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调谱

诗话著作。清赵执信撰。此书分前、后、续谱,故亦称《声调三谱》。有合为一卷者,或分为三卷者,亦有以前后谱为一卷、续谱为一卷者,但于内容均无大出入。唐代律体盛行之后,古诗写作便产生一个避免律调的问题。对古诗声调的注意,始于明人。如李东阳《怀麓堂诗说》云:“古诗与律不同体,必各用其体乃为合格。”后谢榛《四溟诗话》、胡应麟《诗薮》等亦有议及者。清初钱谦益、冯班、吴伟业、王士禛等人,继续探讨这一问题。据说赵执信曾向王士禛讨教古诗声调问题,不得其详,于是独自钻研,从唐代大家名作入手,“发愤三、四月”(李重华《贞一斋诗说》),终于悟出古诗与律诗在声调上的区别,著成此书。赵谱一出,又推动王士禛门生整理出《王文简古诗声调谱》(文简为王士禛谥号)、《律诗定体》等作,从此开了论诗谈声调的风气:“自渔洋、秋谷之书行,此说几于家喻户晓矣。”(梁章钜《退庵随笔》)赵谱所论,大抵以三平为正格,又多采冯班之说。后翁方纲、翟翚、许印芳、吴绍灿、董文焕等对此书所论又有所驳正,使这一项研究更趋精密。有《清诗话》本。

曲阜集

宋代诗文别集。4卷。曾肇著。曾肇《行状》载:所著有《曲阜集》40卷,《外集》10卷,《奏议》12卷,《元祐外制集》12卷,《庚辰外制集》3卷,《内制集》5卷等。杨时所作曾肇的《神道碑》中说:有《奏议》12卷,《西掖集》12卷,《内制》50卷,《外制》30卷,与《行状》不同。明永乐十年(1412)其后裔曾刊行《奏议》。清康熙中,裔孙曾俨等取所存奏议,加上诏、制、碑、表等逸篇,编成《曲阜集》,前3卷诗文,后1卷附录。奏议如《乞复转对》、《宣仁皇后受册》、《百官上寿》、《救韩维》、《缴王规外任》等篇并存集中,为史所称述。制诰亦渊懿温纯,尔雅典则,得训词之体。此本收入《四库全书》。另有明曾思孔刻本,胡思敬作校记,列入《豫章丛书》,亦分4卷,卷1、2为奏议23篇,卷3为诏、制、表、启32篇,卷4为碑、记、序、墓志铭、祭文、论10篇,诗16首。另有《曲阜集补》,清陆心源辑,收入《群书校补》之中。

水经注疏

清杨守敬、熊会贞合著。四十卷。汇集明清以来研究《水经注》的诸方面成果,为郦学总结性著作。凡郦氏所征引故实,皆注明出典;于郦氏所叙水道,皆详其迁流,并于全祖望、赵一清、戴震诸家的校释,多有订正。初稿完成于光绪三十年(1904)。以篇幅庞大,刊行不易,曾先刊印《水经注疏要删》(1905)、《水经注疏要删补遗》和《续补》(1909);同时仍对原稿不断予以增补改订。1915年杨氏去世,曾以生前此书未能刊行为憾。后由熊会贞继续修订。直至1936年熊氏弃世,尚未最后定稿。1955年始由中国科学院向住在武昌的黄陂徐行可处购得熊氏请人过录的抄本,予以影印出版。因未经校定,故讹脱之处甚多。1971年台湾中华书局又将前中央研究院于1938年从杨守敬孙杨勉之处购得的另一部抄本(与徐氏所藏同一书手)影印出版。然后者因由熊氏在抄本上继续校阅修改,则较前者为优。但亦非熊氏最后定本。后由段熙仲氏以北京本为底本做了点校工作,继而陈桥驿氏又按台北本、参以钟凤年氏《水经注疏勘误》,结合个人研究对段氏点校本予以复校、增删、勘误,1989年由江苏古籍出版社排印出版,是目前《水经注疏》的最佳版本。

先圣大训

理学。南宋杨简著。6卷。收集孔子遗言,辑成55篇,各为之注,借以抒发陆九渊的心学思想。认为先圣真传在于“心即道”,心者虚明无体,广大无际,无思无为而万物毕照。对先秦以来诸儒百家依托、伪称孔子的怪诞言论,尽行考订斟酌,削除伪佞琐屑、文义互舛者,而求存其正大。对保留和研究孔子的思想及宋代心学思想发展的源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刊本、《四库全书》本、《四明丛书》本、《复性书院丛刊》本。

