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谒孔子庙

性与虽天纵,主世乃无由。何言泰山毁,空惊逝水流。及门思往烈,入室想前修。寂寞荒阶暮,摧残古木秋。遗风暧如此,聊以慰蒸求。

梁书

《梁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书成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6卷。姚思廉之父姚察在隋时有旧稿,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死,嘱其子思廉续书,贞观三年(629年)思廉奉命修史,房玄龄和魏徵为总监修,并采谢昊、顾野王诸家旧作,贞观十年(636年)书成。《梁书》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有二十六卷卷末论赞称“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另在列传中新创《止足列传》,记述功成身退的士大夫的事迹。上自502年梁武帝萧衍称帝,止于557年陈霸先灭梁。

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

元明间杂剧剧本。简名《九宫八卦阵》。不著撰者姓名。末本。剧演辽国命完颜受领上将李金吾、戴真庆侵宋。梁山泊好汉一百零八人受招安后奉命御敌。封宋江为征北总兵,杨志为先锋。李逵不服。杨志遂将先锋印让给李逵。宋军兵驻蓟州,军师公孙胜领宋江、李逵等人参拜其师罗真人。罗授宋江等人九宫八卦阵以破辽兵。宋江向罗真人请教未来之事,罗亦以诗偈予之。宋江调兵遣将,偏不用李逵,李逵力争,方得阵中重要方位。宋军用此战阵,大获全胜。完颜受被秦明打死,李金吾、戴真庆被李逵、杨志生擒。最后以梁山诸人封官庆赏作结。此剧正末为李逵,演其鲁莽、刚强、好胜,颇为生动。《水浒传》第77回以及征辽第83至89回,即以此剧为蓝本。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据以校印。

文笔要诀

诗文评著作。唐杜正伦撰。杜正伦,相州洹水(今河北临漳附近)人。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第。善属文,尤明释典。仕隋为羽骑尉。唐高祖武德中历迁齐州总管府录事参军。太宗贞观元年,以魏徵荐擢授兵部员外郎。高宗时贬为横州刺史,卒于贬所。《文笔要决》新、旧《唐书》均未著录。藤原佐世《日本国见在书目录》收《文笔要决》一卷,题杜正伦撰。有日本五岛庆太郎藏平安末期(相当我国中、晚唐时期)写本,昭和十八年(1943)据以影印。空海《文镜秘府论》北卷录其“句端”部分,而没其名。此外,印融之《文笔问答钞》、《眼心钞》均摘抄之。文笔之分,乃六朝以来通论,即以有韵者为文,无韵者为笔。要诀,即要法。五代冯鉴撰《修文要诀》,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谓其“杂论为文体式,评其误谬,以训初学云”。以此推之,则杜氏书当与之近似。惟现存者仅为论述句端语助者。“句端”问题,六朝时已为人所注意,如《文心雕龙·章句篇》云:“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骈文与赋尤重发端。杜正伦首加归纳、解释,引起后人重视,故其价值不可低估。今人王利器有《杜正伦〈文笔要决〉校笺》。

咸平集

诗文别集。北宋人田锡撰。三十卷。锡字表圣,洪雅(今属四川)人。太平兴国进士。累官谏议大夫,史馆修撰。遇事敢言,不避权贵。慕魏徵、李抗之为人。历事两朝,始终以谏诤为己任。原集五十卷,此本仅三十卷,乃后人重辑。含奏议一卷,书三卷,赋五卷,论三卷,箴铭二卷,诗六卷,颂、策、笏、记、表、状七卷,制诰、考词三卷。锡之奏疏,太宗颇重视,亲自署钥保管。锡之为人,亦为当时称颂。故其没时,范仲淹作墓志、司马光做神道碑、苏轼则序其奏议,亦比之贾谊。诗文乃锡之余事,亦气体磊落,如其为人。有《四库全书》本,《宋人集》丁编本。另有《两宋名贤小集》本,收有《咸平诗集》一卷,载其诗十九首,多为游景感怀之作。

