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虞世南直弘文馆贻诸同志
郁郁万年枝,兰台接紫墀。禁城连睥睨,御殿绕罘罳。列署星辰丽,三阶雨露垂。藜从太乙照,石是五丁移。要秩丝纶托,荣名翰墨司。沦书汲冢出,绝简羽陵披。签轴方盈阁,缃绨更累辎。芸薰深落蠹,铅椠细分疑。史法宗班马,经情绎孔姬。璇题霞薄采,金掌露华兹。初旭笼鸡树,微飔捲凤池。仙瀛叨并陟,艺苑喜同驰。玉笋神趋早,金莲夜赐迟。承麻宣帝泽,侍幄启宸思。已近圭璋挹,终知玄素睽。击蒙如有赖,庶仰罄吾私。
唐虞世南书夫子庙堂碑
黄银印赐著作郎,世间石墨珍璆琅。画腹艺精从道悟,如神笔妙知器藏。文辞书翰皆可喜,一时毡拓来四方。周额削后石刓缺,越千余年浸散亡。旧本并希城武陕,原刻漫溯贞观唐。山谷昔赏荣咨道,月峰曾录韩存良。我生已晚去古远,南辕北辙徒伥伥。何期神物有呵护,康里元册留唐装。唐初同文变六代,东观帖出无道场。郎官石记谁遽拟,九成化度差颉颃。巍然太华秀真骨,后来宛列儿孙行。全碑仅阙四之一,补以摹刻中令王。圆机残字人争购,此拓岂止千金偿。乍惊秀郎过智永,匪特峭劲如欧阳。鲁器不欹见中正,隋珠在握含光芒。层台缓步行人选,雍容合傍夫子墙。金声玉振跻大雅,龙蹲凤跱开文祥。若准孔门用诗例,譬曹入室刘升堂。昭人颖达具虞法,下侪潘陆坐庑廊。当时五绝褒秘监,献规一体观文皇。右军腕助天戈舞,北堂文播儒风扬。俗学但以书貌取,毋乃优孟之冠裳。天吴紫凤久颠倒,而况错杂淆玄黄。覃溪老人霜鹘眼,赏论不数云门张。考证诸家负真鉴,何王徐辈所未详。问字日就草元阁,百花放艳虹腾光。子山箧邀文靖赏,虞家笔让来儿飏。匹夫怀宝不知戒,敢诩家学私青箱。拟谋镌字光宅手,重排曲阜阶楹旁。斯文废坠傥竟举,几研小胥犹可当。
咏唐史 虞世南
太宗宠异号名臣,五绝当年赐目新。亡也重嗟文物去,石渠东观谓无人。
北堂书钞
隋代的一本著名类书。虞世南编。“北堂”是隋秘书省的后堂,编者就是在北堂抄辑群书中可以作文用的参考材料编成此书的,故名《北堂书钞》。《北堂书钞》的卷数著录不一,现在见到的为160卷,分帝王、后妃、政术、刑法、封爵、设官、礼仪、艺文、乐、武功、衣冠、仪饰、服饰、舟、车、酒食、天、岁时、地,共十九个部,851类。此书内容是搜集摘抄古籍中可供吟诗作文用的典故、词语和一些诗文的摘句,分门别类地编辑而成。它的体例是在每一个类目里把文籍中有关的材料汇集起来,每一事摘出句子用大字登载,而后把每个文句的出处、上下文以及有关的解释用小字注在下面。注文中有时有虞世南的按语。不过此书由于在明、清刊刻之前,长期以抄写流传,遂造成许多混乱,内容体例也不一致。《北堂书钞》所引书籍是隋以前的旧本,据统计,除集部外约八百多种,而且多是三代、汉、魏,迄于宋、齐时的书,现在十之八九已经不存,因而有一定的文献价值,不失为一部重要的古类书。而且由于石室类书残卷和《编珠》的分量都很少,具有相当规模的古类书仍当推《北堂书钞》为首。此书在清代汉学家治理古籍的工作中,和《艺文类聚》、《册府元龟》、《太平御览》等类书共同起过重要作用,当时被合称为“四大类书”。
笔髓论
