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生斋文甲乙集

文别集。清诗文集洪亮吉(1746-1809)撰。八卷。亮吉有《洪北江诗文集》已着录。此集系《洪北江诗文集》中之一部分,约十三万字。甲集四卷,乙集四卷。收文百余篇。皆系贬赴伊犁途中及其后所作,多为论学、论史及舆地之文。《昆仑山释》、《西海释》等舆地文字较精,亮吉据史书所载,尤以实地考察,论其山、海之地理位置、源流、特点,名称之由来及变化,多证前人所未及。《释玺》《释珠》诸音韵训诂之作,推求文字本训,可证许氏《说文》之不足。《天山赞》、《冰山赞》诸篇,描绘出祖国西北地区奇异风光。《春秋十论》等论史之着,尤有独到之处。乙集所载为骈文。文笔通畅,有奇气。通行有《四部丛刊》本,(题为《洪北江全集》)系据乾嘉间刻六十六卷本影印。民国年商务印书馆发行《洪北江诗文集》本。

北江诗话

诗论。清洪亮吉撰。六卷。亮吉有《洪北江诗文集》已著录。此编有仅刻前四卷或后二卷者,皆非全书。内容以论诗为主,亦有论及文、赋者,又有不少精确之考订。论诗以“性”、“情”、“气”、“趣”、“格”为等第,谓“诗文讲格律,已入下乘”。作者论诗强调“性情”、“气格”,认为诗要“另具手眼,自写性情”,赞赏唐杜牧的诗能“别成一家”的独创精神,批评沈德潜的诗要学古人的复古主张,对袁枚的“性灵说”亦表不满。前四卷为撰者晚年写定,后两卷是其子续刻遗著时整理而成。

卷施阁文集

别集。清代洪亮吉撰。甲集10卷,乙集8卷。亮吉字君直,号北江,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乾隆进士,官贵州学政。嘉庆二年(1797)贬伊犁,次年获释,后从阮元修《续资治通鉴》。洪长于舆地、考订,亦工诗文。是集为其手定,文甲集有《意言》和考、释、传、序之文。乙集卷2有辞赋之作,如《七招》、《过旧居赋》、《伤知己赋》,仿骚重情,不为理障。余为杂文,连珠等。洪擅骈偶,希踪八代,继轨六朝,与骈偶大家孔广森齐名。有乾隆六十年(1795)贵州节署刻本,《四部丛刊》即据此影行。另有《四部备要》(据《北江遗书》)本。

嘉庆宁国府志

安徽地方志。清鲁铨等修,洪亮吉等纂。三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铨号选堂,江苏丹徒人。乾隆进士,官宁国知府。亮吉有《乾隆府厅州县图志》已著录。宁国府创志于宋嘉定,至清乾隆凡六修。本志成于嘉庆二十年(1815),记事止十三年,约二百二十万字。卷首有汉至清宁国府全境图等五幅。图中新旧地名对照,古今沿革一目了然。有刘光显所绘北楼等二十三幅山水画,绘制精巧,堪称佳作。正文分沿革、疆域、职官、选举四表,舆地、营建、食货、学校、武备、艺文、人物、杂志八志,共十二门,含山、水、古迹、冢墓、寺观、田赋、户口、物产、名臣、宦迹、纪闻、旧志源流等五十目。表详而精,考证必求其是。沿革表列唐虞夏至清,并有汉至清大事记,祥异附后,山记有陵阳、敬亭、麻姑等六百六十余座山、峰、岭、岩,水载青弋江、泾水等百余处。记翠亭、铜井等百余处名胜古迹、百二十余处古墓、三百二十余处寺、观、菴,为颇有价值的考古、旅游资料。职官、选举、人物中所记人物多达八百余人。该志出自名家之手,体例完备、内容丰富,为清代方志佳作。有清嘉庆二十年刻本,民国八年(1919)泾县翟氏宁郡清华斋影印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十六國疆域志 上

