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路德章吴斗南同迓朱侍讲
两年京洛笔生埃,忽见清诗眼为开。萧洒并将秋色写,雄豪更带夜潮来。可怜拄腹五千卷,谁与浇愁三百杯。莫遗晦翁闻世事,怕教兴尽却思回。
次韵路德章石头城吊古
竹间寒日净晖晖,竹外空冈草木衰。东晋旧城惟月在,南唐凉殿有风知。人来野寺寻遗迹,僧指苍烟说故时。试问春花秋叶句,何如玉树后庭诗。
送路德章芾三首 其三
贤哉子路子,德性兼刚柔。险难极变态,志节凛高秋。访我大江滨,亟别挽莫留。问子将何之,长淮理扁舟。主人得仁贤,欲为经远谋。男儿处斯世,器业追前修。努力建硕画,勿贻师门羞。
送路德章芾三首 其二
后学寡师承,私知妄穿凿。缅怀东莱公,天才负超卓。英词粲星斗,伟量包海岳。宽平复谨严,精密更恢廓。哀哉梁木摧,谁欤继前作。幸有二三友,潜心味博约。相期在不朽,与道为郛郭。
送路德章芾三首 其一
穷途分愚贤,是非少复真。圭璧委道侧,轮囷为国珍。由来磊落士,处世多邅迍。对越我无歉,幽居志常伸。丰城有利剑,紫气干星辰。终然不埋没,龙化延平津。
送路德章芾三首
穷途分愚贤,是非少复真。圭璧委道侧,轮囷为国珍。由来磊落士,处世多邅迍。对越我无歉,幽居志常伸。丰城有利剑,紫气干星辰。终然不埋没,龙化延平津。后学寡师承,私知妄穿凿。缅怀东莱公,天才负超卓。英词粲星斗,伟量包海岳。宽平复谨严,精密更恢廓。哀哉梁木摧,谁欤继前作。幸有二三友,潜心味博约。相期在不朽,与道为郛郭。贤哉子路子,德性兼刚柔。险难极变态,志节凛高秋。访我大江滨,亟别挽莫留。问子将何之,长淮理扁舟。主人得仁贤,欲为经远谋。男儿处斯世,器业追前修。努力建硕画,勿贻师门羞。
点绛唇 其一 路德友席上作
山水乡中,岂知还有中原笑。醉歌倾倒。记得升平调。旧日年光,试把华灯照。心情好。有些怀抱。拟向梅花道。
洞仙歌·娟镜主人录得孙月坡为定盦所写灵箫公子读本唐宋词,有月坡题词,辄和其韵
一番赠别,又一回相见。怨曲零星托筝雁。便驼装南去,箾侣迎归,春山好、稳宿玳梁双燕。司香留旧约,班管才工,深浅吟情续骚辨。供佛折梅花,夜课灯窗,应惯听、虬壶漏点。只我亦、无憀语空中,有丽想、幽情画裙金线。
经典释文
工具书。唐陆德明(约550—630)撰。三十卷。德明名元明,以字行,苏州吴(今江苏苏州)人。陈朝官国子助教,陈亡归乡里,隋炀帝时复征为国子助教,隋末留居洛阳,拒绝王世充之聘。入唐官国子博士。为著名经学家。先秦古书中文字和意义,屡经转变,阅读困难,汉魏以来不少学者加以注释,陆氏采摭诸本,搜访异同,成此编。有周易一卷,古文尚书二卷,毛诗三卷,周礼二卷,仪礼一卷,礼记四卷,春秋左氏六卷,公羊、毂梁、孝经、论语、老子各一卷,庄子三卷,尔雅二卷,第一卷序录,总三十卷。“释文”即为群书作音,因古文字多以声寄义,注音即等于注义。全书所采汉魏六朝音切,凡二百三十余家。又兼收各家训诂,解释文义。为阅读先秦古籍重要工具书。亦为研究古代文字、音韵及词义变迁的重要资料。有宋元两朝递修本,清徐乾学《通志堂经解》本,卢文弨抱经堂本。一九八三年,中华书局出版黄焯断句本,最为赅备。黄焯《经典释文汇校》(中华书局一九八○年出版),考核至精。
周易音义
音义书。唐陆德明撰。为陆氏所著《经典释文》第二卷《周易音义》单行者。此书征引汉魏经师有关《周易》的注解音切,包括子夏、马融的《传》,孟喜、京房、费直、刘表、董遇的《章句》,荀爽、郑玄、宋衷、虞翻、王肃、王弼、姚信、王廙、干宝、黄颖、蜀才、尹涛、费元珪的《注》,陆绩的《述》,张璠、荀爽的《集解》,谢万、韩伯、袁悦之、桓玄、卞伯玉、荀柔之、徐爰、顾欢、明僧绍、刘瓛的《系辞注》,王肃、李轨、徐邈的《音》,褚仲都、周弘正的《义》等。这些著作绝大部分已经亡佚,此书保存其部分音读训诂,为研究古代文字音韵和词义的变迁,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论语注疏
