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廿日邀同任伯卿施祓堂游曾氏园林归饮署斋即事 其五
片石撑何有,孤亭缚亦宜。朅来倦投脚,小住醉支颐。笋勿当蹊坼,花烦趁雨移。嘱他勤汛扫,底为后游期。
三月廿日邀同任伯卿施祓堂游曾氏园林归饮署斋即事 其六
迟留心所惬,别去意如何。触迕藤梢乱,将扶竹影多。地偏忘近远,春老惜蹉跎。良会应须念,晴天许再过。
三月廿日邀同任伯卿施祓堂游曾氏园林归饮署斋即事 其七
官舍蘧庐是,萧然寄水东。忘机狎鸥鹭,阅世混鸡虫。小海歌谁续,停云咏绝工。胜游馀兴在,且复一樽同。
三月廿日邀同任伯卿施祓堂游曾氏园林归饮署斋即事 其八
忠孝门风重,文章世泽深。终天攀柏泪,旷代读书心。挚友于君取,陈人独我寻。坐中有施宿,相对亦沈吟。
三月廿日邀同任伯卿施祓堂游曾氏园林归饮署斋即事 其九
树老风霜劲,庭虚几席幽。耽情仍竹素,微尚托林邱。何季粮馀几,张融宅自谋。平生潇洒意,绝域足清游。
三月廿日邀同任伯卿施祓堂游曾氏园林归饮署斋即事 其十
东岭月初出,南园客未归。当筵镇幽赏,促坐伫清辉。帙待风前展,蔬将雨后肥。愿言频过我,折简勿相违。
三月廿日邀同任伯卿施祓堂游曾氏园林归饮署斋即事
春事行将暮,游情尚未阑。名园殊曲折,佳客共盘桓。趣以沧洲得,怀从酒碊宽。偶然移步屧,竟日博清欢。细路逶迤入,城南访辟疆。竹疏三径辟,树暗一扉藏。款客虚厨具,谭诗剩草堂。不妨留少选,幽意引春阳。造径须臾顷,支床晻霭间。泉当茶灶泻,草近药阑删。城市喧能避,山林兴未悭。宦游嗟已久,胜事忽相关。花木邱迟媚,蓬蒿仲蔚开。尚须疏曲沼,更拟榜层台。绿护苔痕上,青延树色来。坐深忘日暝,清话绝氛埃。片石撑何有,孤亭缚亦宜。朅来倦投脚,小住醉支颐。笋勿当蹊坼,花烦趁雨移。嘱他勤汛扫,底为后游期。迟留心所惬,别去意如何。触迕藤梢乱,将扶竹影多。地偏忘近远,春老惜蹉跎。良会应须念,晴天许再过。官舍蘧庐是,萧然寄水东。忘机狎鸥鹭,阅世混鸡虫。小海歌谁续,停云咏绝工。胜游馀兴在,且复一樽同。忠孝门风重,文章世泽深。终天攀柏泪,旷代读书心。挚友于君取,陈人独我寻。坐中有施宿,相对亦沈吟。树老风霜劲,庭虚几席幽。耽情仍竹素,微尚托林邱。何季粮馀几,张融宅自谋。平生潇洒意,绝域足清游。东岭月初出,南园客未归。当筵镇幽赏,促坐伫清辉。帙待风前展,蔬将雨后肥。愿言频过我,折简勿相违。
襄城伯李公邀赏元宵和侍郎周公恂如韵二首 其二
华堂开宴列牙旗,璧月流辉玉露垂。宝篆香添知夜永,金莲燄冷觉春迟。挥毫觅句诗初就,击鼓传觞令四驰。不独诚心能爱客,匡君勋业重明时。
侗伯立之同游李园
闻道近郊兵已去,门前辙迹复堪寻。秋花承砌堂初启,斜照穿帘柳更深。水草欲交聊怅望,坡陀未没且登临。年年携酒题诗地,也共神州付陆沈。
闻伯庸再安抚泾原
西师又失律,将帅各颠覆。流血丹川原,积尸委山谷。咄嗟仁寿域,短夭生理促。王命有不行,国威为之衄。鄙夫无忧责,感慨祗恸哭。况闻哀痛诏,辍食想颇牧。朝廷足名卿,多垒各含辱。谋议宜深长,疮痍待湔浴。使乎非常任,天子意所属。百万气未苏,吾民且局缩。贤人勤功名,报国忍劳笃。往者博望侯,昔时来君叔。再三持汉节,白发走川陆。岂不久憔悴,事业光简牍。关河据上游,郡国同心腹。征膳向五年,强宗亦单独。君乘赤轮车,一一询比屋。唐虞升平风,惆怅难再沐。
襄城伯李公邀赏元宵和侍郎周公恂如韵二首
侯门人物总熙熙,况遇太平全盛时。午夜笙歌喧绮席,瑶天星月炫旌麾。喜逢佳节传柑处,忽忆当年侍宴时。照眼花灯看未了,醉归犹听漏声迟。华堂开宴列牙旗,璧月流辉玉露垂。宝篆香添知夜永,金莲燄冷觉春迟。挥毫觅句诗初就,击鼓传觞令四驰。不独诚心能爱客,匡君勋业重明时。
柬慎斋唐经历兼示戴伯贞春雨先生
圣主开昌运,贤才集盛时。朝廷尊贾董,廊庙重皋夔。儒术时兴举,魁星夜陆离。公由科第进,政学古人为。桂席流芳远,薇垣赞画奇。每嗟慕蔺久,复恨识荆迟。润物怀春雨,停云忆紫芝。斯文蒙眷恋,教化赖维持。绿水红莲幕,苍梧翠竹姿。贞清心自洁,慎独孰能欺。案牍灯前稿,梅花岭外诗。高风时共仰,翘首一相思。
藏香酬袁春圃方伯