隋文纪

八卷。明梅鼎祚编。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文纪》,此为其终。南北至隋一统,凡齐、周之故老,梁、陈之旧臣,咸荟粹一朝,成文章之总汇。而人沿旧习,风尚各异,乃至著作之林不名一格;终其一代,竟不能自为体裁。传奇至唐已为盛极,而仁寿、大业距离最近,遗篇琐语,真赝相参,故此编最为糅杂。书中如《隋遗录》、《开河记》、《迷楼记》、《海山记》、《大业拾遗记》,皆出依托,而《王度古镜记》尤为迂怪不经。此等搜神、异苑、睽车、夷坚一类之书,亦竟收载乃自秽其书。又如甲秀堂帖载炀帝跋曹子建墨迹,唐以来收藏赏鉴皆所未闻; 而词旨凡庸,显出其后,却一概阑入,未免失于鉴裁。至于唐高祖、太宗、褚亮、李靖、陈叔达、温大雅、魏徵诸人,不系于隋,毋庸置论,乃以其文作于隋末,遂而兼收。而李德林代静帝之诏作于周时、颜之推请考乐之奏上于梁代,此前各集文随人编,此集则人随文列,若文帝复姓令之误采史文,李德林之《修定五礼诏》题为文帝,祖君彦之《移郡县书》、与《袁子干书》,魏徵《与郇王庆书》,皆题为李密,孔德绍《遗秦王书》题为窦建德;以及罪蜀王秀文已见卷一,又见卷二,戴逵《皇太子箴》已见卷五,又见卷七而诸集之通病,不在所论。书中卷八之末载梁神洊等十二人(时代均不详),缘在梅鼎祚 《隋文纪》 以此为终,遂附于此。据 《千顷堂书目》载,梅鼎祚所编尚有 《三国文纪》、《东晋文纪》、《后陈文纪》、《三国》、《东晋》未见其本;“后陈”则未知为何代,疑传写有误,且亦未见其本。统观《文纪》所录,虽抵牾疏漏卷卷有之,然上起古初,下究八代,旁搜博采,荟合成编,使唐以前之文章源委相承,粲然可考,实为艺苑之大观,其功亦不为过掩。此书有《四库全书》本。

淞故述

枢字运之,自称细林山人,华亭人。嘉靖戊子举人,官至江西临江府同知。是书乃所述松江一郡遗闻轶事,以补志乘之阙略者。松江本以吴淞江得名,明初因地多水灾,故去水旁以禳之。此书标目,则犹仍其本名也。书中於地理、人物、行谊、艺能、文字、题咏以及诙谐、琐屑之事,无不备载。其艺文籍用宋孝王《关东风俗传》例,载陆绩《浑天图》以下凡百馀种,悉其乡人著作,可为徵文考献之资。至於元杨维祯之名,或从木或从示,诸书参差不一。枢以岁月求之,谓字本从木。入明后以诸王有讳桢者,始改从示。其言殊臆测无据。又李至刚在永乐时,以善於附会深蒙倾险之识,而枢信《明一统志》之虚词,反目以德量宽宏,惜《松江旧志》略而不载。亦未免涉回护乡曲之私也。

西游补

长篇神魔小说。清董说著。十六回。说字若雨,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少补弟子员,应考落第,乃受业于复社主将张溥,并注名复社,于时弊多所抨击。明亡后绝意仕进,落发为僧,更名南潜,号月函。写唐僧师徒过火焰山之后,孙悟空为鲭鱼精所迷,欲借秦始皇“驱山铎”使用,在青青世界万镜楼中见到古今之事,并当了半日阎罗天子,后得虚空主人一呼,始离梦境,寻着师父,化斋而去。崇祯间刊本,题“静啸斋主人著”,实为董说所作。据刘半农考证,此书作在明亡以前,作者年仅二十一岁,时值崇祯十三年。本书除崇祯间刊本外,尚有空青室刊大字本、申报馆排印本、北新书局排印本等。一九五五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据崇祯本影印出版,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用前亚东图书馆的纸型印行,校以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并附刘复所撰《若雨传》。

