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
英姿勃发气冲牛,堪惜当时未砍头。孰事甘充汉奸去,前何烈烈后何羞!
汪精卫
便饶盲瞽识亲仇,霍霍倭刀满九州。我有肉皆砧上置,谁能皮与虎相谋。嗟君计失缘心失,莫辩珠投误暗投。遗句可怜存快引,光芒独自照千秋。
汪精卫
方期合力济时艰,河内一行竟不还。但使输诚从介石,胜行遗嘱报中山。百年社稷归孤注,一代才华误大奸。何若引刀成快事,侠光长照国门间。
游梅花山偶遇汪精卫墓两首 其一
孙陵在迩孝陵遐,闻道斯人驻一嗟。富士山边宜葬尔,移棺何忍近梅花。
游梅花山偶遇汪精卫墓两首 其二
作囚书诏两堪豪,此后生涯似续貂。假使当初燕市死,声名应是压荆高。
游梅花山偶遇汪精卫墓两首
孙陵在迩孝陵遐,闻道斯人驻一嗟。富士山边宜葬尔,移棺何忍近梅花。作囚书诏两堪豪,此后生涯似续貂。假使当初燕市死,声名应是压荆高。
双照楼诗词稿
汪精卫(1883-1944),原名兆铭,字季新。浙江山阴人,生于广东番禹。1904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任《民报》主编,1911年因密谋刺杀清摄政王而名重一时。抗战期间于1938年12月秘密逃离重庆,前往越南河内,发表“艳电”投敌。所著《双照楼诗词稿》被目为禁毁书,流传日稀。近年来,对汪精卫在诗词方面的造诣及表现,开始有文学史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汪精卫长于诗文,著有《汪精卫文存》、《汪精卫集》及《双照楼诗词稿》等。他早年在《民报》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曾得到孙中山的高度评价。随着思想及政治上的倒退,汪精卫的言论转向反动,终于沦为汉奸卖国贼,死后又被炸坟焚尸,遗臭万年。
为静芳大姐题其尊人所画《玄武湖图》
四十年前玄武湖,樱花如海似东都。何人为语汪精卫,此是中华旧版图。
感事书愤五首 其五
尤物天生必祸人,倾城哲妇古今闻。汉奸鬻国汪精卫,臣妾签名陈壁君。事主比肩还比翼,怜卿为雨复为云。不知曾醒何时醒,一读华侨讨贼文。
今生今世
现当代作家回忆录。胡兰成著,台湾远行出版社1976年出版。胡兰成为汉奸文人,曾任汪精卫伪组织宣传部副部长及《大楚报》的社长。抗战胜利后他化名为张嘉仪在浙江各地逃亡,1949年经香港偷渡日本。他于1974年应邀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讲学。他的另一部著作《山河岁月》亦于1975年由台湾远景出版社出版。于是,1975年间,台湾舆论界对此大为不满,报刊上发表许多文章斥责胡兰成及其《山河岁月》,指出该书侮辱祖国的抗日战争。同年11月台湾“警备司令部”下令查禁该书,而胡兰成本人也灰溜溜地离开台湾回到了日本。此事被台港文化界称为“胡兰成事件”。《今生今世》出版后,引起了世人的惊叹。文学界曾经这样高度评论:从林语堂、梁实秋、钱钟书直到余秋雨,才子散文,胡兰成堪称翘楚,其人可废,其文却不可因人而废。这本书,当年有人向余光中推荐,说是“慧美双修”,贾平凹读罢,也着实称赞了一回。一个男人,用他清艳婉转的笔触,缓缓回忆自己漫长的一生,从故乡嵊县的记忆开始,那是一个桃花烂漫的江南小镇,有青青陌上桑,有热闹的戏文,有过年时节的繁花似锦,有旧时婚嫁的绵绵情意,然而一旦离开,终其一生,游子再未返乡,“我不但对于故乡是荡子,对于岁月亦是荡子。”相遇张爱玲,也只是生命中一段并非刻骨铭心的插曲。卜少夫有对胡氏文章的看法,他认为“都说张爱玲才气高,其实胡兰成才气更高”。江弱水读完后,也差不多同意了胡兰成为中国散文别开生面的说法。
汉奸内幕
论汉奸,“天字第一号”,无疑地,当然还要算这位曾经“开府和运”做了五年伪主席的汪逆精卫算头把交椅!因为他生前不但会以两千万日元的巨金,去贿赂重光,要求他阻止全面和平的实现;而且他一生所作所为,无处不处处表现他是“巨奸大恶”!盖棺可以论定,汪精卫玩的这套把戏,如今总算昭然若揭地可以揖穿在国人的面前了吧!
感事书愤五首
特种降幡竖国都,秣陵宫阙聚妖狐。日支调整新关系,南北勾通众叛徒。大宝喜登蛴阁揆,天皇遥拜效山呼。任他铁铸夫妻像,志士由来不爱躯。南都从古属偏安,便作儿臣亦大难。将士沦亡司马法,江山点缀沐猴冠。和平两字张群口,主义三民闭一棺。谁识紫金山上墓,墓中双泪不曾干。共同反共侪鹰犬,经济提携任马牛。九国约从降表废,一心忠为敌人谋。南天五管情难断,西尾双簧唱不休。记否当年燕市句,此头仍是旧时头。苍苍底事此安排,傀儡齐登大舞台。虎踞龙蟠王气歇,天罡地煞鬼门开。浑志附逆干刑典,翻说穷兵是祸胎。世交贪污言不尽,中华拍卖信奇哉!尤物天生必祸人,倾城哲妇古今闻。汉奸鬻国汪精卫,臣妾签名陈壁君。事主比肩还比翼,怜卿为雨复为云。不知曾醒何时醒,一读华侨讨贼文。
钏影楼回忆录
近代文学回忆录。包天笑著。书分正续编。正编写于1949年。初载香港《大华》半月刊和《晶报》。1971年6月香港大华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平装1册。卷首有1971年3月30日柯荣欣《序》、1971年2月作者《自序》及本书《缘起》。续编写于1971年至1973年。1973年9月香港大华出版社出版,平装1册。卷首有1973年8月作者《自序》。卷末附作者《后记》。包氏为近代著名文化人,据其亲身经历所述清末民初文化、教育事业及知识分子状况,对研究近代社会史、文化史有一定参考价值。书中所披露作者与严复、张謇、章太炎、苏曼殊、李叔同、汪精卫、史量才等名流交往情况,为各书所未载。所记当时物价、工资等资料与工商业状况,均为近代经济史之珍贵资料。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年出版,1973年又出版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