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陈子昂无端帖赞
麟台正字垂拱臣,手持鸿笔扶金轮。喔咿自拟教牝晨,尚欲圭璧全其身。笔精墨妙虽有神,千载乃作无端人。以人废言古所闻,尚可展卷书吾绅。
读陈子昂传
未必射洪令,能残陈拾遗。天宁私酷吏,人乃厌清时。猘犬才偏齧,冥鸿徙觉迟。虽然班管在,段简也名垂。
拟古赠陈子昂
茕茕孤形影,悄悄独游心。以此从王事,常与子同衾。别离三河间,征战二庭深。胡天夜雨霜,胡雁晨南翔。节物感离居,同衾违故乡。南归日将远,北方尚蓬飘。孟秋七月时,相送出外郊。海风吹凉木,边声响梢梢。勤役千万里,将临五十年。心事为谁道,抽琴歌坐筵。一弹再三叹,宾御泪潺湲。送君竟此曲,从兹长绝弦。
使往天平军马约与陈子昂新乡为期及还而不相遇
入卫期之子,吁嗟不少留。情人去何处?淇水日悠悠。恒碣青云断,衡漳白露秋。知君心许国,不是爱封侯。
登金华山玉京观中有陈子昂书台 其一
巴峤亭前立,涪江槛外斜。雪堂开洞府,云木上烟霞。叶响非关雨,林香不是花。玉京如可到,从此问丹砂。
登金华山玉京观中有陈子昂书台 其二
古调今寥落,令人忆拾遗。不图垂拱世,复睹建安诗。瑟在犹清庙,碑残尚色丝。紫玚留咏后,千载有钟期。
登金华山玉京观中有陈子昂书台
巴峤亭前立,涪江槛外斜。雪堂开洞府,云木上烟霞。叶响非关雨,林香不是花。玉京如可到,从此问丹砂。古调今寥落,令人忆拾遗。不图垂拱世,复睹建安诗。瑟在犹清庙,碑残尚色丝。紫玚留咏后,千载有钟期。
陈拾遗集
十卷。唐陈子昂撰。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光宅进士,文学家、诗人,官至右拾遗,后被贬军曹,罢职归侍。子昂聪明好学,机警过人,博览群书,精通典籍。主张任用贤能,整饬吏治。著有《陈拾遗集》。其艺术特色:第一,继承《诗经》、《楚辞》的传统,善用比兴手法。第二,艺术风格上有着豪迈特点,遒劲有力,充满着高昂的志气,向上的活力。第三,陈子昂诗歌的语言朴实无华,不假雕饰,不讲声律对偶,趋向散文化。不仅擅长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也很出色。陈子昂作品由其友人卢藏用编为《陈拾遗集》,又名《陈伯玉文集》。此集主要内容为,卷一诗赋,卷二为诗,卷三至十为文,后附录《唐书》本传,《陈氏别传》,旌德碑,祭文及杨澄序等。陈子昂横扫六代诗风,在批判的前提下加以继承,追踪汉魏风骨,在继承的前提下大胆革新,倡导风雅兴寄,在革新中独辟蹊径,从理论和实践上影响整个唐代诗坛,开创一代新诗风。对后来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等,无一不从中吸取过思想和艺术源泉。卢藏用编辑而成《陈拾遗集》十卷。原本已佚,现有较早版本是明弘治四年(1491)杨澄黑口本。《四库全书》所收为明弘治写本,题名 《陈拾遗集》。亦有清道光十七年(1837)蜀州刊本和《世界文库》所收《陈伯玉集》本。今人彭庆生《陈子昂诗注》本,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昭武太守王子文日与李贾严羽共观前辈一两家诗及晚唐诗因有论诗十绝子文见之谓无甚高论亦可作诗家小学须知 其六
飘零忧国杜陵老,感寓伤时陈子昂。近日不闻秋鹤唳,乱蝉无数噪斜阳。
初授拾遗
奉诏登左掖,束带参朝议。何言初命卑,且脱风尘吏。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当时非不遇,尚无过斯位。况余蹇薄者,宠至不自意。惊近白日光,惭非青云器。天子方从谏,朝廷无忌讳。岂不思匪躬,适遇时无事。受命已旬月,饱食随班次。谏纸忽盈箱,对之终自愧。
题梅尉诗轴
乃翁圣俞君,瑰辞灿琳琅。吾乡欧阳子,逸韵谐宫商。人物雄中原,园囿盛洛阳。醲郁追皇风,诡怪抑晚唐。云仍四方志,生长百战场。忧国杜少陵,感兴陈子昂。我亦青原人,君遗明月光。掩卷不能和,握手谈肝肠。
昭武太守王子文日与李贾严羽共观前辈一两家诗及晚唐诗因有论诗十绝子文见之谓无甚高论亦可作诗家小学须知
