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世传真
清代徐文弼撰,八卷。书成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首有香山老人王世芳(时年一百一十二岁)序,谓“此编于颐性全真之道,却病延年之方,莫不撷其菁华,导以窾要,明白简易,本末俱该”。前为《总述》,征引历代贤哲之语概论养生;后为八卷,卷一载分行外功法诀与合行外功诀,专叙外功;卷二载内功图诀;卷三论精气神之护养;卷四论十要、十忌、十八伤;卷五分叙四时调理;卷六饮食调理,按谷、兽、禽、水族、菜、瓜、果、杂食分叙日用食物,共二百一十五种,每种简述药性、功用及宜忌;卷七论预防疾病,简述五脏功用;卷八论药物护持,载长春至宝丹等方药,简述药物组成、主治及制法。全书文图并茂,简明易懂,甚切实用。有《洗心辑要·寿世传真》合刻本、中医古籍出版社 《珍本医籍丛刊》 本。
舌鉴辨正
诊法著作。清梁玉瑜撰,陶保廉录。二卷。玉瑜有 《医学答问》 已著录。保廉侍亲宦游,足迹半中国,于新疆病心烦骨痛,求治于玉瑜。后深得其传,笔录成书于光绪二十年(1894)。卷上,列论白舌三十二条、黄舌二十五条、黑舌二十三条。卷下,列论灰舌十七条、红舌四十一条、霉酱舌三条、妊娠伤寒舌六条、蓝舌二条。凡百四十九条。每舌作总论,述其辨证大纲。每条均绘图,并叙其形象及具体辨证方法。书中旁参张登《伤寒舌鉴》、《薛氏医案》 诸书,条分缕析,言简意明,有证有方,图文并茂。对临证治疗及舌诊研究均有参考价值。有光绪二十三年兰州固本堂书局刊本,光绪三十一年云南高等学堂刊本,光绪三十二年石印本。
伤科补要
伤科著作。清钱昌秀撰。四卷。昌秀字松溪,上海县人。从师于杨雨苍,尽得其术。主张脉证合参,理论联系临床实践,在伤科治疗上颇有成效。认为汉晋以来,诸书对伤科一法,记载不详。故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基础上,结合其临床经验,于嘉庆十三年(1808)撰成此书。共五万字。卷一首列人图穴位,器具图法,周身各位骨度注释以及伤科脉诀。卷二载“治伤三十六则”,说明各部伤损治法。卷三为治伤“汤头歌括”,易诵易懂,便于掌握。卷四附录历代名家秘方及急救良方。是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伤科专著。有嘉庆二十三年(1818)刻本,一九五五年千顷堂书局影印本。
赞灵集
赞灵集,编撰者不详。约出于明初。四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辑录赞颂洪恩灵济真君(即徐知証、徐知谔)之诗文数十篇,包括碑记六篇、表札九篇、序疏跋文九篇,诗数十首。书中有元人撰〈灵济宫记〉、〈重修灵济宫记〉、明永乐八年(1410)〈重修灵济宫疏〉、永乐九年(1411)〈鳌峰神秀图记〉等文,记述元明二代灵济宫修建始末。又有宜德壬子(1432年)户部主事所撰诗文,故此书应出于《徐仙翰藻》之后,反映明初崇奉徐仙实况。
焦氏喉科枕秘
又名《喉科枕秘》。喉科著作。清金德鉴撰。二卷。德鉴字保三,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对《内经》、《难经》颇有研究,临床经验丰富,尤以喉科见长。撰有《烂喉痧辑要》等。卷一为治喉秘法、治喉要诀、临证十二法、焦氏喉症图形针药秘传,论述七十二种喉病证治。卷二载应用良方、秘方、吹药。末附对喉科症之病因、病理、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转归均有论述,并证以图示,形象易晓、条理清楚、切于实际,可供喉科临证参考。有一九五八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本草思辨录
本草类著作。清周岩撰。四卷。岩字伯度,山阴 (今浙江绍兴) 人。清末医家,对《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颇有研究,著有《六气感证要义》等。周氏认为“方之不效,由于不识证者半,由于不识药者半。识证矣而药不当,非特不效,抑且贻害”。提出“辨本草”为“医学之始基”,故以《伤寒论》、《金匮要略》书中常用药物为主,于光绪三十年(1904)撰成此书。约十一万四千字。卷首绪论,对当时医界不重视“经典”,“贱中医贵西医”等观点进行抨击。继之对一百二十八种常用药进行辨析。卷一载石膏、赤石脂等十八种。卷二载木香、郁金等四十六种。卷三载生姜、干姜等十七种。卷四载沉香、乌药等四十七种。周氏论药,或据《本经》、或据《伤寒》、《金匮》,兼采众家之长,又善抒发己见,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光绪三十年山阴周氏微尚室刊本,一九三六年《珍本医书集成》本,一九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删补名医方论