阳湖洪亮吉撰。十六国疆域志,固与东晋疆域相辅而行者也。然志十六国之难,则更难于东晋。何则?其窃据之久者,不过数十年,少则止十数年。刘曜续开之州郡,既迥异于渊聪;石虎晚定之山河,又大逾于襄国。甚者姚苌以马牧起事,故崇镇保之势,以敌方州;赫连以统万建基,故芟郡县之名,尽归城主。后先错出,彼此互殊,纵欲指陈,殊难画一。一也。近时崔鸿十六国春秋,既系明人所辑,不足据凭。惟太平御览中所录,及诸舆地图经所引,尚属当日旧书,而简略特甚,十止二二三。晋书载记,又非详核,是依据者少。二也。当时霸史之见于隋唐经籍志者,有常璩汉之书十卷,旧唐书作蜀李书九卷,田融赵书十卷,旧唐书作赵石记二十卷,王度二石传二卷,旧唐书作不著名二石记二十卷,又二石为事二卷,旧唐书作六卷,范章燕书二十卷,张诠南燕录五卷,王景晖南燕录六卷,游览先生南燕书七卷,高闾燕志十卷,何神熙秦书八卷,席惠明秦记十一卷,姚和都秦纪十卷,张咨凉记八卷,旧唐书作十卷,刘景凉书十卷,史喻归西河记二卷,旧唐书作段龟龙,误饮。段龟龙凉记十卷,高道让凉书十卷,沮渠国史凉书十卷,无名氏拓跋凉录十卷,刘景敦煌实录十卷,和苞汉赵记十卷,吐谷浑记二卷,翟辽书二卷,诸国略记二卷,永嘉后纂年纪二卷,段业传一卷,南宋时巳渐次散失,是所搜采者尽十三也。卽有附见于晋…..

十六國疆域志 下

阳湖洪亮吉撰。十六国疆域志,固与东晋疆域相辅而行者也。然志十六国之难,则更难于东晋。何则?其窃据之久者,不过数十年,少则止十数年。刘曜续开之州郡,既迥异于渊聪;石虎晚定之山河,又大逾于襄国。甚者姚苌以马牧起事,故崇镇保之势,以敌方州;赫连以统万建基,故芟郡县之名,尽归城主。后先错出,彼此互殊,纵欲指陈,殊难画一。一也。近时崔鸿十六国春秋,既系明人所辑,不足据凭。惟太平御览中所录,及诸舆地图经所引,尚属当日旧书,而简略特甚,十止二二三。晋书载记,又非详核,是依据者少。二也。当时霸史之见于隋唐经籍志者,有常璩汉之书十卷,旧唐书作蜀李书九卷,田融赵书十卷,旧唐书作赵石记二十卷,王度二石传二卷,旧唐书作不著名二石记二十卷,又二石为事二卷,旧唐书作六卷,范章燕书二十卷,张诠南燕录五卷,王景晖南燕录六卷,游览先生南燕书七卷,高闾燕志十卷,何神熙秦书八卷,席惠明秦记十一卷,姚和都秦纪十卷,张咨凉记八卷,旧唐书作十卷,刘景凉书十卷,史喻归西河记二卷,旧唐书作段龟龙,误饮。段龟龙凉记十卷,高道让凉书十卷,沮渠国史凉书十卷,无名氏拓跋凉录十卷,刘景敦煌实录十卷,和苞汉赵记十卷,吐谷浑记二卷,翟辽书二卷,诸国略记二卷,永嘉后纂年纪二卷,段业传一卷,南宋时巳渐次散失,是所搜采者尽十三也。卽有附见于晋…..

