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赠陈维崧
灼灼幽兰花,馨香不自持。昂昂千里驹,终当任驱驰。寒暑相代谢,岁用各有时。譬彼齐纨扇,当春复光辉。华堂列高烛,清夜相追陪。鸡鸣驾言别,俯仰各赋诗。江汉东南流,浮云西北飞。愿君崇令名,千载以为期。
洞仙歌 宜兴慕蠡洞,又名牟尼洞,次清陈维崧善卷洞韵
牟尼何往。剩洪荒胼茧。古雪星云乍锤剪。下幽岩黝穴,仄径千回,层磴冷、莲幕瑶扉虚键。茫然如入梦,涓滴侵衣,谁在穹霄沥壶甗。豁尔放曦光,弱水半泓,蹲豹外、几声村犬。舣小艇,惊穿女娲天,险化作嶙峋一痕蠡篆。
陈检讨四六
二十卷。清陈维崧 (1625—1682)撰。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宜兴 (今属江苏)人。清代著名文学家,陈贞慧之子,官至检讨。陈维崧天资颖异,十岁代祖作杨忠烈像赞,后与王士禄、王士祯、宋实颖、计东等唱和,名益大噪,时有“江左三凤凰”之目。陈维崧晚年应 “博学鸿儒”科,试列一等,授翰林院检讨。陈维崧清臞多须,海内称为陈髯。为文数千言立就,其散文亚于骈体。诗始为雄丽跌宕,一变而为沉郁,横绝一世。所填词一千八百首,尤凌厉光怪,变化若神,为前此所未有。风格以豪放为主,多抒写身世和感旧怀古之情,也有少数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著有《两晋南北史集珍》六卷、《湖海楼诗》八卷、《迦陵文集》十六卷,《迦陵词》三十卷。是书程师恭作注。清朝以四六名者,初有陈维崧及吴绮,次则章藻功《思绮堂集》,亦颇见称于世。吴绮才地稍弱于陈维崧。章藻功,欲以新巧胜二家,又遁为别调。譬诸明代之诗,陈维崧导源于庾信,其气脉雄厚如李梦阳之学杜。吴绮追步于李商隐,风格雅秀,如何景明之近中唐。章藻功刻意雕镌,纯为宋格。平心而论,诗赋要当以陈维崧为冠。徒以传诵者太广,摹拟者太众,论者逐以肤廓为疑,如明代之诟北地。实则才力富健,风骨浑成,在诸家之中,独不失六朝四杰之旧格。程师恭此注,成于康熙癸酉(1693)年。是书卷一至三收赋,卷四至十四收诗、文序,寿序,卷十五至十七收书启,卷十八至二十收记传、碑文。集中骈文气势恢宏,属对亦精工,词采亦斐然。而其他散文诸体,亦时有佳作。清人多以为“师恭所注,往往失其本旨。”系指程师恭注对文中使事用典未能尽溯其本源。有 《四库全书》本。
妇人集
一卷。清陈维崧(1625—1682)撰。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宜兴 (今属江苏)人。康熙十八年 (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入馆修《明史》,后病卒。著有 《箧衍集》(已著录)。是集收录了有关明末清初一些颇有才气和行为贞烈女子的资料(包括其生平及著述等),如长平公主、宗梅岑、袁氏三女、桐城姚夫人、会稽商夫人、钱塘陆么凤等。每述一人,辄详述其生平事迹 (尤其贞烈之行)和主要著述,并广征博引,于文中详加注释。集中所述及妇女的故事,大多有哀怨,凄惋之意,反映了战争年代,国破家亡流散妇女的悲惨命运。是一部研究明末清初、尤其是南明妇女问题不可多得的重要参考书。其所引之材料,如董以宁 《楚游闻见录》、汪婉 《钝翁说铃》、钱谦益《文江集》、孙承泽《春明梦余录》等亦是研究明清之季笔记小说的参考材料。现存最早刊本是道光二十一年(1841)刻本,如皋冒丹注。后重刻于道光二十六年丙午 (1846),录入 《海山仙馆丛书》。
