一卷为长篇游记《金华游录》。《遗集补》一卷。附录《西台恸哭记注》与《冬青树引注》,皆明张丁注。《西台恸哭记》为哭祭文天祥,悲愤苍凉。深表亡国之痛,真切感人。 诗风沉郁、苍凉,语言明快。《遗集补》录翱作《哀江南诗》四章,为歌颂汪元量抗元活动而作。又附《天地间集》,翱选文天祥十余人诗二十四首。此集旧本残缺,明代以来刻本多芜杂,唯清代陆大业所编,较有条理,为通行善本。

吾汶稿

宋文别集。10卷。王炎午著。凡散文9卷,附录1卷。《四库全书总目》谓“炎午大节不亏,而文章不甚著名”。但集中《生祭文丞相》和《望祭文丞相》两文,为世人所推重。文天祥被元军俘去后,作者写《生祭文丞相》,勉励其为国死节;文天祥就义后,又作《望祭文丞相》以吊之,其中“嗟哉文山,山高水深;难回者天,不负者心!常山之舌,侍中之血:日月韬光,山河改色。生为名臣,没为列星;凛然劲气,为风为霆”等句,语气沉痛,感人肺腑。林瀚在《读吾汶稿》诗中对它备加推崇:“养士恩深士气豪,定分廊庙与蓬蒿。梅边节概秋云耸,直绕文山万仞高。”有《四部丛刊三编》本。

霁山文集

宋代诗文别集。5卷。林景熙著。包括诗歌集《白石樵唱》3卷,散文集《白石稿》2卷。林景熙的诗歌主要抒发对故国的怀念和对元统治者的愤恨。吴之振等编的《宋诗钞》说他的诗“大概凄怆故旧之作,与谢翱相表里,翱诗奇崛,熙诗幽婉”。他以仰慕、崇敬的心情歌颂岳飞、文天祥、陆秀夫等忠臣烈士,而对贪生怕死的叛将贰臣,则在《秦吉了》、《孙供奉》等诗篇中,以托物比兴的手法,予以辛辣的讽刺,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但在部分诗中,也有无可奈何的情绪和人生无常的消极思想的流露,反映了世事沧桑后的忧伤失望的心情。他的散文如《蜃说》,以海市蜃楼的景象,联想历代帝王穷奢极侈所营建的宫室楼台亦如海市蜃楼一样,终归幻灭,感情沉郁悲凉,寄托遥深,实际上是借此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2月印有标点本。

仿指南录

一卷。明末清初人范康生撰。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入江西,吉安失守,范康生随从督师万元吉撤守皂口,旋入赣州。万元吉招集各处明军及城中士民固守,击退清军。绍宗在闽,不能遣兵救援,徒赐名忠义府而已。后清军破城,万元吉与杨廷麟等俱死于难,范康生被俘。同俘诸官乞降,独范康生、杨友如誓死不屈,竟不见杀,释归乡里。《仿指南录》寓意仿民族英雄文天祥《指南录》,记范康生随万元吉、杨廷麟抗清守赣州府事,用日记体。书中记守城战事经过颇详。又记清军陷城后焚城诸事,激战惨烈情形非亲身所历者不能名状。《仿指南录》有《荆驼逸史》本,北京图书馆藏《明季野史七种》传抄本,北京图书馆藏《海甸野史二十二种》传抄本,海盐朱氏旧藏《苏城记变四种》抄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铅印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铅印本。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