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经
医经类著作。明张介宾(1563—1640)撰。三十二卷。介宾字景岳,又字会卿,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自幼好学,喜读经书兵法兼好医学,曾从金英学医,尽得其传。后因从军不得志,复志力医学,钻研《内经》。除撰本书外,尚有《类经图翼》、《类经附翼》、《质疑录》及《景岳全书》等。在理论上,初从朱震亨“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学说,后又倡“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理论。主张补益真阳、元阳,慎用寒凉攻伐,临床常用温补之剂。对后世影响颇大。又本“发隐就明,转难为易”之意,将《素问》、《灵枢》原文,按摄生、阴阳、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十二类,三百六十余条,以类相从,编撰成书,故名。约八十万字。纲目清楚,条理井然,对《内经》注释详尽,结合临床实践多有发明,颇为后世推崇。有明天启四年(1624)初刻本,道光二十年(1840)宏道堂重刻本。
送赵勉耕汉中省亲行
一门父子全忠孝,祗今独数庐陵赵。乔木千章湖水滨,诸峰罗立三山峤。前年昭代急贤良,五色联翩凤凰诏。赵侯静者嗜烟霞,说著功名辄头掉。公车星火促严程,江海茫茫玉京窎。奇材固合充栋梁,至宝终须贡廊庙。乘涛直下五千里,阊阖云晴见初召。圣主从容赐颜色,善道咨诹洞微妙。外将大任托藩垣,内拟超迁列枢要。赵侯稽首再陈乞,昧死金铺致辞峭。一官泮奂得所欲,模范裁成志思劭。三春教铎振儒林,文声奕奕开光耀。二郎万里奉晨昏,归日叮咛往来绍。弟行既复兄何如,呼奴便秣追风骠。楚雨千秋湘水祠,秦云万古咸阳徼。酆镐西风拂鬓寒,峨岷夜月悬心悄。关山愁见落花飞,客枕哀闻断猿叫。不图采玉昆崙顶,岂若寻源武陵窍。猗嗟赵侯万事足,如此贤郎诚克肖。马融帐下老莱衣,白首能无极欢笑。送君不尽忆君情,瑶琴切切孤鸾调。新诗锦轴遍须题,别酒离筵莫停釂。飘飘鸿鹄起天隅,六合清风荡烦歊。
景岳全书
中医综合类著作。64卷。明张介宾(1563~1640)撰。张介宾有《类经》已著录。本书成书于1624年。博采前人精义,考验作者临症的心得,而成一家之书。首《传忠录》,统论阴阳六气,先贤可否,凡三卷。次《脉神章》,择诸家珍要精髓,以测病情,凡二卷。伤寒典2卷、杂症谟29卷、妇人规2卷、小儿则2卷、麻疹诠一卷、痘疹诠一卷、外科钤2卷、本草正2卷、新方八阵2卷、古方八阵9卷、妇人方一卷、小儿方一卷、痘疹方一卷、外科方一卷。本书现存明、清刊本数十种,上海科技出版社根据康熙年间岳峙楼刊本于1959年和1984年两次影印。除 《全书》外,尚著有《类经》32卷,《类经图翼》 11卷,《附翼》4卷。前者将 《内经》重新分类编纂,后者阐发 《内经》要义和论述《周易》与医学之关系。
送周元基之京
孟冬寒气肃,鸿雁飞南翔。嗟我同心人,翩翩翻北行。朔风捲征旆,辕马忽悲鸣。仆夫在门前,亲宾张道旁。心知生别离,取醉暂相忘。君昔负奇志,少年怀四方。迫促未得施,所业但文章。兹行骋良图,骐骥超康庄。行道在济时,岂惟名誉扬。野人幸东壁,冀愿承馀光。
秦山望海歌
祖龙雄心控八极,车辙欲穷神禹迹。驱山直到海东头,千载犹传驰道直。一卷矗立张溪滨,登临咤叱惊鬼神。阿房已烬陵隧毁,至今山姓犹称秦。我来正值秋风发,万里沧波坐超忽。扶桑若木望依稀,鳌掷鲸呿纷出没。古今何事无变迁,几回海水成桑田。高三过五竟安在,惟有寒潮去复还。