方书。清吴谦等人辑。八卷。谦有《医宗金鉴》已著录。此即《医宗金鉴》之卷二十六至卷三十三。从《金匮》、《千金》、《外台》及历代名方中,精选汇编而成。全书九万余字。卷一载独参汤、参附汤等二十二方。卷二载补中益气汤、平胃散等二十一方。卷三载续命汤、三生饮等二十四方。卷四载黄连解毒汤、三黄汤等二十九方。卷五载礞石滚痰丸、指迷茯苓丸等二十四方。卷六载桂枝汤、麻黄汤等二十七方。卷七载大承气汤、小承气汤等二十一方。卷八载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等二十一方。每方列述方名、主治、药物、服法,并附以“集注”或间有按语。引述历代名医之论,以阐述每方主治病证机理、方义及加减变化。选方精,论述详,可谓集诸家之精华于一书。对所引论述有删有补,意求简明透晰,故名。选方以实用为准,未分类。对研究方剂学较有参考价值。有乾隆七年(1742)武英殿刊《医宗金鉴》本,一九五七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医宗金鉴》单行本。
清朝柔远记选录
本书不分卷,王之春撰。之春字芍棠,湖南清泉人。清光绪间,以湖北布政使使俄,官至广西巡抚。所著「国朝柔远记」,又名「通商始末记」(亦称「国朝通商始末记」),凡十八卷;用编年纲目体裁,记有清开国以后(至同治朝止)二百三十年间对于边疆藩属以及东西各国有关职贡、兵戎并通商交涉诸事。其中记载台湾者,除初年与郑氏争衡东南海上诸役与其他零星亭项外,大部分为中英鸦片战争英船袭台事件及同治甲戌日兵侵台之役所引起之台湾设防问题。本书取其涉及台湾诸事,余概从略。原书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目中已改称「清朝柔远记」,因从而题曰「清朝柔远记选录」原书末附「附编」二卷:卷一载「瀛海各国统考」一文及「蠡测卮言」十三篇,卷二载「沿海形势考略」、「沿海舆地图」、「三岛分图」及「寰海地球剖圆图」各图文。今选其中「沿海形势考略」一文及「三岛分图」中之台湾与澎湖两图并图说,列作本书「附录」。
平濠记
一卷。明钱德洪撰。德洪本名宽,字德洪,后以字行,改字洪甫,馀姚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刑部郎中,事迹具《明史·儒林传》。初,王守仁之平宸濠也,其大纲具於《叙功疏》,其细目具於《年谱》。德洪受业守仁,据师友所见闻,其阴谋秘计及一切委曲弥缝之处,有《疏》及《年谱》所不详者,因作此记以补之。凡黄绾所说四条,龙光所说二条,雷济所说一条,附载德洪随事附论者五条,又《自跋》一条。大旨谓宁藩之败,由於迟留半月始发。其迟留半月则由於守仁多设反间以疑之。守仁在日,秘不言。守仁殁后,始得其间书、间牌之稿於龙光。而驾驭峒酋叶芳及阴令知县陈冕诡渔舟以诱擒宸濠,皆当时所不尽知者云。
史记正义
一百三十卷。唐张守节撰。张守节,始末不详。诸王侍读,率府长史,长于地理。约为开元天宝间人。《正义》中博引故实,很是详博,卷首有“论字例”,“论音例”二条。但到明朝删削太多。《史记正义》是张守节用尽一生的精力撰成,是当时《史记》注释的集大成之作。后来有日本人泷川龟太郎的《史记会注考证》、水泽利忠撰的《史记会考校补》,又补辑了《正义》佚文二百多条,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上两书合编本《史记会注考证附校补》,增辑张守节《正义》佚文一千多条。有明震泽王氏刊本、金陵局本、湖北局本、同文局本、竹简斋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了张衍田的《史记正义佚文辑校》,是目前搜罗该书佚文最完备的本子。
皇朝平吴录
「皇朝平吴录上」,原脱「皇朝」、「上」,本卷分三节,后两节题为「皇朝平吴录中」、「皇朝平吴录下」,据补。皇朝平吴录,一卷,未着撰人姓氏。载元末张士诚据吴始末,起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迄明太祖吴元年。今传世较广有吴宽平吴录(明金声玉振集作皇明平吴录)。简核二书,稍有异同。又四库全书总目卷五二载:「千顷堂书目别载有黄标平吴录一卷,与此书同名(指吴宽平吴录),其书见陆楫古今说海中。」查古今说海,无是文。本篇姑作阙名。
水窗春呓