三国魏何晏集解,唐陆德明音义,宋邢昺疏。二十卷。汉代传《论语》者有三家: 《鲁论语》,鲁人所传,即今所行篇次。《齐论语》,齐人所传,别有《问王》《知道》二篇,凡二十二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颇多于《鲁论》。《古论语》,汉景帝时出自孔氏壁中,又分今《尧曰篇》子张问从政以下为一篇,有两《子张》,凡二十一篇,篇次亦不与《鲁论》、《齐论》同,文字异者四百有奇。孔安国为传,马融亦注之。汉成帝时,有安昌侯张禹受《鲁论》兼讲《齐》说,择善而从,号曰《张侯论》,为世所贵。后有包咸、周氏又为之《章句》。东汉末年,郑玄就《鲁论》张、包、周之篇章,考之《齐》、《古》,作《论语注》。魏何晏集孔安国、包咸、周氏、马融、郑玄、陈群、王肃、周生烈之说,并下己意为《集解》,盛行于世。据《晋书·郑冲传》,原作郑冲、孙邕、曹羲、荀顗、何晏等人共集。晏以亲贵总领其事,故今本乃独称《何晏集解》。旧本无音义,唐陆德明为之作《音义》。《音义》除以反切注音外,还提示篇旨大义。如《学而第一音义》“以学为首者,明人必须学也”。由于唐人只为《五经》作疏,《孝经》、《论语》等均无疏。何晏等所采孔安国以下皆古训,邢昺复因皇侃所采诸儒之说为之疏。虽纯杂相参,文字有所异同,如以包氏为苞氏,以陈恒为陈桓之类不可据,然自汉以后,注《论语》者数十家,要其荟萃群言,创通大义,则首推此书。于章句训诂名器事物等疏解更为详尽。朱熹《论语集注》亦始基于此。除《四库全书提要》外,前有乾隆帝《御制读论语》、《御制无倦斋绎论语义》,陆德明《论语注解传述人》,何晏等《论语集解序》,末附吕炽等人有关《论语注疏考证》的跋语,对理解注疏均有帮助。《四库全书》本载有陆德明《音义》和吕炽等人《考证》,而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阮元校勘本在每篇后附有校勘记,但仍因旧本,未载陆德明《音义》和吕炽等人《考证》。
鹧鸪天 后游仙词二十首 其十六
生小阿侯近日边,仙家符录得真传。袖长能作飞花舞,腰细真堪折柳怜。吹紫笛,控青鸾,香风引上大罗天。蹙眉却叹家声累,迟我丹成二十年。
偈颂七十六首 其四十四
进以礼,退以礼。录得语一篇,不在纸衣里。所以智藏被马师涂糊,克宾遭兴化钝置。千古之下,挂人唇齿。恩大难酬,痛入骨髓。检点将来,玄沙道底。
老子指略
三国魏王弼著。关于本书的版本流传及考证情况,王维诚说:“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载《老子》王弼注二卷。叙录谓弼又作《老子指略》一卷。今王弼《老子注》现存,其《老子指略》则亡。查《旧唐书·经籍志》载《老子指例略》二卷,不著撰人。然《唐书·艺文志》则载王弼《老子指例略》二卷。可知旧志《老子指例略》二卷当即王弼所撰。此后则《宋史·艺文志》载《道德略归》一卷。宋濂《子略》载王弼《老子指例略》二卷。郑樵《通志艺文略》载王弼《老子指例略》二卷。又晁氏《郡斋读书志》载《老子略论》一卷,注云,魏王弼撰,凡十有八章。详察上列《旧唐书·经籍志》以下六家著录王弼之书,书名不全同,卷数亦或异,然无一家同时著录二书名者。窃疑各家所载,皆即《释文》叙录所称《老子指略》一书”(《魏王弼撰〈老子指略〉佚文之发见》,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第7卷第3期)。王弼对《老子》的看法是:“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而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观其所由,寻其所归,言不远宗,事不失主。文虽五千,贯之者一;义虽广瞻,众则同类”(《老子指略》)。从这一见解出发,他把老子的“有生于无”的思想发展成为“以无为本”的本体论。他说:“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不温不凉,不宫不商;听之不可得而闻,视之不可得而彰;体之不可得而知,味之不可得而尝。故其为物也则混成,为象也则无形,为音也则希声,为味也则无呈,故能为品物之宗主,苞通天地,靡使不经也”
己丑春夜网上致梁君四首 其二 学诗如禅