灵枢识
本书系<皇汉医学丛书>之一,日人丹波元简著。采取选注而不自作注释的方法。在选注方面,多采用王冰、马莳、张介宾、吴昆、张志聪等家注释,考证精确,说理入微,符合经旨而有发挥者入选。对各注有分歧时,则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孰是孰非。如有未能肯定,或可并存者,则以疑似口吻,径曰“恐非”或“似是”或“可并存”,俾学者知所思考抉择,有比较好的研究态度。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史崧献出<灵枢>家藏旧本二十四卷。原书虽佚,然其各种传本得以流传至今。其中主要有二十四卷白文本与十二卷白文本两个系列。十二卷本系列中的赵府居敬堂本刊刻于1522年,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影印问世以来,成为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通行本。
题仙人白鹿图为北山公寿
东华仙人夸白鹿,手持节旄握宝箓。羽扇霞衣风摇摇,须臾万里何神速。韩众翩翩前致辞,青莲居士六旬六。五娥鳞次进蟠桃,瑶函丹简纪五福。寿筵高张濮水滨,华轩乐奏南熏曲。常棣园中庆连枝,儿孙膝下走群玉。箨冠道士捧琼觞,金粟谪仙抚玄鹄。醉中同咏五岳歌,为君□舞情如何。千秋万岁意不尽,门下报恩谁最多。座中更有齐貌辩,三言为主生荣那。意气从来我不少,披图赋诗何草草。待君千岁炼精魄,相随还访东华道。
酸枣令刘熊碑诗 其一
清和穆铄。宋惟乾川。惟狱降灵。笃生我君。服骨睿圣。允钟厥醇。诞生歧嶷。言协典坟。懿德震耀。孝行通神。动履规绳。文彰彪缤。成是正服。以道德民。
酸枣令刘熊碑诗
清和穆铄。宋惟乾川。惟狱降灵。笃生我君。服骨睿圣。允钟厥醇。诞生歧嶷。言协典坟。懿德震耀。孝行通神。动履规绳。文彰彪缤。成是正服。以道德民。有父子然后有君臣。理财正辞。束帛戋戋。□梦刻像。鹤鸣一震。天临保汉。实生□勋。明试赋授。夷夏已亲。嘉锡来抚。潜化如神。其神伊何。录不伤人。猗欤明哲。秉道之枢。养□之福。匪德之隅。渊乎其长。涣乎成功。政暇民豫。新我□通。用行则达。以诱我邦。赖兹刘父。用说其蒙。泽零年丰。黔首歌颂。
疡科心得集
外科著作。清高秉钧撰。四卷。秉钧字锦庭,江苏无锡人。工内、外科,为江浙名医。此为辑录多年外科临床经验心得而成,刊于嘉庆十年(1805)。前三卷为 《疡科临证心得集》,首列病证总论等三篇医论,后列辨痈疽、疮疡、瘰疬、癣疥等百零一论,凡百零四论。编次诸证,依人身上、中、下为序,对各种外科病证阐述较详,并有所发挥。后一卷为秉钧与吴辰灿、姚志仁合编之《景岳新方歌》,系据张介宾 《新方八阵》 各方,编以七言歌诀而成。书中有论有方,特别重视辨证,适于外科临床参考。有嘉庆十四年尽心斋刻本,光绪二十七年 (1901) 无锡日升山房重刻本。
古今名医汇粹
综合类著作。清罗美辑。八卷。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广搜博采自汉至明清不下百余前贤之医论、治法、验案。分别门类,编辑成书于康熙十四年 (1675)。以集历代名医之精华,汇粹而成,故名。卷一,经论集。载有张介宾之大宝论、真阴论、命门后论、虚损论、论东垣脾胃论,赵养葵之火为先天论、水火论,喻嘉言之补秋燥论、脉部论,赵羽皇之参附宜虚论。共计十篇。并载有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薛立斋等诸医家之论八十九则。卷二,脉要集。有内经脉论、平人脉准、三阴三阳脏象脉法、脉之大要、张景岳脉神章十一条等十六篇。卷三至卷八,病能集。列外感内伤诸疾五十三门,薛氏医案六十四则,妇人治例四篇,女科杂症八则,胎前产后七十二则。宗 《素》、《灵》 之旨,汇集前贤精蕴,论病辨证。其体例为先基础,次病证,后验案。纲目清晰,义理精当,可供理论研究及临证参考。有嘉庆六年 (1801) 五柳居刻本,一九二四年大成书局石印本。
