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民月令

中国古代按月份记述各行业周年行事的典籍。东汉崔寔(约103—170)撰。作者曾任五原太守及辽东太守等职,还著有《政论》。本书《隋书·经籍志》曾著录,大约在宋代佚失,清初的丛书《说郛》曾收录,但次序零乱仅10条,无从窥见原貌。之后,有任兆麟、王谟、严可均等3个辑本。1965年中华书局出版石声汉的校注本。本书有日本辑本及日文译本,分别由守屋美都雄(1963,帝国书院)及渡部武(1987,平凡社)辑,译。德国克·赫尔茨曾译成德文(1963,汉堡)。本书仿《礼记·月令》体例,逐月记叙了东汉时洛阳地区一个以农业、小手工业为主,商业收入为辅的士大夫家庭生活的安排。虽然不是专谈农事,但大部分是同农业生产有关的一部综合性农书。全书正文2371字,其中与狭义农业操作有关的共522字,其余为蚕桑、水利、纺织、酿造、晒药、修造农具、制备武器,乃至粮食、织物的贱买贵卖等事项。反映了当时以农业生产为主,商业交换也多为农、副产品的经济情况。在农业生产方面按生产季节记叙了一年里农事操作的整个过程。对产品的贮藏、加工技术也依据季节做了说明。书中提到“别稻”,这可能是有关水稻栽插的最早文献记载。还有关于当时民俗的记叙,如礼仪教养及衣食住行等。本书的内容虽较丰富,但并未提高到相应的理论水平。在体例上,它是农家月令书的开创者,也是代表作。

昌言

全名为《仲长子昌言》。东汉仲长统著。“昌言”即为“当言”。据《后汉书·仲长统传》记载:“统每论说古今及世俗行事,恒发愤叹息,因著论名曰《昌言》,凡34篇,十余万言。”但大部分已经佚失,只有十之一二保存下来,《后汉书》“本传”中录有《理乱》、《损益》、《法械》3篇,另外,《群书治要》、《齐民要术序》、《太平御览》等书中存有某些残文。内容主要是对汉末各种社会弊端的批判,主张“限夫田以断并兼”,反对汉初以来的神学传统思想,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观点和因时变易的思想。《昌言》的辑本有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的《全后汉文》和清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

慎子

战国慎到撰,一卷。《汉书·艺文志》著录42篇,今存七篇及一些佚文,内容多为法治理论,如云“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大君任法而弗躬”,“官不和亲,法不遗爱”等。 《四部备要》收入一卷之五篇,系明人搜集残缺,重为编次之本。 清有严可均所辑,收入《全上古三代文》;缪荃孙有据明慎懋赏刻本移写之藕香移钞本,此本附补遗、校记,涵芬楼影印并收入《四部丛刊》;马国翰《玉函山房丛书》亦有所辑。

傅子

政论著作。晋傅玄撰。1卷。《晋书》记载,《傅子》有内外中篇、四部六录140篇,数十万言。至宋已亡佚117篇,仅有23篇。清人严可均从有关典籍中辑录部分傅玄文, 并将 《傅子》扩为2卷; 后严民又从诸典籍中辑录傅文数百条, 编成 《傅子补遗》2卷, 与前2卷并行於世。《傅子》历来受到学者和政界的重视。内容可见富经济、经纶政体、存重儒教之梗概。提倡正心、去私,以息欲、明制为经国立功之道,以赏罚为治国二柄,宣扬无欲与知足。阐述以异正同,因物制宜,相害而能尽用。严可均有辑本4卷,刻《全晋文》内。

政论

文集。东汉崔寔撰。一卷。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今属河北)人。桓帝时拜为议郎,著作于东观。后任五原太守、辽东太守,官至尚书。因世乱,托病不理事,数目免归,建宁中(168—172)病卒。原有集二卷,已佚。严可均辑凡七篇,其畸零短段不成章者载于卷末。《后汉书· 崔寔列传》说此书作于桓帝初崔寔为郎之时,但后代学 者考证此说有误。据内容推测可能成书于寔为辽东太 守时。书中指出当时社会政治腐败淫靡,“躬耕者少,未作者多”;“高坟大寝”、“轜梓黄肠,多藏宝货”

物理论

魏晋之际杨泉著。自然哲学著作。《隋书·经籍志》:“梁有《杨子物理论》十六卷。”清孙星衍《平津馆丛书》辑有《物理论》一卷,并保留了原书思想梗概,但其所据武英殿本《意林》误把《傅子》杂入《物理论》。严可均《铁桥漫稿》讲到此点。钱保塘作了重校。叶德辉辑《傅子》,根据宋本《意林》区分了二者。另有黄奭辑《汉学堂丛书》本等。书中提出了气一元论的自然观,认为“夫天,元气 也”。“元气皓大,则称皓天。皓天,元气也,皓然而已,无 他物焉”。从这种元气论出发解释了各种自然现象,指 出:“风者,阴阳乱气激发而起者也。……方土异气,疾 徐不同,和平则顺,违逆则凶,非有使之者也”;“激气成 风,涌气成雨”;“积风成雷,热气散而为电”;“游浊为 土”,“土精为石”

