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苞集

十八卷。清方苞撰。刘季高校点。 分读经 ,读子史 ,论说 ,序 ,书后题跋 ,书 ,赠送序 寿序 ,传 ,纪事 ,墓志铭等。

望溪集

八卷。清方苞撰。方苞论文推崇韩柳,力求雅洁,所作《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周官集注》等篇,颇著名。其古文杂著,生平不自收拾,稿多散失。此集为告归后门人弟子始为搜集成编,大抵随得随刊。故前后颇不以年月为诠次。方苞于经学研究较深,集中说经之文最多。大抵指事类情,有所阐发。其古文则以法度为主。他认为:“周、秦以前,文之义法无一不备;唐、宋以后,步趋绳尺而犹不能无过差。”此以所作上规史、汉,下仿韩、欧。虽大体雅洁,而变化太少,终不能超越古人界限,自辟门户。然其所论古人矩度与为文之道,颇有见地。虽蹊径未除,而源流极正。有 《四库全书》本。

钦定四书文

四十一卷。清方苞 (1668—1749)等奉敕编撰。方苞,字凤九,号灵皋,晚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进士,雍正时曾充一统志馆总裁。乾隆时累官至礼部右侍郎,系桐城派创始人,与刘大櫆、姚鼐并称 “桐城三大家”,著述颇多。有 《方望溪全集》、《钦定四书文》(简称 《四书文》)。包括化治、正嘉、隆万、启祯及国朝五集。乾隆元年 (1736)清政府为了科举考试和进一步禁锢人民思想的需要,令方苞等人编撰此书,目的是“俾学者童而习之,日以义理浸灌其心,庶几学识可以渐开而心术归于正也”(《序》)。全书所选文章之主旨必在“制义”,方氏以为明时文章大体四嬗,故划为化 (成化)治 (弘治)、正 (正德)嘉(嘉靖)、隆 (隆庆) 万 (万历)、启 (天启) 祯 (崇祯)四个间断共四百八十六篇明人文章,并按四书之体例,依次编纂排列。“每篇皆抉其精要评论于后”(《序》)。书中有强烈的维护封建统治阶级政治的色彩,其分类也未必恰当,是为之弊。然其 “文章必随时而改”、“文必清真雅正”等观点则是可取的。该书最早版本是乾隆五年 (1740)刊印本,后有四十一年、四十四年重新校刊本,《四库全书》本。

仪礼析疑

十七卷。清方苞撰。方苞《三礼》之学,《周礼》较深,晚年自称“治《仪礼》十一次,用力良勤。《仪礼析疑》旨在举出《仪礼》可疑者录出经文而详辨之,对无疑者则不录经文。发明处不少,如《士相见礼》之辨,用《周礼》以通之;《聘礼》公答再拜之辨,则细心体认,合乎经义。亦有未尽详考者,如《士冠礼》“缁布冠缺项”。然《仪礼析疑》全书析疑《仪礼》考证较为详核,对研究《仪礼》有一定参证价值。版本有《望溪全书》本、《抗希堂十六种》本。

周官集注

十二卷。清方苞(1668-1749)撰。方苞字凤九、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散文学家,古文“桐城派”代表之一。曾为戴名世《南山集》作序,康熙五十年(1711)受《南山集》案牵连入狱,雍正元年(1723)特赦。方苞在雍正期间,任撰《一统志》总裁、《三礼义疏》副总裁、礼部侍郎等。论学以宋儒为宗,其说经皆推衍程朱之学,尤精《三礼》、《春秋》,严于义法。所作散文多为经学及书序碑传。除着有《周官集注》外,还有《周官辨》、《春秋通论》、《春秋直解》、《周官析疑》、《仪礼析疑》、《礼记析疑》、《考工记析疑》、《读经》、《史记补注》、《左传义法举要》、《春秋比事目录》、《删定荀子·管子》、《望溪先生文集》、《删定通志堂宋元经解》、《望溪全集》。方苞认为后儒因《汉志》将《周官》六篇列于礼家,相袭误称《周礼》,故复其本号《周官》。方苞《周官集注》体例仿朱子之例,采合众说,不复标目,全引一家之说,称为“集注”。《周官集注》对诸家明显错误观点,均置之不论;对似是而非者,略为考证;对有推极义类,旁见侧出者,以圈外区别而论。《周官集注》训诂简明,持论纯正,是研究《周礼》较有价值的着作,特别于初学《周礼》者颇有裨益,是方苞研究《周礼》着作中较好的一部。后方苞着《周官辨》十九篇,认为《周官》之文为刘歆窜改,以媚王莽,还引明代《金瑶论》为史事,证明《汉书》王莽事迹,历指某节某句为刘歆所增,持论太高,颇难依据。《周官辨》在严谨正义上不及《周官集注》。《周官集注》版本有《望溪全书》本。

