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才子书

十二卷。清徐震撰。徐震字秋涛,别署烟水散人,浙江嘉兴人。约生于顺治、康熙年间,康熙末年尚在世,生平事迹不详。所著小说有 《女才子书》、《珍珠舶》、《乐田演义》、《合浦珠》等多种。《女才子书》又名《美人书》、《情史续书》、《女才子传》,短篇小说集。每卷记一个女子,共十二人事。每卷有偶句题目,述事用文言,近于唐传奇笔法。卷一写杭州豪公子妾冯小青才貌双全,为大妇所妒,幽怨而死;卷二写杨碧秋守节,被人逼作尼姑,后遇其子登科团圆事;卷三写张小莲与朱生相爱,几经曲折终成良缘事;卷四写崔淑被休,后嫁杨汝元享荣华富贵事;卷五写张畹香善于持家处世,得免贫穷灾祸事;卷六写陈霞如与表兄崔襄婚爱事;卷七写卢云卿学卓文君守寡又嫁事;卷八写郝湘娥尽节,奸人崔平仲得冥报事;卷九写王琰贞节自守事;卷十写谢彩与丁七郎婚后双双成仙事;卷十一写妓女郑玉姬与吕隽生相恋成婚事; 卷十二写宋琬与谢骐私奔,历经波折终归美满事。故事不出才子佳人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男女青年对婚姻自由的追求,但又有宣扬贞节观念的矛盾,寓含劝惩说教。有清初刻本。清顺治间刻本,题《美人书》。清乾隆大德堂刊本。道光味根斋刊本,题《女才子传一名情史续书》。1983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全唐诗录

一百卷。清徐倬(1622—1711)编。徐倬字方虎,号苹村。德清 (今属浙江)人。康熙十二年 (1673)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乞养归。后转为司业,官至侍读。以事被人弹劾,辞官归乡。康熙四十五年 (1706)奉命撰《全唐诗录》告成,被擢拔为礼部侍郎。徐倬曾师从倪元璐、刘宗周,又与冒襄、钱澄之、陆圻等遗老往来唱酬,尤与吕留良称知己,为时人所推重。善诗,亦工古文。著有 《苹村集》。是集为唐诗总集。凡一百卷。所选诗人自唐太宗始,至无名氏止。依胡震亨《唐音统签》之例,以年代编次。集中之诗或分体,或不分体,各因诸家原集,以存其旧。诗人均附有小传。并附有一些诗话、诗评。康熙四十五年 (1706)皇帝南巡,徐倬将此书缮录进呈,受到御旨嘉奖,徐倬因而由侍读擢升礼部侍郎。康熙皇帝并御制序文,赐帑金刊版。故此书亦题《御定全唐诗录》。因系 “御定”,流布颇广。其后,俞思谦又编成 《全唐诗录补遗》,所录遗诗一百五十余首。继而管世铭亦在《全唐诗录》基础上,增编为《读雪山房唐诗钞》。有《四库全书》本。

箧中集

诗集。唐人元结(719—772)编选。一卷。结有《元次山集》已著录。此集成于乾元三年(760)。皆录其亲友沈千远、王季友、于逖、孟云卿、张彪、赵微明、元季川等七人之诗二十四首成帙。自序谓“已长逝者遗文散失,方阻绝者不见近作。尽箧中所有,总编次之”,元结编选此书时,有的作者已逝,作品散佚;有的远隔山川,不见近作,编者仅其箧中所有,故名曰《箧中集》。成书于乾元三年(760)今传有明汲古阁本、近人徐乃昌影宋刻本、1958年中华书局《唐人选唐诗(十种)》本等。

清稗类钞

笔记集。清徐珂编著。不分卷。汇辑野史笔记和当时新闻报刊中关于有清一代的朝野遗闻轶事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学术、文化的事迹,体裁仿清初潘永因《宋稗类钞》,分门别类,按性质、年代先后,以事类相从,资料丰富,对研究清代文史颇有参考价值。全书自“时令”、“气候”、“地理”至“舟车”、“服饰”、“饮食”凡九十二类,一万三千余条,三百万余言。内“著述”、“文学”、“艺术”、“鉴赏”、“戏剧”多述文人学者艺术家之事。因系编著者平时读书随手札记,故大半“隐括其事,贯穿而成斯篇,未能悉记来历”,后人引用,时有难以征信之感,此为本书最大缺点。有民国六年(1917)商务印书馆排印本,分四十八册,冠以诸宗元序、徐珂自序及编辑凡例,1984年中华书局据以重印,分十三册。

