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传会选
六卷。明刘三吾等奉敕撰。三吾名如孙,以字行,自号坦坦翁,湖广省茶陵(今属湖南省)人。元末明初经学家、文学家。仕元为广西儒学副提举。入明,官至翰林学士。三吾博闻强记,学识过人,每承皇帝垂问,应对详备得体;御制书成,多使之为序,后坐事戌边,建文初年召还。其所着述,除《书传会选》之外,尚有《坦斋文集》。蔡沈《书集传》自元代立为学官,学者多宗之,其说解《尚书》者,亦多以发明、疏证蔡《传》为主,蔡传不妥之处,则存而不论。至明太祖始考验天象,知与蔡《传》多不合,洪武十年(1377)三月,召群臣以议论蔡《传》之失,并于二十七年(1394)四月颁诏修《书传会选》,三吾主其事,是年九月而书成。此书不为门户所囿,凡蔡氏说解安妥者则存之,不安妥者则改之,凡纠正66条,其所纠正多采前儒成说。每段之下,附以邹友仁音释,于字音、字体、字义说解甚为详明。传中古人姓名、古书名目必具出处,兼亦考证典故。此书持论平允,引证翔实,于后学尚属有功之作。唯该书成自众人之手,书中自相抵牾之处,亦在所难免。如《金滕》篇“周公居东”,此书驳伪孔东征之说,至《洛诰》说解,又蹈袭伪孔传,取东征之说。此书现存有明初刻本,藏北京图书馆、西安市文管会。另有明赵府味经堂刻本。
古清凉传
二卷,唐释慧祥撰,约成书于调露元年(679)以后,为一部最早记载佛教圣地五台山(清凉山)的史传。以作者亲身见闻记述了该山的命名、地理环境、名胜古迹、高僧信士登临、佛菩萨显化故事等,可看作一部五台山导游书。后来有北宋僧延一予以扩充,撰成《广清凉传》。《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有菩萨,常于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常为说法。”中国佛教徒认为山西五台山即为文殊师利菩萨所在的清凉山。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佛教传记。 唐慧立、彦悰撰,十卷。唐麟德元年(664),慧立为表彰其师玄奘功业,将玄奘赴印取经事迹写成前五卷。到武则天垂拱四年(688),玄奘另一弟子彦悰将前五卷重加整理,又续撰五卷,完成此书。为玄奘法师生平最早也是最详的传记,前5卷记玄奘出家至印度求法之经过,后5卷记玄奘回国后翻译佛经等活动。书中保留不少古西域、印度历史资料,及玄奘西行途中见闻,对唐初以长安为中心的宗教文化情况反映颇详。
挽刘金部
忠清家法见闻中,蜀产凋零又到公。抗伪一门诚节谊,明伦数语最精忠。郎潜勇退声名重,使传贤劳惠利丰。时事方艰人物眇,可堪收泪洒悲风。
双溪杂记
《双溪杂记》是杂记见闻的一部书,记载的都是朝廷中的故事。对于宏治以前的记事,真实性较强,足可以与正史相参照,即便是是非的评断取舍,亦不十分乖谬。到了正嘉之间的记事,就有些任凭私见,多有污蔑之处,不可据以考实了。有《今献汇言》本、《续说郛》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均一卷。
读大定书诏
窃国盗仁义,惊人新见闻。腥膻冠冕俗,秽杂犬羊群。孟获尚七纵,匈奴非五分。启民身薙草,为有雁门军。
物犹如此
《物犹如此》为清代翰林徐谦所著,书中将散见于各种典籍中关于动物的种种有趣的见闻辑录成编,并将这些动物们互助友爱、聪明机警的诸多感人事例,按孝友、忠义、贞烈、慈爱、恤孤、眷旧、践信、守廉、翼善、救难、酬德、雪冤、知几、通慧的类别分为十四篇,加以点评、诗赞,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引人入胜。
临江月上人
能仁说教满竺乾,流入中国馀五千。于中妙经为最胜,顗师所解尤通玄。化行吴会连海壖,纷纷得法如云烟。见闻读诵又其次,随类譬率无间焉。呜呼上人志且坚,善邀佛子同法筵。妙香炷炉馥旃檀,十科劝进追昔贤。旁行贝叶轴似椽,卷舒朝暮往复旋。利根微种聊穷研,鱼兔一获忘蹄筌。自馀区区顾未然,澜翻口舌如涌泉。外物交错心匪缘,功成一朝脱爱缠。晔如红蕖濯清渊,俯仰千圣遽可肩。茫茫苦海旁无边,不有舟筏谁能先。乌蟾疾驰如走丸,咨尔佛子无睡眠。
