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杜鹃花赐高士奇

石岩如火本天台,秀质丹心日月催。移根禁苑清诗句,朱夏山林惜茂才。

日讲毕同翰林张英高士奇励杜讷看荷

千队芙蓉太液池,迎薰初散讲筵时。螭头绝胜金莲烛,自有清香送晓飔。

夏日登景山同翰林张英高士奇作

日暮登山览八荒,翰林随辇进辞章。君臣同乐松阴下,时雨将来入未央。

行殿读书示翰林侍讲高士奇

六御东巡海上回,夜深思古帙重开。秘书日日随行幄,玉辇前头珥笔来。

题西溪山庄以竹窗二字书赐高士奇

花源路几重,柴桑皆沃土。烟翠竹窗幽,雪香梅岸古。

松亭行纪

游记。清高士奇(1644—1703)撰。一卷。士奇字澹人,号江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官礼部侍郎。撰有《塞北小钞》、《春秋地名考略》、 《扈从西巡日录》等。康熙二十年(1681),帝奉太皇太后行幸温泉兼巡塞外,士奇扈从。三月二十日自北京出发,出喜峰口至承德围场、察汉城等地,五月返京。是书记其始末并道里见闻,约一万余字。记及河北、 内蒙山川、城邑、名胜古迹、道路、关隘、温泉、风俗等颇多,足资参考。有《四库全书》本。 《说铃》本等。

扈从西巡日录

一卷。清高士奇撰。康熙十年(1671),康熙帝巡视山西,驻骅五台山,高士奇以侍讲供奉内廷,扈从前往。本书即按日记其从京师至五台山沿途见闻。始于二月十二日,迄于三月初七日。凡山川古迹,人物风土,皆考源流,颇为详核。而康熙帝所至之处欢迎盛典,亦一一具载。卷末附高士奇沿途所作诗二十四首。有《说铃》(康熙本、道光本)、《四库全书》本、《昭代丛书》(道光本丙集第三帙)本、《小方壶斋舆地丛抄》(第一帙)本等。

扈从东巡日录

日记体史书。清高士奇著。康熙21年(1682),士奇以翰林侍讲扈圣祖东巡,省谒陵寝,观兵松花江上,归后撰成日录。凡2卷,卷前序文5篇,卷末殿以附录,约计3.5万言。全书以时间为经,考记处所为纬,以历史内容为中心,于所过山川、郡县、兀塞、要害之地,抚今追昔,探求本源。或详或略,一一载述。略则三言五语,破的而止;详则不惮其烦,旁征博引,备载与该处相关之史绩,歌咏盛美,铺陈帝业开创之艰,以彰先帝英武远略。复旁及山经地志、物产资源、民族民俗、历史沿革、神话传说等等。或考山川兀塞,或述射虎於山、渔鱼於渊,或记土著流人,或览战争遗迹,或访金源宫阙所在,并征诸旧史。至残碑断碣,亦靡不摩娑。其附录,乃备历松花、混同、白山、黑水之真实记录,多为辽金元史志所未具。全书反映了东北社会政治、经济、军事、人民生活各个方面,是研究东北地方史重要参考书。

金鳌退食笔记

宫苑志。清高士奇(1644—1703)撰。二卷。士奇有《扈从东巡日录》已著录。此书系作者供奉内廷,公余之暇偶访曩时旧闻,征信载记,康熙二十三年(1648)成书。约二万四千字。所著是书2卷,上卷介绍了太液池、瀛台、乐成殿、紫光阁、芭蕉园、玩芳亭、承光殿、琼华岛等处建筑,下卷介绍了大高玄殿、乾明门遗址、玄都胜境、藏舟浦、雪池、五龙亭、凝和殿、迎翠殿、西海神祠、乾佑阁、大西天经厂、左临海亭、右临海亭、聚景亭、宏仁寺、清馥殿、腾禧殿、櫺星门、果园厂、玉熙宫、大藏经厂、万寿宫等等。

江村销夏录

三卷。清高士奇撰。此书是高士奇告归平湖之日,以所见法书名画,考其源流,记其绢素长短广狭,后人题跋图记等,一一记载而成此书。其体例很象《铁网珊瑚》和 《清河书画舫》,稍有不同的是间加评定之语,并将自己所作题跋附入其中。古代著录书画之书,至此体例才开始严密有致,所以后来的 《石渠宝笈》、《秘殿珠林》等多仿效之。又此书所录皆为高士奇亲见,考记更为精审。卞永誉的 《式古堂汇考》已将此书全部载入,可见此书极为鉴赏家所重。此书前有康熙三十二年(1693) 自序。书名 “江村”乃是高士奇之号。书中内容是从晋王羲之《袁生帖》记起,至明代陆治《榴花白雉图》止,只按时代为序,不分类,卷与卷之间亦无明显界限。书中对明代名家如文征明、沈周、唐寅、仇英诸家皆有所记,只缺董其昌,按其凡例说:董文敏公书画为近代第一,所见真迹甚多,另为一卷。但后世并不曾见,可能是未及刊行。另外书中亦有少量失实处。此书主要版本有:乾隆年间刘氏修洁斋刊本、日本宽政十二年江户须原茂兵卫等刊本、《风雨楼丛书》本。

