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梁药亭北上
酌酒六瑩堂,六瑩琴复张。君虽有佳誉,人自爱清商。曲古挥弦静,弹终掩袖长。遥思春日暖,衣带尽天香。京雒春寒重,狐裘着几层。想君骑赐马,还蹋柳边冰。裁札存山友,笼诗费寺僧。恐相吟咏者,难得旧时朋。
子楚兰生韦庵坡山各以诗见贺残腊达荆次韵奉答二首
十州名迹竟谁传,拟掷台章学醉眠。汤饼一杯仍岁晚,诗邮千里却春先。阴功且愧黄承事,衰鬓何如白乐天。西墅东林多旧约,几时盘盏侍灯前。浮名虚羡络金牛,奕势还于末着收。南国未须论召茇,西林端欲问菟裘。看儿尽是怀亲日,作客空深感旧秋。闻道长生开洛社,月溪蒲涧可同休。
正月送王严士德森主讲经正书院(三首)
本来文伯重骚坛,豪气如虹着地蟠。四壁图书常啸傲,一庭花木小檀栾。无多源地都栽菊,尚有馀闲学艺兰。如此风流亦潇洒,蘧庐未必老儒冠。无端说项姓名标,五百邮程戋帛招。群握丹铅怀北海,莫嫌金粉薄南朝。从来大邑徵文献,到处名山伴寂寥。惟有侯芭问字客,他年载酒祝途遥。无心出岫仰闲云,鸾鹤今离燕雀群。室有回文鸿案举,门多授业薰帷勤。饯赠不籍张司业,马事应嘲郑广文。窗北梅花太孤负,先生此去梦应分。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又名《升玄步虚章》,「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东晋末南朝初。陆修静《灵宝经目》及《灵宝中盟经目》均着录。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经乃太极真人传授太极左仙公葛玄,言修持「灵宝洞玄斋诵空洞步虚章」之法。书中载五言赞颂歌词数章,即〈洞玄步虚吟〉十首、〈太上智慧经赞〉十八首、〈右英夫人颂〉三首、〈太极五真人颂〉五首、〈礼经咒〉三首、<正一真人无上三天法师张天师颂>以及<礼经咒>多首。凡此吟、赞、颂章,大都颂扬真经功德、玉京景象、学道智慧及修真灵验等。据称歌章皆为上天「空洞灵章」,乃高仙上圣朝礼玄都玉京山(无极虚皇天尊治所,在大罗天中),飞步虚空时诵咏,故称「步虚章」。经中宣称:修道者若能长斋久思、讽诵洞经、叩齿咽液、吐纳太和,则将身作金华色、项负圆光、头辔日华月英玄景、手把灵府十绝之幡,以致感太无、动天老、致飞龙、降天仙,且三界九地大劫之周、阳九百六之运以及水火之灾亦皆消化。本书对六朝唐宋道教影响甚大,《无上秘要》、《云笈七签》、《玉音法事》等许多道书均节录或征引本书。
星命溯源
五卷。未着编者姓名。是书第一卷为《通玄遗书》。书云:“先生姓张名果,生尧之丙丁至唐犹存。玄宗召试其术,神之,因赐号通玄先生”。本卷即收张果之说;五星论、四时论、玉衡经。第二卷为《果憕问答》,称明李憕遇张果所口授。有:通玄先生评人生禀赋分金论、至宝论、五星先天口诀、后天口诀四篇。第三卷为《通玄玄妙经解》,称张果撰,元郑希诚注。第四卷为《观星要诀》。第五卷为《类次郑氏诸家观星心传口诀补遗》,有:论五星相生、论五星守命、论五命等。该书是托名于所谓仙人张果,以五星宫度等推卜人生吉凶祸祸之占卜书,称张果自尧至唐至明未死,已属神话,其卜法亦不足取。有《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钦定滁阳王庙碑岁祀册
钦定滁阳王庙碑岁祀册,一卷,不着辑者名氏。明初,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建庙滁洲,命有司岁时奉祀。本卷前列洪武十五年敕谕一通,其载祀典规条及寺庙人户。后为太常寺丞张羽所撰滁阳王庙碑文。张羽,字来仪,后以字行。洪武中曾任太常寺丞。羽文章精洁有法,长于诗,与高启、杨基、徐贲齐名,称「吴中四杰」。明史卷一七三有传。
锻炼
