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斋文集

诗文别集。宋陈傅良撰。五十一卷,附录一卷。傅良字君举,号止斋,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乾道进士。教授泰州,累迁起居舍人。宁宗朝,为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嘉泰间,复知泉州,进宝谟阁待制,终于家。谥文节,学者称止斋先生。文章擅名一时,著有《诗解诂》、《周礼说》、《春秋后传》等。此编为其门人陈叔远所编,所取断自乾道三年(1167),讫于嘉泰三年(1203)。少时之作尽削,去取特为精审。凡诗九卷、文四十二卷。附录一卷为楼钥作神道碑、蔡幼学作墓志铭、叶适作行状,又有杂文八篇,不知为谁所续。陈氏“虽与讲学者游,而不涉植党之私;曲相附和,亦不涉争名之见”,在宋儒之中,可称笃实。《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其文为“多切实用之文,而密栗坚峭、自然高雅,亦无南渡末流冗沓腐滥之气”。其诗凡五百又二首,诸体皆备,多因事而发。有《四库全书》本。

永嘉八面锋

十三卷。不著撰人名氏。卷末有明宏治癸亥都穆跋,谓宋时常有刻刊,永嘉先生所作。又考当时陈傅良、叶适都称作永嘉先生。相传此书为陈傅良所撰,观书中的语言,很多亦为陈傅良平日之语。但《宋史·陈傅良本传》所载,其撰有《诗解诂》、《周礼说》等,而未载此书。所以是否为陈傅良所撰,难以确证。观其第二卷中称:今之劝农,不必责于江浙,而当责于两淮,大江以北,黄茅白苇,荟蔚盈目。又称:太上皇朝隅官为民害,太上皇毅然罢之。第三卷称:国朝熙宁中。则书确为南宋作品。其书凡提纲八十八,每纲又各有子目。皆予拟程试答策之用,科举之书,非欲著书,故不署名。有《湖海楼丛书》本、明都穆刊本。《四库全书》本。

历代兵制

中国古代最早的专论兵制的军事著作。南宋孝宗时陈傅良撰。共8卷,约4万字。该书按照朝代顺序,记述自西周到北宋的兵制。对西周的乡遂井田兵农合一制,汉代的京师兵、地方兵,隋、唐的府兵,唐代的骑、禁军,以及兵制的继承、发 展也有所论述。有关历代兵员征集办法,兵役、徭役情况,军功爵赏,兵员数额,军费开支,战争状况等亦有记述。对其中重要内容,还加以评论。如在兵农关系上赞赏兵农合一,寓兵于农;在征调问题上,主张爱惜民力反对征调无度;在统御关系上,强调权限分明,既要保证“强干弱枝”,反对“诸王擅兵”,又要保证将领必要的指挥权,反对“兵无专主,将无重权”;在练兵问题上,主张号令严明,严加考核,选拔优秀,反对“练习不精”,等等。 该书对北宋兵制的流弊,言之尤详,旨在通过古今兵制对比,以针对南宋将弱兵骄,冗兵充斥,军费浩繁的现实,提供改革兵制的借鉴,以贯彻其兵要少但要至精的主张。《历代兵制》作为论述中国古代兵制的第一部专著,对后世有不可低估的指导作用,其学术价值至今仍值得重视和探讨。