竟山乐录

乐学著作。清毛奇龄撰。是书据明宁王权《唐乐笛色谱》为准,以四、乙、上、尺、工、凡、六字循环成七调。如四为领调,则乙为变宫,上为商,尺为角,工为徵,凡为变徵,六为羽。又除羽无清声,置乙、凡二字不用,复从六而推。高四为宫清,高上为商清,高尺为角清,高工为徵清,合之宫为九声。盖箫笛色字谱及金元曲调,其动荡曲折,总不出此九声之环转。伶官递相授受,称为唐乐之遗法。奇龄遂据以解五音十二律还相为宫,以攻司马迁《律书》、蔡元定《律吕新书》之说,欲举古来所渭“三分损益、隔八相生”者一切废之,并伶州鸠所对亦斥为妄言。夫宁王《笛色谱》果否为唐人之旧,未可知也。即真出唐人,而唐之雅乐固未闻能与三代比。乃执其优伶剩谱以定天地之元音,举汉氏以来诸儒授受去古未远者悉指为谬。揆以事理,似乎未然。惟宁王《谱》今已不传,存录是编,俾唐以来教坊旧调,金以来院本遗音,犹有考焉,亦技艺之一种也。是书本奇龄作,而托於其父镜所传,故题曰《竟山乐录》。竟山者,镜之字也。末一卷为《采衣堂论乐浅说》十四条,称出自其兄仁和教谕万龄,而词气亦宛似奇龄。无可佐证,亦姑妄听之焉。有《丛书集成》本,《中国古代乐论选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收入其中《声律》、《乐器不是乐》、《乐书不是乐》、《乐不分古今》等章节。

秦淮画舫录

作者捧花生,据考本名车持谦,江宁府上元县人,字子尊,号秋舫。成书于《吴门画舫录》稍后的嘉庆二十二年(1817)。此书所写,乃是南京秦淮河一带的风月佳话。书前有杨文荪、汪度、陈云楷及作者捧花生写的四篇序言,书后有马功仪、长海两跋。《秦淮画舫录》共分上下两卷,卷上为“记丽”,卷下为“征题”。书中所记皆为秦淮倡优,其中也不乏特立独行之辈。如有一位丽人叫金袖珠,和苏州的高玉英一样,“嗜读《红楼梦》,至废寝食,《海棠》、《柳絮》诸诗,皆一一背诵如流”。作者认为这种女子不是《红楼梦》的会心人,就是《红楼梦》的个中人。

平定交南录

一卷。明邱濬撰。邱濬,字仲深,谥号文庄,琼山 (今海南琼山) 人。景泰五年 (1454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著有《大学衍义补》。《平定交南录》是新城侯张辅子侄请邱濬写作,以表彰张辅征安南的功绩。此书记述了永乐年间明军四次远征安南之事。第一次是从永乐四年 (1406年) 秋七月到六年 (1408年)春,张辅为征夷大将军,平定黎季犛、黎苍父子的叛乱;第二次是从永乐七年 (1409年) 正月到八年(1410年)二月,王佩为征虏副将军,平简定作乱;第三次是从永乐九年 (1411年) 正月到十二年 (1414年)春,平定陈季扩叛乱;第四次是从永乐十三年(1415年)四月到十五年(1417年),王佩为征夷大将军,平定陈月胡作乱。此文分别被收录在《纪录汇编》、《岭南遗书》、《借月山房汇抄》、《说郛》、《龙威秘书》、《胜朝遗事》、《五朝小说》 本中。

晋中兴书

南朝宋何法盛撰。七十八卷(一作八十卷)。纪传体。记东晋一代史事。刘知幾称为东晋史书中之最佳者。已佚。今有清黄奭辑本,五百二十余则,收入《汉学堂丛书》。又有清汤球辑本,共七卷,卷一为《帝纪》,卷二为《悬象说》,卷三为《徵祥说》,卷四为《后妃传》,卷五为《百官公卿表注》,卷六为《盛蕃录》,卷七分郡记录大族姓氏,如《琅邪王录》、《陈留阮录》、《范阳祖录》、《浔阳陶录》、《吴郡顾录》、《丹阳纪录》、《陈郡谢录》等,计有三十二族,收入《广雅书局丛书》。近人陶栋也辑有二卷,上卷为诸帝纪略,下卷为诸臣传略,附史述论一则、胡俗二则,收入《辑佚丛刊》。

