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锁阳台 蒙安自沪上寄声存问,赋此报?,兼抒近怀。征尘未浣,仆御在门,命笔黯然不自知其言之掩抑也
零雀窥檐,孤花倒水,瘴深衣被垆薰。高飙一派,四合暮天云。十载衫尘未浣,寒光起、边马嘶墩。归来又,楼空燕去,费泪与何人?清游经乱阁,涩残琴桉,悽冷鹃春。况引歌呼酒,飞动吴门。转眼东风无赖,多少恨,离笛黄昏。沉沉夜,休教梦醒,天远断知闻。
诸生官拱微为龙池先生子戊午自镛访余北归五绝送之余辛卯令镛拱微始生今始称诸生也 其五
炎蒸未歇赋归欤,为忆高堂慰倚闾。尊酒韩江挥别泪,期君珍重惜三馀。
药征续编
《药征》为东人东洞吉益著作之一。征药五十三品,伟业未竟,人遽云亡。弟子村井续征十品,附录七十二品,辨古之妄,释今之惑,定正考核,十易寒暑,盖亦煞费苦心矣!按:东洞为彼邦复古派之有力分子,学问渊博,著述等身,从游者数百人。村井尤能传其衣钵,治旧疴,起废疾,名振西海。尝谓及门曰:仲景氏方法者,疾医之道也。苟不经圣人制作之手,安能有如此方法乎哉?
为知县谢实林题红梅 其二
逃禅染白能为黑,争似王家一剪红。忆共扬州何水部,醉吟身入綵霞中。
筝
谢傅勋劳未可轻,从容谈笑却秦兵。君王何事生疑阻,惭愧桓伊为抚筝。
黄昭质宪使得铜雀败瓦割而为三一以寄乃兄平倩其二遗余及小修弟 其三
池波为墨笔为坟,争似卿家老右军。我是汉朝金日磾,粗毫焉可试罗文。
立春前三日雪明日犹未已诗简子进彦博昆仲示成父四首 其二
应候犹当腊,争先未得春。人贫只如旧,天意欲呈新。尽洗江南瘴,全消渭北尘。能逢中兴日,甘作未归民。
曼殊自日本寄画,作风絮美人,题为“调筝人绘”,命之曰“春愁”,赋此答之
东海遗书久未裁,殷勤缄札几回开。三年为别兼春暮,一纸将愁与画来。入世蛾眉宜众妒,向人风絮有沉哀。怜君未解幽忧疾,讵为调筝又怨猜。
调筝人将行,属绘《金粉江山图》,题赠二绝 其二
送卿归去海潮生,点染生绡好赠行。五里徘徊仍远别,未应辛苦为调筝。
为知县谢实林题红梅
孤山傲雪压芳凉,换得东风到玉堂。更聘海棠为侍女,桃花马上少年郎。逃禅染白能为黑,争似王家一剪红。忆共扬州何水部,醉吟身入綵霞中。
为僧题云林卷
晓树苍苍径未分,数声清梵隔林闻。莫欺垆底旃檀烬,也解蒸为宝焰云。
蔚千索题新居
傍居咫尺即嚣氛,心远偏能绝弗闻。槛外时鸣幽涧鹤,檐前长宿近山云。长公出处原无碍,仲蔚蓬蒿久不耘。几次辟书徵未起,北山君岂愧移文。
调筝人将行,属绘《金粉江山图》,题赠二绝
乍听骊歌似有情,危弦远道客魂惊。何心描画闲金粉?枯木寒山满故城!送卿归去海潮生,点染生绡好赠行。五里徘徊仍远别,未应辛苦为调筝。
为李县尉寿
浪萍风絮客他乡,喜者青春鬓未霜。到处烟霞成莫逆,如今山水已相忘。子还真个为仙尉,我定终身作懒王。何似著鞭铅汞事,笑骑云外鹤翱翔。
金缕曲 严慰冰《南冠吟草》读后感赋
读罢《南冠草》。为慰冰铮铮铁骨,泪沾衿抱。黑狱沉沉不见底,长日如临冰窖。更虎豹当关咆哮。九死一生终不悔,只哲人零落萦心窍。喷齿血,抗强暴。十年浩劫人妖倒。有几人临危不惧,坚持节操。伏虎除妖终有日,四海同声欢笑,又重见春光照耀。一卷吟笺志节在,是人间血泪凝成稿。凭毅魄,宏诗道。
赠赵征夷凯还京师
桓桓将军赵征夷,人中豪杰军中师。一朝拜命佩金印,提兵百万来边陲。边陲蛮夷流毒久,保险为巢争死守。将军奋甲独先登,百万雄兵谁敢后。阵前号令雷风奔,日色昼暝天为昏。马蹄溅乾荔江水,剑锋斫断藤山根。兔窜狐奔弥百越,网罗处处无疏缺。坐看群丑尽成灰,万里妖氛一时灭。将军振旅归柳营,黄童白叟皆欢迎。自言生长乱离久,不图便见时承平。人言将军有神力,杀气棱棱厌群贼。贼中遥望畏如神,狄青铜面何须饰。藤山磨厓纪厥功,贼党不敢窥其中。从兹两广正疆界,马援铜柱翻成空。将军伟烈超今古,马援狄青何足数。圣主才无南顾忧,锡封定见分茅土。赞军台老不知兵,却喜心同见功成。题诗送君凯还去,天涯万里难为情。
阜城门外畏吾村明李文正墓
明代茶陵汉太丘,当年妙用此刚柔。默为元气争消长,不与群贤竞去留。蜀道典兵防八党,福清知己共千秋。大臣纳约非无牖,岂必都门逐谢刘。
鹊踏枝八首·半塘老人谓冯正中《鹊踏枝》十四阕郁伊惝恍,义兼比兴,次和十阕,载在《鹜翁集》中。予转徙岭南,抑塞谁语。因忆不匮室赠诗,有“君如静女姝,十年贞不字”之句,感音而作,更和八章。以无益遣有涯,不自知其言之掩抑零乱也。 其四
忽忆故人天际去。暗数征程,未遽伤迟暮。梦里相思争识路。朦胧月挂江头树。醉折花枝还自语。胡蝶翻飞,知到梁州否。流水一分风后絮。春心历乱归何处。
东征集
六卷。清蓝鼎元撰。康熙六十年(1721年),台湾爆发朱一贵反清起义后,蓝鼎元随其族兄、南澳总兵蓝廷珍赴台镇压,在军中充任蓝廷珍的幕僚,帮其 “日夜筹谋,安抚整顿,至忘寝食,不敢惮烦”(《东征集·旧叙》)。为此,他写了许多征讨朱一贵的公檄、书禀、条陈、告谕(均署名蓝廷珍)及杂著。康熙六十一年成书,定名为《东征集》。全书为六卷。粗略而言,前五卷是征讨朱一贵的公檄、书禀、条陈、告谕,反映了清军的剿抚方针和策略。
相和六引 其四 徵引
朱明在离。日长至。候气而动。徵为事。六乐成文。从之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