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侍夏承焘夫子踏雪杭州西湖白堤
长筇短笛,啸傲湖山追白石。词问笺成,说与梅边旧月听。断桥西路,抱朴仙翁招手去。不是仙翁,冰雪孤山一老松。
鹊桥仙 和夏承焘同志
碧云天外,一行雁唳,接得瑶笺朵朵。三千学子齐欢腾,喜春风、杏坛同坐。长安春早,西来杖履,莫与春光相左。故都今日换新装,看四郊、烟囱个个。
挽词宗夏承焘教授二首选一
当今一代数词宗,俯视榆生独仰公。十谱论丛传海外,遍栽桃李满春风。
百字令 和永嘉夏承焘兄长安见赠韵,时天秋落木,西北兵气销矣
江山摇落,似宋玉悲余,微辞容冶。不误孤军天下力,往事心头犹画。草檄研冰,移军没雪,笳鼓飘零乍。大风乡里,一时豪意非寡。便数成毁难期,风华自惜,寂寂君休讶。都送故人生死去,不到哀弦陶写。北梦如荒,东林何事,相与樽前话。西窗暗雨,数声清角吹下。
玉楼春·谒夏承焘先生于国际饭店十三楼,即和先生在北京观焰火词原韵
熊藏丘壑毫生彩。金石为声云作态。苏辛绝调挟风涛,江汉朝宗趋大海。高楼放眼无尘碍。奔逸吟思赤九塞。登堂回忆廿年前,满座春风闻謦欬。
玉楼春·甲子之春,夏承焘老师八十五诞辰,门人在京为称觞祝寿,回忆廿年前,曾和先生在京观节日焰火词,叠前韵奉祝
老坡词笔腾奇彩。白石绝诗多逸态。一轮霁月照神州,不尽天风歌小海。悦生丈室无尘碍。花散缤纷飘九塞。遥瞻北斗醉流霞,光电辉辉传謦欬。
百字令 掌记中央,奉寄夏承焘兄之江大学
还婴世网,剩穷荒歌哭,归来都废。学得卑鲜时世语,好真琵琶柔媚。七发辞多,百罹逢此,耿耿心难昧。悠悠天地,故人相视憔悴。犹记兵后五陵,疏狂未悔,意气倾酬对。天远难穷花照眼,共挽黄河沉醉。往事尘惊,新游蓬累,那更供雕绘。相思何许,一秋风雨如晦。
贺新凉 戊辰五月十二日奉安先夫子夏承焘灵骨于千岛湖山墓地
幽绝湖堤路。最关情、轻梳白羽,一行鸥鹭。飘渺闲云羡峰顶,似有仙槎来去。拍手招、词翁同住。千岛回环拱一墓,荡晴波、万倾涵丛树。春不老,人千古。平生兴在林泉处。记流连、西湖北雁,竹筇麻屦。唤取桐君与严叟,还有南邻神姥。共商酌、诗词隽句。我有离愁如絮乱,任天风、吹梦成烟雾。鹃语咽,四山暮。
减兰 贺中国韵文学会成立 贺夏承焘文学艺术活动六十五周年
京津酬唱,劫后枯桐存逸响。朱墨辛勤,兰畹功高六五春。绝伦髯也,并世词坛称四夏。弦外山河,海雨天风入浩歌。
和作:摸鱼儿·宾虹翁为余作月轮楼校词图,鹓雏填词见贶,作此报谢 夏承焘
仗梅花、华予岁晏,花开还似人瘦。一枝照影簪丝鬓,不似前番携手。人去后。记细雨孤山,总是愁时候。东风似酒。莫辜负明年,莺边春事,无数六桥柳。丹青事,多谢殷勤黄九。江天挂眼依旧。少年窈窕相哀意,未老不妨回首。君信否。便传恨、空中不是寻常有。代薪覆瓶。且运去由他,兴来从我,瓦缶为君扣。
白石道人年谱
年谱。近人陈思编撰。谱前有夏承焘所撰序文,序称此谱考张平甫、萧千岩、张思顺诸人行实,定杭州庐舍毁于嘉泰四年(1204),客游浙东在开禧年间等等,皆前人所未发,自来考姜夔遗事者,必以此编为首举。此谱定姜夔生于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九月,卒于绍定四年(1231)。谱中博引群书,详为考辨,并为白石诗词编年。其中若干考证失实及疏漏之处,夏承焘序已指出。虽然夏承焘《姜白石系年》后来居上,但此谱对于研究姜夔其人及其诗词仍有一定参考价值。有《辽海丛书》本。
白石道人诗集