双桥随笔

十二卷。清周召(生卒年不详)撰。召字公右,号拙庵,衢州(今浙江省衢县)人。康熙初,官陕西凤县知县。是书为其在耿精忠叛乱期间避兵山中所作。双桥,乃其山中所居之地名。该书卷端标名《受书堂集》,而《双桥随笔》为其子目,可能为全书中之一种。书前有自序,称“老生常谈,诚不足采,而药石之言,原以针砭儿辈,与世无关。所自矜者,集中大意在于信道而不信邪,事人而不事鬼,言理而不言数,崇实而不崇虚。窃以为独立之见,若中流一砥”。虽有自诩太过之嫌,但对于明末士大夫阳儒阴释、空谈性命之弊,所言颇为深切。因该书为随笔记录,意到即书,故不免有重复冗漫之处。该书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四库全书》 本等。

甘泉赋

汉赋。西汉扬雄作。是汉代宫殿赋的代表作之一。《汉书·扬雄传》说:“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上方郊祠甘泉泰畴、汾阴后土,以求继嗣,召雄待诏承明之庭。正月,从上《甘泉》,还奏《甘泉赋》以风。”又说:“甘泉本因秦离宫,既奢泰,而武帝复增通天、高光、迎风。宫外近则洪厓、旁皇、储胥、弩阹,远则石关、封峦、枝鹊、露寒、棠梨、师得,游观屈奇瑰玮,非木摩而不雕,墙涂而不画,周宣所考,般庚所迁,夏卑宫室,唐虞棌椽三等之制也。且为其已久矣,非成帝所造,欲谏则非时,欲默则不能已,故遂推而隆之,乃上比于帝室紫宫,若曰此非人力之所能为,党鬼神可也。又是时赵昭仪方大幸,每上甘泉,常法从,在属车间豹尾中。故雄聊盛言车骑之众,参丽之驾,非所以感动天地,逆厘三神。又言‘屏玉女,却虙妃’,以微戒齐肃之事。赋成奏之,天子异焉。”明代张溥曾评此赋说:“自比讽谏,相如不死。”(《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此赋是扬雄随汉成帝郊祀甘泉宫归还后所作。赋中把天子郊祀的盛况铺张得恍若遨游仙境,并颂扬刘氏王朝地久天长。同时,赋中又贯串着讽谏之意。作者以天帝居住的“紫宫”比拟甘泉宫的规模气概,意在讽示帝王的过分奢丽;又从现实中的甘泉宫追溯到历史上夏桀的“琁室”和商纣的“倾宫”,讽示成帝当以亡国之君为戒,讽谕之意更为明显。在艺术上,此赋铺陈夸张,想象丰富,气魄宏伟,文辞流丽,但属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赋》,缺乏自己的特色。

唐国史补

唐李肇撰。原称《国史补》。三卷。肇为中唐时人,曾官翰林学士,宪中元和时任中书舍人,穆宗长庆时任尚书左司郎中。著有《翰林志》。是编成书于长庆间(821—824),记事起自开元终至长庆,共百余年事。为补史志之阙,故名。上中两卷各记一百又三则,下卷记一百又二则,共三百又五则。近三万字。每则以五字标题,少则三十字,多则四五百字。记有唐代社会风俗、政界传闻、人物事迹、文学掌故史料等,内容广泛。所记为开元至长庆间轶事、琐闻,颇多有关唐代人物传说、职官制度沿革、社会风尚等方面材料,少数条目述及唐中叶运输与贸易情况,亦有资料价值。本书每条皆用五字标目,后为宋欧阳修《归田录》所取法。本书有明汲古阁刊影宋本、《津逮秘书》、《学津讨原》、 《笔记小说大观》本、得月簃翻明本,一九五七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另外《说郛》、 《唐人说荟》、《唐代丛书》诸本只有一卷,是不完整的本子。

无为集

诗文别集。北宋杨杰撰。十五卷。杰字次公,自号无为子,无为(今属安徽)人。嘉祐进士,历官礼部员外郎,知润州,除两江提点刑狱。是集为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无为军知赵士粲所辑,并作序。凡赋二卷十一篇;文八卷,有序十六篇,题跋四篇,记八篇,杂文七篇,表启三十四篇,碑志三十五篇,计百○四篇;诗五卷,古诗三十八首,律百二十四首。杰与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游,诗大致属元祐体。其律诗易者近白居易,奇崛处偶似卢仝。集中如《补正三礼图序》、《皇族服制图序》及诸奏文,皆有关于典制。今观之,其诗情调未深,但也有规格;其文才亦稍弱,但颇有根底。《勿去草行》:“君不见长安公卿家,公卿盛树悲如麻,公卿去后门无车。”,世态人情比照古今。是集编次也略欠完备。有《四库全书》本,又有民国九年(1920)刊行《宋人集乙编》本,附民国李之鼎《校记》一卷。

