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渚和章同年元荣邓教授友龙微字韵 其一

愚鲁何妨与俗违,夷途方始识心归。源源自是渊泉出,杲杲宁关庭燎辉。莫向天涯寻墨客,须知海内有公非。一杯何得如前日,竹杖芒鞋语翠微。

鄂渚和章同年元荣邓教授友龙微字韵 其二

世情如水与天违,谁识春从岳麓归。衮衮源流知有自,纷纷华鄂看相辉。今人得似古时少,我拙从教俗子非。且倒一樽寻乐事,奇章台上晚风微。

鄂渚和章同年元荣邓教授友龙微字韵

愚鲁何妨与俗违,夷途方始识心归。源源自是渊泉出,杲杲宁关庭燎辉。莫向天涯寻墨客,须知海内有公非。一杯何得如前日,竹杖芒鞋语翠微。世情如水与天违,谁识春从岳麓归。衮衮源流知有自,纷纷华鄂看相辉。今人得似古时少,我拙从教俗子非。且倒一樽寻乐事,奇章台上晚风微。

依韵和张推官元夕

山郡上元荣乐事,大开金地作遨场。烟云向晓谁教霁,灯烛乘春自有香。紫陌荧煌随步远,綵棚佳丽斗眉长。游人莫惜酬高直,买取银蟾一寸光。

张参戎园十首 其一

时物易代谢,名园偏较迟。松杉无改色,花卉递生姿。托兴双樽酒,澄心一镜池。请看新种竹,取次发孙枝。

张参戎园十首 其二

郁郁吴山色,居然隐几看。岩峦排闼至,风雨捲帘寒。尽日开图画,伊谁振羽翰。差差龙凤岭,飞舞绕朱栏。

张参戎园十首 其三

兀坐华轩下,相邀待月生。未看离大海,先喜照前楹。庾老情非浅,陈王赋欲成。绕池多少树,萧索送秋声。

张参戎园十首 其四

迟日散花影,离离幽意新。美人娇写照,狂客醉留春。醒酒宜眠石,搴芳莫动尘。年来空色相,己悟净为真。

张参戎园十首 其五

东风吹玉蕊,晴雪谩离披。石径寒香积,苍苔晚色宜。多情沾短屐,故作泛残卮。无限相思恨,君听横笛词。

张参戎园十首 其六

一春长病酒,小啜向寒塘。掬得梅花影,添留齿颊香。填胸无俗物,吐论发馀芳。悟取清冷味,何须列鼎尝。

张参戎园十首 其七

月痕如半璧,下印碧池深。光动虚无境,寒龙不敢吟。空林垂露采,清夜净人心。坐尽西岩影,悠然万籁沉。

张参戎园十首 其八

石洞夜何扃,云归宿杳冥。海天藏蜃气,山雨带龙腥。大隐聊同憩,高飞本自灵。翻然看出轴,万里震风霆。

张参戎园十首 其九

怪石㟏岈立,雄姿对吐吞。平泉三品贵,泰岳丈人尊。总谓云根秀,谁当砥柱存。定教狂老米,袍笏拜辕门。

张参戎园十首 其十

将军池下水,洗砚变成玄。地觉风流胜,人疑造化偏。龙蟠云共黑,鹅戏雪矜妍。报尔山阴县,王家旧事传。

张参戎园十首

时物易代谢,名园偏较迟。松杉无改色,花卉递生姿。托兴双樽酒,澄心一镜池。请看新种竹,取次发孙枝。郁郁吴山色,居然隐几看。岩峦排闼至,风雨捲帘寒。尽日开图画,伊谁振羽翰。差差龙凤岭,飞舞绕朱栏。兀坐华轩下,相邀待月生。未看离大海,先喜照前楹。庾老情非浅,陈王赋欲成。绕池多少树,萧索送秋声。迟日散花影,离离幽意新。美人娇写照,狂客醉留春。醒酒宜眠石,搴芳莫动尘。年来空色相,己悟净为真。东风吹玉蕊,晴雪谩离披。石径寒香积,苍苔晚色宜。多情沾短屐,故作泛残卮。无限相思恨,君听横笛词。一春长病酒,小啜向寒塘。掬得梅花影,添留齿颊香。填胸无俗物,吐论发馀芳。悟取清冷味,何须列鼎尝。月痕如半璧,下印碧池深。光动虚无境,寒龙不敢吟。空林垂露采,清夜净人心。坐尽西岩影,悠然万籁沉。石洞夜何扃,云归宿杳冥。海天藏蜃气,山雨带龙腥。大隐聊同憩,高飞本自灵。翻然看出轴,万里震风霆。怪石㟏岈立,雄姿对吐吞。平泉三品贵,泰岳丈人尊。总谓云根秀,谁当砥柱存。定教狂老米,袍笏拜辕门。将军池下水,洗砚变成玄。地觉风流胜,人疑造化偏。龙蟠云共黑,鹅戏雪矜妍。报尔山阴县,王家旧事传。