长篇小说。全书27章。小说从1948年9月9日至12月29日在香港《文汇报》连载。1979年作者修改时,将发表于1934年《文艺先锋》的《走上岗位》第5、6章修改后,移作《锻炼》的第14、15章。1980年12月和1981年5月分别由香港时代图书有限公司和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单行本。现收入《茅盾全集》第7卷。小说以 “八·一三”战争开始到结束为背景,广泛地展现了抗日战争初期上海各阶层的社会动态。抗战爆发后,上海及其郊区人民同仇敌忾,以各种行动参加、支持战争。国华机器制造厂总工程师周为新、助理技师唐济成、总务蔡永良以及工人群众冒着敌机轰炸,紧张地进行迁厂活动并与妥协动摇的资方开展尖锐的斗争。爱国知识分子陈克明教授、苏子培医生及爱国青年苏辛佳、严洁修积极地投入各种抗日救亡斗争。作品还描写了国华机器厂经理严仲平在迁厂过程中的动摇; 大学教授崔道生和青年罗求知在国民党反动政策压力下的屈服; 国民党当局在推行片面抗战路线中卖国投敌、迫害学生的反动政策,以及国民党内部的腐朽堕落。全篇采用开放型的结构形式,将多条情节线索交错进行,庞大繁杂而又井然有序,从而展现了特定阶段的时代风云,描绘了众多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笔触摇曳多姿,色彩缤纷,在艺术构思上别具一格。
拾芥抄
《拾芥抄》(周外章)是南北朝初期所著的类书(百科全书)。全三卷。又称《拾芥略要抄》、《略要抄》 关于《拾芥抄》的撰者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镰仓时代后期至南北朝时代的公卿·藤原公賢编纂,实熙增补;另一种说法是永仁2年(1294年,公贤4岁之年)抄写的《本朝书籍目录》抄本中有“拾芥略要”抄”之名,镰仓时代中期形成原型,《本朝书籍目录》成立后的历应年间,公贤对其进行了增补、校订等说法。 内容是将贵族必须事项分为72个部分,并附有训条和略注。现存本继承了《口游》、《二中历》等先前书籍的流变,以岁时以下、经史、和歌、风俗、百官、例行活动等公家社会所需的知识为中心的99部(上卷35、中卷25、下卷39)以及《宫城指示图》包括“八省指示图”、“东西京图”等众多地图、图类。关于《源氏物语》,在其卷名名录中列举了不包括在现行54帖中的《樱人》一卷等,有自己的记述。不仅在中世,在近代也很受重视,流传着德川光圀就本书询问、测试家臣学识的逸事。 现存最古老的抄本,除了有推测为室町时代初期的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收藏的残缺本(重要文化财)之外,还有很多室町时代到战国时代的抄本,江户时代有庆长古活字本等频繁出版
襄樊失守
六年援绝困重围,到此无谋更出奇。慷慨如张虽有愧,孤穷似李亦堪悲。列城寒月惊鸿散,夷路西风哨马驰。机速房深谋画处,岂无高着活危棋。
用韵答史先生 其一
丞相精忠贯白虹,曾□经日上层空。百年独着山河誓,三□□承社稷功。龙凤宸章华阁表,貂蝉画像彩帷中。余芳□□□□□,制作翩翩锦绣工。
跳梁行寄慰明卿
武昌季子吴国伦,左迁三载匡庐春。红颜便着青云色,白眼岂是功名人。邢州太守昔入计,犹自金闺侍从臣。顾问片言摇日月,弹章一字动星辰。虽然旧属平津吏,常苦跳梁不可致。调笑纵横倒四筵,交驩往往非其意。世间那得郢中歌,君但论诗吾且睡。何须更比谢生肩,但应独把王郎臂。萧条颇似东方生,南康郡里忆承明。文彩纵然倾汉王,恢谐难以取公卿。画眉石镜二女裸,濯足长江九派清。此儿寻常未易识,偷桃卖药行妖精。近来犹尚凭陵否,俯仰浮沉无不有。朝读司空城旦书,夜沽茂宰柴桑酒。成败宁关达士心,卷舒终在朝廷手。随他肉食作雄飞,饶我褐衣称下走。党禁重开祝网年,一时逐客宠光偏。晚收已抱泥涂恨,更谪如何不可怜。事急谁能驰叩阙,家贫未拟罢归田。再来地僻逾高枕,就使荒凉给俸钱。壮游万里君须见,青琐凤池元不贱。使气能令魑魅藏,出身曾厌欃枪变。楚狂岂止接舆贤,秦孽犹堪背城战。回首畏途真自知,一官不绝才如线。难将此物斗翱翔,妒口含沙未可当。四海弟兄堪并起,中原我辈正相望。总看弃置风尘里,不作踟蹰道路傍。鼓枻更逢渔父笑,岂应憔悴老沧浪。
用韵答史先生
丞相精忠贯白虹,曾□经日上层空。百年独着山河誓,三□□承社稷功。龙凤宸章华阁表,貂蝉画像彩帷中。余芳□□□□□,制作翩翩锦绣工。太白楼高隔□虹,楼前流水带长空。枕床不作繁华梦,翰墨原归点染功。□□光寒明镜里,江山春暖画图中。悬知蓑笠骑牛处,□意悠悠合化工。