冤魂饿鬼梗喉餐,积业今生问字难。三宿孤僧桑月影,一音百世野狐禅。周妻何肉泛浮屑,慧臂佛牲存胆肝。录得虎溪相视笑,羚羊挂角窅烟寒。
比丘尼受戒录
律学著述。清弘赞述。一卷。先略述得戒缘由。后录得戒和尚、阿阇黎、二部(即僧部、尼部)僧名,并记自受戒年月日时,以识戒腊之尊卑。并附作法略仪,使初受具足戒之比丘尼,在熟读戒本时了解布萨、受衣、净施等诸作法之仪轨。见载于《嘉兴藏·又续藏》及日本《续藏经》。
比丘受戒录
律学著述。清弘赞述。一卷。先叙得戒缘由;次录得戒和尚、阿阇黎、临坛尊证僧伽,并记自生年、受戒年月日时,以识戒腊之尊卑;后明作法仪轨,使初受具足戒者,在熟读《比丘戒本》的同时,了解布萨、自恣、净施等诸作法之仪轨。附见唐道宣、宋元照、明袜宏法语十五则,以明持犯枢要。见载于《嘉兴藏·又续藏》及日本《续藏经》。
又口占和林奇卿府教春日即事
门前车马无行迹,堂上真重戴凭席。东风吹水绿芹香,课试公勤榜新拆。研经未羡陆德明,侯喜况有能诗声。朝廷更化要三杰,聘币应先鲁两生。休言三仕有三已,时节因缘还在是。满园桃李竞纷华,未害疏梅粲寒蕊。皇天著意生孔颜,一匙蔬饭宜加餐。渺然人物望公等,解后试挽唐虞还。
左传附注
五卷。陆粲撰。陆氏平生着述,除此书外,还有《春秋胡氏传辨疑》、《左氏春秋镌》。此书前三卷驳正杜预《集解》,第四卷驳正孔颖达《正义》,第五卷驳正陆德明《辞义》。其训诂注意证据,多旁采诸家之论,亦间断以己意。其纠正杜注,有得有失,如成公二年《传》“翦灭此而后朝食”,杜注训翦为尽,陆氏以为翦应训为翦商之翦,义为齐断。并据徐锴《说文系传》引此文作“揃”,乃引《庄子》、《三苍》、《玉篇》、《急就篇》以证二字通假。陆说是。又庄公三十二年《传》“荦有力焉,能投盖于稷门”,杜释盖为覆,云“走而自投,接其屋之桷,反覆门上”。陆氏引刘炫说“投车盖过于稷门”以驳正之,陆说较长。又僖公四年《传》“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杜注云:“马牛风逸,盖未界之微事,故以取喻。”陆引马永卿曰:“注意未明,此乃丑诋之辞尔。言齐楚相远,虽马牛之风者犹不相及,今汝人也,而乃入吾地何也?此风与《书》‘马牛其风’同意,牡牝相诱谓之风。”陆说较长。又宣公十四年《传》“鄙我也。鄙我,亡也”。杜注:“以我比其边鄙,是与亡国同。”陆氏则云:“《吕氏春秋》说此事云:‘往不假道,来不假道,是以宋为野鄙也。’高诱注:‘谓以宋为鄙邑。’今按,鄙当为鄙薄之意”,并引昭公十六年《传》“夫犹鄙我”为证,又引《尚书》伪孔传为证。杜注简易明白,陆之反驳反而横生枝节。总而言之,此书得多失少。清初大学者顾炎武甚推重此书,其《日知录》于驳正《左传注》后附书称,“凡邵陆傅三先生所已辨者不录”。邵指邵宝《左传梼》、傅指傅逊《左传属事》,陆即此书。陆粲又有《左传镌》二卷,认为《左传》为战国时人作,而刘歆又以己意附盖,故往往卑贱不中道,或为奇言怪说,鹜于未流。现存明嘉靖十九年刻本。
四书纂笺
元詹道传撰。二十八卷。是书略仿陆德明《经典释文》之例,先取朱熹《章句》、《或问》、《集注》,正其音读,考其名物训诂,注于本句之下。如《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朱注:“每佾人数如其佾数。或曰,或佾八人。未详孰是?”该书笺曰:“《左隐公》五年九月,考仲子之宫将万焉。公问羽数于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故自八以下。’公从之。杜注:‘人如佾数。’然疏引服虔曰:‘天子八八,诸侯六八,大夫四八,士二八,等杀甚明。郑伯纳晋悼公,其乐二八。晋侯赏魏绛以一八之乐,此其证也。”间释朱子所引成语,并于每章之篇前或篇后标其旨意。如《论语·公冶长》篇前曰:“此篇皆论古今人物贤否得失,盖格物穷理之一端也。凡二十七章。胡氏以为疑多子贡之徒所记云。”又如《大学》第三章篇后曰:“右传之三章,释止于至善。”以醒人耳目,启人深思。故胡一中尝称其为“羽翼朱子”之作。此书虽有疏漏之处,其所援引亦间有牴牾,然综观全书,其所纂笺,大致皆有根底。有《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