我闻小西天,名曰乌斯藏。有香唵叭殊,无佛喇嘛妄。市赢聚蜀都,贡远陋邛杖。辟邪兼辟寒,却秽同却瘴。百品压都梁,万里列亭障。闲尝按舆图,有足资博访。江卡至铁凹,攒峦而沓嶂。说班多以西,地柏俨盆盎。取料皆此树,枝樛连蜷状。红者何物成,番红花争映。黄者价稍昂,龙鲤指爪猛。厥篚包楛皮,其国枕苇荡。蛮夫担重荷,犏牛载兼两。雪岭白嵯峨,金沙黄浩漾。㚋舍丽层霄,革船渡恶浪。拉萨不爱珍,夹霸岂愁掠。袖编纪销喃,舌人非谲诳。周末传化人,执袪愿腾上。灵关辟相如,绝国通博望。回鹘再朝唐,摩尼汗所仗。明初设官司,偶举事终旷。丕铄入吾朝,威棱德洪鬯。一从赐锦幢,百倍荣蕃帐。绣靴舞侲童,金甲戏天将。藏果饤宾筵,法华琅梵放。缅昔东宗喀,香界噶丹创。逦迤至卫西,黄教迭演唱。达赖大智慧,庄严具诸相。甫生即能言,三世知不妄。恭逢我文殊,日入尤化向。清净坐莲花,徕宾礼曾抗。闰年昨旱癫,畏景转炎炀。老母被隆暑,泄泻婴微恙。不惮涤厕牏,所苦竭津赃。贫乏甲煎供,质有膏炉长。珍逾握椒贻,佐我白华养。虚室生吉祥,篆烟乍摇飏。一炷气渐舒,再爇神已王。裛裛九窍透,郁郁百骸畅。快比酒健羸,霍如盐疗胀。难老祝延龄,新秋胜饮沆。默想乌拉驮,远逾鄂博防。牛头记海岸,凤脑谈瀛阆。闭阁惭小宗,循陔秉微尚。行和良在兹,高谊焉敢忘。金鳞喷犹余,银鸭烬仍傍。赋诗补香乘,庶用答嘉贶。
欧子建邓伯乔招同黄元卿李烟客雅集即席探题各赋一体余得竹素草堂走笔却赠
白云山前白云客,竹篱花径蓬蒿宅。前身当是骑羊仙,今作经生长挟册。土木形骸四十强,青衿两袖何郎当。有才一石君八斗,雄名却借陈思王。半亩一堂名竹素,目光炯炯空千古。枚生未奏兔园词,长门不买相如赋。寸心自苦谁得知,书淫传癖日吾伊。醉归对月常开卷,客散焚香独下帷。堂名竹素从吾好,海岳精灵恣探讨。后世安知无子云,富贵眼前何足道。日来倾盖西园公,神交十载肝胆同。文章羡尔真隐鹄,湖海愧我非元龙。人言竹素堂中主,回也庶乎空已屡。世皆喜富汝喜贫,平生不用黄金注。问君孤注复何如,三寸毛锥一束书。缃帙每涂乌宝传,玄亭不惜孔方居。投辖开尊霜月白,四筵尽是文章伯。珠玑咳唾玉屑霏,谈天邹衍雕龙奭。逻拉园公将奈何,瞪眼惟知捲白波。相逢一掬千秋泪,洒向人间谁更多。
全史日至源流
三十二卷。清许伯政撰。许伯政字惠棠,一字石云,巴陵 (今湖南岳阳)人。乾隆进士。著有 《易深》、《诗深》、《春秋深》等。是编主旨在于稽考经史传注中的至朔气闰是否符合实际天象并纠正记载中的误失。前三卷论述推步方法,实为许氏推算至朔的历术原则。后三十卷将上起轩皇下迄明代四千年的朔闰编为长历,可依历谱考校经史传注所载历日。实为三十三卷,总目作三十二卷。有《碧琳琅丛书》本,八千卷楼有抄本。
梁仲玉侍御偶然堂新成志喜
离奇翠伯岁寒姿,燕雀堂前意自私。柱史五千垂笔地,元龙百尺卧楼时。交情似水池堪鉴,臣节如山石不移。伐木参随诸子后,嘤嘤聊和喜迁诗。
右方伯曾公过访赋赠二首
十二岩城坐啸中,湖天晴色画船空。薇垣镇静周方伯,棘寺飞腾汉上公。环佩乍看燕阙底,旌旗曾闪越台东。犹怜竹马争迎日,屈指黄金召次公。突兀高牙大海傍,分符犹忆旧黄堂。儿童是处誇骑竹,父老经时识种棠。北阙丝纶催晓露,西泠弦管竞斜阳。双龙总属司空佩,几夜寒花拂剑铓。
礼经会元
四卷。宋叶时撰。叶时生卒年不详,字秀发,自号竹野愚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淳熙十一年间(1184)进士。授奉国军节度推官,历任吏部尚书,理宗初以显谟阁学士出知建宁府,后以宝文阁学士提举崇福宫。卒谥号文康。《礼经会元》以概括《周礼》而立论,共一百篇。除第一篇总序泛论《礼经》、第二篇驳汉儒之失、第一百篇补《冬官》之佚外,其发挥经义实为九十七篇。其中《朝仪》、《宫卫》、《王畿》、《祭乐》、《明堂》、《分星》六篇,各附以图,由于刊本错乱,“祭乐”后所附之图,实为“乐舞”之图,“祭乐”之图移于前幅。《礼经会元》体例与郑伯谦《太平经国之书》略同,议论多互相矛盾,从内容上看,《太平经国》所论庞杂,《礼经会元》则无此疵。