南诏野史

民族地理著作。是编取材于《白古通记》,史籍及传闻,辑录为是编。不载成书年。记事止万历十三年(1585)。二万余字。首载南诏星野、称名、古迹,六诏及其历代称名,南诏历代名宦、乡贤、名贤、源流、元明选举。其次概述历代相传之大白国(崖国)、拜国、建宁国、大封民国、长和国、大天兴国、义宁国、大中国、后理国,复次记大蒙国传十三世,长和国传三世,天兴国、大义宁国一世,大理国十四世,大中国一世,后理国八世,段氏总管传十二世殿后。自大蒙国至段氏总管传世,以世系为纲,纪年系事,条理明晰。虽史料多录自他书,颇便检阅。内容以蒙段史事为主,如载大蒙国劝龙晟与缅战争及通缅水陆交通里程颇翔实。故历代云南志书及考究滇史之作,多所征引。惟文中杂糅神话,佛教怪异之说。可供研究云南史志参考。是书今传本数种,内容详略,标题均有差异。以清珠碧山房抄本为善本,有《云南备征录》本,光绪六年胡蔚刻本。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 (中华书局1984年)可供参考。

玉堂荟记

笔记。明杨士聪撰。二卷。士聪字朝彻,号凫岫,济宁(今属山东)人。崇祯进士,明末供职翰林院(别称玉堂),入清官至谕德。崇祯十六年(1643)成此书,凡二百八十三条,约五万字。多据闻见记晚明时局朝政、物态人情,如叙宗藩仪节、经筵讲书、科举“选贡”之例、“监视”之设等,皆有裨补史传。于晚明时政颇敢讥评,多切中时弊,如记宫中耗费金银,全凭内监口说,无处稽考;锦衣卫职重,诏狱踵接;朝官逢迎、贿赂,不轨于正等等。余如记建文帝墓在西山、苏有功被擒解京,一度逃走等,不见他书记载,足广异闻。唯多杂戏笑不经、神怪猥亵之琐事。有《借月山房汇钞》、《泽古斋重钞》、《嘉业堂丛书》和《丛书集成初编》等本。北京图书馆现藏钞本二册, 为善本。

日本访书志

目录书。杨守敬著。清光绪二十三年杨氏邻苏园刊本。杨守敬,字惺吾,号邻苏,清代湖北宜都人,同治元年举人。精地理、金石。杨氏自幼嗜书,光绪六年应使日大臣何如璋之邀,赴日充随员。一年后黎庶昌继任驻日公使,至光绪十年杨氏回国。时值日本明治天皇十三年至十七年,明治维新之际,轻视传统文化,中国早已失传的珍本秘籍,守敬往往以廉价得之于市肆。或有难得者,恒以随身所带古金石拓片与日人互易,所获颇丰。光绪十年以所获秘籍载归,黄州有屋数十间,皆贮藏充栋。当时每得一书,辄考其原委,撰为书录,积20余册,光绪二十三年刊为《日本访书志》16卷、《补遗》1卷。每书记其写、刻、抄、照之年月,载其版式行款之异同,并录卷帙之完缺、讳字之年代。其刻入《古逸丛书》者亦一一著明。至于搜求之始末及其甘苦,尤再三致意。全书著录236种,多海内久佚之本,实为治古代文献者不可不读之书。杨氏藏书处曰“邻苏园”,曰“观海堂”,其藏书数万卷在杨氏去世后1919年售与政府,藏政事堂。后部分拨归松坡图书馆,其大部则藏于集灵囿。1926年集灵囿图书又拨归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后被运往台湾。杨氏《日本访书志》序曾云:“惊人秘籍尚多未录出者”。1930年王重民任职于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得观杨氏藏书,以数年之力辑为《日本访书志补》1卷,共收46种,皆移录杨氏批校序跋而成,杨氏生前叹为缺憾者,遂成完帙。本书民国十九年故宫博物院排印出版。