犬窝谜话
五卷,辑录了其所作灯谜之精萃。除吴氏自制谜作外,在第一卷中还介绍了薛凤昌的《邃汉斋谜话》、周效璘的《慧观室谜话》、张起南的《橐园春灯话》、孔剑秋的《心向往斋谜话》、《两般秋雨盦随笔》、陈应禧的《正心书斋谜稿》、顾震福的《跬园谜稿》、《霭园谜剩》等书中的灯谜内容以及当时谜坛的见闻。其第二卷为《红楼梦》专题谜,可谓是其红学研究之又一成果。第三卷分别介绍了沈起凤、薛宜兴、鲍恩绶、张起南、顾震福、唐景崧、奚燕子等制迷名家的谜作,其中薛宜兴的谜作大多是《凡民谜存》所未收录的。第四卷着重介绍灯谜的历史与逸闻。第五卷则广泛搜罗章回小说中所载的灯谜,特别是《红楼梦》以及《红楼梦》各种续本书中的灯谜。洋洋大观,凡十余万字。
静学文集
一卷。明王叔英撰。生卒年未详。王叔英,名原采,以字行,浙江黄岩人。洪武中,与杨大中、叶见泰、方孝儒、林佑并征至。王叔英固辞还乡。后以荐官仙居训导,改江西德安教授,迁湖北汉阳知县。建文时,召为翰林修撰。燕兵至淮,奉诏募兵。行至安徽广德,会齐泰来奔,知事不可为,乃书绝命词,自经于元妙观。逻捕其家,妻金氏及二女并殉。事迹具《明史》本传。乾隆四十一年 (1776)谥忠节。史称王叔英在建文朝尝上资治八策。又称方孝儒欲行井田,王叔英贻之书曰:事有行于古亦可行于今者,夏时、周冕之类是也。可行者行则人之从之也易,而民受其利。难行者行则人之从之也难,而民受其患。是集三十篇,仅存序、记二体,而所上八策及贻方孝儒书并无之。案徐敬孚跋,称杨士奇尝欲纂集王叔英之文,求无完本,深悼之惜。成化年,谢世修曾欲募刻以广其传。盖搜葺重编,非其旧本。卷首林佑序作于洪武中者,乃后人所录入,非即为此本所作。王叔英尝自云:“赵孟之贵非所慕,陶朱之富非所愿。使吾文如圣贤,是吾心也。”观此集,如人所评:“大抵皆规昌黎,稍失之拘。而简朴有度,非漫无裁制者比。”所存虽少,已可见其生平。前有黄绾所为传,称“其文章有原本,知时达势,为用世之儒,盖不诬。”此集有两淮马裕家本。
资暇集
《资暇集》3卷,唐李匡乂撰。李匡乂,一作李匡文,字济翁,系李唐宗室之后,唐文宗时曾任宗正少卿。此书旧本多署为李济翁,乃因宋人避太祖讳,而改以其字署名。今本书前无自序,系宋以后所佚,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曾引其自序说:“世俗之谈类多讹误,虽有见闻,默不敢证,故著此书,上篇正误,中篇谈原,下篇本物,以资休暇。”此书内容以考据辩证经史名物制度为主,在唐人此类笔记中实属上乘之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上卷多纠驳俗说之谬,如“行李”条谓“李”字除果名、地名、人姓之外,别无它义,《左传》“行李之往来”句,杜预注“行李”为使人,本书指出“李”乃“使”之误,因旧文形近而误。这条考证很受后人重视,宋人笔记引此说而加以发挥的不下10家。又如“客散”条谓世俗客人告辞时必说“客散孟尝门”而不知其出处,作者指出此语出自王维“悲府主殁”诗“秋风正萧索,客散孟尝门”,本谓主人死后门僚皆星散而去,如用在客人告辞时,岂非对主人的莫大不祥?“杜度”条引韩愈《讳辨》“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句,而据汉末杜恕所著《笃论》,指出所谓杜度本名操,字伯度,后避曹操讳,故以字行,后世又讹传为杜度。本书中卷多追溯事物的起源,如谓“押衙”应作“押牙”,“端午”应作“端五”之类,可借以探索语源。下卷多考名物,亦间及俗语俗说,如“非麻胡”条说世俗多以“麻胡来”来吓唬小孩,俗传麻胡是一多髯威严的神人,本书指出麻胡本指隋朝将军麻祜,他生性酷虐,炀帝令他开汴河,多役死民伕,儿童望而畏之,互相恐吓曰“麻祜来”,因童音不正,遂讹“祜”为“胡”。这条考辨也常为后人引证。
在园杂志
