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钝庵侍御将以考满便归叙别离家者十有四年矣予离家十五年矣时予将引年求归勃焉感怀不胜故山之念赠以是诗
君来十四年,我年十五经。君业三留碑,我言无一徵。君因考最归,而我犹滞形。引年乞骸骨,天高宜下听。将心托明月,先已随君行。君行见月明,千万忆老兄。更为老兄道,为道老兄情。我情似羁鸟,惊听林风声。梅岭之绿阴,海珠之深清。白云飞云之光荧,二科九龙之旧盟。欲归乞归事竟成,无边风月无人争。高坐大睡了馀生,耳尖宠辱不足惊。尔时君行我长往,健足高步虽老矣,犹能供四海九州名山大川之征营。
己巳避寇将适羊城舟抵桂华兵阻未达用李嘉祐京口旅泊诗首句发引率成十首 其一
移家避寇逐行舟,离思茫茫正值秋。银箭水残河势断,碧空云净火星流。机中锦字论长恨,江上青山忆旧游。自欲放怀犹未得,客情终日在眉头。
己巳避寇将适羊城舟抵桂华兵阻未达用李嘉祐京口旅泊诗首句发引率成十首 其三
移家避寇逐行舟,百感中来不自由。秦地故人成远梦,汉家宫阙动高秋。云拖雨脚连天去,水带离声入梦流。谁念为儒逢世难,寂寥灯下不胜愁。
己巳避寇将适羊城舟抵桂华兵阻未达用李嘉祐京口旅泊诗首句发引率成十首 其四
移家避寇逐行舟,野水无情处处流。人世几回伤往事,愁心一倍长离忧。山中夜度空江水,石室烟涵古桂秋。惆怅此时频送目,蓼花凄冷露花浮。
癸酉三月二十五日至剡溪旅舍观曹梦良题壁有撩我思家第一篇之句仆离家半月亦未尝作诗因次其韵
客舍那堪闻杜鹃,梦魂惊断竟无眠。定知此境撩乡思,我亦曾非第二篇。
有雪哀毕节事五小学生宿垃圾箱取暖生火窒息而亡翘课不问离家不觅同于弃儿皆堂兄弟也
数子黑甜迷世路,一城白劫化丘墟。当时毕节频呵手,得见弥天鲛泪无?
旧闻长沙城东梅坞甚盛近岁亦买园其间念欲一往未果也癸巳仲冬二十有八日始与客游过东屯渡十馀里间玉雪弥望平时所未见也归而为诗以纪之
半生客荆楚,历览非一隅。宁知城东路,有此梅万株。瘦马路晓寒,清风起菰蒲。度溪上平坂,顿觉景物殊。霏雪下晴昼,香雾迷前驱。近坡与远岭,玉立同一区。老树固瑰特,小枝亦敷腴。有如众君子,汇聚德不孤。精粗无可拣,酥酪与醍醐。千株未觉多,此语信不诬。班荆或小憩,沽酒时一㪺。胜赏谅难尽,昭质知不渝。我有十亩园,丘壑正盘纡。念此缟袂侣,岁晚足我娱。来游自今始,琴书与之俱。回首桃李场,冷淡莫邪揄。
癸丑仲春梅长道兄洁诚拨置家缘入海幢将一月修建大悲宝忏深念众生以无明业垢妄造种种能一念回光可以薄宿愆而植新种用是恳祷上及父母下逮亲串凡在梅公相敬相爱之中则以真诚感格仰求拯拔夫舍资财作佛事人或不少舍资财而能洁身洁念则甚少也能洁身洁念时或不少能深知一念回光可以消殒业垢又能扩充其量上及父母下逮亲串此非自信之笃其能如是乎士夫家以理解恃聪明不信有此忏业消垢之事然念念腾腾岂他人哉此固不足与俗人言也梅兄当自信之耳
十里香花结胜因,海幢今复见斯人。月明起处咒云净,梵呗高时海色新。好福已瞻诸佛顶,真诚犹自拔诸亲。团圞共话齐眉老,从此长留鹤岭春。
左庵词话
清李佳撰。二卷。书末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壬寅六月作者跋语,谓为夏日消遣计,“检读各种诗馀,自录其有禆诵习者匝月,居然成帙,爰额曰《左庵词话》”。可知是书为读词随笔,卷上八十四则,卷下九十四则,共一百七十八则。内容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对历代词人、词集的评述、纪事,如认为宋代“东坡词最有新意,白石词最有雅意”。又谓元萨都剌词,“雁门诸作,多感慨苍莽之音,是咏古正格”。其纪事如卷上:“樊云门同年增祥,鄂中才人,诗文并皆佳妙。”辛丑(1901)四月,“予奉观詧长宝之命,云门以词送别,调寄《金缕曲》”云云。二是对词体、作法、音韵等方面的阐述,如云:“诗词之界,迥乎不同。意有词所应有而不宜用之诗,字有词所应用而亦不可用之诗。”又如云:“词贵有意,首尾一线穿成,非枝枝节节为之。其间再参以虚实、反正、开合、抑扬,自成合作。”此外对“词眼”、“警句”、“属对”、“音律”等皆有论述。三是记叙晚清词坛交游酬唱事迹,如卷下:“余来湘,喜遇张雨珊词人,思以所作就正。雨珊谦让未遑,曾谱《上林春慢》赠之”云云。又如云:“江陵金溎生同转武祥所著《粟香随笔》五种,多录朋辈诗词。”甲午(1894)游粤,“相与订交,下榻公之坡山精舍浃旬”。以及“郑叔问孝廉,与予为中表谊。人极风雅,所著《瘦碧词》得词家正宗。然鄙见以清空曲折为主,意趣不甚合”。此类词人交往逸事,为研究晚清词坛提供了有益的史料。是书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刊本,《词话丛编》据光绪本收录。