词坛丛话
清陈廷焯撰。陈氏曾编选历代词作为《云韶集》,计二十五卷,三千四百三十四首,一千一百馀家。在此基础上,写成《词坛丛话》,计一百零一则,综评历代名家词作,并述《云韶集》编选大旨。其论词之发展,认为汉乐府“长短句不一,是词之祖也”。六朝“《江南》、《采莲》诸曲,去倚声不远”,经唐五代,至南宋形成高峰,以后由衰而亡,复盛于清初。他提出词中“五圣”(北宋贺铸、周邦彦,南宋姜夔,清代朱彝尊、陈维崧),称“方回词,笔墨之妙,真乃一片化工”,“美成乐府,开阖动荡,独有千古”,“白石词中之仙也”。对清代词人,又以唐诗拟之,朱彝尊为李白,陈维崧为杜甫,厉鹗为韩愈。称“朱竹垞词,艳而不浮,疏而不流,工丽芊绵中而笔墨飞舞”;“陈其年词,纵横博大,海走山飞”;“樊榭词之妙,窈曲幽深,脱尽凡俗”。此书代表陈氏早年词学观点,推尊浙西词派,论词以雅正为宗,讲求格律,以朱氏《词综》为“千古词坛之圭臬”。这与《白雨斋词话》中推尊常州词派,论词主沉郁、重比兴、以张惠言《词选》为指归的见解异趣。《词坛丛话》置于《云韶集》前。此书为未刊稿本,1930年前后陈氏长子兆瑜捐赠南京国学图书馆,今存南京图书馆。屈兴国《白雨斋词话足本校注》将此书辑入。
弹指词
词集。清顾贞观(1637—1714)撰。一卷。贞观字华峰,号梁汾,江南无锡(今属江苏)人。康熙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晚岁,移病归。词与陈维崧、朱彝尊齐名,世称“词家三绝”。著述较多。此集原二卷,刻于雍正初年,乾嘉以降、屡有传刻,而分卷次序悉遵旧式。今人陈乃乾合为一卷,辑入《清名家词》。昔称弥勒弹指,楼阁门开,善才即见百千万亿弥勒化身。贞观以“弹指”名集,殆以示苦心孤诣,超神入化。收词二百四十三首。其词诸体俱全,长短调均有佳制。构思脱俗,在万千咏梅词中,独标高格。陈廷焯曰:“顾华峰词,全以情胜,是高人一著处”(《白雨斋词话》)。词家以为顾词为北南二宋词风之集大成者,其集初问世,即广受喜爱,迅即传至外国。在清初词坛,顾氏无疑为重要一家。唯“不悟沈郁之妙”,为其不足。有光绪四年(1878)刻本,《清名家词》本,《百名家词钞初集》本。《四部备要》本作二卷。
十五家词
清孙默辑。三十七卷。是书辑刻于游广陵日,凡历十四载,四刻而成。初名《三家词》,收王士禛《衍波词》、邹祇谟《丽农词》及彭孙遹《延露词》三种,康熙三年(1664)刻,杜濬为序。康熙六年(1667)增刻曹尔堪《南溪词》、王士禄《炊闻词》及尤侗《百末词》三种,名《六家词》,孙金砺序之。次年(1668)再增刻董以宁、陈维崧、董俞、陈世祥四家词集,为《十家词》,汪懋麟为序。康熙十六年(1677),复增吴伟业、梁清标、宋琬、黄永、陆求可五家,始成《十五家词》,邓汉仪为序。清顺、康之际词坛以扬州为盛。顺治十七年(1660)王士禛得选扬州推官,乃开扬州词坛,极一时之盛。创作有红桥唱和诸事,总结前代则有邹祇谟、王士禛《倚声初集》,群体自我总结则为孙默此编。十五家中,二王、二董、二陈、邹、彭诸家皆系扬州词人群中坚,孙默、杜濬、汪懋麟等亦属之。故斯编实为以扬州词人为主体而兼及外围之合集,与龚翔麟《浙西六家词》、王嘉禄《吴中七家词》具类似之意义。十五家之词风,与杜、孙、汪、邓四家刻序中议论,皆尊《花》、《草》,奉晚唐五代及北宋小令为正统,大体与云间派无异。唯其开始注意和认识南宋,长调兼法陆游、辛弃疾,实开阳羡词派风气之先。于朱彝尊早年论词倡“小令宜师北宋,慢词宜师南宋”,亦不无关系。此书后又有另本作《十六家词》,三十九卷。又有别名《留松阁词集》、《国朝名家诗馀》。有康熙留松阁刻本,末附《红桥倡和集》、《广陵倡和集》二种,有《四部备要》本。