笔记。共四卷。刘廷玑撰。作者根据康熙年间参加治理黄河时搜集的见闻记录成书。内容包括政事、服饰、饮食、医药、诗文等各方面。所记以清初为主兼及明代。卷首有作者自序和孔尚任之序,书中有关《金瓶梅》的资料有两则。一为王忬为严世蕃献画致祸事:王世贞父王抒藏有王维《辋川真迹》,严世蕃闻而索之。王以抚本献,为汤裱褙告发,后严借故将其“弃市”。这是王世贞作《金瓶梅》的附会传说在清代流行的一个佐证。一为卷二论《金瓶梅》的创作动机是“以淫说法”,劝人止淫,实非“秽书”,并对其“文心细如牛马茧丝”的艺术结构和人物刻划有较高评价。又对张竹坡及其评点作了评介。
仇池笔记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北宋苏轼撰。仇池山在成州以南, 《世说新语》云山中有地穴通小有洞山,苏轼《双石引》云: “忽忆在颍州日,梦人请住一官府,榜曰‘仇池’。”书名即源于此。二卷,有《类说》本、明赵开美刻本、涵芬楼辑刻《宋人小说》本等。本书体例与《东坡志林》相近,为宋人裒聚苏轼随笔文字而成,非苏轼自编。今本一百三十八则,与《东坡志林》重见者多达三十七则,其他尚有一部分别见于《东坡题跋》中。当因苏轼笔札散在人间,数量极多,编纂者各就所见编纂成书,故多有重复之篇。本书内容,或记生平经历见闻,或议论古今诗文得失及辞章所出,或记奇物异卉,或论经史朝制,间杂神异、谐谑故事,所涉较为广泛。这些均与《东坡志林》相似,故不赘述。由于今存本已经曾慥收入《类说》时作了文字上的删削,故有些篇章似不够完整。
青溪暇笔
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 姚福撰。今存版本有《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本、《纪录汇编》本、 《今献汇言》本、《续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 《说库》本、 《历代小史》本等。唯《历代小史》本题作《清溪暇笔》。按《四库全书总目》作三卷,而作者自序作二卷。自序在提到写作经过时说,作者是从平日的读书或见闻中拈出“其中可惊、可喜、可怪、可笑、可考、可疑者”而写成的, 此书杂记作者读书所得及杂录耳目见闻等。共三卷,其首卷所述明初轶事,多为正史所不载者,可补正史之不足,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其它无甚可采。
丹霞舍利塔
心光彻内外,如珠入五色。珠与色无性,非离亦非即。非即超形骸,非离浃营卫。月在千波中,波波摇青霁。凡圣唯一心,湛昏成二谛。示生死涅槃,而实无坚脆。脆以别生死,坚光表性义。本从心生色,迷色乃有二。蚌含明月珠,体合百骸粹。领纳镜中像,想即妙观智。流注皆真常,分别非明记。如是五蕴身,与法身何异。秖因一念迷,情生分秽净。净秽悟由心,当念绝邪正。佛以此智證,法化无同别。示现别中同,同中别自晰。光耀百千年,福被我遗教。神光触金轮,仰瞻如梦觉。栖贤发瑰异,感激当其运。移光照岭南,慈曜无远近。佛子学聚沙,燔土紫金斓。崔巍海螺巅,晶晶逼霄汉。举目道与会,布发形俱泮。见闻起遐情,究此未来际。念念尽圆明,身与心毋戾。
寒月吟
夜起数山川,浩浩共月色。不知何山青,不知何川白。幽幽东南隅,似有偕隐宅。下南一以望,终恋杭州路。城里虽无家,城外却有墓。相期买一丘,毋远故乡故。而我屏见闻,而汝养幽素。舟行百里间,须见墓门树。南向发此言,恍欲双飞去。双飞去未能,月浸衣裳湿。秋焉静念之,劳生几时歇。劳者本庸流,事事乏定识。朴愚伤于家,放诞忌于国。皇天误矜宠,付汝忧患物。再拜何敢当,藉以战道力。何期闺闱中,亦荷天眷别。多难淬心光,黾勉共一室。忧患吾故物,明月吾故人。可隐不偕隐,有如月一轮。心迹如此清,容光如此新。我读先秦书,莱子有逸妻。闺房以逸传,此名蹈者希。勿慕厥名高,我知厥心悲。定多不传事,子孙无由知。岂但无由知,知之反涟洏。羞登中垒传,耻勒度尚碑。一逸虑患难,所全浩无涯。一逸谢万古,冥冥不可追。示君读书法,君慧肯三思。我生受之天,哀乐恒过人。我有平生交,外氏之懿亲。自我慈母死,谁馈此翁贫。江关邈消息,生死知无因。八十罹饥寒,虽生犹僇民。作梦来哑哑,心肝何清真。翁自须发白,我如髫丱淳。梦中既觞之,而复留遮之。挽须搔爬之,磨墨揄揶之。呼镫而烛之,论文而哗之。阿母在旁坐,连连呼叔耶。今朝无风雪,我泪浩如雪。莫怪泪如雪,人生思幼日。侵晓邻僧来,馈我佛前粥。其香何清严,腊供今年足。我因思杭州,不仅有三竺。东城八九寺,寺寺皆修竹。何年舍家去,慧业改所托。掘笋慈风园,参茶东父屋。钟鱼四围静,扫地洁如沐。白昼为之长,倦骸为之肃。供黄梅一枝,朝朝写《圆觉》。