素问识
医经著作。8卷。日本丹波元简 (廉夫) 撰于日本文化三年(1806年)。作者撷取《素问》72篇(除7篇大论与刺法、本病论) 之精要,摘录王冰、马莳、吴崑、张介宾等注家之言,及朱丹溪等学术见解,参考经传百氏,对《素问》某些条文进行训诂、解词、校勘和注释,并对前贤疏义之失,予以订正。卷首有素问解题、素问汇考、素问诸家注解书目及全元起本卷目等。要言不繁,识见允正,为研究《素问》重要参考文献之一。现有日天宝八年 (1837年)刊本,日文久三年 (1863年) 排印本,建国后有排印本。
内经知要
医经类著作。明李中梓(1588—1655)撰。二卷。中梓字士材,号念莪,华亭(今上海)人。博学多闻,后因多病及其子被庸医误治,究心医学,对《内经》、《伤寒论》的理论有较深研究。医术高超,颇负盛名。在学术上受李东垣、薛立斋、张介宾等人影响较大,主张脾肾并重,强调阳气的重要性,治疗上擅长温补。一生著述较多。根据《内经》、《伤寒论》理论,参阅诸家著述,结合其多年临床经验,撰有《医宗必读》、《士材三书》、《颐生微论》、《伤寒括要》等著作。本书撰于崇祯十五年(1642),是《内经》的节注本。约五万字。分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和病能八类。分类系统,选材精当,注文联系实际,重点突出。实为学习《内经》的一部较好参考书。为后人所重,流习甚广,为学习 《内经》必读之书。至清薛生白重校加按语,即后世通行本。有金阊传万堂刻本,清道光五年(1825)太邑赵氏重校刻本,一九三七年上海世界书局影印本。杨春波《论李中梓的学术思想及其主要成就》(《福建中医药》1963.8)、徐荣斋《略论李士材学说》(《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78.2),可供参考。
四诊抉微
诊法著作。清林之翰撰。八卷。之翰字宪百,别号慎庵、苕东逸老,乌程 (今浙江湖州) 人。壮而习医,精求医说十载,撰有《痰证论》、《临证元机》等。是书以《内经》 色脉并重为依据,抉取历代有关四诊名著的精微而编纂,成书于雍正元年(1723)。作者强调望诊的重要性,故推之为首,包括面部气色、五官口齿、爪甲、舌、虚里、体表诸部的望诊,对五色主病及五脏绝证论述颇详。对妇人、小儿之望诊尤为重视,如强调望小儿指纹、虎口纹、面色等。闻诊以听取患者的声音气息为主,察其寒热、虚实、内外诸症,以及痛症、坏证、诸风、神志等,以辨其元气之盛衰及疼痛之所在。问诊以阐析张介宾十问为主,并问及人品起居、嗜欲苦乐,使知受病之本源。切诊首述辨脉总论,后仿《濒湖脉学》体例,详述二十九种脉的形状、脉象、鉴别、主病等。后有运气要略并五运六气图示若干。书中博采诸家之说,并结合诊断介绍治法,内容较完备。末附《管窥附余》一卷,进一步阐述脉学,介绍原脉体用,重点分析浮,沉、迟、数等脉之常变。为中医诊法著作中较详明实用者,后世流传颇广。有雍正元年刻本,雍正四年玉映堂刻本,《中国医学大成》 本,一九五七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玉映堂刊本铅印本。