唐虞世南著。论述书法艺术,分《原古》、《辨应》、《指意》、《释真》、《释行》、《释草》、《契妙》七节。认为书法艺术之美来源于客观自然,其“动静”禀于“阴阳”之气,其形体模拟“万物”之象;又是艺术家“心”、“性”的表现。强调艺术家审美思维的重要,认为领悟书法之美须资于“神遇”、“心悟”。若“心悟于至妙”(《契妙》),则“书契于无为”、“契以天真”。能在“至微至妙”的审美思维统帅下,自然而然地臻于妙境,不假勉强造作,亦非言语所能说明。因而强调作书时须“引兴”、“取兴”,激发、保持审美兴会,“兴尽则已”(《释草》)。作书前须“绝虑凝神,心正气和”,使心“契于妙”(《契妙》),达到兴会淋漓、审美思维积极活跃的妙境。审美思维之重要,犹如国之君,其“妙用无穷,故为君也”,而“手为辅”(《辨应》)。“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口所不能言也”(《释真》)。强调书法中和之美,“虚则欹,满则覆,中则正,正则冲和之谓也”(《契妙》)。收入康熙静永堂刻本《佩文斋书画谱》卷五、《全唐文》,二本文字略有不同。
书旨述
又名《书旨术》。一篇。书论。唐代虞世南撰。此篇是通过人物对话随记年代、考究兴亡,简述书体源流变化的作品。其论从元龟者举而叙之,先以“至于唐、虞,焕乎文章,畅于夏殷,备乎秦汉”概略述之,然后自史籀起分述,其内容大体围绕书体的来源、产生原因、实际应用及发展变化等项进行,直到今体。文章语意连贯,内容互有衔接,对源远流长的书体变化可成纵观。“剖析前古,无所不工。八体六言语,必撰其理,俯拾众美,会兹简易,制成今体,乃穷奥旨。”篇末阐明“书法玄微,其难品绘,今之优劣,神用无方,小学疑迷,惕然将寤。而旨述议,其可闻乎?”今有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刊本。
游庐山吊大林
上尽诸峰地转平,天低云近日多阴。古来南北通双径,此去东西启二林。虞世南碑从泯没,白居易序合推寻。匡庐第一真仙境,忍使如今遂陆沉。
临池诀
又作《临池妙诀》。唐代卢携编。首叙书法传授源流,谓智永乃王羲之、王献之之后,得其家法,以之传虞世南,虞传陆柬之,陆传其子陆彦远,彦远传携本人。取《翰林隐术》、王羲之《笔势论》、徐浩《论书》、《窦暨字格》、《永字八法势论》等著作,删繁选要,以成此篇。
解仲长画十八学士图歌
秦王虬髯一尺铁,提槊亲掴中原血。昼开天策群龙趋,诸公衮衮皆英杰。当时立本传画图,千载想像犹能识。我家此障解翁笔,宣和院体工设色。台榭渲染辉丹青,宫殿玲珑丽金碧。颇工人物良苦思,旧本摹拓开须眉。宫袍绯紫杂青绿,腰带挞尾纷悦垂。仿佛铜龙散讲后,昼迟行乐分曹偶。房公微笑杜公坐,投壶散帙无不有。就中一人落笔酣,细看恐是虞世南。其馀学士貌各异,峨峨列坐彯华襜。即论画马亦殊绝,奚驹十八森成列。银鞍金□高缠鍐,三匹翘足五匹啮。太液淡淡春风波,黄须奚官白罽靴。牵来十匹池上浴,丹鬃剪刷喷桃花。可怜人马争辉宠,凭轩坐久神逾竦。忆昔风尘际会初,君臣契合水与鱼。功成开府迨清暇,舂容翰墨非荒娱。只今朝野仍艰虞,时危整顿英雄需。抚图怀古心郁纡,书生岂有封侯颅。慷慨击碎玉唾壶,高吟《梁父》浮云徂。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所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共计10卷40篇。总结唐太宗时代的政治得失,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全书以君臣对答的方式,分类编撰贞观年间唐太宗和身边大臣魏徵、王珪、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褚遂良、温彦博、刘洎、马周、戴胄、孔颖达、岑文本、姚思廉等四十五人的政论,方便后人参考前人经验,以古为镜,择善而从。可能因为与作者吴兢同为谏臣的缘故,魏徵在书中的地位重要。吴兢完成此书之后曾经上呈给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不料非但没有得到赞赏,反而因此而被贬官。