成左二仲甫论诗 其一

飏言肇虞廷,断竹传古调。咏诗本言志,风雅原忠孝。灵均继三百,以神不以貌。柴桑元气流,高节罗众妙。大化敷文章,真机泄窔奥。流莺语清晨,园林春色到。月过生花光,风来响泉窍。俯拾惟自然,天籁谁能效。

成左二仲甫论诗

飏言肇虞廷,断竹传古调。咏诗本言志,风雅原忠孝。灵均继三百,以神不以貌。柴桑元气流,高节罗众妙。大化敷文章,真机泄窔奥。流莺语清晨,园林春色到。月过生花光,风来响泉窍。俯拾惟自然,天籁谁能效。日月亘今古,景光常若新。问其何以然,得气精且纯。太虚净浮埃,罡风荡纤尘。所以此西东,相因不陈陈。言诗亦复然,性灵苦不真。真境接时有,一缕翻千春。更阅亿万年,火不穷于薪。新机日以续,岂尽于古人。愿弃糟粕余,名理妙引伸。

舟次宜兴有怀

一棹朝常暮至宜,萍蓬踪迹本无期。太湖东望如彭蠡,阳羡西瞻似武夷。柳色才匀莺啭候,芦芽犹短雁归时。思乡日月愁肠断,消遣惟凭四韵诗。

秋日谒张中丞庙有感

睢阳令,锡阴庙,唐室功宗我明诏。公神如水行地中,掘井得泉本无窍,万古丹心天日照。君不见毗陵在宋唐,睢阳岿然保障东海傍。至今遗恨国不吊,忠义祠前一瓣香。

辞众

本是无家客,那堪任便游。顺风加橹棹,船子下扬州。

烛龙歌即事呈谢叶台翁师相

烛龙扬辉三万里,清光上映天河水。幽崖毫发尽分明,遍照闾阎无彼此。此烛本是台星精,时当有道泰阶平。天子居宸运斗柄,玉烛均调万化成。有时化作剑光紫,气射斗牛难逼迩。忽悬秘阁灼青藜,更与文人校书史。书史千年杳莫寻,师相曾研万古心。玉衡四转提常正,水镜平涵江汉深。即今入践微垣侧,一片丹心扶帝极。清影能添日月光,馀辉尚结云霞色。道经沛郡昴星浮,萧相当年辅赤刘。天垂五老扶皇业,霸术看同爝火流。此时上将开营待,列炬华筵吐精彩。万柝应知野燧消,一弯尚藉天灯在。宴罢仙槎且复乘,沿河星斗辉相凌。岂知滕阁迟王勃,更有龙门御李膺。夜深剪烛延清话,香蜡频销未忍谢。撤送座上双短檠,一路流光欢见借。深院金莲不敢知,凿壁今资鼎说诗。大臣自受朝阳宠,贫女亦邀邻屋私。烨烨宵行同熠耀,昆璧不鄙微珠照。自思献曝本怀诚,岂患扪烛徒博笑。长夜迷冥何所之,斗杓仰视四方知。大明曦御看初起,浴日神功在我师。

琴意诗 其一 梅花三弄

《梅花》本笛曲,淡淡入我弦。冻云残雪春乍破,一枝两枝篱边落。喧啾野雀噪深竹,溪水无波照空渌。阳和暗觉指下来,遥峰泼翠岚阴开,五色凤子双徘徊。小弦急,大弦缓,冷香拂袖东风软。袅袅冰魂吹不断,忽然鹤叫三四声。罗浮美人梦里惊,霜天欲晓寒更清。平生茅屋心,珠玉空自惜。山家闭户悄无人,绿缛青苔落英积,瑶琴愔愔醉横膝。一片孤月当窗白。

