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魏徵
健儿摇足据山东,李氏家居太半空。贞观力排封建议,魏徵元只是田公。
魏徵
立朝谠议尽良规,谁使君王死后疑。一旦銮舆渡辽水,即时扶起墓前碑。
魏徵君赞
天子诏不起,少微星转明。寥寥千载后,富贵在清名。
魏徵君草堂
召伯甘棠国,东郊处士家。百年三世隐,泉石当生涯。
代魏徵田舍翁词
臣本山东农,臣诚田舍翁。臣以隋末乱,出仕蒲山公。蒲山愎谏自用,故臣言不用,臣计不从。百万粮,一日尽,百万众,一夕空,力屈事去归山东。臣义不忍弃故土,事仇充,相随西来朝真龙。先帝不臣识,大臣不臣通。故臣上书自请安山东。山东归皇图,授臣洗马之职在东宫。东宫多不德,兄弟不相容。臣教太子剪黑闼,亲元戎。又教太子除陛下,太子不臣庸。太子既死,先帝命臣听陛下处分,臣安敢效匹夫小谅自与逆党同。陛下以臣尽心所事,赦臣死罪,除臣秘书,登臣政府爵位崇。臣于是感激,时时进谏开皇衷。陛下幸而时听臣言,以致四海太平年谷丰。使陛下功德及尧舜则臣心喜,小有过失则臣心忡。是以不四年中而有三代风。陛下初年诚心听谏,故天耳聪。今听谏不逮昔,故天耳聋。往以未治为忧,故人心悦。今以既治为安,故威德隆。往日用臣言,赐臣以黄金瓮。天厩骢,辍殿材构臣屋与墉。今日以人言仆臣墓碑,停臣子婚,为惠胡不终。喜臣则谓臣妩媚,恶臣则詈臣田舍翁。陛下不宜以喜怒毁誉损厥躬。臣荐侯与杜,谓其才略雄,臣岂阿党预知其终凶。臣录谏疏草,前后三百封。欲使后世知陛下,能听谏,致时雍。岂欲卖直归过为己功,避嫌焚草徒足恭。臣幸而身先朝露,使臣不幸,恐不免随比干,侣龙逢。独不记臣言良与忠,胡为乎会须杀此田舍翁。田舍翁,岂畏死,但惜陛下既杀张亮,又诛刘洎,剪刈大臣如刈蓬。臣不愿陛下祠少牢,立仆石,但愿陛下养气质,除内讧,毋以喜怒存诸胸。大臣无灾帝德穹,社稷无虞王业鸿。千秋万岁为唐宗,老臣不讳田舍翁。于乎,老臣不讳田舍翁。
咏史 魏徵
东宫无德倚仪刑,又似当年傅建成。可笑郑公如百舌,春前夏后两般声。
赐魏徵诗
醽醁胜兰生,翠涛过玉䪥。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
望送魏徵葬
阊阖总金鞍,上林移玉辇。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惨日映峰沈,愁云随盖转。哀笳时断续,悲旌乍舒卷。望望情何极,浪浪泪空泫。无复昔时人,芳春共谁遣。
集雅诗二十首 其十二 魏徵
文贞前洗马,青宫若系麭。灰心辞禁血,改意投漆胶。日月初薰沐,乾坤始馔殽。我视贞观日,真成上下交。九功应独谛,十渐岂徒譊。凭兹郁结叹,翻来妩媚嘲。亡鉴时能几,踣碑忽在坳。吁嗟田舍翁,独烦明主包。
题金冬心徵君临东汉华山庙碑为武筠庄所藏黄小松旧藏本
金天豁西爽,浩浩郁空翠。文肖清明姿,实?炎汉世。郭香察蔡书,延熹八年事。是名华岳碑,海内本存二。全者宋漫堂,者王无异。冬心为合模,神物乃一致。未徵玉虹刻,欣见稽留字。想其运笔飞,挥洒出灵气。突如蛟龙跃,赫名风雨至。离披袅藤萝,横扫逞锋势。黑疑偃松状,自得垩帚意。近楷并近草,更忘作分隶。双钩既远胜,重镌翻不逮。半璧落秋盦,残芬剩巾笥。谁谓金司农,乃逢李都尉。帖同传砚重,珍比藏经遗。到眼足称福,餍心乍知昧。书此豹斑余,聊以当题识。
绍兴淳熙分命馆职定撰十七首 其三 太簇为徵
休德孔昭,灵承上帝。孝极尊亲,严配于位。嘉荐芬芳,礼无不备。神其格思,享兹诚至。
谏太宗十思疏
唐魏徵作。见《全唐文》。系作者于唐贞观十一年(637)进谏的一篇奏章。时天下安宁,生产发展,但唐太宗渐生骄奢之意。作者犯颜直谏,“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旧唐书·魏徵传》),此系第二疏,故又题《论时政第二疏》。作品以“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为中心,展开说理,指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而历史上不少当国者,“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因为“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故劝太宗为“君人者”须“十思”,也就是要以知足、安民、养德、戒骄、节乐、勤政、纳谏、律己、赏罚有度等十事自戒,这样,才能“积其德义”,“垂拱而治”。此文词旨剀切,情理交融,气势雄峻,又巧用比喻、排比、用典等法,使议论更加形象、有力而充实。其中“居安思危”、“载舟覆舟”等句,已成千古名句。太宗曾下诏谓:“得公之谏,朕知过矣。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后世治国者,亦有以此谏为“自戒”者。清吴楚材、吴调侯评曰:“魏公‘十思’之论,剀切深厚,可与三代谟诰并传。”(《古文观止》)