六帖补
二十卷。宋伯喦(生卒年不详)撰。杨伯岩字彦思,号泳斋。代郡 (今山西大同)人。淳祐年以工部郎官衢州。著有《九经补韵》,此书考据精确。《六帖补》是增补白居易《六帖》,孔传《续六帖》所未载的内容。全书共分二十类。多摘引宋人的诗句。书中所载的古事多不著出典。虞世南的《北堂书钞》即已如此,本书即因其旧例。有宋刊本,云间陆氏藏仿宋抄本、《四库全书》 本。
破邪论
凡二卷。唐代法琳撰。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书中评破道教之邪说。唐武德四年(621),太史令傅奕上书高祖,以为寺塔、僧尼多于国有害,列述十一条,极力排佛,主张废除佛教、沙门还俗。时法琳等奉敕辨破之,更著书反驳傅奕之邪说,揭示道教之说反于世有害。卷首冠有虞世南之襄阳法琳法师集序。
南北书派论
书法评论,一篇。清代学者、书画家阮元撰。阮元,字伯元、良伯、梁伯,号芸台、揅经老人、怡性老人,雷唐盫主。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傅,卒谥文达。工书,其所书隶书郁勃飞动,醇雅清古,能作擘窠大字。所撰《南北书派论》,自谓“书法迁变,流派混淆,非溯其源遏反于古?”因阮元对书法演变源流研究颇深,将中国书法流派分为南北。从地域上说,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北周、隋为北派。从代表人物上说,钟繇、卫瓘、王羲之、王献之、王僧虔等,以至智永、虞世南为南派;钟繇、卫瓘、索靖及崔悦、卢谌、高遵、沈复、姚元标、赵文深、丁道护等,以至欧阳询、褚遂良为北派。其中钟、卫兼南北两派。至唐太宗独善王羲之书法,自此王氏一家也兼南北两派。从风格特点上说,南派乃江左风派,疏放妍妙,长于启牍,减笔至不可识。北派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榜,为晚清尊碑进行了有力鼓吹。此书收藏在其文集《揅经宝集》中,有在《历代书法论文选》1979年本中。
修本草
《七略》详《素问》,《七录》升《本草》,吴公华公所搜讨。唐兴百事皆修明,李姚史学贾孔经,医方亦校于志宁。
钤山堂集
诗文别集。四十卷,其中诗十六卷。明严嵩撰。严嵩为明中叶权奸,其贪贿误国、陷害忠良为世人所疾,故其诗文不为世人所重。其集最早编于明武宗正德十年(1515),最初为三十二卷,后陆续增刻,有三十五卷本、三十六卷本、四十卷本,以四十卷本为最全。四十卷本刊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此时嵩已年近八十,距其彻底倒台还有六年,此后即有创作,亦不会太多,故可视为其全集。此集按年编次,以其生活各阶段分为《前稿》、《留院》、《使郢》、《留省》、《南诠》、《南宫》诸小集。