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
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原题「云峰散人永嘉夏宗禹著」。宗禹即南宋夏元鼎。七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编首载宝庆三年(1227)真德秀〈序〉,谓夏氏所撰《悟真讲义》,「章剖句析,读之使人焕然无疑」。全书取《悟真篇》正编诗词九十三首逐一诠释,而不取该书附录之禅宗歌颂诗曲杂言。注文依张伯端「三教合一」之旨,征引丹书以阐发内丹修炼之旨。所述丹法属南宗,强调自身修炼,文字明白流畅。
八宅明镜
《八宅明镜》作者是唐代杨筠松,撰者是清代箬冠道人。该书是一部专论阳宅的堪舆名著。“八宅派”起源于唐朝,盛行于宋朝,在阳宅堪舆中独占鳌头,被尊为风水堪舆的正宗。中国古代有众多的风水流派,八宅派之所以能够独领风骚,主要因为它能化繁为简,提出的观点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并且能够以点带面,深入到风水理论之中,还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八宅明镜》就是八宅派的代表作品。这本书根据人的年命,强调家宅的门、灶和吉凶方位,从浅入深,初学风水的人不但容易理解、明白,还能够融会贯通,很快就能学会相度阳宅的基本方法。当然,作为一本风水著作,《八宅明镜》这本书中也有许多唯心的观点,书中既有精华,同时也存在糟粕,所以,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理智地对待它的内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古为今用。
金丹赋
金丹赋,原题「大道弟子马莅昭注」。此人似为唐末五代道教信徒。一卷,收人《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卷首有马莅昭序文,自称偶遇《金丹赋》,不知谁所著,为之注解,而成此篇。按本篇所注《金丹赋》,内容与《陶真人内丹赋》大致相同,但文句较《内丹赋》多出近一倍,文字亦颇有出入,盖系同书之不同版本。马氏注解较为明白,主要引证《金碧经》、《参同契》、《太易志》,《日月混元经》等丹书,以外丹法解赋。其丹法以朱砂、水银为主要药材,炼制须法则二仪,取象八卦。以坎离二卦,真阴真阳之气为丹本,夺天地阴阳运行造化之机,成神丹自然之道。又谓炼丹鼎器须法人脑宫之像,心为丹之枢纽,守三归一,专心无二,蕴妙而虚,则玄功生焉。此说又似为内丹。
察病指南
《察病指南》系诊断学著作。3卷。宋·施发撰。约成书于淳祐元年(1241年)。作者专心于诊法有年,其主体思想认为诊法必当精审细致,四诊合参。指出“今人往往遗其三而主其一”(亦即单凭切诊)之非。遂取《素问》、《灵枢》、《难经》、《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及诸家方书、脉学和诊法论著参互考订,选其明白易晓、切于实用者分门别类,内容以脉诊为主,脉象沿用七表(浮、孔、滑、实、弦、紧、洪)八里(微、沉、缓、涩、迟、伏、濡、弱)九道(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分类法,并有听声、察色、考昧等诊法。全书内容扼要而系统,作者对古代诊法专著中述理欠明处,亦能参附己意予以发明,为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诊法专著。书中根据作者凭手指觉察出来的脉搏跳动情况,绘制“脉影图”,这是现知最早的脉图。该书曾多次刊行,并有数种木刻本,1957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素问直解
