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兔记

全名《刘知远白兔记》,或称《刘知远》,中国古代南戏剧本。元永嘉书会才人(姓名不详)作,明徐渭《南词叙录·宋元旧篇》著录。清张大复《寒山堂新定九宫十三摄南曲谱》引注云“刘唐卿改编”。(刘唐卿,约元代中期在世,有《李三娘麻地捧印》杂剧,已佚)。现存版本以富春堂本为一系统;汲古阁原刊本及清暖红室本为又一系统。除《游春》一出外,其他关目不同,曲白有别。《古本戏曲丛刊》收入富春堂及汲古阁原刊两种本。刘知远是五代后汉的开国皇帝,他从一个流浪汉而登上帝位,他的传奇经历为民间所乐道。此剧写他因赌博败家,落魄流浪,被财主李文奎收留,在李家充当佣工。李文奎见他睡时有蛇穿其七窍,断定他日后必定大贵,于是将女儿李三娘许配给他。李文奎死后,三娘哥嫂以分家为由,将有瓜精作祟的瓜园分与刘知远去看守瓜园,欲加害之。李三娘知计,力阻刘知远守园。刘知远一身武艺,抢棍而去。知远战胜了瓜精,得到了兵书和宝剑,便告别了三娘,去汾州投军。刘知远因屡立战功,受到不次提拔,官至九州安抚,娶岳氏为妻。三娘在家受尽折磨,因劳累过度,在磨房产下一子,因无剪刀,用嘴咬断脐带,故取名“咬脐郎”。又托窦公将儿子送给知远抚养。十五年后,刘知远命儿子回村探母。咬脐郎一天出外打猎,因追赶一只白兔,与正在井边汲水的母亲相遇。咬脐郎回去报知父亲。刘知远带兵回沙陀,与李三娘团聚。

易裨传

二卷,宋林至著。至字德久,生卒年不详,松江(今属上海市)人。陈氏《书录解题》题作槜李人,槜李为嘉兴(今属浙江)古名。案宋时嘉兴府领县四,中有华亭,即后之松江也。陈氏所举者其府名耳。据此书陈泰《跋》,林氏于宋孝宗淳熙(1174—1189年)间释褐,官至秘书郎,登朱子之门。林氏撰作是书之由,缘于其时言易者往往喜谈象数,“或出之智,或摭先儒之说,牵合附会,似若可听者,然其巧愈甚,其失弥远。”《宋史·艺文志》作一卷,《文献通考》于二卷外,又有外篇一卷。此本为元代至正年间陈泰所刊,总为二卷,共三篇:(1)法象;(2)极数;(3)观变。自序说:“法象本之太极,极数本之天地数,观变本之卦揲,十有八变,皆据《易大传》之文。此书杂论《易》学之象、数、变占等事,其说间有可取之处。《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书《宋史·艺文志》作一卷,《文献通考》于二卷之外又有《外编》一卷。此本为元至正间陈泰所刊,总为二卷。盖泰所併也。

张司徒所画山国图歌

滇南一道盘云上,永昌巍巍更相望。水流直下洱海深,陆地夫容矗相向。小石纷磊磊,大石高盘陀。连空互撑叠,仰睇青嵯峨。攒峰插牛斗,飞涧悬天河。崩崖倾断下无地,但见猿猱挂罥号烟萝。丹砂空青,的皪岩阿。宝玉夜烱,灵光荡摩。天门洞开,紫宫逶迤。玉女对侍,星官骈罗。至高之极始见此,辽绝下奈诸方何。马蹄缄铁尚不得度,行人跛鳖焉能过。我生水国多见水,不图山高乃如此。画家山水贵相半,吁嗟谁悉寰区理。南园大老司徒公,维山降神为世雄。晚张能事发新格,尽吐磈礧之心胸。引缣迅扫鸣长风,颠林倒壑貌不同。苍云黯惨喧霹雳,白日照耀开鸿濛。蛟龙盘拿古木死,蝀螮漂疾飞梁通。千峦万嶂堆墨华,忽然平旷披风沙。楪榆开凿巂君国,桃源点缀秦人家。孤城四面削玄壁,危楼仄立明丹霞。时清颇知官府静,化远亦爱蛮夷嘉。老翁戏猎逐黄犬,娇女明妆簪素花。形胜分明在指顾,风俗想像增咨嗟。腾冲靡莫馀千里,部落微茫分远迩。更挥淡墨洒馀姿,遂使天涯穷尺纸。昨逢伯子示此图,瞠目惊叹从前无。乃知山岳气磅礴,不用滥漫谈江湖。今之好山有二老,太原司马吴门都。见此寄书定相索,公乎公乎须写数本万里络绎传吾徒。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其一七九 皇侃