严氏家乡为江西分宜,附近有钤山,嵩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中进士后,曾回乡筑钤山堂读书十年,故以之名集。其诗另有选本三种传世:(1)《钤山堂诗钞》二卷,有赵文华序,周雨选,孙伟评,刊于嘉靖十九年;(2)《钤山诗选》七卷,为杨慎所选评,约刊于嘉靖三十一年;(3)《振秀集》二卷,选诗一百五十五首,为皇甫孝、顾起纶所选,有杨慎评点,约刊于嘉靖三十四年。《钤山堂集》四十卷本在清高宗乾隆(1736—1795)间还有万松楼刊本。
尚书正义
《尚书》学著作。唐代颁行的《五经正义》之一,二十卷。孔颖达等撰。唐贞观年间,“新定五经”颂布后,太宗又命撰《五经义疏》。由孔颖达领衔,王德韶、李子云等执笔,撰《尚书义疏》。该书以梅赜所献伪《孔传古文尚书》(《舜典》篇用姚方兴所献本)为底本,甄录南北朝以来各家旧有疏注,尤其是刘焯、刘炫的旧疏,“览古人之传记,质近代之异同,存其是而去其非,削其烦而增其简。”(《尚书正义序》),加以综合发挥而成。初稿撰成后,几经讨论修改,马嘉运驳正其失,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增损其辞,直到高宗永徽四年,始定稿刊行,定名为《尚书正义》。从此,《尚书》各种异文版本以及各家学说不再流行。由于该书抛弃和排斥马融、郑玄、王肃等注本,而肯定伪《孔传古文尚书》,不仅使人们对《尚书》真正版本的面目认识模糊,而且常常使自身的解说陷入矛盾之中,不能自圆。然而,此书保留了汉以来经学界研究《尚书》的一些成果,特别是使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得以流传下来,应该是一大功绩。有《十三经注疏》本。
吕郎曲
金台花月韩潭酒,珠帘豆蔻旗亭柳。十载悠悠归去来,何戡几人我老丑。国破楼空寒玉笙,那复江云飞锦城。群儿鸡至斗妖媚,蔓草王风无正声。百亩园中植佳蕙,吕郎小住足流憩。自来歌舞陋巴歈,早拼钧乐动天帝。韶年挟瑟入长安,仙袂翩翩夹道看。王稼柘枝偏善舞,袁绹水调不胜寒。霞芬门下称双妙,梅郎一顾吕郎笑。同时兰蕙媚国香,掩扇吹云共高调。吕郎玉貌尤温其,婉如闺秀处芳闺。扑朔雌雄那可辨,妒煞女伶刘喜奎。天生慧质娴文雅,门前不系王侯马。众中往往轻豪贵,未肯低头拜须贾。以色事人非所安,舍身渡世奚辞难。知者何稀歌何苦,声凄双泪红阑干。光宣以来侈淫靡,鼓鼙暗逐霓裳起。可怜朝士恣欢娱,池台醉梦半生死。繁弦入破念家山,玉树狂歌兴未删。三楚烽烟莽河朔,沧桑一霎怆红颜。嗟余弃职西归蜀,吕郎返旆岷江曲。逢人涕泣说兴亡,顾我牢愁慰幽独。初言民贵民有权,何悟天坠更无天。酒绔愁见姜荆宝,花落偏逢李龟年。蜀乱如麻苦无绪,群盗如毛竟屯聚。殷忧天下敬新磨,吕郎批手恨不武。又挂征帆走上都,余亦还家归故庐。五年一别事千变,中间消息增烦纡。议事堂开陈法宪,城社鼠狐方遘患。随处惊闻草木兵,造门重睹芙蓉面。为言直北多寇氛,樊易而外无诗人。紫云老去砚侬死,梨园子弟随烟尘。梅郎东出扶桑路,归装千万计无数。我从空谷撷幽芳,不重黄金重词赋。我闻此语愕然惊,浊世宁惟我独醒。笑人鸡骛争虫蚁,为尔山隰歌榛苓。即今姣好尚如此,可惜白头吾老矣。我书古趣少人知,郎得一字千金抵。歌成吕郎曲一篇,写入百种柴扉笺。闲与张徽听夜曲,却话开元全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