《水窗春呓》为笔记。清欧阳兆熊、金安清合撰。二卷。兆熊,字小岑,湖南湘潭人。 道光举人。尝任湖南新亭县教官。工诗善文,曾救曾国藩于危困之际,与之交谊颇深。安清,字眉生,号傥斋,浙江嘉善人。国子生。官至湖北督粮道、晋阶盐运使、提奏按察使等职, 与林则徐、许文㤑、季文敏等交往尤密。善文,熟谙古今掌故。此编成书年代不详,凡一百○二条,五万八千字。上卷多载名人轶事,对曾国藩记载尤详。但少有阿谀赞扬之词,却流露出委婉的讥刺。由于作者熟悉曾氏,故所载史料较为可靠。下卷亦多载名公遗闻,而记清初财政情况尤详。有同治刊本,光绪三年(1877)上海机器印书局铅印排印本,中华书局一九八四年铅印本等。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论述中国隋唐两朝制度的历史著作。陈寅恪(见“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著。1945年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1954年三联书店再版,此后,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先后重印。共10万余字,文言文写成。分叙论、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附论8部分。以详赅的史料与精辟的考证阐说隋唐二代制度之全体因革要点与局部发展历程。提出隋唐制度有3个源头,一为北魏、北齐,来自承袭汉魏制度的东晋南朝前半期制度以及保有汉魏制度的河西凉州文化。二为梁、陈,为梁代继承创作陈氏因袭无改之制度,至隋统一中国吸收采用,又传入李唐。三为西魏、北周,为关陇区内保存之旧时汉族文化与六镇鲜卑文化的混合品。三者之中又以北魏、北齐与梁陈之源最为重要,西魏、北周之源实较微末。这一观点改变了唐朝制度为西魏、北周遗物的传统观念,推进了隋唐制度的研究,使该书成为影响较大的一部研究古代制度史的著作。
宋史全文
《宋史全文》,全名《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当时也有人称之为《宋史通鉴》或《宋通鉴》。编年体史书。三十六卷。无名氏撰。关于它的成书年代说法不一。有说前宋已盛行,但流传最早的是元刊本,且著目中附有《宋季朝事实》,由此推断,则此书应成于元代。该书记载北宋、南宋朝史事,起自建隆,终于咸淳(1265—1274)。用编年文体,以次排纂。每卷标题皆有“宋史全文”四字。其靖康以前内容,本于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而颇加删节。高宗孝宗二代,则取留正《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光宗宁宗以后,别无蓝本可据,乃撰者缀辑。度宗后事迹,今本有目无文。
花关索传
全名《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传》。词话。明佚名撰。四集,四卷。约四万字。是书四集分别为前集《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出身传》,后集《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认父传》,续集《新编足本花关索下西川传》,别集《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贬云南传》。内容讲唱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在姜子牙庙三结义,为坚决打天下,除后顾之忧,关羽、张飞互杀对方全家,张飞杀关羽一家老小,独羽妻胡金定得免,逃至母家,时胡氏怀孕三月,孕足产下一儿,此儿七岁蒲州看灯丢失,落于索家,读书二载,九岁从班石洞主花岳学艺,十八岁归索家,取名花关索。 关索力大无穷, 勇猛无敌,取三妻同至荆州认父,一家团圆。关索投刘备后,屡建奇功。关羽战死,关索引兵报仇,杀敌将祭父。故事多系民间传说、草野逸闻,缺乏历史根据,多迷信、怪诞情节。全书插图八十八幅,图刻细致生动,是国内现存最早戏曲小说插图版画。是书语言通俗,说唱结合,为探索说唱文学与长篇小说之关系及研究《三国演义》版本源流提供了线索,在中国俗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有明成化十四年(1478)北京永顺堂重刊本, 一九七三年、一九七九年北京文物出版社影印《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本。赵景深《谈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见《曲艺丛谈》)可供参考。
梦游录
