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篇

有隼逐鹌鹑,皇回见人投。两翩塌地飞,拍拍如有求。主人顿起怜,手援置案头。为之许长久,即向僮仆谋。先有鹦鹉鸟,鸟去笼在否。其笼颇宽敞,堤防事事周。谅无狐狸患,鹰鹘眼敢偷。安顿使得所,于我心无忧。胡为忽僵仆,转侧向两眸。羽毛蹙一片,细腿如茧抽。伤哉胆惊破,痛定魂难收。剪纸招其归,书符骗其雠。炬火熨其体,温汤暖其喉。腹伸渐趯趯,抖擞何赳赳。悍气欲赴斗,老拳应无俦。悬之廊檐下,群雀远啾啾。明日复来视,头破血迸流。往来满笼撞,思飞无时休。诫以勿复尔,斯笼可优游。外物既不干,饮啄免力搜。粲粲白粱粟,涓涓泉满瓯。向者浪跳跃,几几饱鸺鹠。今胡不少慰,留滞胜戈矛。物性卒难改,放之无怨尤。为谢敝笼窄,任尔天衢游。

奉答树人师复用送别

平生遭际话辛酸,感遇如公意一宽。不孝原知无后大,厚施惟愧报恩难。育麟方妙青囊贮,舞凤书珍墨宝看。最是关情同骨肉,此行洵不负瞻韩。箫鼓嗷嘈士庶喧,苦留无计共攀辕。推袁志切门墙远,说项情殷奖誉繁。未得黄金摹贾岛,聊思彩线绣平原。乡愚此后空翘切,不复慈云护覆盆。

沁园春 八徽图题词

德象女师,有炜管、彤思贻令名。缅蘧缋姜嫄,稚图孟母,甄慈鞶帨,益誉丹青。四德倍之,群伦仰止,为烈于今有典型。瑶源远,溯双江毓秀,蕙洁兰馨。金闺弁冕贤英,衍孝友、宗风雅泳徵。审经以行权,积而能散,音流太似,传续更生。两佩纫芳,六珈式度,例以须眉亦老更。钟馀庆,也抗颜厨及,雏凤声清。

赠杜子良太守

不为良相为良医,仁术惟期济世耳。杜君荦荦医国才,早屈士元治百里。嘘枯润瘠苏疲癃,待擢黄堂政声起。景皇忧国昔倦勤,徵医云集稀称旨。前席敷陈洞癓结,颔颐屡见天颜喜。吁嗟治病如治国,杂投并进果谁是。反令贤者叹掣肘,纵有扁仓亦徒尔。西子湖边山水清,白蘋洲上风日美。我忆同官初定交,投契真如乳与水。每从肘后乞神方,更向橘中观弈理。当日簿领尚从容,未料沧桑遽如此。朅来羁旅共呴沫,时时呼酒长安市。君才犹为世所需,卖药韩康漫相拟。膏肓废疾皆苍生,日日活人难自已。耳鸣阴德宜食报,何待延年啖芝杞。作诗自寿殊旷达,碧简初香泛绿蚁。人生但得开口笑,知早尘埃视朱紫。视君寿世自有在,出则循良处方技。

浣溪沙·咏拖鞋

浴罢兰汤侍女擎。梦回刬袜下阶行。肤圆致致最销魂。花径不兜红著腻,绣帏轻卸玉无声。弓鞋窄窄可怜生。

九华诗集

宋诗别集。1卷。陈岩著。本书为专门题咏安徽省九华山的名胜和物产的专集。原作甚多,已有散佚,此本为元至大年间方时发收集遗留作品210篇重刊的。《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皆七言绝句,凡咏名胜者二百另七首,咏物产者三首。九华山自唐以李白得名,诗家多有题咏,而取泉石洞壑之胜,遍加品目,实莫备于是编”。如《甘露泉》:“山接灵河两派长,松间石上泻天浆。几思吸取清泠味,洗我一生烟火肠。”《云外峰》:“耸入云端一壁青,地高转步即天京。有人著履冲云去,但见云从脚下生。”诗风清新秀逸,有潇洒出尘之意。卷末附释希坦同类诗11首,是后人从《池州府志》中收录的,可与本诗集互为印证。