文章随世作低昂,变尽风骚到晚唐。举世吟哦推李杜,时人不识有陈黄。古今胸次浩江河,才比诸公十倍过。时把文章供戏谑,不知此体误人多。曾向吟边问古人,诗家气象贵雄浑。雕锼太过伤于巧,朴拙惟宜怕近村。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从横。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陶写性情为我事,留连光景等儿嬉。锦囊言语虽奇绝,不是人间有用诗。飘零忧国杜陵老,感寓伤时陈子昂。近日不闻秋鹤唳,乱蝉无数噪斜阳。欲参诗律似参禅,妙趣不由文字传。个里稍关心有误,发为言句自超然。诗本无形在窈冥,网罗天地运吟情。有时忽得惊人句,费尽心机做不成。作诗不与作文比,以韵成章怕韵虚。押得韵来如砥柱,动移不得见工夫。草就篇章只等闲,作诗容易改诗难。玉经雕琢方成器,句要丰腴字要安。
邻童
邻家有幼童,小名唤阿狗。着裤常歪裆,着衫时露肘。随人习古诗,授一能知九。黄河入海流,白日依山走。阿母欲纠偏,高低不肯就。昨日过我门,忽把衷肠吐:我若生从前,唐诗写几首。免得鹅鹅鹅,终朝学人口。我乍闻此言,恍如对山斗。待问陈子昂,来者公见否?
读昌黎诗
韩子戛戛去陈言,文章既得万口喧。我爱韩子好诗句,戛戛更觉陈言去。金钟大镛声九天,罢考弛击仍鍧然。赤手捉蛇足履虎,缓带轻裘文不武。才大踏翻骚客坛,蹑空走漠相盘桓。李唐一代诗如猬,机同锦绣鼎同味。其先厥有陈子昂,后来韦柳继孟王。仙风太白绝尘表,少陵之诗诗独老。自余支派非不多,众流焉许肩江河。下视元白艳且愞,驱驰籍湜骖郊贺。公不步人人步公,纵肖其形神弗充。学者莫作雕镂想,言以气浮须善养。
子渊诗集
元诗别集。6卷。张仲深撰。原书久已亡佚,清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6卷。卷首有4篇序:1,至正十六年(1356)郑奕夫序;2,至正十二年危素序;3,后至元五年(1339)单弘序;4,至正十六年杨彝序。据杨彝序中所说“今其友会稽王良与编集子渊之诗若干卷,以刻诸梓”,《永乐大典》所收《子渊诗集》应为至正十六年刻本。卷1为五言古诗,卷2为七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卷4为七言律诗,卷5为五言排律,卷6为五、七言绝句。本集第1个诗题,即《古意三章》,受到危素称赏,认为“托兴深远,忠贞之心盖莫可掩”(《子渊诗集》序)。所谓《古意》,是仿陈子昂、张九龄《感遇》诗之作。《子渊诗集》中时有警句,颇受《四库全书》编者的重视,但张仲深虽号称曾“漫游湖海”(郑奕夫《子渊诗集》序),其视野却很少出于家乡四明,所作内容单调,以唱和酬答之作为主。
高氏三宴诗集
三卷。唐高正臣编。正臣字号、籍里与生卒年均不详。曾官襄州刺史。此集所载皆同人会宴之诗,以 一会为 一卷,各冠以序。一为陈子昂,一为周彦晖,一为长孙正隐。三会正臣皆预,故汇而编之。与宴者共二十 一人。考之《新唐书》,有传者三人,则为陈子昂、郎余令、解琬。附见他传者一人,则为周思钧。见于本纪及世系表者一人,则为张锡。仅见于世系表者五人,则为正臣及高瑾、王茂时、高绍、高峤。余皆不详始末。案世系表,正臣为襄州(今湖北襄阳等地)刺史,不云卫尉卿。今诗后叙正臣及周思钧事独详。所云连姻帝室,寓居洛阳,皆与诸序语合,似非无据。末又附《香山九老会诗》 一卷,卷尾有夷白堂重雕字。考宋鲍慎由字钦止,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元祐六年(1091)进士。著有《夷白堂集》。此或鲍慎由所刊。九老会诗已附见《白香山诗集》,而《三宴诗》之名,新旧唐书志皆不载。盖当时编次诗歌,装褫卷轴,如《兰亭诗》之墨迹流传,但归赏鉴之家,故不著藏书之录。后好事者传钞成帙,乃列诸典籍之中。惟辗转缮录,不免多讹。如以高峤为司府郎中,唐百官志无此官,应从《世系表》 改为司门郎中。又张锡于武后久视元年(700)拜同平章事,本山东兖州东武城人,诗中误以锡东为名。又弓嗣初,高瑾、周彦晖并日咸宁进士。唐无咸宁年号。惟高宗曾改元咸亨,宁字恐为亨字之误。兹并为改正。有 《四库全书》 本。
