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王士贞检校

多能我亦叹多才,较艺贤关屡中魁。南海忽惊王渤死,西河还动卜商哀。方期捧檄三山去,谩忆乘槎万里回。一掬平生师友泪,忍捋樽酒酬泉台。

题亡室真像

求名求利两茫茫,千里归来赋悼亡。梦井诗成增怅恨,鼓盆歌罢转凄凉。情钟我辈那容忍,乳臭诸儿最可伤。拂拭丹青呼不醒,世间谁有返魂香。

群峰春晓图赠王士贞之官三山

唱彻阳关酒未阑,渭城朝雨别篱难。三山春色多于柳,总在王维画里看。

周正字请赞亡母宜人王氏真

画得十分,依前不是。端坐北堂,琅琅仁义。文殊罔明把手行,入定出定恣游戏。

酌建阳王氏酒

不杯神观已陶然,三四蓬壶小有天。当日流霞唯一盏,却输玉妪是真仙。

律诗定体

一卷。清代王士祯撰。王士祯论诗虽主神韵,但也很重视音节与格律。《律诗定体》选录五、七言律诗各四首,字旁标平仄符号,概括地说明唐人律格。王士祯解释说:五律、凡双句二四应平仄者,第一字必用平,断不可杂以仄声,以平平止有二字相连,不可令单也。其二四应仄平者,第一字平仄皆可用,以仄仄仄三字相连,换以平韵无妨也。大约仄可换平,平断不可换仄,第三字同此。若单句第一字,可勿论。此论颇合汉语诗律中二音步的规律。此书丁福保跋记谓觅得新城王化家塾旧抄本。郭绍虞认为颇可怀疑,不符事实。此书最早之刊本为清嘉庆间雪北山樵所辑《花熏阁诗述》,其中有《渔洋答问》一卷即已收入之。后来,同、光间王懿荣刊《天壤阁丛书》中之《声调谐汇刊》亦收此书。常见者则为 《清诗话》本。

唐贤三昧集

诗总集。清王士禛编。三卷。录盛唐四十三家诗四百四十六首,以王维、孟浩然、高適三家分领各卷。自序引宋严羽“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和唐司空图“妙在酸咸之外”的论诗宗旨,并称“于二家之言,别有会心,录其尤隽永超诣者”,故所选以王维(一百十一首)及孟浩然(四十八首)二人居多,占全集三分之一以上;李、杜不录,盖仿王安石《唐百家诗选》体例。书名“三昧”,指的是超悟、空灵的境界。按士禛论诗,本主神韵之说,此编用意亦在贯彻其诗学主张,以矫正明格调论者专事模拟盛唐人体貌的倾向。但一味宗尚神韵,又不免带来偏颇。清翁方纲谓其“以盛唐诸家,全入一片空澄澹泞中,而诸家各指其所之之处,转有不暇深究者”(《石洲诗话》),清乔亿讥其“读古人诗,不于本领作用处求之,专赏其气味词调,及一二虚字传神,以为妙道”(《剑溪说诗》),均切中肯綮。有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刻本,《四库全书》曾加采录。另吴煊、胡棠有《唐贤三昧集笺注》,乾隆五十二年(1787)听雨斋刻本;后黄培芳又在笺注本上加以评点,有光绪翰墨园刻本;余如姚鼐、潘德舆等亦有评点本行世。为此书续编者,清史承豫有《唐贤小三昧集》三卷《续集》一卷,续选唐至德、大历间四十八家诗六百余首,有抄本流传;又有周咏棠《唐贤小三昧集续集》三卷,更续选唐贞元、元和以后人诗,抄附《唐贤小三昧集》后。

