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偃赋得白鸟翔翠微
不知鸥与鹤,天畔弄晴晖。背日分明见,临川相映微。净中云一点,回处雪孤飞。正好南枝住,翩翩何所归。
挽陈兖仲
慷慨平群盗,能为众所难。身虽淹武弁,志不负儒冠。义概千钧重,心田万顷宽。故山方适意,清梦忽惊残。
挽陈衍死敌
百越风尘暗铁衣,捐躯报国是男儿。龙泉尚照孤臣血,马革何怜烈士尸。志灭鲸鲵心欲奋,气吞虎豹力难支。岭南一段纲常事,付与当年史氏知。
挽陈衍死敌
荣膺一命出徂征,勇士堂堂统义兵。誓志矢心甘效死,愁云落日竟捐生。香山拟并孤高节,锦水空流咽哽声。英爽不随阴晦散,夜来长傍斗星明。
挽陈衍死敌
少年长抱请缨才,舞剑鸣弓出草莱。铜柱自期军业建,辕门谁料将星颓。半千部曲生逾壮,一寸丹心死不灰。怅望云台空一梦,英雄千载有馀哀。
元诗纪事
四十五卷。清陈衍编。由于唐宋、金代诗均有纪事,而元代独无。清初顾嗣立所辑《元诗选》影响颇大。钱大昕想与之同步,故采各家诗文集、笔记与《元史》资料辑为《元诗纪事》。然而,《元诗纪事》似为完稿,亦未见刊本。陈衍有虑于此,故于光绪间即着手于《元诗纪事》的编纂。此书为元诗诗评汇编。凡二十四卷,为初编本。所收之诗,共六百零三人,附歌颂谣谚、杂语等五十二首。此集有光绪间铅字本。民国十年(1921),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足本,凡四十五卷。收元八百余人的诗作或断句。此书卷首有光绪十二年(1888)陈衍自序、凡例。卷一为元文宗、顺帝,卷二为顺帝太子,卷三至二十七大体以时间为序,收入数百元代诗人及作品,卷二十八为割据者,卷二十九为流贼,卷三十为金代遗老,卷三十一为宋代遗老,卷三十二为元代诗人。卷三十三为道流,卷三十四为释子,卷三十五为宫掖,卷三十六为闺阁,卷三十七为女冠,卷三十八为尼姑,卷三十九为妓女,卷四十为藩属,卷四十一为无名氏,卷四十二为乩,卷四十三为仙神鬼怪,卷四十四为梦,卷四十五为歌颂铭谣等。是书对研究元诗极有裨益。有民国《国学基本丛书》、《万有文库》丛书本。
石遗室诗话
近人陈衍(号石遗)著。32卷。1929年商务印书馆(上海)初版,线装4册。卷首有著者《自序》。诗话第1则说明诗话之作是由于受到郑孝胥和沈曾植的怂恿,相当于自序。第2则叙述了道光、咸丰以来宋诗运动的兴起及其影响,第3则说明“同光体”一词的由来,可视为综论。以下便逐一论述了沈曾植、郑孝胥、林旭、陈三立、易顺鼎、叶大庄、陈木庵、杨增荦、江瀚、丁惠康、陈曾寿、沈瑜庆、林纾、秦树声、王乃征、俞明震等近代诗人。陈衍是同光体首领之一,此书是同光体诗派的主要论诗著作,对清末民初诗人,网罗较多,间有论及唐诗者。陈衍诗论中心为“三元说”,认为诗莫盛于开元、元和、元佑。强调宋人都是推本唐人余法而变化之。书中论诗的写作技法多有精妙之言。衍曾为《庸言杂志》、《东方杂志》撰诗话,后加以增订合并而成此书。又有《石遗室诗话续编》十卷。此书网罗清末民初诗人颇多,可与其《近代诗钞》相互补充。
台湾通纪
清代纂修的福建通志有三个本子。第一个是郝玉麟等修谢道承等纂的,刊於乾隆二年,凡七十八卷、首五卷。第二个是沈廷芳修吴嗣富纂的,刊於乾隆三十三年,凡九十二卷、首四卷。第三个是道光九年孙尔准等修陈寿祺纂、十五年程祖洛等续修魏敬中重纂的,刊於同治十年,凡二百七十八卷、首六卷、附一卷。我们曾把最後这部福建通志里台湾府的部分以及和台湾研究有关的资料抄出来,略加整理,称做「福建通志台湾府」,列为台湾文献丛刊第八四种。民国初期,福建又修了一部通志,凡六百卷,是陈衍纂辑的,刊於民国十一年。可惜全书没有刊竣,现在看得到的共有三百一十多卷。这部通志的第一部分是福建通纪,起周显王三十五年、迄清宣统三年,计二十卷;台湾的史事也包括在里面。我们就又把这一部分抄出来,称做「台湾通纪」,起明神宗万历元年、迄清德宗光绪二十一年,分为四卷。这部「台湾通纪」,不仅把割让前的台湾史事按照年月作有系统的记载,还把每一条记载所根据的原书注明在下面,对於台湾史的研究是很有用处的。