礼记析疑

四十六卷。清方苞撰。苞字凤九,号买皋,晚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进士。曾为戴名世《南山集》作序,康熙五十年(1711)以《南山集》案入狱。后得赦,命入值南书房。雍正时,曾任一统志馆总裁,皇清文颖馆副总裁。乾隆时累官至礼部右侍郎。以散文着称于世,为桐城派创始人。所作散文多为经说及书序碑传之类。着有《仪礼析疑》、《方望溪文集》、《周官集注》等。是书以融汇旧说、辨诸家是非,断以己意而成。如《文王世子》,以大司成郡大司乐,辨《注疏》以《周官》大乐正为大同乐,师氏为大司成之非。在《郊特性》中断言、凡经传中言郊礼而有献荐者,皆为祭稷之事。其论至为明晰。又如论《丧服小记》“慈母与丧母不世祭”一条,以为“庶子之子立祢庙,则可以祭父之生母”;论“士不摄大夫,士摄大夫为宗子”一条,以为“大夫以公事书,而家人摄祭,则义当使亲子弟,虽无爵者可摄,无摄以宗子之义也”等,均有所见,可称礼家之一解。说解虽有武断之处,然无伤于宏旨,多有可取之处。是书亦有被当世以为不可训者,即为随意删削经文,其《父王世子》一篇所删尤甚。有《望溪全书》本、《抗希堂十六种》本,作四十八卷。

和方思道毛坞之什 其一

冉冉孤生竹,迟此方苞月。玉节本璘珣,孚尹亦旁达。丛棘纷纠缠,兴言谁剪伐。诗人执斧柯,君子在林樾。朝看清阴成,暮听商飙发。一歌猗兰荣,再占泰茅拔。不有栽培心,曲直竟何掘。

和方思道毛坞之什

冉冉孤生竹,迟此方苞月。玉节本璘珣,孚尹亦旁达。丛棘纷纠缠,兴言谁剪伐。诗人执斧柯,君子在林樾。朝看清阴成,暮听商飙发。一歌猗兰荣,再占泰茅拔。不有栽培心,曲直竟何掘。袅袅杉上藤,翳此荒水滨。蛇蚓一以结,虬龙何申申。清风扇中壤,渥露漙高旻。奇树既有华,散木亦有身。岁寒异凋谢,发生何齐匀。匏瓜徒自系,持此叹迷津。谁当贡衢室,上与阶蓂伦。愔愔灶觚桐,采自樵人坞。徽轸不得荐,槫栌亦何补。况复近庖厨,宫商委泥土。哲匠秉清规,知音慕中古。正声归雅琴,俚耳蔺簧鼓。中郎不可见,虎贲犹堪取。何时期幽寻,渌水游春渚。育育榼中鲤,本是充庖鱼。戢鳞隐文章,骈首相沫濡。豫且下清泠,元君梦玄夫。品物虽异流,共戚亦通娱。但取庄生乐,那知子产愚。放之悠然逝,相忘于江湖。谁言尔为尔,自信吾忘吾。