九卷。清高世栻(生卒年不详)撰。高世栻字士宗,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少时家贫,笃志医学,从学于张志聪。著有《医学真传》、《伤寒论集注》等书。此书又名 《黄帝内经素问直解》。高氏认为《素问》虽有多种注本,然而“后之注者,或割裂全文,或删改字句”,多为艰涩难懂,为使 《素问》注释明白易读,故于康熙三十四年 (1695)撰成此书。所谓“直解”即以直捷明白为主。全书五十七万八千字。注释时,先释篇名,其次释篇中经文大旨。每篇经文分为数节。依经演释,训诂易晓,文字简捷通畅,深入浅出,一目了然。高氏对旧注“字句文义有重复而不作衍文者、有倒置而未经改正者、有以讹传讹而勿加详察者”皆细为考校、订正。高氏宗旨中正,顾此而不失于彼,体会经文,贯穿晓畅。如释 《通评虚实论》的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时说:“虚实者,非但经脉血气之虚实,乃邪气盛于人身则实;精气夺于内脏则虚,是邪实而正虚也。”寥寥数语,道出经旨之深意。高氏与张志聪同志共学,其著述内容亦有相辅相成之处。故可将此书与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同读。有康熙三十四年 (1695) 侣山堂刊本,光绪十三年(1887) 浙江书局重刊本。
道德真经全解
二卷。原题亳社时雍逍遥解。时雍,号逍遥,其余不详。据时雍于金正隆四年(1159)所作《道德真经全解序》中所称:“故人郤去华自真定复归于亳,出《道德全解》示仆,莫知名氏”因而知其书原非时雍所作。时雍认为以前研究《老子》的注疏,分章逐句释解经文,非自得之学,多为臆说,而且前后不能贯通一致;对于道德真谛,暗而不明,郁而不发,令读者不知所向,不知所云。《道德真经全解》一书以自然为宗,杂道教方术;所作疏义,明白晓畅。如其解“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三句,认为玄有赤有黑,乾为赤,坤为黑,同隐于内皇,是皇天皇地之意。天地之道,如同总气于上元,所以“玄之又玄”。认为玄之又玄是谓大梵天中之天,下镇人身、泥丸、绛官,中理五气,混合百神,众妙由此以出入,所以称为“众妙之门”。此番释义,上下贯通,环环相扣,非常精彩。而其谓玄“有赤有黑”,与章安“玄之为色,赤且黑”之意相近。时雍对《道德真经全解》赞誉很高,认为读罢此书,使心目洞开,以往难点疑点都涣然冰释。时雍的评语,虽有些虚夸,但此书的确是研究《老子》的重要参考古籍之一。现存明《道藏》本。
老子说略
清张尔岐撰。古来学者对《老子》评品褒贬各随己意,或尊之以为“真经”,或黜之以为邪说。为其作注者,或穿凿附会,或别生枝节,皆失老子明道德之本意。使《老子》一书,如同清水渍蔗而甜,加醋而酸,更使后人心中的老子非东周之老子。张尔岐在《老子说略序》中,表示对此非常厌恶。但他认为诸家之注也不无可取之处,所以他在作注时“录而存之”,对自己所撰题为《说略》。《老子说略》一书,分《老子》为上下二篇而不分章。注文中偶引苏辙、朱熹、焦竑等家言,但主要以己见解说经文。不作纵横权谲之谈,不涉金丹黄白之术。要旨在于使读者涵泳本文,自求其理。注文明白简当,不失质朴,为后世研究 《老子》 又树一帜,现存清 《四库全书》,本。
周易文诠
四卷,元赵汸著。《经义考》载此书为八卷,但旧抄止四卷,首尾完备,不似有阙佚,或后人合并八卷为四卷。原书上有读者题记,节节用细字标题,详其词意,但无所发明,清代刻版已削去。其大旨本宋人绪论,着重义理阐释。对天道人事、吉凶悔吝反复推阐,务求明白晓畅。《四库全书》本。此书大旨,以程颐、朱熹之“义理”学说诠释《周易》文意,间亦兼采邵雍“先后天”之学。《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此书大旨源出程、朱,主于略数言理。然其门人金居敬《跋》,称其‘契先天内外之旨,且悟后天卦序之义’,则亦兼用邵氏学也。
