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圃余稿
宋代诗文别集。10卷。朱长文撰。全名为《吴郡乐圃朱先生余稿》。朱氏生平著述丰富,所撰诗、词、赋、辩、表章、杂说凡100卷,号《乐圃集》。南渡后毁于战乱。其从孙朱思裒集遗文得诗163篇、记5篇、序6篇、启7篇、墓志5篇、杂文6篇,分为10卷。又以墓铭、表、传等编为附录1卷刊行于世。因年代久远,朱氏后人仅藏钞本。康熙五十一年(1712)其裔孙朱岳寿重加校订,并作跋附后,刊行于世。此书前5卷为诗,后5卷为文。卷末有附录1卷。后被《四库全书》辑入。《两宋名贤小集》也曾辑入本集,但仅有2卷。米芾所撰《墓表》称作者“至于诗书文艺之学,莫不骚雅造古”。张景修作《墓志铭》也说朱长文“作诗雅训得古风”。观其集中之作,文风明白坦易,不务为奇崛之言。卷4《奉陪太守及诸公游虎丘》有句云:“何必襄阳孟浩然,苦吟自可继前贤。”显然,他自以为诗风与孟浩然有相似之处。本集今存善本除上述康熙刻本之外,主要有多种明清抄本。清抄本一般附有补遗1卷、附录1卷。
景迂生集
宋代诗文别集。20卷。晁说之撰。前3卷为奏议,卷4至卷9为诗,卷10为《易玄星纪谱》,卷11为《易规》、《尧典中气中星》、《洪范小传》及4篇《诗序论》,卷12为《中庸传》及《读史》数篇,卷13为《儒言》,卷14为杂著,卷15为书,卷16为记,卷17为序,卷18为后记、赞、铭、题跋,卷19、卷20为传、墓表、墓志铭、祭文。晁氏著述数十种,靖康年间遭兵火毁坏。其孙晁子健访辑遗著佚文,编为12卷,后又续增为20卷。此书有《四库全书》本,而《四部丛刊》续编辑入的名为《嵩山文集》的旧钞本,内容基本同于《景迂生集》,于20卷之余尚录有晁子健后记2篇,并附有关作者生平事迹的杂文9首。张元济以为此本出自宋代乾道刊本,并将卷3《负薪对》1篇与《四库全书》本《景迂生集》详校,可知两书讹阙不尽相同。《升庵诗话》卷13载晁说之和苏轼《论诗画》诗云:“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似可视为其诗歌创作的主张。本集或题为《嵩山景迂生文集》,除简作《景迂生集》,也常简作《嵩山集》。
黄御史集
唐代诗文别集。黄滔撰。黄滔曾官监察御史里行。《新唐书·艺文志》载《黄滔集》15卷,又曾编闽人诗为《泉山秀句集》30卷。2书早已散佚,宋人书目也不见著录。到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才由其八世孙黄公度辑成10卷,题为《东家编略》。淳熙三年(1176),黄公度之子永丰县令黄沃又加裒集,杨万里作序,曾时杰、曾晞说雕版印制,这是《黄滔集》的第一个本子。稍后,庆元二年(1196)又刻于邵州,洪迈作序。明代,则有正德八年(1513)本、万历本、天启本、崇祯本。《四库全书》据崇祯本收录,《总目》记为10卷,附录1卷;实际则是8卷,附录1卷。1至4卷赋和诗,5至8卷文,有洪迈序和谢谔序,书后附录《唐昭宗实录》及有关黄滔的评介资料。由于其卷数与《总目》不合,人们怀疑崇祯时有两种刻本,一为10卷,一为8卷。清光绪十年(1884),福山王祖源又将影抄宋庆元本残卷补以崇祯本,交其子王懿荣刻于北京,这是黄滔集最晚的刊本。
皇甫司勋集