礼记集说

一百六十卷。宋卫湜(生卒年不详)撰。湜字正叔、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历官武进令、朝散大夫、知袁州等。精于礼学,学者称为栎斋先生。是书始作于南宋开禧嘉定年间,宝庆二年(1226)成书并上表朝廷,九年后,即嘉熙末年复加修订,定为此本。自作《前序》、《后序》、《跋尾》,述其撰写始末颇为详细:盖首尾阅三十余载,故采摭群言,最为赅博,支取亦最为精审。卫湜广采自郑注以下凡说解《礼记》者共一百四十四家,其他书涉及《礼记》而被采录者尚不在此数。朱彝尊《经义考》考录经着最为繁复,而不知其书与不知其人者,尚有四十九家,可见卫氏之《集说》所采之宏富。明初修定《礼记大全》,乃以陈澔注立于学官,而湜注一直处在若隐若显之间。而所贵者,此书于所录诸书中,除郑注、孔疏外,原书无一幸存者,全赖此书得传,堪称《礼家》研究之渊源。而其所存资料亦可谓前无古人,后世亦罕见来者,故卫氏之《集说》为《礼记》乃至经学研究贡献颇丰,且对后世学者影响深远,如黄震《读礼记日抄》、陈栋《礼记集义详解》等均依据此书删节,后附于己意而成。而清代名儒洪亮吉又作《续卫氏礼记集说》,就卫书再加以增益补充。然卫氏《集说》亦有不足之处,如卷帙浩繁,于初学者不利;对经文之说解一如清人杭世骏《读礼记集说自序》所言:“采葺至广,大约章句训诂之学。”传本有《通志堂经解》本。

果堂集

诗文别集。清沈彤(1688—1752)撰。十二卷。清乾隆十九年(1754)刻本,后收入《果堂全集》。又《四库全书》本。阮元收入《皇清经解》者仅1卷,只收关于经义诸条。沈彤(1688—1752),字冠云,清吴江(今江苏)人。师事何焯,而淹贯群籍,精于考据,实出何焯上。当时全祖望、惠栋,都极叹服。著有《周官禄田考》、《三经小义》等。本书12卷,以阐发经义为主,如《周官颁田异同说》、《五沟异同说》、《井田军赋说》、《释周官地征》等篇,《四库提要》称其“皆援据典核,考证精密”。又如《释骨》1篇,《四库全书总目》单独收入子部医家存目,《提要》称其“考证皆极精核,非惟正名物之舛,并可以纠针砭之谬。”后来学者如孙星衍作《释人》,任大椿作《释缯》,洪亮吉作《释舟》等,都导源于沈氏《释骨》。沈氏治学,不存门户之见,既长于名物训诂,也不废宋人理学,本书《述先师仪封张公训》一篇,可以窥见其志趣。沈氏平生于礼学用力最勤,曾与修《三礼》,因而本书中关于《周官》典制、《仪礼》丧服的考证,最为精到。总之,本书对古代典章制度、名物训诂及医学研究,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十六國疆域志﹝共16卷﹞

十六国疆域志卷一 阳湖洪亮吉撰。十六国疆域志,固与东晋疆域相辅而行者也。然志十六国之难,则更难于东晋。何则?其 […]

续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卷,清毕沅撰。此书付刻未及半,毕沅生前仅初刻一○三卷,毕家因贪污遭籍没而止,书稿散佚,桐乡冯集梧买得全稿补刻成二百二十卷。《续资治通鉴》跟《资治通鉴》有不少出入,续通鉴大量引用旧史原文,叙事详而不芜;仅有取舍剪裁,而无类似温公的改写熔炼,亦无“毕沅曰”等各家史论。《续资治通鉴》作者虽挂名毕沅,然名家钱大昕、邵晋涵、章学诚、洪亮吉、黄仲则等均参预其事,此书实成于众人之手。梁启超对该书评价极高,认为“有毕《鉴》则各家续《鉴》皆可废也”。

盛京疆域考

历史地理著作。清杨同桂、孙宗翰辑。1902年成书。六卷。同桂有《沈故》已著录。宗翰字筱藩,山东黄县人。是书为杨、孙二人在海龙厅(今吉林海龙)为官时,参考史书记载,对历代东北建置析疑订误辑成。光绪二十八年(1902)刻印成书。约五万字。以正史地理志为纲,参考了李兆洛的《历代地理志韵海今释》、洪亮吉《补三国疆域志》、顾祝禹《读书方舆纪要》编辑而成,详考盛京之地理,考证中涉及满族兴起时之史事尤多。有《辽海丛书》本传世。