刘玄德醉走黄鹤楼

元杂剧剧本。简名《黄鹤楼》。朱凯撰。末本。此剧搬演三国故事,系增饰元至治刊本《三国志平话》中的《玄德黄鹤楼私遁》而成。剧演赤壁大战后,周瑜恐刘备趁势取荆州,便于孔明追击曹操之际,邀刘备过江赴黄鹤楼宴饮,欲乘机杀之。赵云觉其中有诈,劝刘备勿往,刘备不听。孔明回军,马上布置营救。先差关平以送暖衣为名,将拄拂子捎于刘备,内藏孔明借东风时向周瑜取得的镇坛令箭。再令姜维化装渔翁,手书“彼骄必褒,彼醉必逃”8字潜入黄鹤楼以教刘备。关平途中迷路,遇农夫指引,方得过江。周瑜见而不疑。黄鹤楼上,周瑜与刘备饮酒论英雄,刘备故意说错,被罚以凉水,而周瑜饮酒。不久周瑜大醉。刘备绝望时误掷拄拂子而得令箭。假传周瑜之命逃出。最后以张飞将刘备接回作结。此剧正末凡4扮,依次为赵云、农夫、姜维、张飞。第二折中净扮村姑,禾旦伴姑亦有唱词,有异于杂剧常格。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据以校印。

西隐集

十卷。明宋讷 (1311—1390)撰。宋讷,字仲敏,号西隐,滑县(今属河南)人。元至正中举进士。官河北盐山知县,弃官归。洪武十三年(1380)征为国子助教,后升翰林学士,文渊阁大学士。迁国子祭酒,卒于官。正德中,追谥文恪。事迹具载《明史》本传。据刘三吾撰《宋讷墓志》,称其所著《西隐集》十七卷。而《明史·艺文志》、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俱作十卷。此本有山东东莱(今掖县)刘师鲁序,称“其集初为上海张趋所手录。滑人王崇之令上海,从其后求得而刻。岁久漫漶,师鲁因鸠工重刻。”盖此本是否在张趋缮录之时,已有所删并,故与墓志不合。本集前四卷为赋、诗,后六卷为杂文,并附以明太祖手敕四道,及《白云茅屋赋》二篇,记一篇。白云茅屋,是宋讷所筑别墅之名。宋讷领成均胄子之任,师道严正,为一时典型。文章亦浑厚醇雅,其奉敕制太学碑,极为明太祖所赏识。今具载集中。其《壬子秋过故宫》诗十九首,尤缠绵悱恻,有风人忠厚之遗。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亦甚推崇其“半船凉色潮生海,两岸秋风浪拍沙,华表柱头相语鹤,秣陵江上独归鸿”诸句,以为极佳。是集收入《四库全书》。

舒文靖集

文别集。南宋人舒璘撰。二卷。璘字元质,一字元宾,奉化(今属浙江)人。乾道八年(1172)进士。曾从张栻、陆九渊、朱熹、吕祖谦游。初授徽州教授,擢知平阳县,终宜州通判。淳祐中,特谥文靖。此集不详何人所编。上卷收书五十二首,志八首;下卷收札子十八首,启三十四首。璘未尝为官,故无章疏。其寻常酬答之文,无不原本于学术,于性命之旨,深有所窥。议论诸文,颇有章法。有《四库全书》本。

高峰文集

诗文别集。宋廖刚(号高峰)著。乾道七年(1171),邵武军军学教授葛元骘序云,尝请于刚子史君,刊刚文集。(十七卷明抄本卷首)咸淳七年(1271),有修补本,吴邦杰为之跋(《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三○)。均不明卷数。《宋史·艺文志》著录《高峰集》十七卷。钱曾《绛云楼书目》卷三著录“宋版《高峰先生廖刚文集》八册”。宋本未见。今有明、清抄本《高峰先生文集》十七卷藏福建、浙江省图书馆。通行本为《四库全书》本,著录两淮马裕家藏本,仅十二卷,乃十七卷本之前十二卷。前九卷,札子表启等二百二十余篇;第十卷,诗四十余首,词七首;最后两卷,疏状青词等九十余篇。此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亦收。另有《高峰先生文集》七卷,收入《三间草堂集录二十一种》。

