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钱钟书兄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诗以奉贺
寥天鹤往灯光在,高阁吟声域外闻。诗兴宵来浓似酒,宦情老去淡于云。已惊博览千家集,更骇淹通六国文。沧海横流真砥柱,管锥一扫仰推君。
次韵钱钟书先生阅世诗
崩断昆仑玉石摧,长歌吟罢动深哀。何曾鲁壁无残简,至竟秦坑有冷灰。万马齐喑天自醉,满枰皆劫席难推。平生悔学屠龙术,袖手海桑知几回。
读钱钟书先生《槐聚诗存》
迥不犹人体别裁,骈臻众美亦悠哉。狂来并世无余子,数去同光少此才。书卷游遨弃刍狗,天机坌涌戏婴孩。风神直似藐姑射,肯和乘时动地雷?
赠钱钟书
卧隐林岩梦久寒,麻姑桥下水湍湍。如今况是烟波尽,不许人间有钓竿。
忆钱钟书先生
艺苑词林第一缘,春泥长护管锥编。渊通世竞尊嘉定,慧解人争说照圆。冷眼不饶名下士,深心曾托枕中天。輶轩过后经秋雨,怅望齐州九点烟。
重读钱钟书七律《阅世》感赋
身以默存世可知,枯槐万蚁对危时。破噤律成堪压卷,于无声处听真诗。
西江月 寄钱钟书兄北京代柬
一目何须窥豹,空杯不用惊弓。雪泥鸿踏总匆匆,好在平生懵懂。膝下儿孙烂熳,闲中岁月从容。雨馀斜照晚天红,却是人间所重。
题宋诗选注并赠作者钱钟书
诗史诗笺岂易分,奇思妙喻玉缤纷。倒翻江海潘江水,淹死一穷二白文。真陌真阡真道路,不衫不履不头巾。吾诗未选知何故,晚近千年非宋人。
读贺兰吹雪兄近作感百通杯事件同借钱钟书寻诗韵
江湖逐鹿起群雄,浴血交锋自古同。七子镐京冠复冕,天山一剑雨吹风。新盟暗结鹃声外,旧怨犹沈蜮影中。豆蔻梢头春正好,随园故事又谁工。
百年老课文
民国时代中小学语文课文汇编,全书分“生活的脉络”“润物有声”“往事如烟”“轻盈的信笺”“民主与科学”“人在旅途”“遭遇文化”“金声玉振”8辑,共收录了林语堂、朱自清、钱钟书、叶圣陶、鲁迅等大师们文章59篇,大师们杳然而去,但他们的文章,他们的精神还在。
今生今世
现当代作家回忆录。胡兰成著,台湾远行出版社1976年出版。胡兰成为汉奸文人,曾任汪精卫伪组织宣传部副部长及《大楚报》的社长。抗战胜利后他化名为张嘉仪在浙江各地逃亡,1949年经香港偷渡日本。他于1974年应邀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讲学。他的另一部著作《山河岁月》亦于1975年由台湾远景出版社出版。于是,1975年间,台湾舆论界对此大为不满,报刊上发表许多文章斥责胡兰成及其《山河岁月》,指出该书侮辱祖国的抗日战争。同年11月台湾“警备司令部”下令查禁该书,而胡兰成本人也灰溜溜地离开台湾回到了日本。此事被台港文化界称为“胡兰成事件”。《今生今世》出版后,引起了世人的惊叹。文学界曾经这样高度评论:从林语堂、梁实秋、钱钟书直到余秋雨,才子散文,胡兰成堪称翘楚,其人可废,其文却不可因人而废。这本书,当年有人向余光中推荐,说是“慧美双修”,贾平凹读罢,也着实称赞了一回。一个男人,用他清艳婉转的笔触,缓缓回忆自己漫长的一生,从故乡嵊县的记忆开始,那是一个桃花烂漫的江南小镇,有青青陌上桑,有热闹的戏文,有过年时节的繁花似锦,有旧时婚嫁的绵绵情意,然而一旦离开,终其一生,游子再未返乡,“我不但对于故乡是荡子,对于岁月亦是荡子。”相遇张爱玲,也只是生命中一段并非刻骨铭心的插曲。卜少夫有对胡氏文章的看法,他认为“都说张爱玲才气高,其实胡兰成才气更高”。江弱水读完后,也差不多同意了胡兰成为中国散文别开生面的说法。
四时田园杂兴