珂雪词
清词别集。曹贞吉撰。2卷,补遗1卷。收词247阕。其词崇南宋,论词与朱彝尊旨趣相近。他的词“大抵风华掩映,寄托遥深,古调之中纬以新意,不必模周范柳,学步邯郸而实不失为雅制”(《四库全书总目》)。入手雄浑,语有寄托,绝去靡曼,可比陈维崧。如〔扫花游〕《春雪,用宋人韵》绵雅幽细,极为陈廷焯推许;〔留客住〕《鹧鸪》抒发投荒念乱之感,朱祖谋誉为绝调。尤以咏物怀古诸作为海内所推,如〔风流子〕《京口怀古》、《金陵怀古》、《钱塘怀古》等,跳荡恢奇,激扬顿挫;咏物之作入微穷变,以瑰丽之辞寄窅渺之思,沉郁顿挫之气,直驾辛、柳而上。陈廷焯评他的词“在国初诸老中,最为大雅,才力不逮朱、陈,而取径较正”(《白雨斋词话》卷3)。集前有王炜、高珩、陈维崧等人序。所附词评、词话和名人题辞,《四库全书》采录时曾予删除。通行的有《四库全书》、《四部备要》、《清名家词》等版本。
词莂
清朱孝臧编选,张尔田补录。一卷。是编为朱氏客寓吴中时,与张尔田“恒共商略去取”选成。后朱氏移居上海,与况周颐踪迹日密,又补选入况词。最后由张尔田补入朱氏自作十阕成编。朱氏卒后,始付梓,刻入《彊村遗书》。全书录清人毛奇龄、陈维崧、朱彝尊、曹贞吉、顾贞观、成德、厉鹗、张惠言、周之琦、项廷纪、蒋春霖、王鹏运、郑文焯、朱祖谋、况周颐凡十五家,词一百三十七首。有清一代词坛名家略已备具。有民国十年(1921)季夏张尔田序。
林蕙堂全集
诗文别集。清吴绮(1619—1694)撰。二十六卷。绮字园次,号听翁,江苏江都(今扬州)人。少年落拓,性豪迈不羁。顺治拔贡,荐授弘文院中书舍人,升兵部尚书,康熙五年官湖州知府。著有《岭南风物记》等。是集为其子寿潜搜访遗稿而成, 约三十七万字。 含赋、 书、启、序、题跋、碑文等骈体文十二卷,三百二十余篇,即原《林蕙堂集》;诗十卷,收古今体诗凡一千八百余首,即原《亭皋集》。词三卷,即所谓《艺香词》。南曲一卷,收词曲近四百首。绮工词及骈文,与陈维崧、陆繁弨齐名。词有隽语,风格婉丽,因有“把酒嘱东风,种出红双豆”之名句,时人称之为“红豆词人”。诗慕徐庾,善比兴,以清新为主。所作院本《啸秋风》、《平原》之类,当时多被管弦,可谓一时之才。有《四库全书》本,康熙三十九年(1700)刻本。
词苑丛谈
十二卷。清徐釚(1636—1708)撰。徐釚,字电发,号虹亭、拙存,晚号枫江渔父,吴江 (今属江苏) 人。徐釚为“慎交社”成员,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后乞归故里,著书为事。有《菊庄乐府》、《南洲草堂集》、《词苑丛读》、《本事诗》。本书专辑词家故实,分体制、音韵、品藻、纪事、辨正、谐谑、外编七门。采摭繁富,援据详明,足为论词总汇。《江南通志》称,“釚少刻菊庄乐府,朝鲜贡使仇元吉见之,以饼金购去。贻诗曰,‘中朝携得菊庄词,读罢烟霞照海湄,北宋风流何处是,一声铁笛起相思。’”则徐釚于倚声一道,自早年即已擅长。故于论词亦具有鉴裁,并非苟作。惟其间征引旧文,未尽注其所出,同时朱彝尊、陈维崧等尝议之。徐釚亦自欲补缀而未尽。至纪事一门,半取近事。其间点缀已成佳句,标榜以借虚声,在所不免。考《世说新语注》载裴启作《语林》,记谢安黄公酒垆事,安以为所说不实。则序录同时之事,自古已然。唐宋人诗话、说部,此类尤多,则亦非徐釚所创例。有海山仙馆丛书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读书止观录
