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田放歌
车田四面郁松柏,高冢累累复谁在。岁时伏腊子与孙,持酒还过墓前拜。殷勤拜罢行且游,平沙浩浩白满洲。下有寒潭几千尺,一天明月澄高秋。清溪几处抱村曲,上有幽兰间修竹。谷口南望横翠屏,绿玉参差香馥郁。冈头古柏不记年,至今黛色犹参天。鬼神守护非常物,白雪前山相对眠。
芦雁
鸿雁飞时塞草秋,风沙飒飒使人愁。因君为报江南信,苏武天山雪满头。天目山前粳稻秋,西风归雁影悠悠。月明何处云罗远,浩荡湖波水满洲。
雨泊凤洲酬寄朝望太守
厌听高城雨,还维古驿舟。琼枝那近眼,烟浪递生愁。鸦湿波翻木,鸥喧雨满洲。离心何处是,暝色载孤舟。凤洲几回至,一至情眷眷。佳期渺未忘,薄别宁当怨。山阁忆春临,渚花宜晚望。不共瀼西游,空怀郢中唱。
秋怀
近闻朝议欲西征,敕选飞骑出上京。大将赐来黄带子,亲王自领绿旗兵。乌蛮洞里烟初寂,白帝城头月正明。日暮海螺吹万帐,照天烽炎满州营。极目关河万马嘶,平原草色已萋萋。客行紫塞归何日,人倚高楼望欲迷。蜃气至今疑海上,龙媒长自忆辽西。封侯不是书生事,白发难堪听鼓鼙。
偶题
携手东桥话未休,可堪回首作波流。月明犹忆花前夜,风冷难胜竹外秋。剔尽兰膏希入梦,披来玉版倦书愁。芳踪别后无寻处,一任蒹葭白满洲。
天咫偶闻
城镇志。 清震钧(1857—1920)撰。十卷。钧字在廷,姓瓜尔佳氏,汉名唐晏,字元素,自号涉江道人,满洲镶红旗人,长居北京。曾官知县。著有《渤海国志》等。震钧网罗北京文献,走访调查,信手条记,追溯旧事而成是书,时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后又有所补记。约十一万余字。按皇城、南城、东城、 北城、西城、外城东、外城西、郊坰、琐记、自叙排卷。主要内容有四:重大史事的纪实述略、典章仪礼的沿革变迁、地方故实的记录考证、名人佚事的调查记载。于清代北京的城建、名胜、交通、商业、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天灾、人祸无所不记,保存许多有价值的史料。是一部重要的城市专志。有1982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根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甘棠转舍刻本校点铅印本。顾平旦《震钧和人〈天咫偶闻〉》(载《北京史研究通讯》1981、4)可供参考。
礼记集说补正
三十八卷。清纳兰性德(1655-1685)撰。性德字容若,原名成德,世多称成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纳喇氏,明珠长子。康熙进士,由三等侍卫迁至一等。善诗古文辞,尤工于词,以词闻名于世。晚年潜心经史,广求宋元诸家经解,辑刻《通志堂经解》、《删补大易集义粹言》、《通志堂集》、《词韵正略》、《纳兰词》等。是书因陈澔《礼记集说》舛误太甚,故而为之条析缕辨。凡澔所遗者谓之补,所误者谓之正。所补所正皆先列经文,次列澔说,然后援引考证以显其失,而无所补正者,则经文与澔说均不采录。多以宋、元、明人之论及郑注、孔疏为据,补正浩说。是书大约十之三四考训诂名物,十之六七辨义理是非。因澔注多为义理,故补正多为随文驳诘。凡澔说皆一一溯其本自何人,颇为详核。然性德之《补正》亦失于爱博嗜奇,往往泛采异说,反使征引蔓延于《集说》补正之外。然此书综核众论,正本清源,条缕分明,所指摘处,切中者十之八九,是为读澔说之不可缺者。此书本嘉兴陈元辅撰,见《方望溪集》及《陆清献日记》。有《通志堂》本,续经解本。
延平二王遗集
延平二王指延平武王国姓爷朱成功(郑成功,字大木)与其子延平文王郑经(字元之)。伪将施琅攻占台湾后,搜罗明政府与二王资料销毁篡改。大清时代满洲人用文字狱恶法压制汉人,使得关于二王的资料不仅无法付梓,甚至私人传抄保存都要承担宗族性命危险。有佚名人氏在其侄即将烧毁的书籍中发现延平二王诗一章,求借不得,连夜抄录。之后冒死保存诗集,并补上别处收集的延平文王墨谕编成延平二王遗集,希望能使二王诗文以后重见天日。辛亥复国后,郑振铎搜集晚明史料编纂《玄览堂丛书》时将此集收录影印。