宋组诗。七绝。范成大作。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诗前小序云:“淳熙丙午,沉疴少纾,复至石湖旧隐。野外即事,辄书一绝。终岁得六十篇,号《四时田园杂兴》。”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与“冬日”五组,各十二首。组诗结合作者观感,从多方面表现南宋江南农家的生活,诸如自然环境、节令气候、风情民俗、耕耘稼穑以及悲欢离合,均有真切生动的再现。如歌咏田园风光的:“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描述农民辛勤劳动的:“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鞭挞繁重赋税的:“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这些诗继承了陶渊明、王维、储光羲的传统,却无闲适冲淡之风,而有浓厚的泥土气息,这便与历来以山水田园寄寓隐逸思想者迥然不同。组诗兼用赋、比、兴表现手法,意境活泼自然,风格明快,语言平实,给人以清新之感,是诗人代表作品。清王载南总评《四时田园杂兴》曰:“纤悉毕登,鄙俚尽录,曲尽田家况味。”(《柳亭诗话》)钱钟书指出:“他晚年所作的《四时田园杂兴》不但是他的最传诵、最有影响的诗篇,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并评论说:“使脱离现实的田园诗有了泥土和血汗的气息,根据他的亲切的观感,把一年四季的农村劳动和生活鲜明地刻画出一个比较完全的面貌。”(《宋诗选注》)
袌碧斋诗话
清陈锐撰。锐,字伯弢,一字伯涛,号袌(bào)碧,湖南武陵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石公桥人。其父春坞是读书人,曾为谭延闿、谭延泽兄弟塾师。陈锐是长子,从小聪明,深得父亲宠爱,经常被带在身边,教习诗文。陈锐少年时诗词就有相当功力,其父曾对门生谭延闿说:“吾诗不如吾儿,汝可为讲习”。之后,陈锐又在其父的介绍下,师从晚清拟古诗派的泰斗王闿运。光绪十一年(1885),陈锐和时已46岁的父亲分别以拔贡和优贡的身份,同时被考选人京。不久,陈锐先后出任湘潭训导、桂阳州学正,又应聘充湖北学使赵尚辅、浙江学使李荫銮的学幕。光绪十九年(1893),乡试中举。翌年,拣选知县加同知衔,候补江宁(今南京),充两江营务处提调。光绪二十八年(1902),任江南乡试同考官,次年任受卷官。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江苏靖江知县。辛亥革命后,陈锐回常德,任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国文教员。1915年受谭延闿之聘,出任湖南省长公署政治顾问官。1916年春再回常德,任常、桃、汉、沅四县联合公立中学校长。同年秋,出任湖南省通志局分纂。1919年.再任政治顾问官兼湖南省教育会会长。1920年归里,修建藏书楼,续编所著诗文。陈锐工诗文,是著名的湘西“三才子”之一,与易顺鼎、王以慜齐名。江西诗派首领陈三立称“湘西并世三才子,吹泪西风易哭庵”,“袌碧不知何处去,古伤遗稿落天南。”并评价陈锐“深湛好思,奇芬洁旨,抗古探微”。钱钟书更认为陈锐的诗歌成就远远高出一代宗师王闿运,“袌碧斋之精湛”,“智过其师,青出于蓝”.陈锐在晚清词坛有很高的地位,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等人齐名,被推为一代词宗。同时,他在词学理论上也有很高成就。陈锐的主要著作为《袌碧斋集》,包括诗五卷,词一卷,文一卷,诗话词话各一卷。被刊印过的著作还有《袌碧斋箧中书》二卷。另著有《说文解字校勘记》、《读经史札记》、《梦鹤庵诗集》、《秋出吟词稿》等,惜未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