春秋地名考略

十四卷。高士奇撰。高士奇字澹人,号江村,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代着名史学家、经学家、诗人。康熙二十四年,高士奇奉敕撰《春秋讲义》,因考订地理,撰成此书奏进。然据阎若璩《潜丘札记》,则此书之实际作者乃徐善(字敬可,《四库提要》作徐胜,误)。其书以《春秋》经传地名分国编排,首列国都,次及诸邑,每一地名之下,先录本文,次详杜注,然后以先儒注疏及各史志传参考之。其《自序》云:“元凯所注,十得八九,其有阙而失据者,则京相旸之《春秋土地名》三卷、郑樵《春秋地名谱》十卷,杨湜《春秋地谱》十二卷,以及郦善长注《水经》、陆淳《春秋纂例》、张洽《春秋集传》多所考居,补元凯所未备。”其书考证颇为精核,如:“瓦屋”条云:“隐八年,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杜注:周地。臣谨按:《传》称会于温、盟于瓦屋,瓦屋距温当不远,故杜注言周地也。或言东昌府濮州观城县四十里有瓦屋城即三国会处,去温甚远,不可从。”又“邬”条云:“隐十一年王取邬、刘、蔿、邗之田于郑。杜注,邬刘二邑在河南,缑氏县西南有邬聚、西北有刘亭。蔿、邗,郑邑。臣谨按:乌有二,《后汉书》缑氏有邬聚,即此地,今在偃师县西南;晋司马弥牟为邬大夫,在汾介休东北。”其书由于是进呈御览之作,故清儒颇为推重。徐乾学《序》赞其“搜采之博,考辨之精”,“其用心之勤,则在乎贯通全经”,“此书非直元凯功臣,抑且为《禹贡》职方之嫡系”。朱彝尊《序》亦称其“考迹疆理多所厘正,简矣而能周,博矣而能要,无异聚米画也,振衣而挈其领也”。然此书亦时有贪多炫博,转致琐屑之弊。如鲁庄公筑台临党氏,遂立“党氏台”一条,而党氏台实与地名无关;又如晋以先茅之县赏胥臣,遂立“先茅之县”一条,却又不指明为何地。如此之类,曾是过求详备之失。揆其原因,大抵因其为进呈御览之作,故宁滥而勿缺。现存康熙二十七年高氏清吟堂刻本。

蓬山密记

高士奇是康熙帝十分喜欢的词臣。生于顺治二年(1645年),卒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本文写的是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帝第五次南巡,高士奇随驾入京的见闻,有助于人们了解到更加生活化的康熙皇帝。此次归乡后不久,高士奇于6月病故,这也是君臣二人的永别,读来不由使人叹惋命运无常。

左传纪事本末

中国古代纪事本末体春秋史。高士奇编纂。主要版本有四库全书本,纪事本末五种本,纪事本末汇刻本,历朝纪事本末本。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的校点本是现行较好的版本。高士奇(1645—1704),中国清初历史学家。字澹人,号江村,浙江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曾由监生供奉内庭,后授翰林院侍讲、侍读,迁詹事府少詹事,终礼部侍郎。为人机巧便捷,善阿谀取容,颇得康熙宠遇。一生著述甚富,但多为随扈之作,如《扈从日录》、《随辇集》、《塞外小钞》、《松亭竹记》等。其历史著作有《左传纪事本末》、《春秋地名考略》、《左传、国语辑注》。本书以南宋章冲《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为基础编纂而成。依据《左传》提供的史料,把春秋240余年的历史,以国为中心,归纳为53个专题。每个专题为一卷。共53卷。其中周4卷,鲁11卷,齐7卷,晋11卷,宋3卷,卫4卷,郑4卷,楚4卷,吴3卷,秦1卷,列国1卷。如关于晋国就有“曲沃并晋”、“晋灭虞虢”、“晋文公之伯”、“晋楚争伯”、“秦晋交兵”、“晋悼公复伯”等11个专题。编纂中,还参考了《公羊传》、《谷梁传》、《国语》、《史记》等先秦两汉间史籍,并以“补逸”增补有关史料,以“考异”附录不同的说法,以“辨误”纠正传闻失实的记载,以“考证”说明所记史实的依据,以“发明”说明加进了作者的意见。各篇之末附以“臣士奇曰”对史实进行评论,概括介绍本篇内容。本书编排眉目清晰,便于人们了解每一历史事件的始末及内部联系,是研究春秋史的重要参考书。