诗别集。宋姜夔著。一卷。《直斋书录解题》载“《白石道人集》三卷”。《宋史·艺文志》载《姜白石丛稿》十卷。《四库全书总目》云:“今止一卷,殆非完本。考《武林旧事》载夔诗四首,《咸淳临安志》载夔诗三首,《研北杂志》亦载夔诗一首,皆此本所无,知在所佚诸卷之内。”此外,尚有影抄《南宋六十家集》本,存诗一百六十九首,《白石诗集》出于宋本者,当推此为最善。《南宋群贤小集》本,嘉庆六年(1801)辛酉读画斋刊。陆钟辉刊本,乾隆八年(1743)江都陆钟辉刊,此本流传很广。《中兴群公吟稿》戊集卷六亦录白石诗七十六首。又世传有《白石晚年自定集》,出于姜忠肃祠堂,夏承焘先生以为“全出伪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附《版本考》)。白石诗集除单行本外,又有诗词合刊本,有陆钟辉本、江春鹤本、许增本。夏承焘曾以陆氏本为底本,遍校他本,整理出《白石诗词集》。其《诗集》两卷,分卷上、卷下,又集外诗及集外诗补遗十六首,1959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又有孙玄常《姜白石诗集笺注》,1986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彊村老人评词
词论。清朱祖谋(孝臧)(1857—1931)撰。一卷。祖谋有《彊村丛书》已著录。此编由今人龙榆生辑成,收朱民词评三则,附录近人与朱祖谋论词书四札。“词评”介绍朱氏评吴文英词、贺铸词及并世词人陈述叔(洵)词之语。此集所附书札,虽寥寥短幅,可见修学之猛、索古之精。朱祖谋为一代词学大师,惟论词最为谨慎,未曾率意下笔,其门人龙榆生仅辑出词评三则,即对吴文英词评语十一字、贺铸词评语二条和评陈洵《海绡词》三条。另有附录“近人与朱祖谋论词札”,包括“彊村老人与夏承焘书”五通、“严幾道先生与朱彊村书”三通等。
乐府补题
词选。原书未署编者姓氏。元陈旅《安雅堂集》卷十二《陈行之墓志铭》,谓陈恕可有遗著《乐府补题》;而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二著录“仇远《乐府补题》一卷”。《乐府补题》或是陈、仇二人所辑。此书为宋末遗民词人之咏物词专集。宋亡之后,王沂孙、周密、王易简、冯应瑞、唐艺孙、吕同老、李彭老、李居仁、陈恕可、唐珏、赵汝钠、张炎、仇远等14位遗民词人,先后在宛委山房、浮翠山房、紫云山房、馀闲书院和天柱山房结词社唱和,分别以《天香》、《水龙吟》、《摸鱼儿》、《齐天乐》、《桂枝香》五调分咏龙涎香、白莲、莼、蝉、蟹。最终结集为《乐府补题》。因每次唱和并非诸家同时参与,故全书所录仅37阕。集中咏物诸词,皆寄托遥深。因词作主旨隐晦曲折,故自清初以来,论词者每欲追寻其创作本事。宋亡后,元僧杨琏真伽曾带人盗发会稽(今浙江绍兴)宋帝陵墓,劫取珍宝,毁弃遗骨。当时宋遗民唐珏、林景熙等人事后曾潜入墓地,收葬骸骨。清人厉鹗以为《乐府补题》诸词所指即与此事有关。近人夏承焘作《乐府补题考》,又申此说,以为王沂孙诸人之词均为杨琏真伽盗掘宋帝陵墓后作,“大抵龙涎香、莼、蟹指宋帝,蝉与白莲则托喻后妃”。然亦有持异议者,以为《乐府补题》诸词虽深含故国之思,然其创作与宋帝陵墓被盗事无关。此书元刻本已佚。今存最早之本为明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抄本,然在明代并无影响。清初朱彝尊发现此书后,携至京师,蒋景祁见后激赏不已,遂付梓刊行。此书行世后,立即引起强烈反响,清初词风为之一变。蒋景祁《刻瑶华集序》谓:“得《乐府补题》而辇下诸公之词体一变,继此复拟作‘后补题’,益见洞筋擢髓之力。”今通行本有《知不足斋丛书》本、《疆村丛书》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
龙川词