二家诗选

诗总集。 清王士祯(1641—1711)删录。二卷。士祯有《王氏渔洋诗抄》已著录。此集录明徐祯卿、高叔嗣二人诗。徐、高虽名列七子之中,然其诗上规陶谢,下摹韦柳,清微婉约,寄托遥深。士祯之诗实沿其宗。故取二人诗作之菁华,编为此集。徐诗多取自《迪功集》,高诗仅取其五言诗。是集凡一万五千余字。正文含古、今体诗一卷八十五首(迪功集选),苏门集选考功稿、读书园稿、晋阳稿等一卷六十四首, 如《雨兴》、《庐山》、《谒海上人相》等,所录皆取所长,弃所短,为二人佳作。其中徐诗含意隽永,情韵深长;高诗则偏重于抒发主观情思,以淡雅清旷见长。有《四库全书》本,《王渔洋遗书》本。

渔洋山人精华录

诗别集。十卷。清王士禛撰。此集是士禛诗作的自选本,托名其门人盛符升、曹禾。士禛生前享大名,主持诗坛应酬繁剧,作品亦多,刻集不少,而平庸之作的广泛传播,必然给读者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之感。士禛曾引东坡赞美晋人刘伶之诗云“诗文岂在多,一颂了伯伦”;又言黄庭坚、徐祯卿晚年自定其集,删其诗,所存之诗皆不多。因此,士禛也从已刊诗集——《渔洋山人诗集》、《续集》、《蚕尾集》、《南海集》、《雍益集》中选各体诗篇一千馀首,厘为十卷,其中古体诗四卷、近体诗六卷,托门人林估写刻,于清圣祖康熙三十九年(1770)问世。其佳作名篇,大多收入此编之中,故其流传极广,远过于《带经堂集》,后世读士禛诗者亦多读此集。《四库全书》即收此编,其他各集皆列入“存目”。后世注士禛诗者亦注此书,最早注本有清世宗雍正(1723—1735)间金荣《渔洋山人精华录笺注》,金氏始撰于康熙四十九年,成书于雍正十二年,前后历时二十五年。此书以笺注典事为主,较疏略,多错谬,但编年较准确,多引王氏自己文章、笔记以证其诗。高宗乾隆(1736—1795)间,著名学者惠栋撰《渔洋山人精华录训纂》,附《年谱》二卷及《金氏<精华录笺注>辩讹》一卷,指出金注本引书、地理、人物之错谬九十馀条。此书有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精刊本。另有《渔洋山人精华录会心偶笔》六卷,乃伊应鼎选编并评注。此书以评论分析为主。刊于乾隆二十四年。

花草蒙拾

清代词话著作。1卷。王士禛撰。此书专门品评《花间集》与《草堂诗余》两部词集所收录的作品。王士禛论诗提倡“神韵”,论词也持同样的主张,认为《花间集》与《草堂诗余》的妙处在于蹙金结绣而无痕迹。词须雕组而不失天然,要能够“写照象外”,极妍尽态,以此达到追魂摄魄的目的。本此出发,他高度评价李煜、苏轼、李清照的作品,说李煜入汴以后诸词,与“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同是千古情种”。对鲖阳居士屈解苏轼〔卜算子〕咏鸿词的行径深为不满,斥为“村夫子强作解事”。称苏词“直是轶伦绝群”,其“枝上柳绵”一首,恐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又引苏轼与黄庭坚的话概括苏词的特点,如醉后作草书,酒气拂拂,从十指间流出,又如其书挟海上风涛之气。凡此评论,都十分中肯。谈及诗、词、曲的分界,他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定非香奁诗。‘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定非草堂词也。”话虽然简略,但可令后人解悟三体的不同的抒情风格。本书有《昭代丛书》本,唐圭璋据以编入《词话丛编》。