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
原作者不详,宋代李嘉谋注解。五卷,前有序。据序文,此经板行西蜀,至南宋理宗宝祐(1253—1258)年间,天饴子谢图南为序而传,蜀本已不存。谢图南宦游岭表,得此经于方外一蜀士之手,后至西浙授李嘉谋,嘉兴道士李君可募工付梓以传,并与所谓《八威龙文》合刻为一书,由李嘉谋作序。今本无谢、李之序,亦无《八威龙文》,当系元以后版本。经文托称元始所说,分为妙、元、神、真、道五篇,每篇一卷,一千言,共计五千言。每篇九章,合计四十五章。序称其与《老子》五千言并传于世,实则仿照五千言,借《道德经》之名以引起世人注意,以广流布。经文主要讲明妙、元、神、真、道的含义及其之间关系,尤重对“道”的阐释。李注按经义发挥,或引儒佛之说以解,明白易懂,较晦涩的原文更具理论价值。收入《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道德真经义解
四卷。宋息斋道人 (生卒年不详)撰。息斋道人,即李嘉谋,宋人研究《道德经》者,关于道德分体与否多有争议。息斋道人坚持道德分见的看法,所以他撰 《道德真经义解》将 《老子》分为 《道经》、《德经》上下卷共八十一章。他认为《道德经》微妙玄通,深不可测,天地有尽,此道无穷;并对该书分章作解,每章统论大义,顺文衍义,以求道、治国、修身之说释解《老子》。后世学者对于此书的作者众说不一。除有学者认为是李嘉谋所作外,也有人认为是李荣之作。但一般认为是息斋道人李嘉谋所作,而李荣作此书之说似传抄之误。此书释义有反证之言,较为可贵;注释明畅,是读王弼注本的重要参考读本; 对于研究《老子》其他注本,亦有可鉴之处。现存明《道藏》本。
行素斋杂记
清继昌撰。继昌,字莲溪。汉军正黄旗人。光绪进士,官至甘肃布政使,署安徽巡抚。光绪十九年 (1892) 开始撰写此书,第二年完成初稿。以后又加以选择、校订,于1901年刊行。全书共上、下两卷,以笔记形式叙述了不少宫廷中的情况。如皇上大婚、皇太后归政、宫中祭礼、宫殿用石、皇太后六旬万寿凡三次举行大典礼的记载和皇太后、皇帝的谕旨以及对大臣遇元旦、冬至时呈递贺折的用纸、用语、书写格式的要求等等。由于作者曾在军机处供职,所记宫廷诸事多为耳闻目睹,尤以自己熟悉的光绪朝事为多,其中有不少清政府中枢机构的情况,因此其史料价值颇高。另外,是书还有一些官场旧例、京城物产、名人轶事、风土异闻的描写,对了解北京的历史也有帮助。书前的蔡乃煌的序言和作者自序。是书有光绪二十七年湖南臬署的刻本。1984年,上海书店据此本出版影印本。
清明日留西山
离家六度见清明,知是何时出帝京。今日登临倍惆怅,好山多似豫章城。
高邮阻风
离家十日得顺水,不卸蒲帆一千里。忽然今日风打头,寸波寸水逆上流。小儿造物不可测,昨日南风今日北。黄郎束手篷下眠,尽日閒看顺水船。顺船得势如马走,相望招呼不回首。长风破浪我亦曾,顺逆偶尔非人能。
陆定之印为陆仲安赋
陆家汉印吁亦绝,金窠籀文盘屈铁。斯文已矣世无传,千载得之名不灭。何用兵家虎作符,空闻泽国龙为节。勖哉玩物古有言,愿子文章照前烈。
客巩昌次韵答崔黄二公见寄二首 其一
离家今九月,踪迹似蓬飘。河北重驱骑,洮西更渡桥。思亲嫌梦短,报国觉心遥。归路须先后,终期共造朝。
客巩昌次韵答崔黄二公见寄二首
离家今九月,踪迹似蓬飘。河北重驱骑,洮西更渡桥。思亲嫌梦短,报国觉心遥。归路须先后,终期共造朝。可奈归心切,浑如水向东。命屯宜暂屈,道在岂终穷。天意时时别,人情处处同。前涂拟相候,行李敢匆匆。
客中月
离家凡几宵,一望一寥寥。新魄又将满,故乡应渐遥。独临彭蠡水,远忆洛阳桥。更有乘舟客,悽然亦驻桡。
寄沈鄱阳
离家当日尚炎风,叱驭归时九月穷。朝渡藤溪霜落后,夜过麾岭月明中。山川道路良多阻,风俗谣言苦未通。唯有鄱君人共爱,流传名誉满江东。
陆宝山
陆家山色隐平芜,文彩如虹照碧虚。痛尔临刑思鹤唳,输他谢病食江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