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嘉祐正字括图书兼往扬州觐省
不事兰台贵,全多韦带风。儒官比刘向,使者得陈农。晚烧平芜外,朝阳叠浪东。归来喜调膳,寒笋出林中。
送李嘉甫朝散还台
春风连作恶,吹雪深尺五。元宵无灯火,闭关与谁语。忽闻营从过,倾盖挹眉宇。相亲如故人,坐久加循抚。蓬茅只数间,馀无一丘土。半俸足以饱,未尝诣州府。白云寓远目,清溪照灵腑。趋閒已忘忧,浩歌唯汲古。明公志方壮,富贵何可取。高才孰能当,如罴亦如虎。致君为唐虞,泽民作霖雨。功名垂乾坤,儿孙列簪组。于予一何辽,而能强相与。聊书送行章,欲以明出处。
送李嘉甫信都令耘甫之弟
溪水碧于草,溪边送客行。写诗传别意,把酒听歌声。去路青天远,归心白羽轻。尊前折杨柳,一一是离情。
寄袁州李嘉祐员外
谁谓江山阻,心亲梦想偏。容辉常在目,离别任经年。郡国通流水,云霞共远天。行春莺几啭,迟客月频圆。雁有归乡羽,人无访戴船。愿徵黄霸入,相见玉阶前。
代人寿度支郎中李嘉言
李下老人龙作俦,谈经阅世无春秋。一朝函谷占紫气,万里西极行青牛。青莲居士亦其裔,太白沦精来谒帝。江东狂客漏神机,一号谪仙人得制。天人惊世时一班,文采风流有远孙。百篇斗酒真细事,郡有德政朝功言。晋陵坐啸列城祖,一札细书风九土。为郎不用汉山钱,度支事繁通会府。向来供亿宽艰虞,祗今笏画通材须。裕农足国端有道,判花视草皆夷途。金鱼玉带公所有,太夫人高松柏寿。綵衣板舆堪作图,赑屃阆州陈母后。人间盛事省见稀,王母一笑攘桃儿。花明柳暗白日静,莺穿燕飏青春迟。请君酌此西湖水,万岁千秋佐天子。清明寒食数日间,谨勿抛掷为佳耳。
笛家 送荇溪归里
骑马长逢,扫门争去,溪山何限,近来翻是茅檐少。故人归也,那用探幽,绿莎翠竹,旧村都好。我宅鸥边,君家荻里,夹水柴扃照。半床书,几车曲,尽可鬓丝白了。吟啸。倡酬倦矣,枉教文似,河海韩欧,不信诗穷,瘦寒郊岛。从此、只合南华自写,随意樵柯渔钓。万事尊前,浮云苍狗,一枕游仙杳。但休种,武陵花,怕惹问津船到。
醉观子礼家两姬舞
綵云装髻缕金衣,举袖蹁跹玉一围。自是屋深双燕入,不应帘里有花飞。
绣释迦像并十八罗汉赞 第七迦理迦尊者
身如蕉虚,心如兔止。师慈如和,侍者笑视。毒龙难降,我试弹指。便升钵中,喜见脊尾。
十四日江春兄客中寄示上元诗作归里踏青之约时雨雪霏霏愁不能胜因赋长句以答
东皇枉踞最高台,吞月阴风逐不开。恐尔雪雰成黑狱,肯谁跸路惜寒梅。梦中游子情何已,望里家山驾早回。清景纵非吾作主,也应有日属诗材。
己巳避寇将适羊城舟抵桂华兵阻未达用李嘉祐京口旅泊诗首句发引率成十首 其一
移家避寇逐行舟,离思茫茫正值秋。银箭水残河势断,碧空云净火星流。机中锦字论长恨,江上青山忆旧游。自欲放怀犹未得,客情终日在眉头。
己巳避寇将适羊城舟抵桂华兵阻未达用李嘉祐京口旅泊诗首句发引率成十首 其二
移家避寇逐行舟,对泣风前类楚囚。总为浮云能蔽日,更无鹰隼与高秋。山牵别恨和愁断,树失河声绕郡流。日暮长堤更回首,云山漫漫使人愁。
己巳避寇将适羊城舟抵桂华兵阻未达用李嘉祐京口旅泊诗首句发引率成十首 其三
移家避寇逐行舟,百感中来不自由。秦地故人成远梦,汉家宫阙动高秋。云拖雨脚连天去,水带离声入梦流。谁念为儒逢世难,寂寥灯下不胜愁。
己巳避寇将适羊城舟抵桂华兵阻未达用李嘉祐京口旅泊诗首句发引率成十首 其四
移家避寇逐行舟,野水无情处处流。人世几回伤往事,愁心一倍长离忧。山中夜度空江水,石室烟涵古桂秋。惆怅此时频送目,蓼花凄冷露花浮。
己巳避寇将适羊城舟抵桂华兵阻未达用李嘉祐京口旅泊诗首句发引率成十首
移家避寇逐行舟,离思茫茫正值秋。银箭水残河势断,碧空云净火星流。机中锦字论长恨,江上青山忆旧游。自欲放怀犹未得,客情终日在眉头。移家避寇逐行舟,对泣风前类楚囚。总为浮云能蔽日,更无鹰隼与高秋。山牵别恨和愁断,树失河声绕郡流。日暮长堤更回首,云山漫漫使人愁。移家避寇逐行舟,百感中来不自由。秦地故人成远梦,汉家宫阙动高秋。云拖雨脚连天去,水带离声入梦流。谁念为儒逢世难,寂寥灯下不胜愁。移家避寇逐行舟,野水无情处处流。人世几回伤往事,愁心一倍长离忧。山中夜度空江水,石室烟涵古桂秋。惆怅此时频送目,蓼花凄冷露花浮。