骈体文钞

骈体文选集。编选者李兆洛是一位擅长考据的学者,精通音韵乐律、史地历算等。当时,桐城古文风行于世,唐宋八大家成为众望所归的文章典范。但骈文作者代不乏人,乾嘉之间甚至有“骈文八大家”之称,其中著名者如袁枚、孙星衍、洪亮吉、孔广森、汪中等,无论从才气上,还是从学力上,都足以睥睨桐城古文。加上还有阮元这样“总督”级别的文臣为其摇旗呐喊,骈文在清代中期号称“中兴”。但是,姚鼐编选的《古文辞类纂》问世后,桐城古文大出风头,被许多人视为文章的“正宗”。李兆洛有感于此,就动手编选了这部《骈体文钞》,以向读者展示骈文的魅力。从篇幅和体例上看,《骈体文钞》与《古文辞类纂》旗鼓相当,都是中型选本。它选录秦至隋末的骈体文七百七十四篇,分为上中下三编,每编又按文体分类编排。显然,《骈体文钞》侧重在追溯骈文在唐代以前的传统,以向读者证明骈文曾经有过的辉煌,从而来与桐城派所标榜的从唐宋八大家至归有光、方苞等人的古文传统抗衡。在这种文体之争的背后,其实有着更深刻的思想背景。一般而言,古文与“载道”的传统有不解之缘,而骈文则与追求美文学的风尚有关,两派互为消长,便构成了古代文坛上特有的景观。不过,李兆洛所谓的“骈体文”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他有位学生发现《骈体文钞》居然将贾谊《过秦论》、司马迁《史记·自序》、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诸葛亮《出师表》等散体文都网罗在内,名实不符,建议老师改一改。李兆洛当即回信教训这位学生说:你难道没有看过我在书前写的序言吗?我在那里明确说过,唐代以后才有所谓“古文”之名,秦汉以上文章都是“骈体”。也就是说,李兆洛所谓的“骈体”,并非通常意义上的“骈四俪六”即特指六朝以后讲究声律对偶的文体,而是泛指采用偶句的一切文体,包括诸子散文,其目的是想跨越古文和骈文的鸿沟,“欲合骈散为一”,这是阅读此书时应该加以注意的。

郎潜纪闻

笔记。近代陈康祺著。五十三 卷。凡《初笔》十四卷,《二笔》十六卷,《三笔》十 二卷,《四笔》十一卷。《二笔》又称《燕下乡脞 录》,《三笔》又称《壬癸藏札记》,《四笔》又称 《判牍余渖》。专记清代之事,内容大致可分五 类,一是记文苑士林,二是记宦海官场,三是记 典章制度,四是记社会情况,五是记所谓圣君 隆治。第一类数量最多,或叙遗闻,或录诗作, 剖析源流,品评得失,颇有文学史料价值,王士 禛、朱彝尊、施闰章、赵执信、姜宸英、厉鹗、沈 德潜、翁方纲、钱大昕、洪亮吉等著名文人均所 涉及。《初笔》有自序,《二笔》有杨岘序,《三 笔》有张文虎序,有光绪间初刻本、宣统间扫叶 山房石印本、民国间《清代笔记丛刊》和《笔记 小说大观》本、1984年中华书局点校本。《四 笔》亦有自序,原仅见孤本抄本,1990年中华 书局据之排印出版。