陈亮撰。《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八载陈亮《龙川集》四十卷、《外集》四卷,注云:“《外集》皆长短句。”《宋史·艺文志》亦著录《外集词》四卷。今传《龙川先生文集》、《龙川文集》俱作三十卷,其中卷十七收词,阕数各本不一,最多者为30首,有明嘉靖史朝富刻本、明龙川书院刻本、明万历王世德刻本、明崇祯邹质士刻本、清同治退补斋刊本、清同治应宝时重刊本、清光绪崇文书局刻本等。1974年中华书局点校本《陈亮集》以退补斋为底本,其卷十七收词74首,其中44首系据他本辑补。单刻本《龙川词》则多作一卷。明抄《宋五家词》本、明紫芝漫抄《宋元名家词》本、《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清抄《典雅词十四种》本、清刘喜海辑《宋元人词》本、知圣道斋原藏《南词》本、《佳趣堂书目》著录本,俱作《龙川词》一卷。《宋六十名家词》本则作《龙川词》一卷《补》一卷,其正集一卷与明抄《宋五家词》本编次皆同,而《补》一卷系从《花庵词选》中辑出;《四库全书》本、《续金华丛书》本《龙川词》一卷《补》一卷,俱从《宋六十名家词》本出。《别本结一庐书目》、《知圣道斋书目》著录《宋元人小词》本、今传赵氏小山堂抄本、《四印斋汇刻宋元三十一家词》本,俱作《龙川词补》一卷。《全宋词》本、夏承焘校笺牟家宽注《龙川词校笺》本、姜书阁《陈亮龙川词笺注》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俱收词74首。姜注本分三卷,上卷为编年词,下卷为不编年词,《拾遗》一卷系据《全宋词》增补。
放翁词
一卷。宋陆游撰。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 (今浙江绍兴市)人。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1172),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少年时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早有文名,才华横溢,对诗文功力尤深。举试荐送屡列前列,为秦桧所罢免官职。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入蜀记》、《天彭牡丹谱》、《放翁词》、《竹洲集》等。《放翁词》一卷,又名 《渭南词》、《放翁长短句》,录词一百四十余首。其词风格多样,刘克庄称“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 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后村诗话》续集卷四)。在思想内容上,陆游词有不少直抒英雄壮志,表现爱国思想的作品,如《秋波媚》(秋到边城角声哀)等;尤其脍炙人口的是他的几首爱情词,如《钗头凤》(红酥手)等,圆润清逸,情真意深。于宋代苏轼、秦观、辛弃疾诸人之外,卓然自立门户,亦不失为大家。《放翁词》今通行本有:《四库全书》本,《宋六十名家词》本一卷,《渭南文集》本。明人毛晋汲古阁刊《陆放翁全集》,《全宋词》收其词一百四十五首。今人夏承焘有 《放翁词编年笺注》。
忍古楼词话
词学著作。夏敬观著。凡八十三则。记录近现代词人轶事及其作品,并略加评论。论词以自然、意境新颖、词境空灵、俊丽雅切、精婉有致、诗笔不为词伤、词笔不为曲伤、不失天然之美等为上。唐圭璋《词话丛编》据《词学季刊》收录。是书以词人为纲目,然不按年代先后排列,而依《词学季刊》发表的次序编排,所记清末民初至近代词家名流有王鹏运、文廷式、郑文焯、陈衍、王闿运、徐珂、吴湖帆、叶恭绰、张尔田、杨铁夫、邵瑞彭、严复、易孺、潘兰史、吴梅、冒广生、汪东、夏承焘、卢冀野、赵尊岳、龙榆生等近九十家,大多为作者昔时相从或共游唱和之作,极有文献资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