明代诗文别集。皇甫汸(字子循,号百泉)著。皇甫著述甚丰,诗文有《政学》、《还山》、《奉使》、《寓黄》、《家居》、《南都》、《禅柄》、《澶州》、《栝州》、《南中》、《山居》、《副京》、《来凫》、《司勋》、《北征》、《南署》、《赴京》、《浩歌亭》、《安雅斋》诸集。直到晚年手自删削,编成《皇甫司勋集》,凡60卷。其中赋1卷,诗32卷,杂文27卷。现存有万历间刻本,前有万历二年(1574)他自己写的《集原》,并有范惟一、顾存仁、刘凤诸人序。《四库全书》即以万历刻本为底本加以著录。其《集原》(即自序)曾自述其诗,始为关洛之音,一变为楚音,又一变为江左之音,又一变为燕赵之音。又一变为蜀音。并缕举其师友渊源甚详,可见其转益多师。四库馆臣评其诗说:“今统观所作,古体源出三谢,近体源出中唐,虽乏深湛之思,而雅饬雍容,风标自异。在明中叶不失为第二流人。冯时可《雨航杂录》云:‘皇甫百泉与王弇州(世贞)名相埒,时人谓百泉如齐鲁,变可至道,弇州如秦楚,强遂称王。’王士祯《香祖笔记》以时可所评为确论云”(《四库全书总目》卷172)。陈田《明诗纪事》认为:“子循五律,清裁雅调,自是一时之俊。五古亦是当家,至模范魏、晋,熔铸齐、梁,于子安(其兄皇甫涍)稍逊一筹。”两家所言,较允当地说明了皇甫汸的创作成就。
澹庵文集
宋代诗文别集。胡铨撰。杨万里于淳熙七年(1180)为胡铨所作行状说:“公有《澹庵文集》一百卷,《周易拾遗》十卷、《书解》四卷、《春秋集善》三十卷、《周官解》十二卷、《礼记解》三十卷、《经筵二礼议义》一卷、《奏议》三卷、《学礼编》三卷、《诗话》二卷、《活国本草》三卷。”周必大所撰神道碑也说其集“总一百卷”,又著录其余诸书凡98卷。但到了庆元五年(1199)杨万里为《澹庵文集》作序时却又说:“先生即没后二十年,其子澥与其族子焕、族孙秘,裒集先生之诗文七十卷,目曰《澹庵文集》,欲刻版以传,贫未能也。”后经蔡必胜、雷孝友、颜棫等人相助,始成其事。可见其集原稿为100卷、初刻本为70卷。《直斋书录解题》卷18著录《澹庵集》78卷,或经后人另编。惜宋刻诸本均已不传。北京图书馆现藏有乾隆二十二年(1757)练月楼刻《胡澹庵先生文集》32卷本。但《四库全书》辑入本仅存文5卷、诗1卷,显系后人掇拾重编。此本卷1为制策,卷2为奏疏、表,卷3为诗12题18首,卷4为记、序、跋、卷5为墓志铭、祭文、传,卷6为书、颂、疏,并附词15阙。书后附录作者传记、神道碑、行状,后人题跋及《诚斋诗话》中的评论;卷首载杨万里序。杨序称:“先生之文肖其为人。其议论闳以挺,其叙记古以则,其代言典而严,其书事约而悉。其为诗盖自牴斥时宰,谪置岭海,愁狖酸骨,饥蛟血牙、风呻雨喟、涛谲波诡,有非人间世之所堪耐者”。周必大所撰神道碑文则谓其文章“雄深雅健、清新藻丽,下笔辄数百言。尤刻意诗骚,用事深远、措词奇崛”。杨万里所撰行状又称其文章“骏奔轧忽,幽纷轇轕,隐帙奇字,旁抠远撷。”本集除6卷、32卷两种版本。尚有清抄25卷本、清初抄30卷本。
全蜀艺文志
地方诗文总集。六十四卷。明周复浚编纂。周复浚字子吁,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副都御史。周氏曾官四川按察副使,以为宋代所编《成都文类》所收未备,故重编蜀中文献,广收博采有关当地之诗文,自汉魏以降,止于明。三至二十四卷为诗,其他为文。包括风谣、楚辞、都邑、城郭、楼阁、宫苑、江山、学校、陵庙、亭馆、寺观、怀古、纪行、时序、题咏、赠送、杂赋、道释、哀挽等类,分类极为不伦。所录并非全部为蜀人作品,其他流寓在蜀如杜甫等人有关蜀地诗作也在采录之列。此编本为《四川总志》艺文之部,故明嘉靖刊本附“总志”以行,前有巡按四川监察御史谢瑜重修《四川总志》序,又有嘉靖二十一年(1542)周复浚后序,后总志散佚不传,而艺文志则独自刊刻行世。嘉靖中有两种刊本,一为大字本,一为嘉靖谭言蔼所刊小字本。另有万历间刊本,题杨慎所编,杨慎序谓此书于嘉靖二十年(1541)受四川巡抚刘东阜(大谟)委托而编纂,仅用二十八日即完成,以详远略近,同时年近大老之作概不收录,有集盛行于世者(如杜甫、苏轼)百取其一。以杨氏所述体例,揆之此书亦大体相合。可知两者本为一书。因杨慎以待罪之身,故嘉靖时刊刻不便署名,至万历刊刻方恢复其编纂资格。