书怀柬西耘
休将人力骋舟车,大海从来泄尾闾。猛兽出林思服不,妖蟆蚀月感詹诸。天山几见三传箭,北阙谁能十上书。但遣钓鳌有龙伯,何愁碧澥掣鲸鱼。衣裳会后说兵车,府海官山到女闾。自古羞称谁解此,何人善割尚藏诸。澄清空抱忧时策,平准谁传计利书。开市开边徒扰攘,师中最忌漏多鱼。谁知载鬼竟盈车,名剑何从请辟闾。会遣遐荒通博望,相传穷岛产夫诸。见闻已辟方言馆,盟誓常凭约法书。好凿昆明勤习武,衔珠或有报恩鱼。闻说奇肱善制车,火轮巨舰锐飞闾。岛人琛贝偏时至,楚贡苞茅孰问诸。空忆武侯擒获计,微闻文帝报佗书。汉家制度依然在,龙变原难服白鱼。
庾子山集
十六卷。北周庾信撰,清倪璠注。倪璠字鲁玉。浙江钱塘 (今杭州)人。康熙四十四 (1705)年举人。官内阁中书舍人。见闻博洽,好为骈体文,又长于史学。著有《神州古史考》、《方兴通志文》及《补辽金元三史艺文志》。此编以吴兆宜所笺《庾开府集》合众手以成。乃详考诸史,作年谱冠于集首。又旁采博收,重为注释。其中如《小园赋》前一段本属散文,而璠以为用古韵。未免失之穿凿。《汉书·艺文志》别“栩阳”赋五篇,自是人姓名。《而信哀江南赋》乃云栩阳亭有《离别之赋》。唐山夫人《安世房中歌》桂华二字,自属篇名。“冯冯翼翼,承天之则”二句,乃下章之首;而信《皇帝云门舞歌》乃云“清野桂冯冯”。皆显然舛误。璠依违其词,不加驳正,亦失之附会。然比核史传,实较吴本为详。集末彭城公夫人尔朱氏墓志铭、伯母东平郡夫人李氏墓志铭并考核年月,证以《文苑英华》,知为杨炯之文误入信集。辨证亦颇精审。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湖北先正遗书》本,《四部备要》本等。
萍洲可谈
笔记。宋朱彧著。三卷。此书多述其父朱服所见所闻。首卷记朝廷典章制度、君臣言行;卷二则于广州蕃坊市舶、贸易物产、风土民情言之甚详;卷三多记巫卜异事。书中罕言诗文创作,然三卷之中,皆记有朝野重要文人学者如王安石、司马光、苏辙、黄庭坚、沈括等人的轶事,而于苏轼记录尤详。于二苏颇有微词,而于(舒)亶与(吕)惠卿,则往往曲为解释。《守山阁丛书》本钱熙祚校语则说此书“杂记见闻,颇多轶事,虽于绍圣诸臣,意存回护,尚不至如魏泰《东轩笔录》之悖谬,惟青眉紫姑诸条,间涉鬼神,未离小说之习”。此书《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著录三卷,然左圭《百川学海》、陈继儒《宝颜堂秘笈》均只五十余条,不足一卷。清编《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得多条,复编为三卷,“约略校计,已得其十之八九”(《四库全书总目》)。后《墨海金壶》、《守山阁丛书》皆据《四库》本收入。《守山阁》本又将同见于《四库》本与《百川》、《秘笈》本之条目校勘一过,附有校记。后《丛书集成初编》本即据此本排印。另外,《说郛》(宛委山堂本)有此书摘录。
慎言
中国明代哲学专著。王廷相著。初刻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主要版本有明《王氏家藏集》本、明《王浚川所著书》本、1965年中华书局出版侯外庐编《王廷相哲学著作选集》本等。十三篇,计有《道 体》、《乾运》、《作圣》、《问成性》、《见闻》、《潜心》、《御民》、《小宗》、《保傅》、《五行》、《君子》、《文王》、《鲁两生》等。作者自序说:“予自 知道以来,仰观俯察,验幽核明,有会于心,即记于册。 三十余年,言积数万。信阳无涯孟君见之曰:‘义守中 正,不惑非道,此非‘慎言其余’乎?”遂以《慎言》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