乐育堂语录
道教天元丹法内炼著作。五卷。清黄裳述。约成书于清代末年。黄裳,字元吉,生卒不详,江西省丰城人。光绪年间(前后约十一年)曾在四川富顺县《乐育堂》讲过道,著有《乐育堂语录》、《道德讲义》(原名《道德经注释》,后为《道德经精义》,今称此名)、《道门语要》等书,另注有《醒心经》与《求心经》二书,未见传世。其姓字与元代黄元吉同。该书五卷,系黄元吉讲道时学生所记录的笔记,经弟子整理核正而流传于世。因本书原为讲课记录,较一般丹书通俗易懂,对诸如一阳生、炼心、炼己、进火采药、先天后天精气神、性命双修等内丹学说阐述均较明白。
经历
长篇自传。邹韬奋著。1937年4月生活书店出版。后来,重庆生活书店和上海韬奋出版社曾多次再版。解放后,收入《韬奋文集》第3卷里。《经历》分为两部分,有59个小题; 第一部分是《二十年来的经历》内有51题;第二部分是《在香港的经历》,内有8题。书前有《开头的话》,书后有“附录”《我的母亲》。在这部自传中,作者记写了自己学校苦读、服务报界、参加救国运动以及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等事的经历。作者是位著名的记者,他用明白晓畅的语言,讲述自己20多年的经历,叙事生动亲切,描绘真切具体,而抒情、议论也恰当,针砭时弊,带有政论的特色。韬奋这部自传,在30年代曾产生过广泛的社会影响。1944年,邹韬奋动手撰写另一部自传《患难余生记》,仅成6万多字,是他没有完成的最后遗著,于1946年5月由上海韬奋出版社出版,仅三章,第三章还没有写完。此书当时有多种版本流传,可见读者对韬奋的敬重和对他去世的哀挽。此书从内容上看,正是《经历》的续集,《流亡》、《离渝前的政治形势》、《进步文化的遭难》是三章的标题。可惜没有写完,作者就与世长辞了。
谠论集
五卷。宋陈次升撰。陈次升(1044-1119),北宋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字当时。熙宁进士。为太学生时即斥王安石《字说》为秦学。曾做安邱县知县、监察御史,提点淮南、河东刑狱,劾蹇周辅经画盐法害民。后任殿中侍御史,论章祐、蔡卞植党为奸。迁左司谏,因事被贬为南安军酒税。徽宗时,官复侍御史,劾贬章祐、蔡卞、蔡京等人,并上仁民、节用等六事。崇宁年间,以党籍累贬,编管循州。陈次升的事迹见于《宋史·本传》。史称其为人刚直,对党祸尤为明白痛切,耸动耳目,为官十余年评议政治得失之故,发他人所不敢发。《谠论集》为陈次升兄长的儿子南安丞陈安国所编,取哲宗顾问之语为名。集中作者对时事人物的评议大多公正,持论有理有据,破除成见,毫无党同伐异之私,非曲加指责者可比。该集原录有奏疏二〇七篇,后久佚不传,只有《永乐大典》中尚有散篇,编次成八十六篇;后又从《历代名臣奏议》中增补三十篇,但仍然仅是原书的十分之五六。此书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台湾土地制度考查报告书
这是一本许世英先生前任福建巡按使会办福建军务时,于民国三年间派员至台调查台湾土地制度所得的报告书。奉派调查者系前司法部编纂程家颍,这本报告书即为程氏所撰。原书为铅印本;本书所据省立台北图书馆藏本「卷首」部分前缺第一至第四面,可能载有序言。所存第五至十一面,则载两件公文书,尚可据以觇知这本报告书的来历。惟两公文书未冠文题,今分别加以「会办福建军务福建巡按使呈大总统文」与「调查员详福建巡按使文」字样。其「呈大总统文」中明白指出:民国四年一月组织成立(福建)土地调查筹办处,并委程氏为筹办员。可见当时派至台湾调查,其目的为筹办福建清丈求取借镜之资料。因此,原报告书于第二章之后,并列有第三章「条陈闽省清地办法大纲」。按这「办法大纲」计分七目:一、宜定调查之目的;一、宜定预算之计划;一、宜定土地之种类;一、宜定地积之标准;一、宜定改赋之方法;一、宜设查定之机关;一、宜定应否发给丈单。现在刊行这本报告书,意在提供台湾土地制度的史料,与原报告书有所不同;因将第三章略去,特存其目如上。又,原书附有图表三十九号(第一、二章部分),大多殆属册式与图样;除留若干具有参考价值的「统计表」分别移插正文中(其表次已加以改动)以外,馀亦从略。至附录「日本登记制度考查报告书」的一并删除,自不待言。