小说集。唐任蕃(一作繁或翻)撰。一卷。蕃有《唐任蕃诗小集》已著录。是编杂取诸书,凡六篇,全编约四千余字。其中“樱桃青衣”、“邢凤”出自《异闻集》,“独孤遐叔”出自《河东记》,“沈亚之”条即沈亚之”《秦梦记》,亦出自《异闻集》,又称《异梦录》。“张生”、“刘道济”二条未知出处。皆以梦演说故事。有《古今说海》、《唐宋丛书》、《合刻三志》、《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唐人说荟》、《唐代丛书》、《龙威秘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熊龙峰四种小说
明代短篇小说集。明人熊龙峰刊行。这4种小说是:《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孔淑芳双鱼扇坠传》、《苏长公章台柳传》、《张生彩鸾灯传》。其中,只有《张生彩鸾灯传》卷首标明“熊龙峰刊行”字样,其他3种只能从版式、行款、书型大小完全相同等,来说明都是熊氏所刊行的小说。4种之中,《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和《清平山堂话本集》中《风月相思》;《张生彩鸾灯传》和《古今小说》中的《张舜美元宵得丽女》,除部分文字略有差异外,大体相同。其他两种,传世极罕,但写得并不很好。郑振铎说:“象《苏长公章台柳传》风格极为幼稚”(《中国文学论集·明清二代的平话集》)。《古今小说序》的作者也曾指摘当时流传颇广的《孔淑芳双鱼扇坠传》“皆鄙俚浅薄”。这4种小说的刊刻年代,据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考证,当在明代嘉靖年间。原书国内久已失传,日本内阁文库有藏本。近人王古鲁早年访书东瀛,摄得大量中土已佚而东邦尚存的小说的胶卷,其中包括这4种短篇小说,特选录出来,由古典文学出版社刊行于世。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予重印。
宗统编年
凡三十二卷。清代纪荫编纂。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七册。以编年体记载起自释尊终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间禅宗之盛衰隆替。卷一、卷二载述释迦牟尼佛,卷三至卷七载述西天诸祖,卷八载述东土开祖菩提达磨,卷九至卷三十列举东土第二世慧可以下五宗之诸师,以至临济宗第二十九世禹门传、曹洞宗第二十九世宗镜书。其间兼杂记述其他有关佛教之重要事迹,有论疑者则附夹注加以解说。卷三十一、卷三十二题为诸方略纪,系集录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至清康熙二十八年间,关于诸方禅宗法系之见闻。本书取材自各种高僧传、传灯录,兼及五经、诸子等多类外学典籍。
十诵律
凡六十一卷。姚秦弗若多罗、鸠摩罗什合译。又称萨婆多部十诵律。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三册。本书将戒律分为十项(十诵)叙述,故有此称,为萨婆多部(部派佛教说一切有部)之广律。此律之梵本多已发掘出土,且已刊印出版。律藏系整理佛陀所制定之戒律,故各部派所传,原则相同,但细部则不一致。十诵律首举比丘戒法有波罗夷法四条、僧残法十三条、不定法二条、舍堕法三十条、波逸提法九十条、波罗提提舍尼四条、众学法一○七条、灭诤法七条,合计二五七条,除戒条外,并一一解说。其次为七法、八法、杂诵二法等十七法(十七章),系说明僧伽之组织与管理,约为他律之犍度部。其次说明比丘尼戒,计三五五条。最后附增一法、优波离问法与比丘诵。唐代义净所撰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载,十诵律与义净所译之有部毗奈耶,同为有部之根本律。兹以十诵律与有部毗奈耶五十卷及有部苾刍尼毗奈耶二十卷相较,义净所译者相当于十诵律之比丘、比丘尼戒法,而内容较十诵律广泛,多载录本生因缘故事。据出三藏记集卷三新集律来汉地四部序录载,大迦叶所传之法藏原为八十诵,至优波掘多时,因恐后世钝根者无法完全受持,遂删为十诵。或谓罗什所译者系迦湿弥罗国所传之略律,义净所译者则系摩偷罗国所传之广本。又传来我国之四广律中,十诵律最早译出,盛行于南方,南朝之僧业、僧璩、道俨、智称等师皆精研此律。
龙施女经
全一卷。吴·支谦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叙述佛陀游维耶离奈氏树园,须福长者之女龙施,遥见佛之相好,因发菩提心,修菩萨行。魔遂化形其父,诱修小乘罗汉,龙施不为所动。魔复教云:菩萨行者,当不贪世间、不惜寿命,若能从楼上自投于地者,后可成佛。龙施便纵身自投楼下,然未及至地,旋变男子身。后得父母允许,随佛出家修行。开元释教录卷二载,本经与龙施菩萨本起经为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