河防通议

中国记录宋、金、元三代河工技术的专著。沙克什编辑。原本失传,现存版本有《四库全书》抄录 《永乐大典》本,守山阁本,明辨斋本,民国25年 (1936)商务印书馆 《丛书集成》初编本等。本书是沙克什将北宋屯田员外郎沈立所撰8篇《河防通议》(称为“汴本”)和元赡思重订金代都水监记录当时河工技术的 《河防通议》 (称为 “监本”) 进行考订、删节并摘录合为一书,成书于元至治元年(1321)。沙克什,真定 (今河北正定)人,事迹不详。沈立,字立之,历阳 (今安徽和县) 人,举进士,签书益州判官,提举商胡埽。他采集大河事迹,古今利病,著书曰 《河防通议》,成为治河的依据和规范,《宋史》有传。赡思(1278—1351),在本书序中称为“若思”,色目人,祖出西域,家真定,精通经学、天文、地理、钟律、算术,对水利素有研究,《元史》有传。本书分为6门:河议第1,概述了治河起源、堤埽利病、十二月水名、波浪名、土脉名及河防官兵职责等。制度第2,介绍了开河、闭河、定平(水准测量)、修岸、卷埽之法。料例第3,介绍了筑城,修砌石岸、安置坝闸、卷埽、造船所用物料定额。功程第4,介绍了各工种的计工方法。输运第5,介绍了水陆运输计工法及装载量、工程物料体积及重量估算法、历步减土法等。算法第6,用实例说明了计算工程土方及物料数量的方法。本书具体记载了宋、金、元时代的河工技术和制度,是现在所见这方面的第1本专著。

皇朝经世文编

120卷论文集,1826年编成刊刻。收清初至道光5年论学论治文献两千多篇,分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八个方面,63个专题。其中学术6卷,对立志、立节、立言、立功、原性、原道、原天、原人、原命、天道、人为等问题进行探讨,是研究清代前期伦理思想的重要材料;治体分原治、政本、治法、用人、臣职五个专题,政本类提出了对皇帝的言行和道德要求,臣职类有评价人物的标准和有关职业道德方面的材料;礼政分礼论、大典、宗法、家教、婚礼、丧礼、制服、祭礼、正俗等专题,是研究封建社会政治伦理、礼法制度、行为规则、民情风俗、社会心理等方面的材料。序言中提出经世致用的原则和贯彻全书的务实精神,对克服当时学术界盛行的考据末流和空谈心性的腐朽士风,有很大的作用。

经史正音切韵指南

简称《切韵指南》。等韵学著作。一卷。元刘鉴撰。成书于元至元二年(1336年)。刘鉴,字士明,自署关中人。生卒年不详。此书自序说“仆于暇日,因其旧制,以成十六通摄。作检韵之法,析繁补隙,详分门类,并私述玄关六段,总括诸门,尽其蕴奥,名之曰《经史正音切韵指南》,与韩氏《五音集韵》互为体用。诸韵字音,皆由此韵出也。”可见此书是参照《五音集韵》的声韵系统而作。《切韵指南》分十六摄,以摄统韵注明内外转

礼书纲目

八十五卷。清江永(1681-1762)撰。朱熹《仪礼经传通解》为未完成之作,后人续修亦未完成。江永广摘博讨群经,以《周礼》原秩列纲目,为《礼书纲目》,自称“欲完成朱熹未竟之志,成《礼》、《乐》之完书。”此书仿《仪礼经传通解》体例,参考群经,洞悉条理,并多能补其所未及。《礼书纲目》不随意立异,如《士冠礼》履夏用葛以下五十字,本在辞后记,《仪礼经传通解》移置经文陈服节末,江永则沿用《周礼》原说,不故意诘难。又如《仪礼经传通解》割裂《士冠礼》,江永则仍用记文,不用《通解》尤为详慎。与朱熹《仪礼经传通解》相比,《礼书纲目》逻辑性强,内容更为详实,仪例较密,是研究礼学价值颇高的着作。版本有清熹庆十五年(1801)刊本、光绪十九年(1893)黄氏试馆刊本,婺源刊本。

秦并六国平话

元代话本小说。别题《秦始皇传》。作者不详。元至治年间建安虞氏刊本。上、中、下3卷。有图51幅,图上题字51目。书的开头有一个叙述历代兴亡的“入话”,从唐、虞、三代说起,次及春秋、战国。然后说到秦,又略述秦兴亡大概,方入正传。正文叙秦始皇因兵力强盛,逐有翦灭六国之心,派使臣至六国,要六国皆纳土于秦。六国惧,联合攻秦,并定合纵之约,胜利班师而回。继叙秦始皇命王翦伐韩,韩向齐、赵求援,不应,遂为秦所灭。秦又伐赵,屡为赵将李牧所败,会李牧被谗死,秦遂灭赵。又命王贲败魏,灭之。旋以李信为将,伐楚,败还;命王翦率兵60万再次前往伐楚,楚遂为所灭。又命王贲伐燕,燕王自杀,燕亡。最后齐亦为秦所并。中间穿插荆轲刺秦王,高渐离击筑,焚书坑儒,入海求仙,博浪沙等重要情节,皆本于《战国策》、《史记》等书。作者在结束时写道:“则知秦尚诈力,三世而亡。三代仁义,亲国长久。后之有天下者尚鉴于兹。”表明对历史经验的鉴戒意识。最后以1首吊古诗作结。本书的表现方式显示出宋代讲史艺术的流风余韵。作者熟于史事,然谓秦灭齐楚时孟尝君、春申君尚在,则不免于失考。全书运用历史资料,有时尽引原文,不加增饰;文字则用半文半白体,不够通俗。原本现藏日本内阁文库。原全名《全相秦并六国平话》,为《全相平话五种》之一。