文章正宗
《左传》以下至唐诗文总集。三十卷。宋真德秀编。《文章正宗》分辞命、议论、叙事、诗歌四类。前五卷为辞命;六卷至十八卷、二十五卷、二十六卷为议论;十八卷至二十四卷、二十七卷、二十八卷为叙事;二十九卷、三十卷为诗歌。辞命、议论、叙事选自《春秋三传》、《国语》、《战国策》、《史记》、《两汉书》、《三国志》以及韩愈、柳宗元、李习之之文;诗歌有古逸诗、汉魏六朝诗及唐李白、杜甫之诗。四类皆按时代顺序编次。本书选择很严,大体主于论理而不主于论文。“正宗云者,以后世文辞之多变,欲学者识其源流之正也”。刘克庄在《后村诗话》里说:“《文章正宗》初萌芽,以诗歌一门属予编类,且约以世教民彝为主,仙释、闺情宫怨之类皆弗取。余欲取汉武帝《秋风辞》,西山……意不欲取,其严如此。……凡余所取,而去之者大半,又增入陶诗甚多,如三谢之类多不收”。顾炎武《日知录》里说:“真希元《文章正宗》所选诗,一扫千古之陋,归之正旨。然病其以理为宗,不得诗人之趣。且如《古诗十九首》,虽非一人之作,而汉代之风略具乎此。今以希元所删者读之,‘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何异唐风山有框之篇?……十九作无甚优劣,必以防淫正俗之旨,严为绳削,虽矫昭明之枉,恐失国风之意。六代浮华,固当刊落,必使徐庾不得为人,陈隋不得为代,毋乃太甚,岂非执理之过乎?”深切地论到了诗歌选择方面的得失。总的来说,本书选择范围过于狭窄,但所选之文,很有名篇。明正柏辑《文章正宗续集》二十卷,都是北宋之文,但缺诗歌、辞命二类,仅有叙事、议论,而末卷议论之文有录无书。有明刻本。《文章正宗》宋刻本残存四卷。有元刻明修本、明初刻本、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蒋氏家塾刻本、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刻本。
黄华集
金代诗文别集。8卷。王庭筠撰。王庭筠喜爱黄华山景物,居于此地10年之久,自号“黄华山主”。据《金史》本传,他有文集40卷,但原本久佚。近人金毓黻辑录王庭筠佚文,重新编次为《黄华集》,并将其刊入《辽海丛书》之中。本集卷首有《黄华集叙目》,目录之后有金毓黻写于甲戌(1934)十月的识语。卷1为文6篇,卷2为诗(包括断句4则),卷3为词,卷4为家集(收有王遵古、王万庆的诗文8篇),卷5为记事,收录有王庭筠及其祖父、父子等亲属的传记资料,卷6为题识,卷7为杂记,卷8为年谱。书后附有亡佚诗文篇目、引用书目。本集虽为8卷,但仅卷1—3为王庭筠作品,其余5卷均为附录。本集是现在传世的王庭筠诗文及有关研究资料的汇辑,内容颇为丰富完备。卷8的王庭筠年谱是金毓黻所撰,系年精确,考辨详明,比如元好问《中州集》说王庭筠享年47岁,《金史》从之;但元好问在《王黄华墓碑》中又说享年为52岁。对此,金氏取52岁之说,并就两说作了考证。
牧斋有学集