儒释本同途,遗经非尔殊。未应普门品,胜似仲尼居。

偶书

朝读一卷经,暮读一卷书。一卷复一卷,三藏与五车。儒释本不异,昧者自亲疏。昧者不足道,明者当何如。

庚寅六月初六谒金溪象山先生墓

炎暑销金石,不磨惟此心。沿溪径高下,瘗恨草幽深。落照红依树,流云翠滴襟。一元归易简,儒释本同岑。

毗尼日用录

全一卷。又作毗尼日用。明代性祇着。收于卍续藏第一○六册。系采择华严经净行品与密教经典中之偈、咒汇编而成。‘毗尼’为律(梵vinaya )之旧音译,新译毗奈耶。‘毗尼日用’即指日常应遵守之戒律。内容除有甚多日常衣食坐卧应诵念之偈咒外,并有在家、出家之戒条。清代之读体以此书为基础,重新编集毗尼日用切要一卷,其笺释本有清代书玉所撰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二卷。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

凡四卷。唐代窥基撰。略称成唯识论枢要、唯识论枢要、唯识枢要。或单称枢要。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三册。系唯识三种注疏之一,与成唯识论演秘、成唯识论了义灯并称为唯识三疏,或唯识三个疏。本书初叙成唯识论之成立、传来、糅译等因缘,次释本论之题目及所被之根机,其次解释论文,于成唯识论述记所说之未详尽处,更详释之,特别对唯识三十颂科段、五种姓义、三类境等重要问题,均广泛解其论意。文中处处揭有‘如疏’或‘如唯识章说’之语,可知本书似完成于成唯识论述记及大乘法苑义林章之后,然述记中亦有‘如枢要说’或‘如别章’等语;故可推知本书及述记应于同时完成者。注释书有唐代智周之成唯识论枢要记二卷、憬兴之成唯识论枢要记二卷等。

三体唐诗

唐诗选本。六卷。宋周弼编选。弼字伯㢸,汶阳(今山东宁阳)人。 另有《汶阳端平诗隽》。此书专选唐人七言绝句、七言律诗及五言律诗,故名“三体”。用所选诗以说明七绝、七律、五律诸体的特点及其写作方法。编选者对各体详细分格,依格编排。其七言绝句分七格,有实接,虚接,用事,前对,后对,拗体,侧体;七言律诗分为六格,有四实,四虚,前虚后实,前实后虚,结句,咏物;五言律诗分为七格,有四实,四虚,前虚后实,前实后虚,一意,起句,结句。每格内容特点,编选者均于书前“选例”中予以说明,如实接,编选者释曰:“截句之法,大抵第三句为主,以实事寓意,接处转换有力,若断而续,涵蓄不尽之趣,此法久失其传,世鲜有知之者矣。”全书共六卷,每体各二卷。此本行世后,评价颇多分歧,褒贬各异。持平而论,此选本所选尚精。因此书旧多以元释圆至之注本行世,故又名《笺注唐贤三体诗法》。清高士奇有补正本,盛传敏、王谦有纂释本。圆至,字牧潜,号天隐,高安(今属江西)人。其注有双行夹注,亦有尾注,多疏通、解释一类,并非笺注。时有题解。亦有不注者,多见于五律部分。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注“疏陋殊甚”。

示本果尼

一花开发众花鲜,花谢菩提果自圆。肯向给孤林下坐,清香拂拂满祗田。

示本上座

勿游鱼鲁刁刀市,莫逐千干十卜人。他日有缘重会面,金毛狮子要嚬呻。

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韵 其二

上世本为农,辍耕业诗书。我少学不成,固应返其初。冥冥不自揣,乡校参群居。中岁偶拔擢,清班久趑趄。典奏入南宫,细书长石渠。及其乞身归,旧业已丘墟。衰疾或小间,力尚给荷锄。寄声谢故人,毋为笑迂疏。

甘菊数本旧植之地沮洳湫隘颇有悴色十一月二十三日移植墙下明日小雨数刻欣然便有生意

小草偷微生,崛强沮洳间。托根倘失所,憔悴无好颜。嗟哉一大地,宁无尺寸闲。造物惜不与,无乃亦太悭。栎社岂不恶,盘错未易刊。下可百牛蔽,上可星斗干。此物有远韵,何人悯清孱。我移东篱栽,往近九畹兰。天心固有在,生理似可还。小雨喜霢霂,低枝湿斓斑。春苗已足采,落英行可餐。为我制颓龄,使我升飞仙。物微自有知,报君以长年。