老子校释

《老子》校释本。两篇八十一章,今人朱谦之撰。成书于一九五五年。《老子校释》以唐《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本为底本,以敦煌写本和遂州碑本为主要参订本。还批判地选用了王弼,河上公等注本,“御注”、“广明”、“景福”等石本,以及傅奕、范应元等古本。在校勘上,《校释》以严可均《铁桥金石跋》中《老子唐本考异》所校三百四十九条为主,以魏稼孙《绩语堂碑录》订正和补缺严可均所校条目所得四十三条为次,又博采纪昀、毕沅、王昶、吴云、罗振玉、何士骥等校勘易州龙兴碑本的成果。夹句较勘,广引众家之说,案以己见。在训诂方面,《校释》多采王念孙、孙诒让、俞樾、洪颐煊、刘师培、易顺鼎、马叙伦、陶鸿庆、奚侗、蒋锡昌、劳健、高亨、于省吾诸家旧注,又采有日本学者大田晴轩、武内义雄之说,随文著录自己的意见和独到见解。《校释》还特别注意到楚国方言与《老子》的关系,用《庄子》、《诗经》、《淮南子》等古籍中记载的楚国方言意义来解释《老子》书中的某些文字。朱氏还认为,《老子》一书虽以今音来读是不合韵的,但古今异音,以古音读之,还是合韵的,不合韵处就有后人增改的嫌疑。故《校释》除校诂字句外,还于每章末列音韵一项,对《老子》中的文字定音归韵。朱氏又作《老子韵例》,附于《校释》之后。音韵上,朱谦之主要参考江晋三《老子韵读》,又以姚文田之《古音谐》和邓廷桢之《双砚斋笔记》以及李赓芸之《炳烛编》补正江氏之疏漏,还采有刘师培《老子韵表》、高本汉《老子韵考》中的个别意见。朱氏指出,《老子》一书文句长短不一,其用韵体制也是各不相同。朱氏经分析归纳,把书中用韵体例列为二十四类。《老子校释》是注解《老子》的较好的、流行最广的书之一。

蜀王本纪

亦题《蜀本纪》、《蜀记》。西汉志怪小说集。扬雄撰。《隋书·经籍志》著录,一卷。宋时亡佚。曾慥《类说》卷三十六有《蜀本纪》六则,然多非本书。辑佚本有王谟《汉唐地理书抄》、洪颐煊《经典集林》、严可均《全汉文》、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等。是书属杂史杂传体志怪。 书中主要记载秦前古蜀国历代君王蚕丛、 柏、 鱼凫、 望帝、 开明帝等神话传说和怪异故事。原书已佚。明代万历年间,郑朴搜求散见于《史记》、《文选》注及诸类书中的《蜀王本纪》文字,辑集成书。该辑本后收入《壁经堂丛书》。

阮籍集

三国魏阮籍著。又称《阮步兵集》、《阮嗣宗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前后变化较大。《乐论》大约写成于正始初年(正始年始于240年,终于248年),继承了儒家的礼乐观,强调礼乐的教化作用,认为“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通易论》、《通老论》写成于正始年间,强调儒道合流,名教与自然相结合,主张“臣之求君,阴之从阳”(《通易论》),认为名教的基础在于自然,理想社会应当无为而治,“君臣垂拱”(《通老论》)。《大人先生传》、《达庄论》写于正始之后,全面继承了老庄思想,认为自然、天地、万物同为一体,皆一气之盛衰;善恶、是非、死生都无所区别;理想的人生应当无慧无求,顺应自然,“恬于生而静于死”(《达庄论》);认为今日士大夫恪守礼教当与裤中之虱无异;理想的社会形态应当无君臣、无礼法。现存最早版本是明嘉靖间陈德文、范钦刻本,此外还有天启、崇祯间张燮编《七十二家集》本,明末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清严可均辑入《全三国文》本(1958年中华书局重印)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陈、范本为底本校勘出版两卷本,上卷文,下卷诗。

新论

东汉桓谭著。《后汉书·桓谭传》载:“谭著 书言当世行事二十九篇,号曰《新论》”。共十六题,分别 是:《本造》、《王霸》、《求辅》、《言体》、《见征》、《谴非》、 《启寤》、《祛蔽》、《正经》、《识通》、《离事》、《道赋》、《辨 惑》、《述策》、《闵文》、《琴道》。《琴道》一篇由班固续成。 书中反对谶纬迷信,指出“灾异变怪者,天下所有,无世 而不然”,只有通过人事努力才能使“咎殃消亡而祸转 为福”。反对长生不死的迷信,认为“生之有长,长之有 老,老之有死,若四时之代谢矣”,是人的愿望所无法改 变的。特别突出的地方是阐述了形神关系,指出:“精神 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 空”。书中也有天文学和宇宙论方面的内容。王充认为 《新论》“论世间事,辩照然否。虚妄之言,伪饰之辞,莫 不证定”(《论衡·超奇》)。原书已佚。清严可均《全后汉 文》有较详辑本。但严辑本多有附会,近人又从《事类 赋》、《艺文类聚》中辑出部分遗文,与严本校勘出版。