春秋后传

十二卷。陈傅良撰。陈傅良认为,《左传》记录的为鲁史旧文,因此,《左氏》有而经不书者,皆为孔子笔削。《春秋》之不书,实际上亦是书,而从《春秋》所书也可推求其不书。陈氏之说 《春秋》, 以 《左传》为主, 而参之以《公羊》、《榖梁》,其论亦多发先儒之未发。如其认为有隐桓庄闵之《春秋》,有僖文宣成之《春秋》,有襄昭定哀之《春秋》。春秋之始,犹知有天子之命,王室甚威重。自霸者之令行诸侯,不复知有天子。齐晋楚吴越霸权交替,致使蛮夷侵陵中国而春秋终。其说虽不出“尊王攘夷”、“严夷夏之辨”之窠臼,然其不宥于“书例”之成说,重视史实,实较宋代诸儒之空谈为高。又此说与吕祖谦论《左传》大纲领大同而小异,两人友善,未知谁先创此说。此书虽多出新意,但每传之下必注此据某说,此据某文,诚谦谦君子。其征引亦非常广博。其门人周勉《跋》称,陈氏著此书,将脱稿而病,学者欲速得其书,乃雇人抄写,因此纰漏不少。其中有已为陈氏所删掉的却抄了下来,有陈氏以卡片形式欲加以改正的,却被漏掉。所以此书不能称之完本。虽然如此,陈氏此书对元明学者颇有影响,如元代著名经学家赵汸,于宋代说《春秋》者就最推重此书。现存宋勒有堂刻本、宋残施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

七月廿一日喜雨

一响沉雷发,开帘暑气随。楼高闻讯早,天阔渡云迟。渐见平芜小,始知雨脚移。忽然瓢泼下,惊起倒金卮。

夜梦

朔野沉雷动树根,枝头乌鹊声声吞。日食江河衣带小,脊令煦沫入荒原。已而涷雨洗竟夕,道死凄凄众鸟喧。入望百昌冰复炭,山巅依然锁千门。门内团扇踥蹀起,具曰急务在戒言。秘殿运筹陈平计,旗逐秃鹫出戎藩。鸣雀收尽群山寂,归与酒卮报九阍。庙歌清明再百年,是处德溢羲与轩。如何苍生正此时,嘿尔幽居颂笞髡。梅福为说天下患,折直钳口最先论。谁谓迂阔堪一笑,弹指难招汉之魂。

苦热二首 其一

旱魃骄相妒,沉雷闭不流。冰销茗碗碧,树失寒林幽。愿入虚无国,思乘浩荡舟。金茎还有否,空向日边愁。

苦热二首

旱魃骄相妒,沉雷闭不流。冰销茗碗碧,树失寒林幽。愿入虚无国,思乘浩荡舟。金茎还有否,空向日边愁。暑气夕相缠,繁云毒热煎。万方同鼓铸,赤地若扬烟。骨肉都成碍,衣冠意可捐。所嗟凭两翮,不及溯风鸢。