秋夜寓直即事怀赠萧令公裴侍郎兼通简南省诸友人

圣主万年兴,贤臣数载升。古灵传岳秀,宏量禀川澄。畿甸举长策,风霜秉直绳。出车遥俗震,登阁满朝称。赋简流亡辑,农安政理凭。还家新长幼,巡垄旧沟塍。忠梗大勋立,寰瀛堕业惩。焚香兼御史,悬镜委中丞。旟隼当朝立,台骢发郡乘。司徒汉家重,国典颍川徵。云路俄平入,台阶忽上凌。秉钧调造化,宣綍慰黎烝。金省方秋作,瑶轩直夜凭。中书赠陈准,右相简王陵。三杰贤更穆,百僚欢且兢。摇怀及宾友,计曲辨淄渑。阊阖暝阴散,钩陈爽气凝。月深宫树转,河近禁楼冰。卑吏夙驱策,微涓效斗升。望麾宵继火,书板曙怀蒸。彼此虽流盼,规模转服膺。惠将霄汉隔,劳或岁时矜。位重恩宁滥,才轻慑不胜。林峦甘独往,疵贱苦相仍。敢忘衔花雀,思同附骥蝇。平生逐鸟雀,何日嗣苍鹰。

临安集

六卷。明钱宰 (1299—1394)撰。钱宰,字子予,一字伯均,会稽 (今浙江绍兴)人。元至正间进士,因亲老不赴公车,教授于乡。明初征修《礼乐书》,洪武六年 (1373) 授国子助教,以赋 《早朝诗》忤旨,遣归。二十七年 (1394) 又召修 《书传会选》。书成,优赉加博士,致仕。著有《临安集》六卷。其集明代仅有抄本行世,如澹生堂抄本,凡十卷,诗文各为五卷,前有洪武二十九年(1396)钱宰自序。但抄本行世极少,《明史·艺文志》、焦竑的 《国史经籍志》均未著录。是集是从《永乐大典》中搜集采掇编排而成的。凡六卷。钱宰学有原本,在元末已称宿儒。韩宜可、唐之淳皆其弟子。其诗吐辞清拔,寓意高远刻意古调,不屑为艳仄之体。徐泰 《诗谈》亦称其诗:“以霜晓鲸音,自然洪亮。”古文虽非所擅长,能谨守法度,亦无卑冗之习。是集被收入 《四库全书》。

再游西山

南谯古山郡,信是高人居。自叹乏弘量,终朝亲簿书。于时忽命驾,秋野正萧疏。积逋诚待责,寻山亦有馀。测测石泉冷,暧暧烟谷虚。中有释门子,种果结茅庐。出身厌名利,遇境即踌躇。守直虽多忤,视险方晏如。况将尘埃外,襟抱从此舒。

春霁/秋霁 春晴

迟日融和,乍雨歇东郊,嫩草凝碧。紫燕双飞,海棠相衬,妆点上林春色。黯然望极。困人天气浑无力。又听得。园苑,数声莺啭柳阴直。当此暗想,故国繁华,俨然游人,依旧南陌。院深沈、梨花乱落,那堪如练点衣白。酒量顿宽洪量窄。算此情景,除非殢酒狂欢,恣歌沈醉,有谁知得。

奉酬丘子野表兄饮酒之句

微褐不充体,寒夜怀重衾。古来穷庐士,岁暮多苦心。苦心亦何为,世路多崎嵚。不藉杯中物,离忧坐自侵。举杯当勿辞,何为复沉吟。醺酣遗所拘,神虑契遐襟。荒湎思前戒,欢谣发清音。雅唱一何高,仰酬非所任。申章聊叙报,洪量亦余钦。

寿佟太夫人三月七旬晋九

花满春城酒满卮,高堂庆祝正芳时。年登耄耋邀天眷,身历艰辛仰姥慈。共说唱随宣令德,侧闻训迪迈严师。称觞深愧无宏量,窃效台莱上寿词。诗礼传家重孝贤,芬扬彤管式绥边。每因助读添针线,屡为承欢彻珥钿。风雨关怀先众起,晨昏著意后时眠。生平物力弥珍惜,八十年来未改弦。贤嗣干城树令名,遐龄天锡瑞河清。春风入座安调息,华发盈颠自建行。吉日良辰联上巳,辉腾婺宿祝长生。慈祥心地温恭度,嘘吸冲和善气迎。莱彩斑斑笑语多,当筵王母尽婆娑。康宁福寿徵洪范,觞咏宾朋胜永和。绕膝芝兰花吐萼,介眉樽斝酒生波。北堂孝养南陔志,谱入笙镛继雅歌。

1 2 3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