浈峡谣五首 弹子矶
弹子矶空峙,翻风燕不迷。朝天台已筑,何处着丸泥。烟水凝眸远,蘼芜且着花。章台扳折后,依旧属韩家。苍壁空青破,清江拂翠开。越王虚胜槩,留待佛东来。辛苦浈江水,晨潮接暮潮。飞来金碧影,劫火不曾烧。故山元有主,新宠讵难忘。犹恐孙郎妒,相邀弄夕阳。
围棋闯局
又名《补西厢弈棋》。全称《莺莺红娘着围棋》。杂剧剧本。元末明初詹时雨作。一折。系增补《西厢记》第一本之作。叙莺莺听琴后,与红娘下围棋,张生逾墙相见,惊散棋局。此剧《录鬼簿续编》著录。今存本明弘治十一年(1498)金台岳刻本《西厢记》卷首附载,谓“接头卷第三折越调后”,未署作者;明闵遇五刻本《西厢记》亦附载,题“晚进王生”;暖红室刊本《西厢记》亦附录“对弈”一折。
人心与人生
当代中国文化史家梁漱溟关于探讨人生问题的学术专著。全书21章。主旨在于从文化史角度论述人生哲学,人心的实质与作用,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认为 “人心,应当是总括着人类生命之全部活动能力而说” 。人类生命之全部活动能力,应当从其机体内外两面来看它。所谓对外一面即: 人在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即有所感受,复有所施为,既有所施为,复有所感受的那些活动能力。作者认为自己一生思想转变大致可分3期,第1期便是近代西洋这一路。从西洋功利派的人生思想后来折反到古印度人的出世思想,是第2期。从印度出世思想卒又转归到中国儒家思想,便是第3期。认为 “古东方文化如印度佛家、中国儒家,均是人类未来文化之一种早熟品; 因为不合时宜就耽误 (阻滞) 了其应有的 (社会) 历史发展,以致印度和中国在近代世界上都陷于失败之境。” 在中国古代,儒墨两大学派是相反的。墨家是实利主义者,只从意识计算眼前利害得失出发,而于如何培养人的性情一面缺乏认识。儒家则于人的性情有深切体认,既不忽视现实生活问题,又能照顾到生命深处。还认为,“儒家始终站在人生立场上,而印度佛家则否定人生”,超越乎人生立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以享受丰厚的净饭王太子,即有室家之乐乃弃家远走者,深有感触于人生问题而必求其解决也。此一大心大愿非生命本性向上奋进不已之表见耶?夫亦曰人类要求彻底认识其自己而已,岂有它哉! 作者指出 “孔孟论调太高,只能期之于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之共产社会。” 一般说来,在社会生命一面之所谓道德既要在尽伦,而人与人的关系随历史发展和各方情况却不一样,则以适合其时其地的社会要求为准。一时一地社会虽不相同,但从宇宙大生命来看,要求秩序稳定 (社会生产顺利进行),又要求有所前进 (改良乃至革命) 却是同的。当需要稳定时,力求有助于稳定的行事,当需要改革时发动改革,那便合乎时宜,便是道德。
周官总义
三十卷。宋易祓撰。易祓,字颜章,号山斋,湖南宁乡人,淳熙进士第一,诏事苏师旦,历官礼部尚书,师旦败,贬死。生平着述颇多,除着《周官总义》外,还有《禹贡疆理记》、《易学举隅》、《周礼释疑》、《汉南北军制》及《山斋集》等书。《周官总义》,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不载,只有宋赵希弁《读书附志》着录,称宋许仪为之序,刻于衡阳,现衡阳本已佚。仅《永乐大典》尚载《天官》、《春官》、《秋官》、《考工记》,而《地官》、《夏官》已佚。《四库全书总目》馆臣从《永乐大典》中汇合四官编次成卷,《地官》、《夏官》则从宋王与之《周礼订义》中引以补其亡,为三十卷,以存其书,《四库全书总目》认为虽不是完整卷,但已得原书十之八九。《周官总义》对经义很有考据,于职方氏之地理山川尤为详悉,研索经文,断以己意,较有新义。书中观点与先儒有异同,如论“大宰九赋”、“九庙九献”、“肆师之祈珥”、“辀夫之四旗”,立论虽与先儒不同,但并非杜撰,皆以经释经。而“内宰”二事、“酒正式法”则出自新义。其不足在于大抵多引经证经,或有所附会。《周官总义》对经义考证详实,反映了宋儒研究《周礼》之水平,对后世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版本有:路有钞本、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