白话隋书
《隋书》,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唐魏徵等撰。贞观十年(636)成书。记隋文帝开皇元年(581)至炀帝大业十四年(618)三十八年历史。其《五代史志》三十卷,唐长孙无忌等撰。显庆元年(656)成书。此为《隋书》白话文。
奉节朱尉
初命东南尉,征途上下弦。传家万石贵,结绶半纶鲜。邑籍饶岷芋,公囊满邓钱。仙才今有助,铭阁待新篇。
闻邓佥院得徽歙民心喜赋短章兼美魏知府
邓禹经营揽俊良,魏徵匡济事文章。二贤往日尊伊吕,历代於今数汉唐。图像星联华阁晓,谏书春满御炉香。明时况喜云仍在,列传应知倍有光。
魏郑公谏续录
二卷。原书不具撰者姓名,《四库提要》考订其为元翟思忠所作。翟思忠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史称魏徵前后进谏二百余事,然王方庆《魏郑公谏录》仅得130条。本书摭拾众说,以补王录之不足。其中间有与史传异同,且有实非谏诤之事而记录者。《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辑出,有《四库全书》本;《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清芬堂丛书》(史部)本。此外,《畿辅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社会科学类)又有《魏郑公谏续录》一卷本。
魏郑公谏录
五卷。唐王方庆撰。王方庆名綝,以字行。咸阳 (今属陕西)人。武后时官至凤阁侍郎平章事,终于太子左庶子,封石泉公,谥号贞。《魏郑公谏录》辑录魏徵生前谏诤及太宗对徵褒奖之事而成。魏徵字玄成,封郑国公。其佐太宗时,前后陈谏二百余事。认为君好比舟,民好比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为政之要务全其本,为君之道先存百姓。劝太宗以亡隋为鉴,薄赋敛,轻租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任贤受谏,慎终如始。本书所录起自谏诏免租赋又令输纳,终太宗临朝诏群臣,共计130条,基本概括了魏徵的谏诤事迹和政治思想。为研究唐初政治、唐太宗及魏徵的重要史料。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记魏徵之事,多以该书为依据。其不采摘者,亦足以与正史相参证。本书现存最早的版本有明正德二年 (1507) 曾大有刻本 (现存北图)。此外有《四库全书》本、《闾丘辩囿》本、《畿辅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社会科学类)本。清人王先恭为本书作校注,又有 《王益吾所刻书》本。
谒卫参政
顷年投诗卫左史,今年谒诗卫相公。何方客子辟道路,诗卷长邀石浦风。先生官职泥土如,万事尽付阿堵中。天教权嬖表忠节,剑首一吷毫毛空。祇今事业已如许,愿闻当时北归语。面对手画真自知,十年绝口吾甚武。谢安风流过王导,芙蓉王公窃其表。从来雅志在东山,角巾不为筝歌老。古人进寸退一尺,江草江花足自适。功名时来不作难,雷动风行本无迹。百姓相惊当历耳,三江五湖作疮痏。百年天地亦悠悠,长镵老人泪如水。侧傍湖脚淀山蓝,出见轻鸥已不凡。颇闻琳琅塞门内,三笔六诗公所监。何能撰杖阅诸子,看公著帽淹几晷。朱衣目前空复愁,客有焦桐劳下指。去家初无可葺墙,独抱遗经天一方。石浦倘为苍生起,天衢日毂遥相望。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所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共计10卷40篇。总结唐太宗时代的政治得失,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全书以君臣对答的方式,分类编撰贞观年间唐太宗和身边大臣魏徵、王珪、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褚遂良、温彦博、刘洎、马周、戴胄、孔颖达、岑文本、姚思廉等四十五人的政论,方便后人参考前人经验,以古为镜,择善而从。可能因为与作者吴兢同为谏臣的缘故,魏徵在书中的地位重要。吴兢完成此书之后曾经上呈给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不料非但没有得到赞赏,反而因此而被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