杏山翁寿歌

濑乡之孙内乡客,文杏满山署仙伯。三玄岁岁纷矣紫,五沃枝枝烂然白。种从东海都尉求,实容洛涘园人摘。西岭新成董奉林,南邻半似张元宅。昔日长安奏赋来,正逢五色曲江开。紫茸系柳章台辔,碧玉飞英麴院杯。上林文木栖不借,中禁明光望却回。酣歌地厌金门据,卜居策指丹江去。羔雁频辞三府书,烟霞自草诸山疏。贤良再上谢菑川,骠骑初心落句注。大儿周南太史公,小儿高第郎官署。万石家能向里趋,八龙门可迎宾御。佳辰上寿祝乔龄,尺简称诗满朝署。香扑玉缸花更繁,此时仙伯驾青鸾。崧高嵾上将扶毂,裹核蓬莱授我餐。

侯机宜挽词三首 其一

世取名科耀故乡,君家显祖屹相望。将雏近喜重偕计,有子先登服义方。著从事衫元漫仕,入元戎幕已交章。头风正待陈琳檄,熟路轻车痛折箱。

侯机宜挽词三首

世取名科耀故乡,君家显祖屹相望。将雏近喜重偕计,有子先登服义方。著从事衫元漫仕,入元戎幕已交章。头风正待陈琳檄,熟路轻车痛折箱。岂以姻亲笃故情,最怜意气感平生。身居城市如专壑,家蓄图书得主名。满拟归田谙笑语,何期中路隔幽明。有儿万事无堪恨,待勒铭诗作世程。掀髯握手话心期,录录俦中独见知。官职有惭公过许,行藏无据我何为。直书实行人能读,厚德深功世莫窥。有子传家吾不恨,西风吹袂涕垂颐。

荣侍郎暂寓张园小诗寄怀

家来三乐益芬芳,不爱华堂借草堂。每听鸣驺传陋巷,便知宝勒下明光。炊烟茶润兼旁舍,萝月松风同一冈。锦瑟似闻方醉卧,西楼横玉助新凉。

道德真经注

四卷。初唐李荣(生卒年不详)撰。李荣,初唐元天观道士,号任真子,为高宗、武后间人。撰有《道德真经注》四卷。仅存一至三十六章。旧题称: “元天观道士李荣注”。书分《道经》、《德经》二经。《道经》末章与《德经》原缺,后在敦煌卷子中发现此书下卷。因书前奏表称道士臣荣,所以都误认为李荣是息斋道人,进而认为此书为息斋道人所著。白云斋《道藏目录详注》在《道德真经义解》下误抄为息斋李荣注,实乃错误。然《道德真经注》与《道德真经义解》之间存在异端有四:其一,《道德真经义解》分《道经》、《德经》共八十一章;而此书仅分《道经》、《德经》并无章次。其二,《道德真经义解》之旨在于: “常无,欲以观其徼,常有,欲以观其微”。认为《道德经》上、下都可以达到一定的极限,掌握它可以得道、治国、修身;而此书之旨阐述:“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提倡圣人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治。其三,《道德真经义解》认为“非常道,非常名,常者不变谓也”,又认为“谷神不死,神藏于体,犹山之藏谷,故曰谷神”。此书认为:“非常道者,非是人间常俗之道,非常名者,非常俗荣华之虚名也”,又认为 “谷空也”。其四,《道德真经义解》多散句,而此书似骈文,如此等等。说明此二书实非一人之作。《新唐书·艺文志》、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及唐末强思齐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对《道德真经注》都有记载和引用,因此学者认定此书为李荣著而于息斋道人《道德真经义解》无涉。后世学者认为此书阐述详实,对《道德经》的理解、解释均有独到之处。为唐以后研究《道德经》者引以为参考。现存明 《道藏》本、明 《道藏举要》本。

1 2 3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