报任安书
散文。又名《报任少卿书》。西汉司马迁作。关于本文写作背景,汉代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说:“迁既被刑之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故人益州刺史任安,予迁书,责以古贤臣之义。迁报之。”关于本文的抒情特色,后人多有评论。梁代刘勰曾用“志气槃桓”来评论此文(《文心雕龙·书记》)。明代孙月峰评论说:“直抒胸臆,发挥又发挥,惟恐倾吐不尽,读之使人慷慨激烈,唏嘘欲绝,真是大有力量文字。”(《评注昭明文选》引)孙执升说:“却少卿推贤进士之教,序自己著书垂后之意。回环照应,使人莫可寻其痕迹,而段落自尔井然。”(同上)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说:“此书反复曲折,首尾相续,叙事明白,豪气逼人。其感慨啸歌,大有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幽思,则又直与《离骚》对垒,文情至此极矣。”李兆洛说:“厚集其阵,郁怒奋势,成此奇观。”(《骈体文钞》卷十九)本文是司马迁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文中通过回答任安关于自己不能“推贤进士”的指责,申述了自己因为李陵主持公道而获罪被刑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极度的愤闷和痛苦之情,揭露了汉武帝不辨忠奸、肆虐专横的本性和当时上流社会的冷酷,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比较进步的生死观,并表现了他为实现自己的著述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这对于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和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文中还提到古代一些圣贤发愤著书的例子,指出了作家的生活经历对创作的影响,这对后人也有很大启发。从写作技巧上来说,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借题发挥。回环往复,议论、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格调激愤劲健,沉郁浑厚,语言精炼简洁,流畅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凤子
短篇小说,沈从文著,1930年5月杭州苍山书店初版。残稿,全书只完成10章,前有自序和题记。《凤子》这篇著作通过人物频繁的对话展现了作者有关自然神性的思考.这部作品处处充斥着冲突——青年人与老年人人生观的冲突,城乡爱情观的冲突,有关神性自然与科学观念的冲突......但归根结底还是两种文明——乡间文明与都市文明的冲突和碰撞.来到城市的乡下人璇着与曾经去过乡下的城里人——老年绅士,二人在年轻时皆受到一种爱欲的折磨,但最终俩人都在对镇筸这个湘西边陲小镇乡情民俗的经验中明白了\"神\"之存在如故,获得了某种人生智慧,展现了沈从文有关\"人生观重造\"的主题.