吴应箕编撰。吴氏字次尾,号楼山,安徽贵池人。谥忠节。崇祯贡生。曾参与复社,善今古文,是明末一位著名的人物。他曾与黄宗羲等复社同志一起写下《留都防乱公揭》,声讨阮大铖。又曾冒险探望护视被阮大铖逮捕入狱的周镳,以至被迫逃亡。清兵南下后,举兵反抗,兵败被捕,不屈而死。著有《楼山堂集》27卷、《东林本末》6卷、《续觚不觚录》2卷等。《读书止观录》是在陈继儒《读书十六观》和屠本畯《演读书十六观》的基础上增益而成的。撰者将不见于前两书的前人关于读书的心得和逸事收集汇录,分编为三卷。该三卷每则前录古人语录或读书掌故,后以“吴生曰”作按语,昌明读书之旨。每则之尾,均以“读书者当观此(是)”作结。不仅纂辑量超出前两书,编纂体例也有所改进。因此《四库全书总目》说:“是书乃袭陈继儒《读书十六观》之余绪,推而衍之,杂引古人论读书作文之语,而稍以己意为论断。”并编《读书十六观》和《演读书十六观》为该书第四、第五卷。总称《读书止观录》,凡5卷。“止观”两字原为佛教术语,大抵“止”为止息妄念,“观”谓昭察万物,朗然常照,性自寂然,所以又译为“定慧”、“寂照”。作者标书名为“止观”,一来借指读书所达到的佳境,二来与陈继儒《读书十六观》书名相照应,另外也有“观而止于是”的意思。陈维崧说该书“足为天下读书者之津梁”,刘世珩认为该书“策励士子,最为有益”,诚非虚语。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刘世珩刻《贵池先哲遗书》本。通行有胡贯中点校,黄山书社1984年重排本。
东林本末
三卷。吴应箕著。吴应箕(1594—1645),字风之,又字次尾,明清之际安徽池州府贵池(今安徽贵池)县人。他是明末复社的领袖,领导了声讨阉党遗孽阮大铖的活动。该书序下注有一行小字:“书共六卷,存陈其年维崧太史家”。但该书实存上中下三卷,这可能是书刚编成时有六卷,后来删繁就简,合并为三卷。吴应箕在序中说:“东林者,门户之别名也;门户者,又朋党之别号。夫小人欲空人国,必加之以朋党。于是东林之名最著,而受祸为独深,要亦何负于人国哉!东林争言真伪;其真者必不负国家,伪者反至负东林。此实何欤?盖起事至五、六十年,相传多失其实。于是而有伪者,亦势使然也。今之所为东林者,又一变往时欲锢之林下者、今且下及草野。夫盛世岂有党锢之事?何论朝野,亦办其真与伪而已矣。余于是条次其本末,以使观者有所考而感焉。”
曹仁宪谨荣寿 其一
何年生甫诞维崧,阖邑趋尘拜下风。案牍判馀神最暇,金银气识眼能空。琴鸣善治饶供职,馆辟翘才亦养蒙。为计行旌初至日,欢声一一已呼嵩。
曹仁宪谨荣寿
何年生甫诞维崧,阖邑趋尘拜下风。案牍判馀神最暇,金银气识眼能空。琴鸣善治饶供职,馆辟翘才亦养蒙。为计行旌初至日,欢声一一已呼嵩。神君飞舄乍鸣驺,小范胸兵克壮猷。团练使民皆有勇,戈袍为我赋同仇。鱼来入釜驱三面,雀亦飘翎遍一州。张弛只知持国体,独醒不肯笑时流。斯民何幸使君来,两袖风清济世才。疾苦输情佥志协,闾阎生计上心栽。鸿都经示童蒙告,鸡斗衅清鼠雀猜。陶冶能将群类铸,南山佳气满蓬莱。讲席斯文课切磋,肯因小邑废弦歌。新成试院觚初破,自是虚堂鉴不磨。哕却鸾旂丝竹奏,输将鹤俸鼓钟和。奎声辉映弧星朗,到处葵忱听玉珂。五载铜章此绾符,神仙风度解双凫。公堂鉴影金悬镜,止水盟心玉在壶。鞅掌几层劳抚字,折腰独不假驰驱。千秋寿祝修佳传,循吏将来是循儒。洛阳自昔会耆英,閒气又钟大雅生。丹壑趋庭诗礼教,紫陵晋爵梓桑荣。宦乡无奈思鲈脍,舆望殊深称兕觥。介寿跻堂登夏校,南飞一曲有馀情。
扈从谒陵十咏 其十 北郊迎觐
清道龙骧已载途,甲光映日似银铺。百年礼乐逢昭代,万古山河壮帝都。朝士蕃王齐觐谒,黄童白叟竞携扶。词臣归从銮舆后,惟听嵩高振地呼。
扈从谒陵十咏 驾出都城