钦定剿捕临清逆匪纪略
十六卷。清舒赫德等奉敕撰。舒赫德(1710—1777),字伯容,别字明亭,舒穆鲁氏,满洲正白旗人,初为笔帖式,后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修。该书记载了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镇压兖州王伦领导的反清起义于临清州(今临清县)的过程。
端午帖子 皇帝阁
令节传千古,休祥属圣时。炎图如日永,赫赫照华夷。民寿休颁朮,人淳罢赐枭。尧贤不遗野,楚些岂劳招。薰殿午风清,金盘满贮冰。愿言均此施,四海涤烦蒸。日长珠箔漏声疏,案上苏文恣卷舒。时有佳篇符睿思,便将团扇作行书。揽衣切切念丝棼,当馈孜孜恤暑耘。今岁麦收蚕又熟,万方何以答吾君。三殿晨开锡宴初,太官顺节进龟鱼。微臣笔力惭燕许,谩赋群官上玉除。
雪后同子俊游何山次韵四首
同是清閒客,俱为放浪游。晴山依雪壮,野水带冰流。风急松杉乱,年登荠麦收。生涯虽未老,吾欲觅菟裘。步履行危磴,凭阑得妙峰。鸟飞迷故道,人去想遗踪。掩冉风前竹,支离涧底松。山僧饭不足,不是忘鸣钟。兵革时犹动,山林日就荒。子真思隐遁,詹尹问行藏。有意随三饭,无人馈五浆。远山湖外白,立马见微茫。湍驶波翻雪,风生地出雷。薄醪随意尽,寒气逼人来。更欲明朝去,何妨迫暮回。自怜非李广,醉尉莫相猜。
江上曲八首
数树垂杨绿水边,问郎何不系兰船?浦沙新涨青山远,半夜月明无杜鹃。曾记楼船夜泊时,家家弦管斗腰肢。于今弦管归何处,绾束枯蒲当酒旗。昨夜月明天似水,今晨月落水如天。天长水远人何处,芦苇萧萧一抹烟。紫桂香销五夜霜,碧云收尽玉蟾光。琅玕不是人间树,何处朝阳有凤凰。月出前山青黛寒,雁声遥下碧云端。草根错认骊珠吐,自是西风白露团。宾雁来时月满洲,于今雁去月如钩。雁来雁去何时了,月照离人又白头。忆见垂杨缒绿丝,陟看秋菊映疏篱。柳花作絮随风去,菊绽金葩欲似谁。红蓼丹枫一色秋,楚云吴水共悠悠。人间万事西风过,惟有沧江日夜流。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 其十六
王道无偏党,此语闻诸经。高贤如大海,亦以众流成。文饶叹维州,刀锯人所更。相如后私怨,此语惊秦庭。小人虑事疏,妄意盐车鸣。安得如江酒,洗我尘垢情。
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
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久赓白雪咏,更度采菱讴。缕玉鲈堆案,团金橘满洲。水宫无限景,载与谢公游。半岁依脩竹,三时看好花。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哗。朝来还蠹简,便起故巢嗟。好懒难辞友,知穷岂念通。贫非理生拙,病觉养心功。小圃能留客,青冥不厌鸿。秋帆寻贺老,载酒过江东。仕倦成流落,游频惯转蓬。热来随意住,凉至逐缘东。入境亲疏集,他乡彼此同。暖衣兼饱食,但觉愧梁鸿。旅食缘交住,浮家为兴来。句留荆水话,襟抱卞峰开。过剡如寻戴,游梁定赋枚。渔歌堪画处,又有鲁公陪。密友从春拆,红薇过夏荣。团枝殊自得,顾我若含情。漫有兰随色,宁无石对声。却怜皎皎月,依旧满船行。
寄答夏仲寅
宜春才子清时望,精神峭紧才疏放。野服不游城市间,扁舟秖在江湖上。往年访我珠林湾,草屋榛溪相往还。是时八月十五夜,明月东上仙槎山。君船政系湾头树,玉瓶双倒金陵酒。满洲风露听歌呼,水面寒光碎星斗。别来鸿燕邈相疏,宋郎忽寄云中书。碧笺丽句细作字,秋水掩冉生芙蕖。东南转战几千里,白云在山招不起。使者空寻颜阖庐,神仙还入东吴市。今年五月劳远寻,快阁矶头江水深。手持轻箑忽赠我,使我披拂清烦襟。如何相逢即相别,回首音尘忽超越。松桂早已见清贞,云月何由比高洁。知君惯作汗漫游,扬帆鼓枻春江流。重湖烟雨葭菼绿,我亦飘飖随白鸥。
沁园春 其十四 次汪得之寄韵