清代诗文别集。钱谦益撰。钱谦益是明清之际文学家,号牧斋。明代创作的诗文已先此编入《牧斋初学集》,本集系入清以后创作的诗文集,因此以“有学”(“有”通“又”)为名。它最初刻于清康熙三年(1664),诗有《秋槐诗集》、支集、《夏五诗集》各1卷,《绛云余烬集》上、下2卷,《秋槐诗别集》、《高会堂诗集》、《长干塔光集》、《红豆诗初集》、二集,三集各1卷,《东涧诗集》上、下2卷,凡13卷,编年排次;文37卷,分类编排。合计共50卷,卷次相属。康熙二十四年金匮山房又刻有重定本,将若干佚作分别补入有关各卷,最末另增1卷,成书51卷,惟字句改易颇多。后来《四部丛刊》影印此集,以初刻本为底本,将重定本增补的佚作合编为《牧斋有学集补》1卷,又将两本异文编校为校勘记1卷,一并附于集末。重定本中增补的某些佚作,实际上初刻本已收入,只是篇名不同而已。宣统二年(1910)邃汉斋编印《牧斋全集》,收本集初刻本之后附有补遗2卷,佚作与重定本不尽相同。本集诗歌部分有钱谦益族孙钱曾所撰笺注,编次、篇目、字句与原本颇有出入。而钱谦益入清之后创作的诗文,未收入此集的也还很多。如钱曾《笺注》原目中有的《投笔集》,本集未收,大概因“违碍”太甚只能割爱。当然,钱曾《投笔集笺注》,事实上也是很久以后才单独刊行。
竟陵王集
南朝齐诗文别集。一名《萧竟陵集》。萧子良撰。萧子良字云英,齐武帝次子,封竟陵郡王。据《南齐书》本传,萧子良“所著内外文笔数十卷,虽无文采,多是劝诫”。《隋书·经籍志》著录《竟陵王子良集》40卷,两《唐书》著录《齐竟陵王集》30卷,宋代书目未见著录。宋时已佚。今有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辑本二卷。《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录萧子良诗文较完备。
踏莎行 其二
波湛横眸,霞分腻脸。盈盈笑动笼香靥。有情未结凤楼欢,无憀爱把歌眉敛。密意欲传,娇羞未敢。斜偎象板还偷盰。轻轻试问借人么,佯佯不觑云鬟点。
步虚蕊珠七言
玄盖之天高崒嵂,自两天眼支一脉。嶙峋四面森翠壁,中有瑶柱倚天立。窈窈郁郁仙者宅,涵云蓄雾九锁隔。石扉谁遣玉■擘,通行岂虞虎豹扼。云台散吏青城客,掉头三岛风烟窄。南薰驾我来散策,晴天万里展笑色。祖龙驱山山辟易,仙人抵住如刻划。武皇情念膏火迫,宫坛经营竞奚益。惟我章圣荐简璧,心与天同绵宝历。高皇中天定都邑,脱屣大位驻清跸。至今仙馆閟奎画,跪拜缔视涕沾臆。大涤栖真转石室,幽岩邃窦杳莫测。似闻句曲通咫尺,飙游何曾有辙迹。天坛可望不可陟,翠箬闪闪丹气溢。我名何自标洞额,得非三生托真籍。一念之差甘堕谪,拊心静虑深咎责。羽衣窥我惨不怿,为我洗盏酌琥珀。沈沈古井龙嗜蛰,谁令怒吼捲飞帛。夜凉健倒风雨急,醒悟乃是岩溜滴。西瞻氛祲羌堛塞,玉华故栖归未得。文举远游记夙昔,借一庵地紬隐帙。百六行度运会厄,列真校录晓继夕。恫悯含生沛德泽,罢征宽敛戢锋镝。名山是处可栖逸,不材我自安社栎。勋业振古名揭日,邂逅要知非尔力。蛮触扰扰鏖得失,岂容汩我室虚白。流铃掷火九穹碧,泰初为邻寿无极。
咏真乐
佛仙总是世人为,争奈迷途自不知。若匪贪名争计较,定须逐利苦奔驰。波波漉漉担家业,劫劫忙忙赡妇儿。假使财荣妻貌美,无常到后岂相随?争似全真妙更奇,个中真乐自心知。丹从不炼炼中炼,道向无为为处为。息念息缘调祖气,忘闻忘见养婴儿。自从立定丹基后,五彩光华透幌帷。炉用坤兮鼎用乾,穷微尽理便通仙。无非摄伏情归性,便是烹煎汞合铅。绝尽机缘丹赫赤,全存正定宝凝坚。即斯便是抽添法,不必忉忉更问玄。火符容易药非遥,造化全同大海潮。药物只于无里采,火丹全在定中烧。九三辐辏诸缘息,二八相交五气朝。阴尽阳纯功就也,真人出现谒神霄。炼丹先把气神调,法水频浇慧火烧。三物混融三性合,一阳来复一阴消。金炉端正千神会,宝鼎功成万象朝。药就丹圆神脱蜕,全身露出赤条条。先天至理妙难穷,铅产西方汞产东。水火二途分上下,玄关一窍在当中。