慈幼新书
又名《慈幼筏》。儿科著作。明程云鹏辑。十二卷。云鹏字凤雏,江夏 (今湖北武昌) 人。少攻举子业。因感先慈以疟亡,妻以血殒,三男二女,夭于惊、痘。乃发奋于医,昼诵夜思,医术日精。尚撰有《灵素微言》、《脉复》、《伤寒问答》 等书。是书刊行于康熙四十三年 (1704)。卷首论保产,卷一论禀赋、脏能、、脉候、胎症、变蒸; 卷二论小儿杂症,卷三至卷六论小儿痘疮的辨证及治疗方剂,卷七论麻疹、丹毒、惊风、急惊、慢惊、慢脾、风痫、发热等,卷八论伤寒,卷九论感冒、咳嗽、痰喘、疟疾、痢疾、吐泻,卷十论食积、疳积、腹痛、溺血、便血、吐血、黄疸等,卷十一论疮疽杂症,卷十二论痘家应用药性。书中除论治法外,尚附医案。对儿科诸症,搜罗甚广,尤以痘疮更为详尽。如痘疹之病因、治疗原则、鉴别以及分析病情之“三等”、“五要”、“五善”、“七恶” 皆中肯綮。理法方药齐备,毫无空论泛述之弊,足资儿科临证之参考。有清康熙间姑苏桐石山房刻本 (原题张介宾撰),乾隆十一年 (1746) 玉诏堂刻本及《中国医学大成》 本。现剩五卷。
医经原旨
六卷。清薛雪 (1681—1770)撰。薛雪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扫叶山人、磨剑山人、槐云山人。吴县 (今江苏苏州)人。自幼好学,博学多才,工诗文,擅绘画,因母病钻研医学,博览医书,精于医术,与当时名医叶天士齐名,为吴县两大医家。薛氏深研《内经》,颇有心得,临床经验丰富,善治湿热病。著有《湿热条辨》、《一瓢诗话》等书。此书成于乾隆十九年(1754)。是对《内经》部分原文进行分类并注释。共分为九类,为摄生、阴阳、脏象、脉象、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分类多取张介宾 《类经》之说,而有所删并。因针灸之法另有专书,故此涉及内容甚少。注释上于诸家之说广集约取,采张志聪之说为多,对其义理未尽者,又参加己义加以申说,旨在推求《内经》之意蕴,故名。其分类及选文虽不若李中梓 《内经知要》简要精当,然对若干条文的注释、阐发,确有独到之处。其疾病一类,居全书之半,发挥最详。于注释经文之外,薛氏往往综论历代医家诸证治法,经义合与不合,为之折衷。此书见解颇有独到之处,可供学习、研究 《内经》参考之用。张介宾《内经》和陈念祖《灵素集要》,所引经文皆著其篇目,此书则不然,是为一失。有乾隆十九年(1754)薛氏扫叶山庄刻本,清宁郡简香斋藏版本,1928年千顷堂书局石印本。
张太素之邠幕
应幕向豳郊,晨装辞郏鄏。长亭欲少留,飞鹄初成曲。鲁酒上离颜,行尘生骥足。悠悠关戍遥,黤黤烟云属。塞邑多苦寒,国风遗旧俗。寄音文宴馀,莫待霜条绿。
次韵宾旸张氏山园红菊
惟菊可配松,受命天地正。吾家植千本,朝耘暮灌润。未言制颓龄,且用乐野性。严霜百草死,后皇布肃令。始知贞劲节,老硬异脆嫩。俗圃莳红卉,赖君古道振。斥谓非其类,一洗灵均恨。骚人昔所餐,此辈何敢竞。恶紫如恶莠,鲁叟遁无闷。世眼重脂粉,君子故安命。
次韵宾旸张考坞观茶花
头上漉酒巾,吹风行攲斜。野径政自稳,世途殊未涯。礼能致商皓,势足屈孟嘉。君身独自由,时到山人家。播植话禾稻,绩纺询桑麻。侧闻此一坞,村酤亦易赊。芙蓉万红萼,锦绣纷交加。掉头不肯顾,特往观茗葩。嗅芳摘苦叶,咀嚼香齿牙。榷利至此物,谁为疲氓嗟。
邠诗人张谷齐物先生驰名京师四方晚隐于终南山黄池谷陕右多画为醉仙因赠绘者
能吟解饮张夫子,醉卧黄池谷口风。天地至宽容不得,劳君收入画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