蛙声

片雨才休势未平,沉雷隐隐意还争。蛙儿忘却天威烈,箕踞田头乱发声。

菩萨蛮 癸未出海游记三首 其二

苍云复压风涛厉,沉雷翻滚于无地。今夜小人鱼,温柔缘梦初。浪花重叠起,如卷天之泪。黑暗借深寒,夺其银指环。

正月十九日四更起读朱文公年谱至天大明赋十二首 其七

草制无知傅伯寿,问诗不答陈傅良。王淮林栗胡纮辈,仲尼日月曾何伤。

丁亥重九蝠堂命和小杜时斗全亦有霍山之邀因事未赴

谁遣梧窗片叶飞,西风扫径觉凉微。鸡鸣野寺星初落,雁阻衡阳梦未归。一记沉雷收宿雨,半江红树涨晴晖。时清不作登高想,怕惹苔痕上布衣。

羁中风雨大作

碧盖重阴敛不开,床前地湿长莓苔。横飞疏雨透门隙,低压沉雷落屋塺。瓦上惊闻风折木,棂间瞬见水登陔。朝来启钥埽庭去,惆怅桐花满地堆。

三游洞得一壁,壁中陷缺,宽仅容躯,其间案椅宛然,馀则一败帚耳。予抚而爱之,以其可为碰壁之别斋也

盘古之斧漫空挥,怪电狞神奔八极。扬喉一斥惊沉雷,鸿蒙崩裂天地辟。四顾大块横莽苍,川自东驰峰自立。手抚长刃心茫然,更何所用此神力。碰壁先生翩然来:我为我公得佳术;拊掌大笑指山河:规模虽具奇未必。胡不更试屠龙功,一一雕镌臻其极?辟河之岸使之曲,断河之床使之泻巨瀑。斫山或险峻或清圆,或极苍天或壑谷。剖为溪涧披山肌,掘为怪洞洞山腹。我既乐山复乐水,一日不得神怫郁。乞公万变呈瑰琼,荡我心胸骇我目。盘古长揖合十指:此行请自先生始。为公破崖剜幽斋,将公投老栖有止。寒光忽忽惊一舞,苍崖断剥溅星雨。眼前石室如幻生,石案石椅形奇古。三面皆立壁,可碰复可住。一面空如天,下临山水府。先生回首人安在,衣衫隐隐云深处。天南地北游复游,陆离合沓不可收。躯渐如山森崒嵂,心渐如水靡不适。吁嗟足疲头亦皤,归住斋中避人迹。以壁为裳地为床,餐翠岚兮煮白石。旦暮山鬼相扶持,老松为友云为客。一朝化去扬劫灰,漫漫飘向水山隙。水山得我生光华,水山失我黯颜色。从此石斋神荒凉,藤垂苔覆风来蚀。满山荆灌茁其姿,横眸一片苍苍碧。东坡居士嗜古如痂斑,千年后向嵯峨攀。剔木拂藤出旧迹,老壁老案皆摧残。唯存败帚屋之角,想像当年洒扫之馀盘孤禅。古人如此不可再,古斋落落将谁待?日暮怅立神孤寒,茫茫微雨回空山。

大事记讲义

史论著作。南宋吕中撰。23卷。吕中曾受业于陈傅良、叶适,以其师学说观点,对北宋朝章国典、君臣言行加以阐述和评议,成此讲论稿本。是书第一卷载治体、制度、国势论3篇,卷二至二十三以北宋九朝事迹,分类叙编,间加论断。凡政事制度及百官贤否,具载于编。所议选举、资格、茶盐政制诸条,颇切宋时稗政。所载诠选、任子、三司、税茶等有关史实,可备《宋史》诸志及《文献通考》之未备。有关朋党诸人事迹及议新法之辨论,与《宋史》列传多有异同,足资参证。初刊于宋,今有《四库全书》、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正月十九日四更起读朱文公年谱至天大明赋十二首

夜寐若无三斗酒,夙兴不待五更钟。浩歌閒把铁如意,□慕先生忆卧龙。颠杨仆墨诋苏张,推挽时君可帝王。轲死不传今再见,一时无数起臧仓。独能有眼识延平,濂洛渊源集大成。早负性资专问学,后生岂可少先生。乡国追封初岂意,师垣极品亦何心。考功郎议一字□,□相斯文上帝临。王道浪谈行霸说,儒言阴用佐禅机。贪狼弧矢观星象,天遣吾公辟此非。本无极老谓主静,不远复翁言内腴。纸上仙方谁解服,尾公羽化上天衢。草制无知傅伯寿,问诗不答陈傅良。王淮林栗胡纮辈,仲尼日月曾何伤。孟子告子辨内外,汉王项王争雌雄。谁欤著定会陔录,梭象终输与遁翁。四世东南保太平,有君无相庙堂轻。具知人眼识朱子,独赵汝愚陈俊卿。澹庵老荐此诗人,屈道何妨可致身。负鼎干汤公岂肯,本来馀事压黄陈。考官蔡兹取三策,三奏赏音汪应辰。天下未尝无识者,近来识者亦无人。开禧嘉定擅权臣,地下眉头想更颦。侂远传衣至亡国,止缘不用读书人。