兰丛诗话

诗话著作。清方世举撰。方世举(1675—1759),字扶南,号息翁,安徽桐城人。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科,不就。有《春及堂集》。方世举为方苞之弟,少从朱彝尊游,“泛览唐诗”,即作有诗话,未及成而弃去。中年在都下与翰苑诸同事“谈诗为事”,复录有《梁园诗话》,后亦亡佚。又在扬州与其侄方观承谈诗,观承录成诗话一册,未刊。《兰丛诗话》系其八十五岁时所作,凡一卷。桐城方氏,世习杜诗,方世举亦承此家法,篇中言及用韵、章句等法,大多取义于杜诗。其论诗先归于唐:“诗屡变而至唐,变止矣,格局备,音节谐,界画定,时俗准。今日学诗,惟有学唐。”再归于杜:“唐诗亦有变,今日学唐,惟当学杜,元微之断之于前,王半山言之于后,不易之论矣。”杜诗如一峰高峙,学者往往“登高自卑”,故“宜先求其次者”,“五古五律先求王、孟、韦、柳,七言歌行先求元、白、张、王”,七律则先求“白香山之疏以达,刘梦得之圜以闳,李义山之刻至,温飞卿之轻俊”等,杜甫举而众家皆各定其位。方世举虽崇杜,但其论杜诗亦偶有误,如谓杜诗七古无通韵者,即遭汪师韩《诗学纂闻》驳正。有《清诗话续编》本。

紫笑

芳苞暗解紫罗囊,香杀东风一味狂。试问花神缘底笑,笑他莺蝶为春忙。

龙里馆牡丹未开戏咏

芳苞戢戢日迟迟,绝徼谁移富贵姿。倚遍曲栏心自语,看花须看未开时。

朝中措 周帅花堂紫牡丹

芳苞初破紫霞杯。香动绿云堆。只道人间花尽,争知天上春回。朝吟暮绕,使君情重,不厌频来。好把韶华留住,莫教百朵齐开。

小园

节物过芳苞,幽奇胜近郊。先秋蝉弃甲,背岁鹊营巢。池小萍周岸,筠低露泣梢。摽梅资宴豆,赐臛佐晨庖。夕坞禽声乱,芳蹊屐齿交。茂丛罗宅菊,长柄庾园匏。尸窃虞官谤,嘉肥愧遁爻。披襟时一至,未塞学心茅。

金灯花

小圃金灯满意芳,苞舒绛彩照煌煌。珠玑小滴今朝雨,缟纻难禁昨夜霜。拂秉麟须蛾欲避,枝衔螭口蜡犹香。列钱都是银缸影,莫遣狂风出土囊。

鹿伯可郎中园池杂咏 柑隅

霜著芳苞翠作围,数椽潇洒映斜晖。木奴何必须千树,乞得閒身径且归。

豆蔻花

二月拆芳苞,凡心比并交。丁香多意绪,和月堕林梢。

三部乐 榴花

浓绿丛中,露半坼芳苞,自然奇绝。水亭风槛,正是蕤宾之月。固知道、春色无多,但绛英数点,照眼先发。为君的皪,尽是重心千叶。红巾又成半蹙。试寻双寄意,向丽人低说。但将一枝,插著翠环丝发。映秋波、艳云近睫。知厚意、深情更切。赏玩未已,看叶下、珍味还结。

念奴娇 其五 瑞香

芸堂春早,正芳苞紫萼,笼烟调雨。隐隐朝阳歌宴罢,拥出三千宫女。醉面匀红,香囊暗惹,鹊尾烟频炷。庐山佳致,依然都在庭宇。因念一种天香,当年岩谷下,想难俦侣。一旦呈祥都占断,阆苑琼林歌舞。瑞彩扶疏,锦笼绰约,兰蕙应羞妒。明朝胜赏,有谁同唱金缕。

咏古十六首 其七

黍稷无恶种,方苞藉良农。淳化混无外,殊疆蔼同风。海滨昔未洽,盗弄潢池中。胜残无善政,矧日劳兵戎。龚叟达事变,嘉言契清衷。鈇锧何所施,钩锄日成功。鸡豚被封域,桑麻翳垣墉。天子念循良,召对明光宫。醉客雅轻事,临歧愿追从。厚意难重违,归轩相与同。终藉哲人语,清风傃渊冲。小人徇其末,所得竟无庸。君子喻其大,道义在所攻。联裾治水衡,迟暮何从容。

八月初五梦桃杏枝上皆小蕊顷刻间一花先开既而次第皆拆色殊红鲜可爱梦中为赋一诗觉但记其第二句戏足成之

天孙红锦浅深裁,为惜芳苞未肯开。争奈东风披拂甚,枝头次第吐香腮。

1 2 3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