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笔工周永年 其二

初心聊欲以文鸣,开国何曾梦管城。借不中书非所歉,秋毫元重泰山轻。

赠笔工周永年 其一

岂无毫忽补于时,用尽初心卒见遗。不拔一毛徒自利,杨朱作计未为痴。

赠笔工周永年

岂无毫忽补于时,用尽初心卒见遗。不拔一毛徒自利,杨朱作计未为痴。初心聊欲以文鸣,开国何曾梦管城。借不中书非所歉,秋毫元重泰山轻。

先正读书诀

《先正读书诀》采摘唐宋以来著名儒家学者的读书经验,汇编成的一本小册子,采集前辈儒家学者著作46部,分为192条,内容广泛,编排随意。涉及名人30位,如荀卿、朱熹、韩愈、欧阳修、张载、苏东坡、程端礼、黄庭坚、范仲淹、王应麟、宋濂、焦循、唐训之、陶爽龄、施虹、许衡、钱谦益、黄宗羲、顾炎武、魏禧、陆陇其、陆世仪、李光地、郑耕老、冯班、王敬之等,其中选择最多的是朱熹和二陆(陆陇其、陆世仪),此三人为理学集大成者,读书格言又极为丰富,故所选比例大。周氏的用意,《先正读书诀·王大准序》阐述道:“世之学者,或失驰骛,或失隐怪而拘迂,矧急功名、营利禄、囿风气、好辨难耶!于戏,读书而能识圣贤要旨,味经史精腴,通古今常变,正国家经权;穷则著为文章,达则政行利济,岂易学哉!岂易学哉!”从此可以看出读书目的正确何其重要。所贵于青少年立志为学,要在懂得国计民生,吸收典籍的精华,不论穷达,都要有所作为,不可仅作为利禄之具。

归田类稿

元代诗文别集。张养浩撰。张养浩文集版本较多,主要内容基本相同,但卷数及具体篇目并不 一致。今存有元刊本《张文忠公文集》28卷,还有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周永年刻本《归田类稿》20卷。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曾征集到明刻本《归田类稿》27卷(包括《三事忠告》在内)。《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明刻本“既多漏略,编次亦失伦类”,便以明刻本为底本,别采《永乐大典》中所载的张养浩诗文,“删其重复,补其遗阙”,重新编成《归田类稿》22卷(《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24卷,与辑本卷数不符)。另外,据孛术鲁翀为《归田类稿》所写的序,可知“其子引偕其妇翁吴肃彦清”曾“执公所辑《归田类稿》三十八卷征序”,而吴师道及张养浩自己为其文集作序时,又说本集为40卷(吴序称为《云庄集》)。明人焦竑《国史经籍志》中著录为张养浩“文忠集十八卷”。《四库全书》本《归田类稿》22卷是比较好的本子,卷首有元统三年(1335)孛术鲁种序,吴师道序,张养浩自序。卷1为经筵余旨、奏疏,卷2为上书、表、与人书,卷3为序,卷4—6为记,卷7为传、哀词、祭文,卷8为杂著,卷9为碑,卷10为神道碑,卷11—12为碑铭,卷13为表志,卷14为赋、拟雅诗,卷15—16为五言古诗,卷17为七言古诗,卷18为五言律诗,卷19—21为七言律诗,卷22为五、七言绝句。清乾隆五十五年刻本内容与《四库全书》本基本一致。但编排略有不同,是依据《四库全书》本编刊的。《归田类稿》收入的诗文,并不限于张养浩归田之后所作,而是于归田之后所类编的一生所写的主要诗文。他的《三事忠告》未编入《归田类稿》22卷或20卷本,他的散曲作品另编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今有传本。

周礼注疏

儒家经典注疏。四十二卷。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宋人合刻附唐陆德明音义。玄有《周易注》注已著录。公彦洺州永年(今属河北省)人,永徽中官至太学博士。事迹具《旧唐书·儒学传》。《周礼》又名《周官》叙六官之事。西汉不传,东汉有郑众、贾逵(二人从杜子春学礼)、郑兴、马融诸家注说。郑玄融汇众说,集成《周礼注》,简明扼要,使之大行。郑玄肯定此书为周公所作。贾疏在北周沈重《周礼义疏》基础上,集魏晋六朝诸家之说,阐释郑注,于礼乐军赋诸方面引证详赡,说理透彻,为后世所肯定。《四库全书总目》引《朱子语录》称“五经疏中,《周礼疏》最好”,又云“元(玄)于三礼之学本为专门,故所释特精,惟好引纬书,是其一短,……然纬书不尽可据,亦非尽不可据,在审别其是非而已,不必窜易古书也。又好改经字,亦其一失,然所注但日当作某耳,尚不似北宋以后连篇累牍,动辄错简,则亦不必苛责于元(玄)矣。公彦之疏,亦极博核,足以发挥郑学。”按、郑、贾两人为汉唐著名礼学大师,此为早期带有总结性的礼学著作。为研究古制礼俗之重要参考书。此书“隋志”作十二卷,贾疏文繁析为五十卷,新旧唐志并同,今本作四十二卷,不知何人所并。有《四库全书》本,《十三经注疏》本。可参考一九七二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林尹注译《周礼今注今译》一书。一九八五年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有此书复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