有知不有真为有,空会无空实是空。无有有无端的意,滔滔海底太阳红。寂然不动契真常,消尽群阴自复阳。坤里黄婆生赤子,离中姹女嫁呆郎。山头水降黄芽长,地下雷轰白雪飏。万里银河无点翳,金蟾独露发神光。妖娆少女嫁金公,全籍黄婆打合功。一对夫妻才会合,两情云雨便和同。闲时共饮朱陵府,醉后回眠紫极宫。暮乐朝欢恩义重,一年生个小孩童。人人身内有夫妻,争奈愚痴太执迷。不向里头求造化,却于外面立丹基。妄将御女三峰术,伪作轩辕九鼎奇。个样畜生难忏悔,阎公不久牒来追。身内夫妻说与公,青衣女子白头翁。金情木性相交合,黑汞红铅自感通。对月临风神逸乐,行云布雨兴无穷。这些至理诚难会,凝结真胎反掌中。九还七返大丹头,学者须当定里求。些子神机诚会得,两般灵物便相投。三年造化须臾备,九转工夫顷刻周。便把鼎炉掀倒了,丹光烛破四神州。不立文书教外传,人人分上本来圆。玄风细细清三境,慧月娟娟印百川。兜率三关皆假喻,天龙一指匪真诠。威音那畔通消息,不是濂溪太极圈。
方蒙仲秘书哀诗三首 其二
方喜燃藜向石渠,岂知仅拥两轮朱。非为郡失好太守,便恐世无行秘书。酒渍双鸡惭薄薄,表论一鹗谩区区。即今交道尤难恃,试问原头几素车。
报慈山门
翠屏一匝梵王城,白练两条功德水。百鸟争巢高树枝,似闻佛法心欢喜。
种植诗
魏塘草树环佛宫,两春不识花白红。但有柳絮迷晴空,今年始种木芙蓉。间以寒菊助丰容,新栽黄葵已蒙茸。坐待泬寥秋色浓,鞠衣仙人来御风。似闻芍药富红紫,愿分馀波作春事,要令睡眼迷缃绮。勿言滞客无几求,将致来禽及青李。
粉水行
散解溪纡福溪直,两山空中泻清激。潴渟壅建几千家,邀入中田作膏液。馀流复合古城东,末世尚奏铅华功。定名粉水自谁始,水神有灵当热中。去年龟纹布溪底,房民倒垂忧死徙。今年活活夜继晨,渌涨稻禾三百里。此溪今昨殊亏盈,郡民即溪岐死生。天设地施禹疏凿,世人盍亦求其情。古来名实为宾主,两溪厚农非小补。但令旄孺无饥羸,安用女子相夸诩。
晨起偶成
清瀼堂中自喜时,行踪渐少世人知。角门闭断无闲客,纸阁糊成教小儿。二十道钱充日用,两三石米了晨炊。夜眠一枕庭闱梦,此外都无事可思。
和文潜期饮大尹穆父家兼呈尹
野人肮脏无与邻,世人共笑子独亲。沛然有馀不矜饰,我亦谓子诚可人。万鱼噞喁困复却,看子撇捩黄金鳞。人甘如醴饮者醉,我独蜇口如姜辛。淮南归来两鬓雪,闭门自不羞甑尘。无衣可换江头醉,有谁肯载樽中醇。愧惭救渴京兆尹,空缸尚可供十巡。放言与子一倾倒,非子畏人嫌我真。府中贵人玉比德,堂下和气天回春。醉人多忤贵人恕,来呼莫惮冲泥频。
濉阳
尝闻唐李氏,世号为贤妻。以力营七丧,或谓难庶几。孰知蔡家妇,其事乃同之。岂特在中馈,无往而无仪。孝于其所尊,慈于其所卑。即知义所在,能终义所为。我生至此极,我嫁逢百罹。其属死略尽,其骨俱无归。身为未亡人,心乃真男儿。以己任其责,无忘须臾时。但恐事不济,安知恤寒饥。乃捐奉生具,而为送亡资。面不御膏沐,首不加冠笄。金珠鬻于市,文绣容何施。更无囊中装,唯有身上衣。殆将截其发,幸苟完其肌。所得盖良苦,所积从细微。如此十年久,犹以为支离。日下卜诸良,宅兆相厥宜。一举十八丧,一旦得所依。手自植松楸,身亦沾涂泥。何暇裹两足,但知勤四肢。居者叹于室,行者泣于歧。鸟亦助叫号,人思操蔂梩。冥冥长夜魂,所获喜可知。郁郁佳城中,不为中道尸。卒办其家事,少慰而心悲。义深海可涸,行坚山可摧。孤诚贯白日,幽光淩虹霓。吾闻古烈女,荦荦非无奇。一死盖易处,一节亦易持。至如张氏者,使人尤歔欷。谁为孝妇传,谁为黄绢碑。亦有淮上翁,为述濉阳诗。移书太史氏,无令兹逸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