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即左宗棠旧部在牛庄守卫与日军作殊死搏斗
折足将军勇且豪,牛庄一战阵云高。前军己报元戎死,犹自单刀越贼壕。
一士类稿
徐一士撰。收文章二十四篇。内容以清末掌故为主,其中对肃顺、左宗棠、王闿运、梁启超、章太炎、柯劭忞、陈三立、段祺瑞、徐树铮、孙传芳等人轶事记述尤详。所记故事,或为亲身见闻,或为转录孤本,或杂录各种记载而予考证比较,可补充、校正正史之不足。
大清三杰
晚清时节,当西方大国强势崛起时,华夏大地上却皇朝暗淡、官场腐化,外有列强侵略,内有农民起义,特别是太平军势如破竹,大清帝国危在旦夕。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本是传统意义上的士人,却欲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创办湘军,操练水师,握筹布画,与太平军展开一场殊死较量。
洪秀全演义
《洪秀全演义》是我国近代小说史上一部重要作品,它是继史学著作《太平天国战史》以后,第一部热情歌颂太平天国革命历史的长篇小说。作者把太平天国革命这一实绪纷繁、人物众多的重大历史事件,加以概括和剪裁,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并以艺术的笔触,描绘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兴起、壮大、衰亡的过程。小说虽以刻画太平天国的历史、人物为主,但写与之对立的清廷,除对所谓“中兴名臣”如曾国藩、左宗棠及李鸿章等,有皮里阳秋的嘲讽和贬斥外,一般都比较客观,并无丑化
范文忠集
明代诗文别集。范景文著。范景文所著诗文有《味元堂疏稿》、《忠仁堂存稿》、《玉静阁存稿》、《且园存稿》、《澜园存稿》、《餐冰斋诗稿》。其子范毓秀与其甥王孙锡等合编为《范文忠公初集》,凡12卷,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刊刻行世。《四库全书》收录本以此刻本为底本。另存有《范文忠公文稿》的稿本,不分卷,上有清张之洞的题签,左宗棠、张之洞、李鸿藻、陈宝琛、张佩纶等人的题诗,颇有文献价值,值得珍视。其诗文皆有一定成就。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评论说:“梦章秀羸文弱,身不胜衣,啜茶品香,论诗顾曲,每以江左风流自命,一旦持大义,抗大节,屹然与高阳、定兴并峙,崆峒戴斗,为之生色。”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评其诗说,其“博综旧章,领袖群雅。其诗发扬而不厉,新警而不佻,独自成家,不饮狂泉之水。”《四库全书总目》评其奏议说:“今观集中摄铨、副铃诸稿所载奏议,大抵剀切详明,切中时弊。而抚豫、出镇等稿所戴诸疏,于兴利除害之方,规画不遗余力。虽遭时艰棘,弗获尽用,而经世之才,实可具觇其崖略,是又不独以义烈见重矣。”
近百年湖南学风
思想史著作。钱基博著。全书9篇,为作者抗日战争时避兵湖南所作。在第一篇“导言”中追溯了屈原、周敦颐、王夫之对湖南学风之影响。在第2~8篇中,分别介绍了汤鹏、魏源、罗泽南、李续宾、王錱、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刘蓉、郭嵩焘、王闿运、阎镇珩、邹代钧、罗正钧、谭嗣同、蔡锷、章士钊等17人的思想。其特点是突出强调各家的经世致用思想,如作者在第9篇“余论”中所云,这17人中“其人有文人、学者、循吏、良相、名将,不一其人,而同归于好学深思;其事涉教育、政治、军谋、外交、欧化,不一其术,而莫非以辅世长民”。作者写作此书之宗旨也是为了激励今人:“张皇湖南,而不为湖南,为天下;诵说先贤,而不为先贤,为今人。”抗日战争时期由兰田袖珍书店和安化桥头河求知书店印行,1985年岳麓书社将此书与李肖聃《湘学略》合刊重版。
客座偶谈
四卷。近人何刚德撰。民国十一年(1922年),何刚德曾刊刻《春明梦录》一书。本书之作,意在补前书之缺漏。主要记载清代的典章制度、名人软事、社会风俗等,尤以记述清代典制为详,涉及宫制、军制、学校、科举、财政等各个方面。如对官员俸禄、养廉银及军费开支的记载及评论就很有参考价值。此外,对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如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张佩纶等的言行亦有记述。由于书中所记多为作者亲身经历,故史料价值颇高。原有民国二十三年刻本(1934年)。今有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9月影印本,并与《春明梦录》合为一册,列入《清代历史资料丛刊》。
归庐谈往录
安徽桐城徐宗亮著。光绪十二年刻本,《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据以著录。成于光绪十二年(1886)。系作者见闻杂录,凡六十三则。卷一皆清军将领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等用兵、任人、行政逸事。卷二记慈禧太后杀肃顺、官场杂事,以及广西风土、民情、边事和中法战争时刘永福、唐景崧、徐延旭等人琐闻。徐氏尝居胡林翼、李鸿章幕,与左宗棠关系尤密,故书中对清军内情亦有反映,如述湖广总督官文与胡林翼相互利用,湘、淮、川、楚军间之矛盾重重和湘淮军饷制优劣情况等,均可资参考。
春冰室野乘
杂史。清李岳瑞撰。3卷。关中丛书之一。岳瑞字孟符,陕西咸阳人。光绪进士,以工部员外郎充总署章京,因赞成变法被革职。本书记有清一代轶事遗闻,不分年代,随事标题。有曾国藩、左宗棠等逸事,以及内务府糜费、奏疏纰缪、文牍谬误等共140余则。对左宗棠在西北镇压回民起义及其大肆搜括活动有所揭露。民国二十五年(1936)宋联奎、王健、冯光裕校点印行。收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回民起义》第四册。
湘军志
《湘军志》是一部记载晚清湘军的纪事本末体志书。王闿运撰。清光绪七年(1881)成都尊经书院初刻。有光绪十一年长沙斠微斋刊本; 光绪十二年虞山鲍氏以《湘军水陆战记》为题,在上海刊行的石印本等。1983年湖南岳麓书社将该书与《湘军志平议》、《续湘军志》合集,列为 “湘军史专刊” 的一种出版。《湘军志》始撰自光绪三年五月,成书于光绪七年闰七月。共16篇 。约9余万字。采纪事本末体裁,分别以湖南防守篇、曾军篇、湖北篇、江西篇、曾军后篇、水师篇、浙江篇、江西后篇、临淮篇、援江西篇、援广西篇、援贵州篇、川陕篇、平捻篇、营制篇、筹饷篇等为目。详细叙述了湘军自咸丰三年(1853)由曾国藩在湖南编练成军,先后在湘、鄂、赣、浙、皖、苏等地对太平军作战,在川、陕镇压李永和、蓝大顺起义以及扶王陈得才所部太平军,在贵州镇压苗民起义,在皖、鄂、豫、鲁、苏等地追剿捻军,逐渐发展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地方封建军阀武装的历史过程。对湘军的营制、饷制,以及曾国藩治军任将的特点等,也有专门记载。书中渲染 “湘军则南至交趾,北及承德,东循潮、汀,及渡海开台湾,西极天山、玉门、大理、永昌,遂度乌孙。水属长江五千里,击柝闻于海。自书契以来,湖南兵威之盛,未有过此者也”( 《湖南防守篇第一》),对曾国藩以及骆秉章、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等统帅湘军,镇压以太平天国为首的农民起义的所谓“炳炳麟麟”的“业绩”给予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