溪山琴况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著作。明清之际徐上瀛著。在历代琴论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仿照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创造了琴况二十四论。继承儒家传统声乐美学思想,通过对琴声、琴乐的审美鉴赏,提出了“和”、“静”、“清”、“远”、“古”、“澹”、“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重”、“轻”、“迟”、“速”等二十四种审美范畴和审美概念。涉及审美想象、审美风格、审美意境、审美准则、审美理想等问题。糅合儒道,提出以“和”为审美标准:“稽古之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之为琴。其所首重者,和也。”认为琴曲演奏的最高境界,是“以性情中和相遇”,使技艺上达到“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推崇古雅、恬淡、清静、超逸、美丽的审美风格,反对媚俗委靡。认为理想的演奏,就是“深渊在中,清光发外”,“以音之精义,而应乎意之深微”。此外,对于迟速、轻重、宏细、奇正、虚实、清浊等审美范畴的关系,也提出颇多精辟之见。为传统古琴演奏美学思想的总结。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刊行,附于《大还阁琴谱)。后《昭代丛书》、《琴曲集成》均收入。

后七国乐田演义

又名《乐田演义》、《后七国志》。章回小说。清烟水散人著,一说即徐震著。四卷二十回。以乐毅兴燕、田单复齐为中心,演述燕齐两国兴衰争斗的故事。周慎靓王年间,燕王哙昏愦,齐宣王乘机兴兵命匡章伐燕,燕王哙自缢亡。齐将匡章在燕肆虐,民怨,暗中串联举义,拥太子平为燕昭王。昭王驱逐齐军返燕都,筑黄金台招贤。乐毅投燕,昭王拜为亚卿,统领国事。乐毅辅佐昭王十余年,以伐齐复仇为己任。时齐湣王意欲称帝,内乱,乐毅乃联合赵、秦、韩、魏、楚五国伐齐,长驱直下七十余城。齐湣王遁莒州向楚求援,楚将淖齿杀齐湣王自立。莒州军民杀淖齿,立齐襄王,拜田单为即墨主将,复兴齐国。后燕昭王食丹药亡,燕惠王立,中田单离间计,令骑劫取代乐毅。田单施诈降计,又以火牛阵大破燕军,一举收复失地。燕惠王复请乐毅返燕,乐毅婉言谢绝。是书敷衍史事,不涉神魔,与《前七国孙庞演义》风格迥异。有啸花轩刊本、乾隆四十五年(1780)璧园藏板本。另有京都文和堂刻本、宏德堂刻本、聚秀堂刻本、崇文堂刻本,十八回。通行本有1956年上海文化出版社校注本、1984年湖南人民出版社排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本。

说文解字系传

简称《说文系传》。传释《说文解字》的著作。五代南唐*徐锴撰。全书八篇,含《通释》三十卷,《部叙》二卷,《通论》三卷,《祛妄》、《类聚》、《错综》、《疑义》、《系述》各一卷,总四十卷。《通释》系注释许书之作,为全书重心,每字下,先录许书原文,然后征引经传,发明许意,并加“臣锴曰”、“臣锴案”等字样,与原文相区别。反切为同时人朱翱所加。《部叙》,拟《易·序卦》说明五百四十部先后次第。《通论》,探求文字本原。《祛妄》,斥李阳冰臆说。《类聚》,列举字之相比为义者。《错综》,旁求六书之旨。《疑义》,举《说文》偏旁所有而阙其字及篆文笔画相承而小有出入者。《系述》,为作者自叙。在阐发许书旨意方面,颇有可取,历来为研治《说文解字》重要参考著作之一。清严元照《奉梁山舟先生书》指斥其主要缺点有七:一曰妄改经典,二曰小学不明,三曰援引不典,四曰考核失实,五曰笺释多谬,六曰传讹弗审,七曰征引太支。此评虽较严苛,但亦几近事实。考证、勘校其讹误的主要著作有:清人汪宪《说文系传考异》四卷,王锴《说文系传校录》三十卷,苗夔《说文系传校勘记》三卷。传本较佳善者有苏州汪氏家藏宋刊不全本,苏州顾氏家藏影宋钞足本。道光十九年(1839),寿阳祁寯藻据以重刊,刊前曾经承培元、苗夔等详加校订。1929年,商务印书馆据祁刻本影印。1987年,中华书局再次影印。