感事

离阑玉砌落人间,梦里春江去不还。已戒金舆辞北苑,尚愁石椁锢南山。君臣到死恩犹市,妇孺凭高事本艰。十日铄金方代出,漫随虎豹上天关。

感事

壮事本无取,老谋何所成?人皆传已死,吾亦厌馀生。潦倒封侯骨,淹留混俗情。百年堪一笑,辛苦惜虚名。

高氏三宴诗集

三卷。唐高正臣编。正臣字号、籍里与生卒年均不详。曾官襄州刺史。此集所载皆同人会宴之诗,以 一会为 一卷,各冠以序。一为陈子昂,一为周彦晖,一为长孙正隐。三会正臣皆预,故汇而编之。与宴者共二十 一人。考之《新唐书》,有传者三人,则为陈子昂、郎余令、解琬。附见他传者一人,则为周思钧。见于本纪及世系表者一人,则为张锡。仅见于世系表者五人,则为正臣及高瑾、王茂时、高绍、高峤。余皆不详始末。案世系表,正臣为襄州(今湖北襄阳等地)刺史,不云卫尉卿。今诗后叙正臣及周思钧事独详。所云连姻帝室,寓居洛阳,皆与诸序语合,似非无据。末又附《香山九老会诗》 一卷,卷尾有夷白堂重雕字。考宋鲍慎由字钦止,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元祐六年(1091)进士。著有《夷白堂集》。此或鲍慎由所刊。九老会诗已附见《白香山诗集》,而《三宴诗》之名,新旧唐书志皆不载。盖当时编次诗歌,装褫卷轴,如《兰亭诗》之墨迹流传,但归赏鉴之家,故不著藏书之录。后好事者传钞成帙,乃列诸典籍之中。惟辗转缮录,不免多讹。如以高峤为司府郎中,唐百官志无此官,应从《世系表》 改为司门郎中。又张锡于武后久视元年(700)拜同平章事,本山东兖州东武城人,诗中误以锡东为名。又弓嗣初,高瑾、周彦晖并日咸宁进士。唐无咸宁年号。惟高宗曾改元咸亨,宁字恐为亨字之误。兹并为改正。有 《四库全书》 本。

颜氏学记

晚清戴望编撰。十卷。戴望十四岁读颜元书,崇颜李之学,以为“周公孔子之道”(《颜氏学记序》),遂萌“条其言行及授受源流,传诸将来”(同上)之愿。后得赵㧑叔之助,于1869年编成此书。《序》称“如颜氏者,可谓百世之师”。书中专文评介颜元、李塨及颜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王源、程绵庄之生平言行,摘要汇编颜、李、王、程年谱或代表著作中之精要论述,均能忠实于颜李学说原貌。卷十《颜李弟子录》介绍颜元弟子一百八人、私淑二人,李塨弟子九十七人。本书之作正值颜李之学衰微之时,对振兴其学有一定作用,是研究颜李学派的重要参考书。初版为同治十年冶城山馆本,另有光绪二十年龙山白书院本、光绪间蜕庐朱氏本、《国学丛书》本。1958年中华书局出版标点本。

诗经世本古义

二十八卷。明何楷撰。楷字元子,镇海卫(今属浙江省)人。楷博综群书,尤邃经学。天启进士。值魏忠贤乱政,不谒选而归。崇祯间迁科给事中,举劾无所避。杨嗣昌夺情入阁,楷劾之,忤旨贬二秩。福王命掌都察院,几为忌者所害。漳州破,抑郁而卒。着有《周易订诂》、《诗经世本古义》。是书论《诗》专主孟子“知人论世”之旨,依时代为次,故名曰“世本古义”。始于夏少康之世,以《公刘》、《七月》、《大田》、《甫田》诸篇为首;终于周敬王之世,以《曹风·下泉》之诗殿后。计三代有诗之世,凡二十八王,各为序目于前。又于卷末仿《序卦传》例,作属引一篇,用韵语排比成文。凡名物训诂,考证详明,典据精确,有可取之处。然于史实颇多舛误,读者当引以为鉴。是书有清嘉庆二十四(1819)年谢氏刻本。清徐时栋校并跋,另有《四库全书》本。

寄题契世本东溪渔唱亭

落日去层峦,清溪檐轻浪。呕哑戢柔橹,欸乃发孤唱。初随飘风起,复逐行云飏。月色照未阑,滩声杂逾壮。恐有濯缨人,一听一惆怅。

春日游西塔示本上人

暇日搜奇胜,羸骖适莽苍。幽花撩醉眼,早麦慰饥肠。佛屋几间在,村墟三里长。廉纤晚来雨,未觉客心伤。

1 10 11 12 13 14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