銮舆晓发带春曦,韎韐桓桓起六师。御路尘清森虎韔,神皋风暖掣龙旗。寝园祗荐存周典,原庙修祠陋汉仪。济济公卿扈仙跸,不才何幸亦追随。晓驻旌旗遍野红,貔貅百里卫行宫。山连北极三千刃,身在中坚十二重。散骑徐牵金络马,将军齐带宝雕弓。八珍已进天厨膳,甲帐弹棋啜紫茸。御营五夜发沙头,满路金莲散不收。天外长风驱铁骑,海东初日耀戈矛。花香远逐龙涎喷,草色低承凤辇游。圣德神功弥宇宙,万年玉刻护松楸。翠树重重宝殿开,五云常日绕蓬莱。才趋玉座函香进,忽报黄麾导驾来。下辇还须中使引,合班不待礼官催。鼎湖怅望飞龙远,空抱遗弓泪满腮。人间节序属清明,天上时思轸圣情。法从班连庭陛肃,粢盛香拂几筵清。礼严陟降终三献,孝格幽明在一诚。此日微诚陪祀享,只歌潜颂答升平。圣皇阅武禁门西,翠葆葳蕤簇仗齐。云拥旗幡辉日月,雷轰笳鼓振山溪。材官结队皆罴虎,宝马成群尽駃騠。勋业由来输卫霍,却惭簪笔侍金闺。日上千峰紫雾消,银山蒐猎按銮镳。露香芳树攒红锦,风淡长杨亸翠条。迥野鸣鞘围万马,层空飞箭落双雕。从官谁道相如吃,赋就淩云气独飘。水殿筵开对碧峰,大官颁赐拆黄封。方壶缥缈环三岛,灵瀑铿锵喷九龙。在镐昔闻同岂乐,奔流今见总朝宗。幸逢上巳当修褉,分得恩波似酒浓。三陵辞罢启高牙,振振还宫辇路赊。上将方移行殿垒,前茆已驻曲河沙。九天日驭临黄道,万乘霓旌拥翠华。时喜昌平贤父老,争持牛酒进官家。清道龙骧已载途,甲光映日似银铺。百年礼乐逢昭代,万古山河壮帝都。朝士蕃王齐觐谒,黄童白叟竞携扶。词臣归从銮舆后,惟听嵩高振地呼。
洪武三年朝京师转授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有感而作
鼎沸图存仅十年,平生忠义在安边。英雄不学万人敌,方寸长悬尺五天。宣布曾分南国政,贤劳敢咏北山篇。真心独有松堪比,臣节惟应老更坚。
阳关引 秋居简河阳李子燮王夙夜诸子
归到柴桑境。负郭虚三顷。东枝鸲鹆西枝落,愁何定。念候芭载酒,难问岷阳径。听竹扉、小雨飒飒敬槐影。莳药归、惟见松鼯抱尘甑。坐久夕阳外,山未暝。野烟丛处,昏鸦送、半窗冷。有乌皮几在,长对蒿华凭。正俛思旧友,落月覆苔井。
赠别吴门朱雪鸿
亦是青青草,如何独有芳。相知一渔父,欲去是清湘。二女元仙姥,三闾亦楚狂。含情赠琼佩,珍重系罗裳。勇绝专诸子,当年学炙鱼。人留刺客传,巷有伯鸾居。庑下虽逃世,舂边亦著书。吴人能用剑,风俗近何如。平生人事拙,名外得夫君。有子随黄岳,无家在白云。桃椎时织屦,西子每湔裙。高洁谁能似,兰葩亦未芬。美尔多贤友,书中姓氏留。明春来茂苑,之子识西舟。王霸从无种,文章自有秋。田园何必问,吾道本云浮。麈尾平生物,兼之白鹭翎。相贻惟皎洁,相赏更沉冥。石气薰黄浦,湖光浴翠屏。殷勤期汝友,舣棹采香泾。金昌亭下墓,传是汉梁鸿。身似要离细,心因匕首雄。凭君披宿草,与客溯高风。复向皋桥畔,长歌吊伯通。昆山陶岘好,浪迹在云烟。天性元麋鹿,人言是水仙。风流君最慕,高尚世争传。安得三舟去,重浮碧海边。勿复求当世,江东作步兵。生前应自适,身后不须名。千里莼长美,三江水复清。弹琴小渔舸,随意太湖行。吴船多六柱,一一受风凉。藕是伤荷好,松惟阔叶香。湖中鱼斗大,溪上酒城长。归及小儿节,瓜蔬满画堂。传闻言偃宅,古井接潮波。一片洗衣石,千秋生薜萝。精华南国盛,文学大吴多。君爱琴川上,遗风总善歌。西山林屋畔,禄里旧成村。地肺无秦汉,芝华有子孙。仙人须佐命,白首未忘言。终隐谁能似,淮阳一老尊。毵娑凤州柳,枝叶最垂垂。絮向白头扑,花兼红粉吹。年年分越女,处处寄湘累。清婉吴音好,相思定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