光宣宜荆续志

《光宣宜荆续志十三卷》民‧陈善谟等修,徐保庆等纂,民国九年刊本。 宜兴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周代,称荆邑,春秋时,属吴,荆邑相传因荆溪绵亘东西而得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改荆邑为阳羡县。北宋为避宋太宗赵光义的名讳,将义兴改为宜兴,属常州。1983年,宜兴县隶属无锡市;1988年1月9日撤销宜兴县,设立县级宜兴市。 敘言:古者邵國圖籍畢上太史,於是別國史之例,而爲郡縣之書,邑之有志,葢昉乎此。宜興前有危氏,徐、王二氏之舊志,析縣後甯氏之分志,先後吳氏之續志、新志,秉筆皆一時之選,用以徵文考獻,發揚邑華,歎觀止已。民國肇建,百度維新,治國聞者尤重方志。大部鑒此,咨行省續修《通志》,並輯縣志,以備甄采。蘇省設局而後檄下各縣,敦促成書。善謨適於是時承乏邑篆,親見夫風土之清嘉,人文之秀偉,不乘時建言,致令書缺有閒,其何以繼往而開來?爰與邦八十一再集議,詢謀僉同,史才則近取梓鄉,經費則帶徵……

哭亡友胡达材

少日徐卿子,他年董相孙。敛藏神气重,进止德容尊。人物当今叹,风流雅望存。拊棺疑不死,谁与赋招魂。味薄身无累,心平理自长。公卿知叔度,州里敬元方。璞玉须瑚琏,春风便雪霜。重言吾不忍,天地日苍茫。匹马劳山县,风霜度十旬。能令万人活,不计百年身。事业秋毫尽,声华白日沦。之人才筦库,谁独上麒麟。嗟我论交重,相知照胆明。十年离合地,今日死生情。惊定心犹碎,悲来泪独倾。绝怜江上梦,一一话生平。

金陵竹枝词二首 其二

旧院后门春草新,前门又听叫官身。卢姬已嫁徐娘老,歌舞行中有几人。

采菱曲十二章

风情老去似徐娘,犹逐王孙负锦囊。莫驾轻车残雪里,人间无处觅萧郎。碧衣长袖伴瑶琴,欲拟方回更自矜。学得新诗明月底,含羞不肯向人吟。十院名花院院开,高悬明镜在瑶台。碧空万里天如洗,飞挟娉婷夜半来。红颜二八定谁如,三十专房宠未除。头白楚宫看似旧,登车何用泣前鱼。风神秋水照华筵,怪得王孙掌上怜。惆怅后庭花底月,凭阑回忆破瓜年。绣帽罗衫恰称身,绿丝布裤最撩人。愁中开府看如扫,梦里司空认未真。那曾调笑问当垆,惯向书斋直唾壶。蓦地閒行寻不得,画廊东角斗摴蒱。焚香懒著鵔鸃冠,长日东君带笑看。好是绿窗明月夜,潜身行傍曲阑干。旧识花卿在锦城,相逢高唱少年行。那堪回首东风恶,吹送青帆入四明。玉雪肌肤姑射仙,天涯挥手剧堪怜。明年定挂山阴雪,人在阳明赤水天。玉树相辉照画屏,朱陈遗事最堪凭。含啼却笑文君拙,不遣相如聘茂陵。十年声动大长秋,一笑如花越水头。为有薛家红线在,何须重上木兰舟。