谒武惠鲁公林墓四十韵

金驭成阴朽,山东自古强。限田标镇戍,积愤致抢攘。武惠当年杰,天心霸业匡。云龙时际会,风虎日翱翔。五十连城重,三千战士良。一朝归版籍,遗爱在耕桑。甫定先文治,来威戒伐张。俭恭希大帛,号令肃秋霜。气革耰锄扰,风还礼义乡。颂方歌鲁盛,人骇陨星镗。云出青崖顶,乌瞻泰岱傍。驱车经鹊里,故宅似汾阳。山倚祁连冢,祠荒绿野堂。门旌虚将幄,燕寝尚清香。有客追畴昔,怀人动慨慷。王师初破汴,河朔久沦纲。文物随云散,招徕不一亡。尽收周礼乐,重辟汉科场。清秩铨华省,群英萃郡庠。有金皆冶器,无玉不追章。蓄德需明主,流波及四方。星躔从落落,奎彩独煌煌。嗣相图光绍,先猷在益彰。雪山宜久重,世业浸丕昌。帝道开中统,皇风煽八荒。重推黄阁相,轻是尚书郎。两署分荷橐,千官列雁行。至今称济济,所在见跄跄。原治无多术,推贤用叵量。措材真得所,收效尽非常。侯国能如此,朝家化更皇。阐明虽实理,勉励乏明扬。一代徐通议,中流号巨防。试图援手助,潜有跋胡妨。薄宦新过鲁,诸生惧面墙。泮田饶乐育,师授奈无望。可惜弦歌地,虚成笱在梁。力扶虽切切,事迫去遑遑。量分功名薄,伤时涕泗滂。野烟知客恨,先自柏城苍。

山中冬思二首

山深先冬寒,败叶与林齐。门巷非世路,何人念穷栖。哀风破山起,夕雪误鸣鸡。巢鸟侵旦出,饥猿无声啼。晨兴动烟火,开云伐冰溪。老木寒更瘦,阴云晴亦低。我贫自求力,颜色常低迷。时思灵台下,游子正悽悽。雪壮冰亦坚,冻涧如平地。幽人毛褐煖,笑就糟床醉。唤人空谷应,开火寒猿至。拾薪煮秋栗,看鼎书古字。忽忆南涧游,衣巾多云气。露脚寻逸僧,咨量意中事。

题张南山庆九十诗卷

翁今百岁少十年,我少公年二十五。天与翁龄百二十,我已化作原头土。延年剩得饮食乐,损寿多应作诗苦。梅开傥获登公堂,一醉犹能戴花舞。儿孙拍手向我语,公漆点须贝齐齿。降原陟巘步如飞,饱饭何曾饮人乳。梦中犹记前朝事,二老相逢必欢喜。

次韵谢遁翁吴山长孔昭三首

笔追古作未云赊,正始遗音到永嘉。谏列合骑沙苑马,从臣宜赐壑源茶。吟边彭泽先生柳,梦里长安进士花。不朽故知非爵位,文章海内旧名家。乾淳一老去非赊,里社游谈亦孔嘉。仙驭不还缑氏鹤,禅机空说赵州茶。神农为我先尝药,迦叶谁今又笑花。欲向君侯问端的,流风应谢鲁东家。降原陟巘敢嫌赊,风物元从僻处嘉。晴日缓行果下马,春山初试雨前茶。野桥潇洒泉如雪,石壁巉岩藓自花。剩欲移居此中住,便依诗老作邻家。

陪定庵过北野再用韵

河洲浅水笼银沙,高柳隔岸排晨衙。湿云晴旭互吞吐,时复映空飞雨花。人间岁月总能几,三年不到先生家。诸孙迎拜肃有礼,别时稚语犹轧鸦。不知甘露何日降,亲见紫芝团玉葩。山林朝市各有适,如痛须抑痒须爬。羊羹鼋炙岂不美,陆羽独好山中茶。惜哉祢衡傲一世,营门乃作渔阳挝。先生归来万事足,耳目所及堪吁嗟。尊前有酒便一笑,不用导引吞朝霞。

1 11 12 13 14 15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