陈石遗先生谈艺录
《谈艺录》出自陈衍弟子黄曾樾手,《谈艺录前言》有言:“曾樾幸生同乡国,自有知识,则知景仰先生,窃揆梼昧,不敢自致于门墙。 丁卯孟冬初弦,由董仲纯丈介谒先生于文儒坊三官堂之匹园,呈诗文为贽。 ”黄曾樾拜师期间,聆听教诲,潜心研究,为备遗忘,条次记录陈衍的谈艺评论,“有所请益, 必为畅言,退而录之,以备遗忘,随闻随记,无有汇次,名曰《谈艺录》,记实也”,从丁卯拜师,到“十九年七月”,成书仅三年时间。 在《谈艺录》中涉及人物更多、话题更广,此外,大谈诗歌写作之法,对《红楼梦》亦有见地。 陈衍认为作诗要“学问足,虽求工亦不至于苦也”,要“深于经史百家以厚其基”,“学文字当取资大家”, 更告诫黄曾樾“文字与人品有莫大关系”,人正文章自然正气凛然;此外,如何作七律、为高调、避熟字等,均详细阐述。 对诗人的评点则如:“清初诗人,吴梅村固是大家,然即其擅长之七古论,只能备一格,作诗史观”;“樊榭诗五古七绝为上, 七律次之,五律又次之,七古为下”;“渔洋虽喜用典,而用得恰好处,簇簇生新,盖以少许胜人多许也”。从唐宋之杜、韩、白、陈师道、刘克庄等,至清钱谦益、王士禛、查慎行、厉鹗等名家,陈衍评各家皆细致入微,谈艺挥洒自如。
烛影摇红 叶遐庵丈客馆小集赋此兼呈黎六禾、詹无庵、陈寂园、冯秋雪、黄咏雩、胡伯孝诸同座
驿馆新凉,压枝馀绿当门敛。山眉空减晚来妆,一镜车尘罨。樽酒旗亭未酽。怎消他、芳时荏苒。不如终付,欹枕分茶,秋光同占。倚曲愁边,才情早谢承平艳。高楼西北几阴晴,清泪应难掩。醒眼登临自厌。近黄昏、孤悰潋潋。江湖倦鬓,接坐相看,吴霜盈点。
与同馆戏续前韵 其七
尘眼争看楚俗傩,书灯独对汉时驼。歌声无复渔家傲,处处金章换绿蓑。
题慈感寺极目轩 其三
尘眼登临清旷,水心楼阁峥嵘。欲见普门大士,菰蒲影里钟声。
和郭传师岁晚书事
尘掩龙韬玩具文,雨昏金甲岸纶巾。横行渐复思清海,高卧端来傲翠筠。推毂塞垣终用旧,调丝洞户且酬春。不辞胜日来追赏,却恐功名要及辰。
次韵酬和李中丞
尘掩阳关路,空劳歌渭城。未论霜鬓改,偏喜布裘轻。海近日常早,心閒梦不惊。山中何所有,葵藿向阳倾。
倦寻芳
镜尘掩瘦,帘月通愁,人病孤馆。伴客残春,禁受药烟飘断。旧著香罗经酒殢,新调繁轸当歌懒。暂朦胧,有铜街咫尺,钿车雷转。便侥倖、城乌啼散。更箭沈沈,窗曙犹浅。未必成眠,慵极半衾生恋。雁过时飘闻笛泪,花开翻恼登楼眼。楚云浓,料输他,簸钱庭院。
相见欢 其一
暗尘掩了筝床。药烟凉。悄指楼阴转过又斜阳。新梦断。旧愁乱。漫思量。只似貘屏春影巧迷藏。
相见欢
暗尘掩了筝床。药烟凉。悄指楼阴转过又斜阳。新梦断。旧愁乱。漫思量。只似貘屏春影巧迷藏。剪风不断兰薰。袅春云。听到一声筝雁已销魂。朱阁雨。翠帷语。几黄昏。消得缕金衣上落花痕。
留题宁川香盖寺壁
爱远登高尘眼开,为怜萧寺上经台。山川谁识龙蛇蛰,天地自迎风雨来。柳放寒条秋已老,雁摇孤翼暮空回。何人会得其中事,又被残花落日催。
和微之重感南唐事
叔宝倾陈衍弊梁,可嗟曾不见兴亡。斋祠父子终身费,酣咏君臣举国荒。南狩皖山非故地,北师淮水失名王。天移四海归真主,谁诱昏童肯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