东坡书传
十三卷。宋苏轼撰。该书《四库全书总目》着录作十三卷,库书为二十卷,数目不合,《总目》着录有误(说见崔富章《四库提要补正》、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东坡书传》又称《东坡先生书传》。据晁公武《读书志》,该书对王安石《书》说多所驳议。王书不传,难考苏、王之同异。苏轼究心经世之学,明于事势,且长于议论,其书主要内容以阐释《尚书》义理为主,于兴衰治乱之理多所揭示,分析精辟;对名物制度也有所考据,句读也有独到之处。该书问世之后,在当时影响颇大,林之奇作《尚书全解》、蔡沈作《书集传》,于此书皆有所取。朱熹评价此书,以为是当时诸家《尚书》说解中最好的一种(见《朱子语录》)。唯该书考核水道,附益之以味别之说,颇遭后人非议。该书版本有明万历间刻本,明刻《两苏经解》本,明朱墨印本,《津逮秘书》零本,清顺治刊本,民国十一年(1922)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道体论
原题「通玄先生述」。此通玄先生疑即五代道士张荐明。亦有人认为此书为唐代道士张果或司马承祯所作。宋《崇文总目》及《通志‧艺文略》均着录此书,但不题撰人姓名,现有《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太玄部。此书分为〈论老子道经〉、〈问道论〉、〈道体义〉三篇,皆自设问答,阐述「道体」之义。其思想观点及论证方法,与唐初道教重点哲学相能。作者具有无同异生化等不同角度,反复推论道德、道物、名实、空有、假实、无名与有名、虚寂与混成等哲学范畴之相对统关系。认为道是万物之本体,万物与道间中有异,二位一体,即一不二。书称:「物以道为体,道还以物为体」;「就物差而辨,道物常异;就体实而言,物即是道,道即是物。」道体非有非无,无始无终,妙绝形名而圆周万类;能包万物,能生万物,而包无所包,生无所生,非与万物相待者也。故道体与万物是一非,是一非二,能双非之,亦能双是之,而非之与是,皆不得道体。所谓无名亦不得体,有名亦不得体,有无亦不得体,无有无亦不得体。「不在四者,不离四者,乃可得耳」。但此所谓得者,亦竟无所得。「得无所得而不离四得矣。」此说显然吸收佛教中理派双是双非,离四句,绝自非而归无所得之辨证逻辑,书中最终以「兼忘二边,双泯有无」,为悟得道体之宗极玄旨。其说虽本于庄子之「坐忘」,亦有取于佛氏「双忘」之义,是为研究唐代道教哲学之重要资料。
胎息精微论
胎息纷彻论。不着撰人。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参校版本:《云夏七签》,部分内容收入该书卷五十八。《通志》著录。凡三篇。第一篇即《胎息精微论》,节引见于 《云笈七签》卷58,当不迟于宋。第二篇《内真妙用诀》,《宋志》 著录为张果撰,当撰于唐。第三篇《胎息神会内丹七返诀》,不见 《宋志》著录。不知何人合三篇为一书,当不早于宋。第一篇强调 胎息需服内炁,后两篇强调胎息应还精补脑,均为内丹术。
凤子
短篇小说,沈从文著,1930年5月杭州苍山书店初版。残稿,全书只完成10章,前有自序和题记。《凤子》这篇著作通过人物频繁的对话展现了作者有关自然神性的思考.这部作品处处充斥着冲突——青年人与老年人人生观的冲突,城乡爱情观的冲突,有关神性自然与科学观念的冲突......但归根结底还是两种文明——乡间文明与都市文明的冲突和碰撞.来到城市的乡下人璇着与曾经去过乡下的城里人——老年绅士,二人在年轻时皆受到一种爱欲的折磨,但最终俩人都在对镇筸这个湘西边陲小镇乡情民俗的经验中明白了\"神\"之存在如故,获得了某种人生智慧,展现了沈从文有关\"人生观重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