琴意诗 梅花三弄

《梅花》本笛曲,淡淡入我弦。冻云残雪春乍破,一枝两枝篱边落。喧啾野雀噪深竹,溪水无波照空渌。阳和暗觉指下来,遥峰泼翠岚阴开,五色凤子双徘徊。小弦急,大弦缓,冷香拂袖东风软。袅袅冰魂吹不断,忽然鹤叫三四声。罗浮美人梦里惊,霜天欲晓寒更清。平生茅屋心,珠玉空自惜。山家闭户悄无人,绿缛青苔落英积,瑶琴愔愔醉横膝。一片孤月当窗白。抚冰弦之皎洁,扣玉㢩之玲珑。叹曲高而和寡,溯遗音于郢中。恍飞霙之来下兮,忽烟霭之溟濛。乍回旋兮,舞鸾鹤于仙岛。俄散漫兮,屑琼瑶于帝宫。沾璧槛,洒珠栊,皎兮若梨花之带月,翩兮似柳絮之因风。萧萧兮疏竹,谡谡兮劲松。喜清光兮照眼,快颢气兮蟠胸。乃知声音之微妙兮,移造化之功。顾兹曲之冷淡兮,琴每罢而座空。独余情其爱悦,抱幽素兮忡忡。溪山四时好,秋夜气更清。月色终岁佳,秋天光愈明。此意孰能写,惟有丝桐声。一弹山在眼,再弹溪在目。溪静水粼粼,山遥峰矗矗。慢声生旷怀,幽韵蕴高躅。或如临大壑,松风卷波涛。或如坐深岩,石泉鸣琼瑶。或如邻古寺,云外吼蒲牢。阴崖转长林,仄径凌绝巘。天风缥缈回,泛声三数点。夜深露叶光,水天交飐闪。如观荆浩图,如读谢庄赋。年衰倦登临,体弱愁风露。间窗时一挥,悠然惬心素。丁东莲漏隔花滴,花影离离月波白。水精帘卷碧窗幽,座上清风拂瑶席。素琴徐拨玉玲玲,远寺疏钟相间鸣。夜深错认天仙下,空里微摇环佩声。出门尽青山,担头缚斧柯。顾盻生得色,高林郁嵯峨。轩轩举趾健,倏忽重峦过。山词连步起,与至口则哦。闻声不见人,杳霭隔烟萝。有时惊鹳鹤,磔磔离其窠。呕哑字莫辨,余响飘林多。松风与涧瀑,天籁遥戛摩。运斤以为节,逸调殊凡科。丁丁复许许,拉杂声相和。四体无乃疲,而非劳者歌。自歌还自罢,兀傲焉知他。掖垣天清夜沈沈,三十六宫宫漏深。凤辇鸾舆不知处,凉飔微动锒铛音。卷帘徘徊鱼钥静,几片梧桐落金井。昭阳殿里月正明,长信门前风自冷。玉轸金徽聊寄情,声声弹出是秋声。酸嘶银汉哀鸿唳,幽咽瑶阶怨蛩鸣。雾湿云鬟花影移,哝哝絮语夜何其。马卿作赋音尤楚,班女裁诗韵更悲。掩抑似闻长太息,千回百转柔肠强。罢琴惆怅不成眠,蜡檠飘红泪珠滴。高山峨峨,流水涓涓。长松之阴,有鹤蹁跹。立苍苔,啄白石,而饮清泉。顾风日之和美,忽长鸣兮戛然。修翎矫雪,逸翩翔烟。雌雄迭代,俯仰迁延。始凤跄兮焕烂,终龙跃兮蜿蜒。往来络绎,交错回旋。节若应鼓,机如转圜。拂琪树兮晃朗,落玉花兮联翩。若有人兮,幅巾道服,安坐调弦。想琴心兮,三叠致妙,舞乎胎仙。秋水渺无际,天空扬远音。芦花一片月,寂寂寒江深。嘹唳止还作,回翔升复沈。凉飔听又起,萧飒满疏林。潇湘之水清且深,上下一碧涵古今。白云在天亦在水,瀰漫滉瀁连江浔。九疑之山相萦带,虞帝于此曾登临。松杉榕栝百围大,望之不见愁人心。昔日筑台赋八景,此景未闻入歌吟。风排浪涌散还聚,月射波翻晴复阴。涓涓细籁漱幽壑,浩浩洪涛扬远岑。水鸟风帆互出没,玉沙锦石空浮沈。岂无澄明好天气,倏忽变换不可寻。张衡《四愁》愁未已,刘向《九叹》叹难禁。我目未睹耳则闻,三尺六寸徽黄金。永嘉郭君制此曲,遥和骚人千载音。

城南燕集次韵

我本丘壑人,幸陪金闺彦。煌煌处士星,分辉照南甸。驾言出城东,弭节蓬莱殿。高云澄宇宙,江气白如练。维时迫重九,楚楚集清燕。罗袂微风散,文采明霞绚。系马高阳池,华觞列丰膳。谁为蜕骨仙,大药成九鍊。手把黄金花,安得长会面。沧波浩茫茫,坐见桑田变。志士多苦心,甘许铁为砚。张公人中英,倜傥吾所羡。海内阅神交,目若岩下电。良晤欣在兹,既醉复留恋。偶凭青鸟使,书来疾如箭。愿言附冥鸿,修翼排云健。

1 10 11 12 13 14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