阎君见示岷山赋因为小诗谢之

大岷西南镇,岩壑天下秀。厥初造此者,以作神仙囿。相如子云没,李杜继其后。欲赋俱未敢,于词怯轻构。阎君通方士,才力谁可斗。驱联入健笔,万状无一漏。骎骎语趫劲,骏马杂驰骤。太华杨已拙,天台孙亦谬。示余读数过,惊耸肩缩脰。勉为成短章,聊酬君意厚。

阎君谣

阎君赋政,既明且昶。去苛去碎,动以礼让。

莪默绝句集译笺乙集 其四五五

浊囊一旦戴闲闲,便落阎君掌驭间。贲育来围惟自禦,休期魏忌却师还。

谢人惠石笋

谁将天柱峰,快刀割一半。泉漱痕微清,云抱色犹见。权门不能移,富室不能转。则予何人哉,当阎君之献。

次韵无咎阎子常携琴八村

士寒饿,古犹今,向来亦有子桑琴。倚楹啸歌非寓淫,伯牙山高水深深,万世丘垄一知音。阎君七弦抱幽独,晁子为之梁父吟。天寒络纬悲向壁,秋高风露声入林。冷丝枯木拂珠网,十指乃能写人心。村村击鼓如鸣鼍,豆田见角谷成螺。岁丰寒士亦把酒,满眼饤饾梨枣多。晁家公子屡经过,笑谈与世殊臼科。文章落落映晁董,诗句往往妙阴何。阎夫子,勿谓知人难,使琴抑怨久不和。明光昼开九门肃,不令高才牛下歌。

次晁无咎韵阎子常携琴入村

士寒饿,古犹今。向来亦有子桑琴,倚楹啸歌非寓淫。伯牙山高水深深,万世二垄一知音。阎君七弦抱幽独,晁子为之《梁父吟》。天寒络纬悲向壁,秋高风露声入林。冷丝枯木拂蛛网,十指巧能写人心。○○击鼓如鸣鼍,○○○○○成螺。岁丰寒士亦把酒,满眼饤饾梨枣多。晁家公子屡经过,笑谈与世殊臼科。文章落落映晁、董,诗句往往如阴、何。阎夫子,勿谓使人难,使琴抑怨天不和。明光昼开九○肃,不令高才牛下歌。

莪默绝句集译笺乙集 其九

仰问芸芸智者聪,灵心何故宅虚空。时来想息尘劳梦,执手阎君共赴酆。

四月十三日寇临吾邑,谢铁珊拒敌而死,诗以挽之

谢公出处最超然,与世无争证佛缘。寇势突来谁拒敌,忠怀愤发独披坚。那愁白骨千秋暴,祇把丹心一点悬。从此芳名流后世,阎君祠里媲前贤。

送阎秘丞宰雩都

江西剧藩曰南康,其山空青水贡漳。环封千里十巨邑,邑皆万室居相望。地穷吴境杂楚粤,民生窘急矜豪强。积奸叠讼狃成俗,吏治纷扰多颓纲。缓其衔辔乃纵弛,绳以密网还滋彰。中和之政固难立,要在教化完堤防。尔来守宰尤慎择,长人之计非寻常。仪仪阎君文且敏,风韵粹絜含圭璋。昨从筦榷荐称最,就委墨绶雩川旁。周才治剧有馀地,犹以骥騄腾康庄。牛刀砉騞解众理,排击曾未婴铦芒。声华早已擅朝寀,群公称荐交封章。况今知己正当路,拔擢贤俊登周行。谓宜平步陟清要,何乃远官天一方。平时进人用资履,详试政事观循良。毋嗟邑令尚沉滞,昔贤为吏多践扬。汉庭卓鲁终作辅,孔门言季俱升堂。于时百里振嘉誉,逮今史简传清芳。勉哉远继数贤迹,坐使慈惠流江乡。政成绩茂奏丹扆,行矣台阁看徊翔。

奉题周南仲正字所藏阎立本画苏李别

少卿昔在河梁别,执手踟蹰不能发。万古初传五字诗,努力相期在明德。子卿海上毡为食,故人朅来重相觌。不觉看羊度岁年,却因射雁传消息。人间此是长别离,少卿在虏子卿归。归欤尚握汉臣节,留者永衣胡人衣。天长地阔半尺绢,满眼云愁风景变。一人仰叫头脱冠,一人横涕袖著面。阎君国相称画师,未必想像能尔奇。前身恐是胡妇子,曾见两公分袂时。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