次韵张昌言喜雨

千里黄流失故居,年来赤地到青徐。遥闻争诵十行诏,无异亲巡六尺舆。精贯天人一言足,云兴岳渎万灵趋。爱君谁似元和老,贺雨诗成即谏书。

再次韵柏桐轩

修垣蔽轩楹,如观坐井天。高人为披豁,物趣俱森然。柏桐伍蒿莱,混迹几岁年。俄惊俯丹楹,况得依臞仙。佳名一品题,好语万口传。高参溜雨句,美并朝阳篇。抡才稽往牒,横陈榱栋边。论功及乃祖,屡荐薰风弦。谦居髯松下,优在良梓前。荆徐入贡时,曾不数樟楩。固殊上林木,虞衡日量诠。且异温室树,衣冠时绕旋。此方安静僻,所欲唯生全。植物贵遂性,凭君较愚贤。

洞房曲

软金屈戌开鸳鸯,花符细字呼徐娘。绿云半堕莲花妆,雅鬟十五携履箱。琵琶百啭春漏长,娇歌欲递迟龙香。临筵催赐青雀觞,海棠滴露低红芳。流苏压钩金锵锵,铜球宛转添都梁。殢人缓缓收鸣珰,花枝故恼东风狂。银屏叠叠遮琐窗,长夜辽辽天未央。横娇妒宠谁能望,春光不到翾风房。

远观亭三首

徐君因仕宦,便欲老江南。风土知为美,人情亦粗谙。买田收黑黍,为圃树黄柑。我有相从意,羁栖力未堪。结构开青野,回环俯翠岑。云留芳树暗,草长缭垣深。共爱閒居乐,相依岁晚心。春醪求善酿,过日许同斟。远观亭上望,风物六朝馀。古寺荆王宅,荒墩谢傅居。英灵传草树,冠盖逐丘墟。欲问当时事,飞云灭太虚。

会徐侍郎蔡提举

初度曾同岁摄提,德虽不竞得年齐。徐卿鸾凤今标准,蔡令埙篪旧品题。西府十连新眷遇,北园三径共提携。丈夫出处无他愿,但欲长歌归去兮。

和蜀公八十岁自咏

卫武年将百,僖公寿有千。形方通帝梦,兆始见王田。白发高山雪,新诗清水莲。福绥真乐只,燕处自超然。浊酒中徐圣,泠风御列仙。劲松临绝壁,独鹤在青天。出处邦之望,清虚性所便。老谋方眷用,微物正思怜。汉室求园绮,周家重夭颠。虽怀箕颍志,应未许终焉。

鹧鸪天 游仙词二十首 其九

笑语昭阳隔院春,羊车踪迹渺长门。有情秋雨空含泪,无处春山可唤魂。歌宛转,舞娉婷,尊前犹斗好腰身。君王不解怜香意,辜负徐娘望幸心。

北游诗十八首 其十八 汶上阻雪

我行阻徐方,日夕望吴国。积雪覆皋原,千里同一色。门前偃栅横,屋际孤烟直。黄河冰正坚,芒砀云来黑。狡兔潜以伏,饥鹰竟何食。客子煨枯蓬,主人舂残稷。何日见朝阳,肃彼南归翼。

送惠生元龙并寄纶霞佥事

惠生元非山泽癯,东吴学者推通儒。六经训故师马服,五言章句卑应徐。连年襆被事行役,往返殆受饥寒驱。平原先生富才望,生也从之曳修裾。埙篪彼此迭酬倡,岂伊挟瑟逢齐竽。昨朝喜生似忆我,拿舟竟过尧峰墟。蓼花炫眼绕野岸,候虫聒耳鸣阶除。此时空山苦寂寞,幸哉有客来门庐。夜深共剪雨窗烛,年聆快论频轩渠。生言平原许受粲,行将脂辖驰驴车。丈夫故有四方志,安能拘守待兔株。嗟予与生交契久,相需不啻蛩随驉。如何忽被有力夺,后来彭戴知谁与?一发青山是齐鲁,望中道路殊萦纡。老夫老矣衰且甚,过从无日良可吁。祇今平原亦间阔,折柬未附双鲤鱼。江湖满地水流碧,鸿雁叫月天涵虚。岁寒但愿佳眠食,为余问讯今何如。

1 14 15 16 17 18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