小言论
邹韬奋著,共3集。第一集由生活周刊社于1931年10月出版,共收小言论132篇;第二集由生活书店于1933年1月出版,收小言论139篇;第三集由生活书店于1933年2月出版,收小言论56篇。“小言论”是邹韬奋主编《生活》后开辟的一个栏目,每期一篇,刊于卷首,后合编成三个集子。韬奋非常重视小言论的写作,以为“虽仅仅数百字,却是我每周最费心血的一篇,每次要尽我的心力就一般读者所认为最该说几句话的事情,发表我的意见”。“小言论”的文风明白畅快、平易近人、谈笑风生、短小精悍,是短评写作的佳品。如《道听途说》、《政府广播革命种子》、《冯玉祥与缎鞋》、《民穷财尽中的阔人做寿》、《思想犯罪》、《择吉安置遗教》、《呻吟的哀音》等,都是脍炙人口之作。
一个母亲
现代中篇小说。沈从文著。初载1929年7月《新月》第2卷第5期,上海合成书局1933年9月初版,收《序》1篇。女主人公素出于少妇的任性,与幼年的朋友偷情并生下一个可爱的孩子。忠厚的丈夫对妻子的秘密浑然不觉,对贤妻娇儿倍加体贴、爱护。年轻的母亲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爱,也隐约地发现对孩子的生父怀有一种难忘的情感,生活中的许多场景也经常触发她引起对过去的回忆。这种复杂的情感和对丈夫的愧疚,不断地折磨着她的心灵。她既不愿独自承受无情的痛苦,又明白这种痛苦无法由丈夫分担,为了求得丈夫和家庭的安宁,不得不将它隐藏在心灵一角。伴随着年轻母亲无法排遣的心理矛盾,天真无邪的孩子一天一天地长大了。作品通过刻划这对“富有人性慈爱的母亲”和“温和伟大的丈夫”之间的感情纠葛,表现了人类理智和感情的冲突。
海上花魅影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上海书局石印本《花柳深情传》扉页书影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上海书局石印本《花柳深情传》正文书影清代白话长篇劝戒小说。原名《醒世新编》,又名《海上花柳游戏传》、《海上花魅影》、《海上名妓争风全传》。此书为中国古典小说中首倡改革开放之书。书叙浙东西溪村魏氏家族的兴衰故事。魏隐仁喜食鸦片,临场参加乡试,烟瘾发作,中途病倒,不久去世。其子镜如、华如兄弟也嗜鸦片如命,终使家道中落,贫困潦倒。魏家塾师孔学究好时文,但下场应试却榜上无名,其后入军营以时文写军情而贻误战机,进店铺当账房不会打算盘使东家亏本,终于明白时文一钱不值。小说还用对比手手法,写兵荒马乱之中,魏府的赵姨娘和丫环春云,因脚小双双死于非命;而天足的孔学究妻子劳氏,不仅大难不死,而且凭劳动建立家业。小说最后写魏镜如兄弟全家纷纷醒悟,戒鸦片,弃时文,放小脚,习西文,办洋务,终使家道复苏,兴旺发达,且请洋人入村办学开矿,使全村乡民皆成巨富。
华严游意
全一卷。隋代吉藏述于扬州慧日道场。又称华严经游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本书乃立于三论宗之立场,由化主、化处、教门、徒众四方面,论华严教学之佛身、佛土、因果等问题。并就舍那佛与释迦牟尼佛之关系,评论南方论师之二佛一致说及北方论师之二佛相异说。本书约成于开皇十七年至十九年(597~599)。其叙述之形式虽复杂难解,然于诸问题亦有明白之教示。
人與醫學
這部書的德文原版在一年前出版以後它的絕大的成功和各國人士要求把此書譯成各國交字的熱誠讀者或認爲當然而作者則覺得驚異這部書的目的原來鐵是給新學醫的學生們提網家領的描寫出現代的醫學和其歷史的及文化的背最可是這部書的有趣的特質其題材的藝術的有秩序的排列其明白的流暢的文體一包以赫女士的譯文很能保存這種文體>其中所陳述的廣博的原則尤其是其中的動人的歷史的論述會使別的受過教育的讀者不論是學醫的或普通人都一樣歡迎它這都書本是根據於對學生們講的講演寫的所以全書仍保留着一種簡軍的發鐵是方法沒有列果什麼參考書沒有什麼矜炫博學的形式
光療淺說
地球為諸大行星之一環繞太陽旋轉。絕無停時。太陽則為一恆星較地球大幾千萬倍以我們現在的天文學智識而論太陽為天體唯一之中心牠供給我們光與熱為能力之源泉。沒有太陽我們地球上亦不會有生物的存在現在社會之工業食料用具等莫不由太陽間接或直接促成其生產者祇要我們仔細一想便不難明白此中道理古代的人民雖不諳天文氣象的學問但他們視太陽為宇宙之主宰為一切生物之給與者則與今人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