渔洋诗话

诗话。清王士祯(1634—1711)撰。三卷。士祯有《王氏渔洋诗抄》已著录。此编成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总二百八十二条。士禛号渔洋山人,故名。三卷。论诗遵司空图《诗品》和严羽《沧浪诗话》理论,创“神韵说”,极力推崇王维、孟浩然诗中清远闲淡意境。对当时诗歌创作和理论影响很大。因过分追求不可捉摸的意境,讲究含蓄蕴藉,其甥婿赵执信曾作《谈龙录》力排之。有《清诗话》本。有“自序”。此书是作者晚年的回忆之作。内容为“生平与兄弟友朋论诗,及一时诙谐之语可记忆者”,在王士禛的数种诗论著作中理论价值较低。作者忆事及人,间或评点诗作,信笔写来,既表现出他提倡“神韵”、晚年重尊盛唐诗的观念。

香祖笔记

清王士祯撰。成书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有康熙四十四年序刊本、渔洋山人著述丛书本、光绪间申报馆丛书本、清代笔记丛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等。十二卷。为康熙四十二年(1703)、四十三年所作读书札记,内容以记叙传闻轶事,阐述名物源流,评议诗词,考订文字为主,纠正了前代笔记某些错误。也有一些条目反映了社会现实。如记京师卖水者,同人辈为其醵金娶妇事,见出清军抢掠贩卖人口所造成的悲惨后果。主要记载清初的典章制度、官吏升贬、京师名胜以及历代诗人的作品得失。随笔札录,是清初著名笔记之一。

古夫于亭杂录

笔记。清王士祯(1634—1711)撰。六卷。士祯有《王氏渔洋诗抄》已著录。是书为作者罢官归田后所作,写于《香祖笔记》之后。因既无凡例,又无次第,故曰杂录,以所居鱼子山之“古夫于亭”名之。全书四万余字。内容颇杂,经史子集无不涉猎,遇有新奇可感之事亦录之。自序谓无凡例,无次第,故曰“杂”,以所居鱼子山有古夫于亭,因以为名。共收笔记三百余条。

居易录

笔记。清王士禛撰。三十四卷。体例仿庞元英《文昌杂录》。其内容以考辨典籍、品评诗文、议论史事为主,兼记时事和异闻。《四库全书总目》云: “是书乃其康熙己巳官左副都御史以后,至辛巳官刑部尚书以前十三年中所记。”有康熙辛巳家刻渔洋全集本等。此书是他康熙二十八年(1689)官左副都御史以后至康熙四十年官刑部尚书以前13年中所记,共数百条,分为34卷。

分甘馀话

笔记著作。清王士禛撰。此书系其罢官家居时所撰。书名“分甘”者,取王羲之《与谢万书》中叙其率子孙游桑果林,“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娱目前”之意。凡四卷,二百七十八则,内容亦非专门论诗,而旁涉政、经、史、地、医、文等。谈诗则多以明、清诗人为对象。“其中《沧浪诗话》一条,独举冯班《钝吟杂录》之说,反复诋排,不遗馀力。则以士禛论诗宗严羽,而赵执信论诗宗冯班;核其年月,在《谈龙录》初出之时,攻班所以攻执信也。然执信讼言诋士禛,而士禛仅旁借其词,不相显斥,则所养胜执信多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中华书局《清代史料笔记丛刊》本。

池北偶谈

笔记。又称《石帆亭纪谈》。清王士祯(1634—1711)撰。二十六卷。士祯有《王氏渔洋诗抄》已著录。因居宅西有圃,圃中有池,池北有屋数椽,故名。分“谈故”、“谈献”、“谈艺”、“谈异”四类。凡一千二百九十二条,约三十万字。“谈故”记载清典章、科甲制度。如《八旗开科》、《台湾开科》等,“谈献”主要记叙明中叶至清初名臣、畸人,列女逸事。可补史阙。如《史阁部》记扬州城陷时,史可法自诣清营,不屈被杀,大义凛然。“谈艺”占全书三分之一,以神韵说评诗论画,亦有见解。“谈异”专记神鬼怪异,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诙谐嘲谑,寓有劝惩褒贬之意。有康熙二十八年(1689)闽中刊本,《清代笔记丛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中华书局一九八四年铅印本等。