古今诗删
古至明诗的流派选本。亦名《诗删》。三十四卷。明李攀龙编选。此书一至九卷为古诗,十至二十二卷为唐诗,二十三卷至三十四卷为明诗,中间不选宋元诗。每代各自分体编排。这是一个去取很严的选本。王世贞说:“今于鳞以意轻退古之作者间有之;于鳞舍格而轻进古之作者则无是也。”(见王《序》)因为遴选严格,所以此书“得存而成一家言”,体现了李氏论诗观点。如其论五古则推重汉魏,竟说“唐无五言古诗”,即没有李氏所肯定的那种五古,所以他说:“陈子昂以其古诗为古诗,弗取也。”(皆见李《序》)像杜甫“三吏”、“三别”、《北征》、《咏怀》等震撼千古的名篇都未入选。其论七古则赞美“初唐气格”,因而批评李白之七古,“往往强弩之末,间杂长语,英雄欺人耳”。因此李白的名篇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都被删去。论七律则认为王维、李颀“颇臻其妙”。对于杜甫却说“篇什虽众,愦焉自放”,使人难以理解。李氏复古思想严重,论及某种诗体往往以此体最初的名篇为体式风格的标准,不合于此者,便予以否定,这实际上是否认了文学体式的发展。书中以唐诗与明诗衔接,中间跳过了三四百年,认为宋元无诗,这种作法为后世读者所不满。如四库馆臣所言:“且以此选所录而论,唐末韦庄、李建勋距宋初阅岁无多;明初之刘基、梁寅在元末吟篇不少,何以数年之内,今古顿殊;一人之身,薰莸互异? 此真门户之见,入主出奴,不缘真有限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李攀龙却很自信地说:“后之君子本兹集以尽唐诗,而唐诗亦尽于此。”后来坊间割此选唐诗部分,加以笺注、评论名为《唐诗选》,李氏未著是书。《古今诗删》有明嘉靖中刻本。
艺苑卮言
诗论。明王世贞撰。八卷。世贞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已著录。此编系从“四部稿”中摘出,原尚有附卷四卷。此为王氏中年时期著述,成书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又经陆续修改、补充,于嘉靖四十四年脱稿。晚年又复修订、补充,以毕生精力而成之作。论唐诗语集中在卷四(《全唐诗说》即取此卷中语而成)。它是作者经历大半生时间写成的。论诗强调盛唐李杜以前。书中许多观点值得重视。著者肯定了四杰在诗歌转折上所起的作用(“词旨华靡,固尚陈隋之遗,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五言遂为律家正始”),指出陈子昂“律体往往入古,亦是矫枉之过。”还比较了各种诗体的不同风格及美感效应(如“五言古、选体及七言歌行,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子美以意为主,以独造为宗,以奇拔沉雄为贵。其歌行之妙,咏之使人飘然欲仙者,太白也,使人歔唏欲绝者,子美也”)。对唐诗艺术规律的揭示也很深刻(如“七言绝句,盛唐主气,气完而不甚工。中晚唐主意,意工而不甚完”,五言绝句“妙在愈小而大,愈促而缓”)。书中还对王昌龄、王勃、崔敏童、王翰、贾岛、顾况等人的诗歌技法进行探讨。由于有鄙薄中晚的成见,著者于韩愈、白居易、温庭筠、李商隐等多有微词,未见公允。
豪谱
笔记。清高承勋撰。一卷。作者生平事迹不详,是书因辑历代名豪事迹成书,故名。内容分议豪、谊豪、气豪、辩豪等二十四类。凡一百三十三人,一万四千余字。语言洗炼,寥寥数语,人物声貌跃然纸上。如对狂豪刘伶、奇豪王子猷、侠豪司空于頔、文豪陈子昂、书豪匡衡、绘豪唐伯虎、闺豪蔡文姬等人物形象的描绘无不生动逼真、栩栩如生。文学价值颇高。有《续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湖北丛书》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