菊磵集

又名《信天巢遗稿》。诗别集。南宋高翥撰,清高士奇编辑。一卷。翥字九万,自号菊磵,余姚(今属浙江)人。好读书,厌仕进,隐居教授里中。匾所居曰“信天巢”。此集辑录五、七言近体诗凡百八十九首。后附宋高鹏飞撰《林湖遗稿》,宋高选(其父)、高迈(其叔父)撰《江村遗稿》,宋高似孙撰《疎寮小集》。诗作以写景、唱和之作为多。为“江湖派”中较有才情作者,黄宗羲极为推崇,尊为“千年以来”余姚人之“诗祖”。有《四库全书》本、《南宋群贤小集》本、《两宋名贤小集》本、《汲古阁影南宋六十家小集》本。

编珠

现存最早的古类书。隋杜公瞻奉隋炀帝之命编录。此书原有四卷,现存一、二两卷。一度失传,至清康熙时,史学家高士奇偶然在废纸堆内发现,但仅存一、二两卷。后来高士奇把《编珠》按原目补为四卷,又续编了两卷,于是成为《编珠》四卷、《续编珠》二卷。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经徐乾学作序,三十七年高士奇重加增删、作序刊行于世,至今所见就是这个刊本。六卷中只有前二卷是杜氏原书,而前二卷每一门类的后面,都有高氏的补充,注以“以下补入”的字样。《编珠》原目分十四个部类,现存者一二卷的五个部类,引书据统计为194种。由于此书出现较晚而引起真伪问题的争议,被屡遭怀疑,认为不是先唐著作,其所引的古籍,清代辑佚、校勘学者几乎没有利用。但经学者专家考证,认为伪造之说是错误的。清代大内确有此书残本前二卷,且确为杜公瞻原作,卷帙虽少,而征引古籍文字,还多出于现存隋、唐、北宋类书之外。因此,它在校勘、辑佚工作中是较有价值的。

御定分类字锦

六十四卷。康熙六十一年官撰。清圣祖康熙皇帝御定。本书采集古籍中成语,裁为骈偶,分类编辑而成的。每类之中,以二字,三字,四字为顺序。每条之下,又详引原书。类书全用对句的形式,始于隋朝杜公瞻的《编珠》。但《编珠》在《隋志》、《唐志》中都不载。至《宋志》始有著录。而宋人却无有引用。至康熙时才有高士奇家刊本。此本体例详明,为作文赋诗之用,十分方便。《四库全书总目》称曰:“至于累牍连篇,集为巨帙,无一字一句之不工,则自古以来,未有逾于此编者矣。” 有康熙六十一年刊本、《四库全书》本。

三体唐诗

唐诗选本。六卷。宋周弼编选。弼字伯㢸,汶阳(今山东宁阳)人。 另有《汶阳端平诗隽》。此书专选唐人七言绝句、七言律诗及五言律诗,故名“三体”。用所选诗以说明七绝、七律、五律诸体的特点及其写作方法。编选者对各体详细分格,依格编排。其七言绝句分七格,有实接,虚接,用事,前对,后对,拗体,侧体;七言律诗分为六格,有四实,四虚,前虚后实,前实后虚,结句,咏物;五言律诗分为七格,有四实,四虚,前虚后实,前实后虚,一意,起句,结句。每格内容特点,编选者均于书前“选例”中予以说明,如实接,编选者释曰:“截句之法,大抵第三句为主,以实事寓意,接处转换有力,若断而续,涵蓄不尽之趣,此法久失其传,世鲜有知之者矣。”全书共六卷,每体各二卷。此本行世后,评价颇多分歧,褒贬各异。持平而论,此选本所选尚精。因此书旧多以元释圆至之注本行世,故又名《笺注唐贤三体诗法》。清高士奇有补正本,盛传敏、王谦有纂释本。圆至,字牧潜,号天隐,高安(今属江西)人。其注有双行夹注,亦有尾注,多疏通、解释一类,并非笺注。时有题解。亦有不注者,多见于五律部分。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注“疏陋殊甚”。

立冬节斋宿竹宫悼姚高士 其五

认取太虚无一物,本无幻翳况空花。桃椎思邈还知否,佳传宁无良史家。

赠黄得之二首 其一

海内谈诗早,声名高适齐。风尘同伫望,衣食各卑栖。落日双雕急,空林孤兕啼。愁闻更出狩,校猎羽林西。

赠黄得之二首

海内谈诗早,声名高适齐。风尘同伫望,衣食各卑栖。落日双雕急,空林孤兕啼。愁闻更出狩,校猎羽林西。我爱黄江夏,云山夙有期。风流怀上世,潇洒有清诗。笑拾沧江月,行歌青桂枝。嵇康得石髓,王烈许从师。

1 2 3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