手镜录

清初新城(今桓台)王士祯(1634—1711)撰。作者次子王启汸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任唐山知县。以唐山为小县,土瘠民贫,为使其洁己爱民,遂书《手镜录》一册付之。前有自序,凡五十条。原为手写本,至道光十九年(1839年),钱塘金守楷始正式刻印成书。旧列史书职官类。

陇蜀余闻

笔记。清王士祯(1634—1711)撰。一卷。士祯有《王氏渔洋诗抄》已著录。成书年代不详,近万字。内容专载耳闻目睹陇蜀间之遗闻轶事。如《献贼乱蜀》、《宁羌州嶓冢山大禹庙》、《倣山楼》、《吴山》、《西番彝人》等条,或载陇蜀历史事件,或考其地理记载疏漏处,或记其人文之盛,或志怪异琐闻,保存了陇蜀文化史、社会生活史的重要资料。惠栋《精华录训纂》曰:“陇蜀旧游之地,具详《驿程记》中此又记其所未备者也。”故是书与《驿程记》并读,可了解陇蜀全貌。版本颇多,有《丛书集成初编》本,《王渔洋遗书》本,《昭代丛书》本,《说库》本等。

牟氏陵阳集

宋代诗文别集。24卷。牟巘著。王士禛《居易录》称其诗有苏轼、黄庭坚的风格。《四库全书总目》谓其“杂文皆典实详雅”。总的看来,全集主要抒写遗民的凄怆婉恻的意绪。如《孤雁》:“如何苦作断肠声,度尽关山失弟兄。万里他乡谁是伴,单栖半夜若为情。 嘐嘐每叹众人薄,落落孤将一意行。只恐影沉湘水后,更无来者继高名。”《和梅君遇退闲》更表现出物我两忘的萧散情感:“鞅掌徒劳耳,人皆羡子闲。惟甘寄市隐,勿苦忆家山。街鼓朝眠稳,丹田夜气还。萧然无一事,意已出区寰。”其奏议书札,对时政亦有周到的论述。除《四库全书》本,常见版本尚有《吴兴丛书》本。

送王壬秋归湘潭

鸣华钟,调素琴。漆室老女方哀吟。不嫁不悲好颜色,不知何事伤春心。春心千里岁华晚,洞庭风起白波卷。游子对酒思故乡,秋士登高悲送远。不如一觞欢今夕,此会不比新亭集。横流能无沧海忧,陆沈差免神州泣。情怀难遣游梁人,声价犹同入洛日。机云入洛正青春,屣履公卿竞到门。东宫绝艳徐陵体,江左哀思庾信文。笔豪费尽珊瑚架,墨沈书残白练裙。璧月如花照琼树,汉皇好文偏不遇。谈经何意动红阳,献策岂能感杨素。贵游偶餍五侯鲭,微识早成豪士赋。作赋雕虫悔误身,横刀负羽耻依人。河北军中呵太守,征西坐上笑参军。十年偃卧衡山里,侯王徒隶峥嵘起。已知马槊胜文章,犹倚儒冠侮兵子。乡人不荐马长卿,生意刁骚殷仲文。种柳江潭忽已老,蓬莱再到今扬尘。闲关北来谁共语,朝野欢娱奏钟鼓。千官重见汉威仪,故宫仍是周禾黍。词客吊奇偶经过,野望苍梧涕泪多。不信禳灾凭属玉,竟符妖谶陷铜驼。沈炯登台空拜表,梁鸿过阙独哀歌。哀歌莫被中朝怒,拜表幡然念乡士。淮南丛桂娟娟生,不乐留住长安城。秦嘉上计终思妇,王式徵来本强行。九疑窈窕湘波绿,高楼正临湘水曲。女儿授学书满床,小妇弹筝美如玉。尽添鸿宝付名山,会听蒲轮动空谷。君去江干兰自芳,君诗荡气更回肠。欲从无奈湘潭水,我亦金门执戟郎。

1 2 3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