叶时受当时疑古风影响,极力驳贬前儒而立己说,如“注疏”一篇,认为刘歆诬《周礼》,基本承先儒旧论;“补亡”一篇,认为《冬官》散见五官,与俞庭椿《周礼复古编》观点相同;至于认为河间献王以《考工记》补《冬官》是多余的,汉武帝不信《周礼》,由此一篇,则无根据;又驳难郑玄所注深害《周礼》,诋其不该用纬书注《周礼》以及用《国语》注“分野”等,则过于偏颇。其必欲复封建、井田、肉刑则显与时事不合。然总体而论,叶时的《礼经会元》对《周礼》概括基本准确,较为可取,《四库全书总目》评其“大旨醇正,多能阐发体国经野之深意”,是后世研究者研究《周礼》的一部有价值参考书。《礼经会元》版本有:元刊本,藏于南京图书馆;明嘉靖萧梅林刻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元至正杭州路儒学刊本,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元至正藤花榭刊本;汪氏丛刊本;陆有元刊本;明初黑口本;陆子全书本;明复刊元至正本;洞庭席氏刊本;清许元准刊本;乾隆桐柏山房刻本;乾隆间写文渊阁《四库全书荟要》本;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刻《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
滕王阁序
唐王勃撰。滕王阁,为唐朝滕王李元婴所建。上元二年(675),阎伯玙任洪州都督时,重修此阁,农历九月九日在阁上宴集宾客,正好王勃往南方省父经过洪州,参加了宴会,即席赋诗,并写了这篇序文。当时即震惊四座。文章从洪州的地域、人物、写到宴会;接着写宴会的时间、滕王阁的壮丽和登阁眺望中的三秋景物,着重抒发作者的坎坷身世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作者借历史上各种杰出人物的不幸遭遇,抨击封建社会压抑、弃置人才的不合理现象。在“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等句中,表现他报国的心愿,显示出意气昂扬的情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句,也具有鼓舞人们积极向上的作用。全文感情顿挫起伏,透露出作者飞扬的神采;结构严谨而又挥洒自如,前后照应,脉胳清晰;辞采华美,通篇对仗齐整,声律配置严格,而气势奔放流畅,语言平易自然,用典贴切而不冷僻,体现出骈文进一步格律化和通俗化的倾向。脍炙人口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写景色彩鲜丽,形象飞动,脱胎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但境界全新,精彩万倍。
印人传
周亮工(1612年-1672年),原名亮,谱名为圻,字元亮,又字伯安(又作百安、白安),号栎园,别号减斋、陶庵、栎下生、太白学人、偶遂堂主人等。祥符(今河南开封)人。中国清代官员、文学家、篆刻家、书画鉴藏家。 《印人传》共六十五则(亦有称六十八则的,恐误),记录作者所鉴藏宋至明代旧印的原委。主要为明代文彭至清初著名篆刻家共五十九人撰写事略,间亦阐述作者本人的印学见解,及流派嬗变,风气习尚等。如《书<金一甫印谱>前》序曰:“家拥多资,乃多雅尚,究心篆籀之学,尝谓刻印必先明笔法,而后论刀法,乃今人以讹缺为圭角者,为古文又不究六书所自来,妄为增损,不知汉印法,平正方直,繁则损,减则增,若篆隶之相通而相为用,此为章法。笔法、章法得古人遗意矣。后以刀法运之,斫轮削鑪,知巧视其人,不可以口传也”。既介绍金先生治印的原委,又道出了印学之“三昧”。并云:“此道惟王禄之、文寿承、何长卿、黄圣期四君稍稍见长,而亦时有善败。惟一甫兼有四君之长,而无其败矣。”于比较之中,立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