杭州道中书怀四首

涉世恒多故,谋身转益迂。马周聊逆旅,阮籍岂穷途。鹭宿依船尾,枫彫落酒壶。远行憀慄意,对此不能无。白雾笼舟楫,青山失画图。往来迷咫尺,收敛忽斯须。野旷连飞鹘,江清映浴凫。还将明媚色,且复慰征途。堤柳欹招缆,汀花笑入舟。高歌凫鹄起,阔视水云流。牢落江淹恨,飘零庾信愁。都将付尊酒,短发得禁秋。忧患看飘瓦,浮沈任转蓬。题诗霜叶赤,对酒烛花红。嵇阮情何旷,陶韦意未穷。前贤负高兴,不必万人同。

月上海棠

南枝消息凭谁送。北枝寒、清晓破馀冻。横溪浸疏影,月黄昏、暗香浮动。真仙种。不与梨花同梦。洛阳姚魏争先贡。妒纷纷、红紫眩新宠。尽雪压风欺,□和羹、此时须用。烦珍重。莫作桓伊三弄。

题永宁传舍

浩浩车马迹,往来各有求。而我亦何为,行役不得休。惊风吹沙砾,草木春不柔。荒山相经互,渭水日悠悠。下马古驿亭,开轩竹修修。飒飒爽气入,得慰征途忧。移床取一息,摵摵如清秋。永愿息鞍马,何当具扁舟。我生湖海间,筑居必清幽。城南五亩宅,山高水亦流。家园千木奴,不贵万户侯。既输东皋税,一饱亦易谋。藐然尘嚣外,荣贵如浮沤。咄咄狂痴子,胡为此淹留。

檄菖蒲

陶器承昆珉,猎猎散绿丝。饮以一杯水,卒岁长如斯。露叶矗锋锷,霜根蟠崄巇。昌阳欲论功,十驾不得追。松柏脚踏土,并驱仍背驰。寒苦我所安,泉石皆闻知。岂意泉石间,得此偿心期。澡濯冀怀新,疏剪贵适宜。芳洁日以薄,潜逐炎凉移。谓我水太清,汝便清涟漪。抑我水太浑,古井非污池。孤根要特立,晚节须坚持。贞姿或不返,终当怨尤谁。春葩与秋芗,擅美固有时。西风一摇落,不死将安之。亦足观物化,亦足为箴规。

昔康节先生题安乐窝诗中云乐见善人乐闻善事乐道善言乐行善意此即吾友朱仲明乐善斋之意也系之以诗

人生有至乐,主善以为师。善端本固有,乐处亦自知。我思舜之徒,鸡鸣日孳孳。箪瓢在陋巷,颜氏其庶几。之子芝兰室,书传为箴规。量力行好事,固穷无妄为。何似安乐窝,受用尧夫诗。

尧阶

伊昔陶唐氏,垂衣贵无为。所存昏垫忧,焉知宫室卑。土阶一何陋,荒芜任茅茨。虽云三尺崇,足仞千载基。陟降趋四岳,摄升朝百揆。雍容揖让间,庶绩皆咸熙。彼昏琼其台,惟狂瑶其池。乱阶一以启,颠踬良在兹。吾闻大圣人,广居宅八陲。礼门既大辟,义路亦载驰。居处虽俭素,德业乃巍巍。勖哉后来人,可以为箴规。

录别 其五

乖疑起恩爱,离别生欢娱。念子非一身,中怀难久俱。握手一相失,奄忽秦与胡。新知自言乐,山海日以殊。行路方未央,出门思故庐。浮云没景光,北风悲有馀。褰裳复四顾,徘徊当路衢。结发在战场,皓首为征夫。

杭东卿佥宪邀至西湖四贤堂小饮

前日游湖诗压船,今日来游无一篇。巧匠傍观我缩手,诗翁方耸双吟肩。须臾笔落如流泉,骊龙之珠堕我前。燃犀牛渚万怪走,胸中云梦飞云烟。岩风飘飘度铁笛,江月皎皎闻湘弦。湖波无风自击撞,两高踊跃为争妍。诗成朗诵惊四贤,湖中无此三百年。游人正败乃公意,一破孤寂皆辴然。诗翁脉脉似未快,渊泉万斛来涓涓。直从湖中了公事,尽吐险语人间传。

1 11 12 13 14 15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