数载怀乡,几番抗疏,此日归休。喜紫阁彤庭,拂衣长谢,丹山碧水,策杖闲游。楼起青云,堂开绿野,丹桂依然香满洲。烟霞里,诗盟酒约,日日堪酬。寻花问柳优游。更不管、人间岁月流。念千载遭时,真逢尧舜,百年致主,独愧伊周。绿鬓词臣,乌须元宰,又得青山对白头。北窗下,园闻啼鸟,不听鸣驺。
五北将歌 湖北提督塔忠武齐布
湘沸江腾虎出柙,千城百垒如摧拉。谁翻败局据胜势,破贼首见满洲塔。艰难起义曾太傅,左提右挈无人助。猛火光里识奇男,一旦英雄归驾驭。南来帐下三百人,一一材武皆冠军。童彭刘毕劘豺虎,杨鲍黄李翔风云。军门神武殆天授,能用水师兼步斗。六合枪诀无人学,出必先人归殿后。上游湘潭城,下游九江郡,行二千里无顿刃。兵势如龙贼如草,百船铁锁一宵烬。归营僵卧不知人,明朝蓐食仍陷阵。田镇故垒临江湄,父老方之叹且悲。中兴诸将列茅土,开创风气非公谁。我闻但有胜将无胜兵,惟在运用能神明。请看塔公部下诸将士,岂分勇营与绿营。
卜魁纪略
边疆地理著作。清英和(1771—1840)纂。一卷。英和原名石桐,字树琴,号煦斋,索绰络氏,满洲正白旗人。乾隆进士, 授编修,官至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道光八年(1828)流放黑龙江,九年纂成是志,系《卜魁城赋》自注语汇辑成约三千字。凡民风、物产、官制、兵防皆有所记。如嫩江沿岸出产之与宝石、玛瑙相似奇石,库贮无敌大将军炮、神威将军炮等各类火炮四十三门,火药局、铁匠局及旗营水师、贡赋户口、少数民族、官学等设施种种。虽非方志体,却为《龙沙纪略》、 《黑龙江外记》之后有关今齐齐哈尔乃至黑龙江地方情况的重要文献资料。由于得之亲身见间与实地考查,故多可征信。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1985年黑龙江出版社排印本。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八十卷。清纳兰性德(1655—1685)编。相传其稿出自陆元辅,性德死后,徐乾学刻入《九经解》,才取性德的名字。性德原作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四年(1675)进士。官至乾清门侍卫。有《纳兰词》,《通志堂集》等。此书将宋代陈友文《大易集义》,方闻一《大易粹言》二书合编为一。陈友文书本六十四卷,所收集的诸儒之说共十八家,加之没有姓名者两家。《粹言》原书七十卷,所收集的前人《易》说共七家。用二书校对,除却重复者以外,《集义》、《粹言》引用的实际上至多只有十一家。《粹言》有《系辞》、《说卦》、《序卦》、《杂卦》。而《集义》则到上经下经为止,故所引未能全备。性德从十一家书中择取其论《系辞》各传,补充所缺内容,与《粹言》合为一编。又删去繁复芜杂之处,勘成此书。今《粹言》尚有传本,《集义》则流播较少,幸赖此书而存其大概。书中理数并陈,不专主一说,宋儒微义,实际已略备于此。李衡删房审权之书,俞琰钞李心传之说,并以取精撷要,有胜原编。此书之作,其功劳亦相差不远。收入《四库全书》,有通志堂本。
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
四十六卷。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官修史书。《辽史》、《金史》末卷原附有简略的国语解;明初宋濂修《元史》,“以八月告成,事迹挂漏,尚难殚数,前代译语,更非所谙”。(《四库全书总目》)此书即厘定辽、金、元三史国语之作。其中“以索伦语正《辽史》凡十卷,首君名,附以后妃、皇子、公主,次宫卫,附以军名,次部族,附以属国,次地理,次职官,次人名,次名物,共七门;以满州语正《金史》凡十二卷,首君名,附以后妃、皇子,次部族,次地理,次职官,附以军名,次姓氏,次人名,附以名物,共六门,以蒙古语正《元吏》凡二十四卷,首帝名,附以后妃、皇子、公主,次宫卫,附以军名,次部族,附以国名,次地理,次职官,次人名,次名物,共七门。”(《四库全书总目》)但解释多为臆测,并无根据,其中人名据满洲八旗姓氏对比更属无稽。有《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