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

郁郁千年王气旺,中间鼎盛数乾嘉。可怜一炬成焦土,留与东京说梦华。鸲鹆来巢公在野,鸱鸮毁室我无家。登城不见黄旗影,独有斜阳咽暮笳。

题花光梅十首 其十 实相圆常

青青叶底未堪尝,已作商家鼎鼐香。四月江南烟雨阔,安心且待那时黄。

咏竹茶垆次匏翁

雨过春山满汲泉,旧僧垆在好烹煎。缁尘性绝甄陶外,烈火心降汗竹前。白雪翻时群蟹沫,碧云烝处一龙眠。调元固有商家鼎,不出山林道已全。

题梅花村民为严司征作

我昨梦入梅华村,清晨有客来扣门。为言渝川一佳士,貌比玉雪清而温。平生爱种罗浮树,仿佛罗浮洞中路。积雪拥门三尺深,渔歌樵唱无寻处。主翁杖策何逍遥,出门一色皆琼瑶。缟衣仙人夜相访,绿毛么凤鸣交交。寄言渝川士,何为自慕村野人。调羹不入商家鼎,止渴不给曹公军。萝窗一榻延素月,醉来自卧梨花云。我今尚被微官缚,梦中犹想村中乐。凭谁唤起何水曹,岁晚题诗寄东阁。

为周德元题陈如隐画梅

若人情气蟠胸次,素与梅花共心事。苟托松滋与管城,写出孤山早春意。不知前代有华光,自许今人无第二。千花万蕊信心手,妙处不缘香色泥。君不见逋仙宅畔一枝开,雪凛风寒见高致。谁知清晓角一声,已酝商家鼎中味。

题花光梅十首 悬崖放下

著脚孤高太出奇,冯空斜落两三枝。大风动地吹崖裂,正是冰姿蕴藉时。深山大泽老龙僵,不染樵人斧上霜。月魄存存枯槁里,忽然枝上弄精光。见说前村破雪开,我来雪影浸苍苔。平生不识春风面,却道春从花底来。一丘一壑似夷齐,劲雪繁霜特立时。瘦影横斜清峭峭,世间几个赴心期。裁冰镂雪几多工,次第开时个个同。夜半传香来庾岭,至今拈起作家风。踏雪寻香几度吟,吟诗那得似花人。水村云壑抽身出,月挂疏篱别有春。枝南枝北出天然,雪艳烟痕若可怜。冷面峥嵘无向背,何尝有意向人妍。亚水凌空任短长,枝枝风度要平章。一樽月下吞花影,剔在须头点点香。孤标不肯结春缘,细雨黄昏腊正残。望断落花流水远,枝枝点点是微酸。青青叶底未堪尝,已作商家鼎鼐香。四月江南烟雨阔,安心且待那时黄。

独坐敬亭山

合沓牵数峰,奔地镇平楚。中间最高顶,髣髴接天语。

和田家 其七

赢粮破晓自薪樵,有米无柴著甚烧。更有一般欠区处,淡餐粝饭鼎中焦。

即事

二月东风始见梅,山童折得数枝来。铜瓶棐几修清供,香鼎中间易卷开。

和田家

门外无人水满池,独□一犬护门帏。蓦然踊跃闻声喜,翁媪犁锄带月归。笠蓑懒把一身包,沾体何曾怕雨浇。待得年丰饶一饱,大家买酒醉溪桥。挛耳蓬□色似烧,晚山归负错薪翘。逢人犹作娇羞态,无力轻将手托腰。茅舍围围护刺笆,寂寥无处著纷挐。斜阳急趁牛羊下,社酒招邀三两家。布衫裁就短平腰,两两三三步小桥。粗态撩人在何处,山花鬓畔露村娇。豪门方夺吏还催,打户搥门陆续来。力弊筋驽不入腹,愁肠料得日千回。赢粮破晓自薪樵,有米无柴著甚烧。更有一般欠区处,淡餐粝饭鼎中焦。秋深场圃已登禾,窗下寒机暂释梭。积贮不教如栉比,索逋门外苦多多。

送仲兄新授光禄南归

仲兄二十廪庠序,诸生往往推头地。五试贤能值数奇,廿载宾兴寻待次。薄游万里来燕园,海内论交璧水间。骏骨竟遗台上价,龙文宁秘斗傍寒。闻道汉家开边计,五陵衣马多矜誉。授繻言向左藏还,通籍乍分大官署。男儿仗剑出风尘,致身何必尽要津。有酒且拚步兵醉,结驷应嗟原宪贫。君不见商家负鼎和羹才,千年勋业何雄哉。古称避世常溷俗,时来龙蠖谁能猜。往岁伯兄与妹丈,一朝承恩霄汉上。仲兄此日更蝉联,金门意气宁多让。想当宫锦入里闱,堂中棣萼多光辉。怜予陆沉久羁者,安能携手同时归。华阳馆外秋风起,落叶纷纷满庭戺。客梦霄飞琼海云,乡心日乱蓟门雨。一尊酒尽话离亭,天涯去住黯难分。努力加飧崇令德,鸿书南北频相闻。