菩萨蛮 癸未出海游记三首

森森野路无灯影,天悬冷冷玻璃镜。极速夜中行,飒风撕我灵。一心穿寂寞,黑树银光落。残象复纠缠,车声于耳边。苍云复压风涛厉,沉雷翻滚于无地。今夜小人鱼,温柔缘梦初。浪花重叠起,如卷天之泪。黑暗借深寒,夺其银指环。谁教一海悄然碧,三千水底藏心迹。串串血珊瑚,颗颗生死珠。有缘同幻灭,不识伤之切。遗我塞壬歌:『梦多时泪多』。

十先生奥论注

宋代散文总集。40卷。不著编者姓名。最早刻于宋代建阳麻沙坊。此书选程颐、张耒、杨时、朱熹、张栻、吕祖谦、杨万里、胡寅、方恬、陈傅良、叶适、刘穆元、戴溪、张震、陈武、郑湜等16人的策论之文,分为帝王论、古圣论、汉臣论、五经论、时政论、史论、杂论等7个门类并加以注释。原目为前集、后集和续集,各15卷。续集脱去5卷,故仅存40卷。前集前7卷亦有残缺,且无注释,估计也是后补的。因此,书名《十先生奥论》,实则所收作家16人。其注释多用夹注的形式。文题之下用一句话慨括本篇主旨,文中夹注重在诠释文意出处。其注征引繁富,往往数倍于原文。个别篇章也有首批。此书主要是为应试举子提供范文,所收文章往往论古及今,文辞犀利,说理透彻而又雄辩,代表了宋代说理散文的主要风格。因此四库馆臣称其“议论往往可观,词采亦——足取”。有《四库全书》本,取自宁波天一阁范氏藏书楼宋代版本。

淳熙三山志

简称《三山志》。南宋地方志。又名《长乐志》。淳熙九年(1182)成书。知福州事梁克家撰。原40卷,今本42卷。三山指今福建福州。此书采择庆历三年(1043)林世程所修的《福州志》资料,增入以后139年事,分地理、公廨、版籍、财赋、兵防、秩官、人物、寺观(末附山川)、土俗9门。纪录掌故,详加考订,为传世的南宋地方志佳作。所记五代十国史事,可以补正史不足。版籍、财赋两门,系陈傅良执笔,内容翔实,参考价值较高。所载淳熙以后事迹系后人增补。现有明崇祯十一年本,1990年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即据以影印。另有清乾隆张德荣抄本和《四库全书》本。

蒙斋笔谈

二卷。旧题北宋郑景望撰,实为北宋末南宋初叶梦得撰。叶梦得生平事迹详见《石林燕语》。叶梦得晚居乌程弁山,撰有《岩下放言》三卷,成书之初,未有刻本。明代商维浚刻版《稗海》丛书,收有《蒙斋笔谈》二卷,署名湘山郑景望撰,其文与《岩下放言》基本相同,只是删去数十条。清人厉鹗作《宋诗纪事》,谓郑景望,湘山人,生于元丰、元祐间,有《蒙斋笔谈》。考书中所称作者仕履及其著述,皆与叶梦得相合,其书为剽取《岩下放言》无疑,只是删其十分之三四,且颠倒其次序,重新编排而已。又考宋史,并无郑景望之人,景望乃永嘉郑伯熊之字,见于陈傅良《止斋集》中。郑伯熊登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历官著作佐郎、吏部员外郎、太子侍读、国子司业、宗正少卿等,以学行闻名,精于古人经制治法,为永嘉学派著名学者,不会删取他人著述以为己著。厉鹗《宋诗纪事》载郑伯熊诗于四十七卷中,又载郑景望诗于三十七卷中,以郑伯熊、郑景望为二人。或许后人删除《岩下放言》以为《蒙斋笔谈》,托名为郑景望,亦未可知。是书虽为伪作,然节取《岩下放言》,记述经史百家之说、遗闻轶事、风俗习惯,间杂道言佛理等,亦颇多可取,足资参证。今传本不一,《稗海》、《笔记小说大观》等丛书作二卷,《古今说海》、宛委山堂《说郛》、《学海类编》等丛书作一卷,《旧小说》 收入四则。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