战斗在滹沱河上

当代长篇小说。李英儒著。作家出版社1954年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在1959年出版第2版时,作者写了《后记》。小说以1942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对冀中地区的“五一大扫荡”为背景,描写滹沱河岸沿河村的抗日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浴血奋战,支援部队,粉碎敌人的屡次包围和“清剿”,保全抗日革命力量的艰苦斗争历程。书中塑造了村长王金山、农会主任赵成儿以及青年民兵二青等共产党员形象,同时勾勒了地主汉奸、维持会长张老东的阴险狠毒的嘴脸。作者在《后记》中说:“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依照真人真事写成的,情节的组织结构方面,大体也吻合当时的具体情况。”这是作者主要依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出版后,被译为朝鲜文和日文本。作品中的若干章节,曾定名为《地下的战斗》、《沿河村的血迹》等作为通俗读物出版了单行本。

梅实

累累青子缀枝丫,一味含酸软齿牙。不独曹军资止渴,也曾调鼎佐商家。

奉和曾圣任先生咏物诗三首 其二 兔

仁兽月精均有称,浑身洁白自分明。四肢逃祸幸矜健,三窟消灾苦筑营。不角不牙甘示弱,无贪无怨厌纷争。可怜肉共鹧鸪美,终究难辞鼎釜烹。

奉和曾圣任先生咏物诗三首 虎

占据山林作大王,茹毛饮血免商量。口无才藻唯咆吼,身借锦纹充典章。屁股从来摸不得,爪牙何往恣曾妨。李逵一怒焉饶纵,利斧如风教尔尝。仁兽月精均有称,浑身洁白自分明。四肢逃祸幸矜健,三窟消灾苦筑营。不角不牙甘示弱,无贪无怨厌纷争。可怜肉共鹧鸪美,终究难辞鼎釜烹。尖头鼠眼窄胸襟,蠖屈螭盘藏匿深。柔舌分枝长妄伪,钩牙贮毒足阴森。小虫格啖难逃免,大象思吞欲走寻。天下人人皆侧目,唯余蝎子作知音。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1961年王力教授受教育部委托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中的一部分(第八、九单元的通论部分)。《古代汉语》书稿的原始基础是 195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讲义》。讲义分为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个部分,由北京大学中文系王力、林焘、唐作藩、郭锡良、曹先擢、吉常宏、赵克勤、陈绍鹏等先生编写。本书是王力教授主编的一部非常传奇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通论性经典作品。在编写这部书稿的时候,就动用了当时中国所有的古代文化研究领域最顶尖级的专家。那些响当当的名字,王力、丁声树、朱文叔、洪诚、殷孟伦、陆宗达、张清常、冯至、魏建功、姜亮夫、叶圣陶,各个全都是今天学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大师。这本书自1961年出版以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

兰丛诗话

诗话著作。清方世举撰。方世举(1675—1759),字扶南,号息翁,安徽桐城人。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科,不就。有《春及堂集》。方世举为方苞之弟,少从朱彝尊游,“泛览唐诗”,即作有诗话,未及成而弃去。中年在都下与翰苑诸同事“谈诗为事”,复录有《梁园诗话》,后亦亡佚。又在扬州与其侄方观承谈诗,观承录成诗话一册,未刊。《兰丛诗话》系其八十五岁时所作,凡一卷。桐城方氏,世习杜诗,方世举亦承此家法,篇中言及用韵、章句等法,大多取义于杜诗。其论诗先归于唐:“诗屡变而至唐,变止矣,格局备,音节谐,界画定,时俗准。今日学诗,惟有学唐。”再归于杜:“唐诗亦有变,今日学唐,惟当学杜,元微之断之于前,王半山言之于后,不易之论矣。”杜诗如一峰高峙,学者往往“登高自卑”,故“宜先求其次者”,“五古五律先求王、孟、韦、柳,七言歌行先求元、白、张、王”,七律则先求“白香山之疏以达,刘梦得之圜以闳,李义山之刻至,温飞卿之轻俊”等,杜甫举而众家皆各定其位。方世举虽崇杜,但其论杜诗亦偶有误,如谓杜诗七古无通韵者,即遭汪师韩《诗学纂闻》驳正。有《清诗话续编》本。

论诗绝句

诗不删二南,继之者香奁。中间以屈子,鼎足而成三。

承示会稽大资政公思归篇辄次元韵

进退不辱古已稀,能如二疏盖有数。中间已辞五鼎食,今年欲洁一身去。引身欲去强辞老,东部聊复颁宽诏。人间万事如一梦,何人颠倒真可笑。红梅夜发新春枝,黄堂晏坐赋思归。已知无心更无碍,青山历历孤云飞。

壬戌重九同人小饮钗鼎吟馆二首 其一

杏花消息客吟秋,折得归来当酒筹。赏菊持螯添韵事,关心春意闹枝头。

1 2 3 4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