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
巴峤南行远,长江万里随。不才甘谪去,流水亦何之。地远明君弃,天高酷吏欺。清山独往路,芳草未归时。流落还相见,悲欢话所思。猜嫌伤薏苡,愁暮向江篱。柳色迎高坞,荷衣照下帷。水云初起重,暮鸟远来迟。白首看长剑,沧洲寄钓丝。沙鸥惊小吏,湖月上高枝。稚子能吴语,新文怨楚辞。怜君不得意,川谷自逶迤。
早春过望亭驿喜晴追次唐李嘉祐韵
远望晴烟散绿蘋,推篷起坐整乌巾。野花开处多临驿,水鸟飞来似送人。愁里听穷三日雨,客边吟别一分春。今朝已有寻芳客,来往东风陌上尘。
左庵词话
清李佳撰。二卷。书末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壬寅六月作者跋语,谓为夏日消遣计,“检读各种诗馀,自录其有禆诵习者匝月,居然成帙,爰额曰《左庵词话》”。可知是书为读词随笔,卷上八十四则,卷下九十四则,共一百七十八则。内容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对历代词人、词集的评述、纪事,如认为宋代“东坡词最有新意,白石词最有雅意”。又谓元萨都剌词,“雁门诸作,多感慨苍莽之音,是咏古正格”。其纪事如卷上:“樊云门同年增祥,鄂中才人,诗文并皆佳妙。”辛丑(1901)四月,“予奉观詧长宝之命,云门以词送别,调寄《金缕曲》”云云。二是对词体、作法、音韵等方面的阐述,如云:“诗词之界,迥乎不同。意有词所应有而不宜用之诗,字有词所应用而亦不可用之诗。”又如云:“词贵有意,首尾一线穿成,非枝枝节节为之。其间再参以虚实、反正、开合、抑扬,自成合作。”此外对“词眼”、“警句”、“属对”、“音律”等皆有论述。三是记叙晚清词坛交游酬唱事迹,如卷下:“余来湘,喜遇张雨珊词人,思以所作就正。雨珊谦让未遑,曾谱《上林春慢》赠之”云云。又如云:“江陵金溎生同转武祥所著《粟香随笔》五种,多录朋辈诗词。”甲午(1894)游粤,“相与订交,下榻公之坡山精舍浃旬”。以及“郑叔问孝廉,与予为中表谊。人极风雅,所著《瘦碧词》得词家正宗。然鄙见以清空曲折为主,意趣不甚合”。此类词人交往逸事,为研究晚清词坛提供了有益的史料。是书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刊本,《词话丛编》据光绪本收录。
行素斋杂记
清继昌撰。继昌,字莲溪。汉军正黄旗人。光绪进士,官至甘肃布政使,署安徽巡抚。光绪十九年 (1892) 开始撰写此书,第二年完成初稿。以后又加以选择、校订,于1901年刊行。全书共上、下两卷,以笔记形式叙述了不少宫廷中的情况。如皇上大婚、皇太后归政、宫中祭礼、宫殿用石、皇太后六旬万寿凡三次举行大典礼的记载和皇太后、皇帝的谕旨以及对大臣遇元旦、冬至时呈递贺折的用纸、用语、书写格式的要求等等。由于作者曾在军机处供职,所记宫廷诸事多为耳闻目睹,尤以自己熟悉的光绪朝事为多,其中有不少清政府中枢机构的情况,因此其史料价值颇高。另外,是书还有一些官场旧例、京城物产、名人轶事、风土异闻的描写,对了解北京的历史也有帮助。书前的蔡乃煌的序言和作者自序。是书有光绪二十七年湖南臬署的刻本。1984年,上海书店据此本出版影印本。
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
原作者不详,宋代李嘉谋注解。五卷,前有序。据序文,此经板行西蜀,至南宋理宗宝祐(1253—1258)年间,天饴子谢图南为序而传,蜀本已不存。谢图南宦游岭表,得此经于方外一蜀士之手,后至西浙授李嘉谋,嘉兴道士李君可募工付梓以传,并与所谓《八威龙文》合刻为一书,由李嘉谋作序。今本无谢、李之序,亦无《八威龙文》,当系元以后版本。经文托称元始所说,分为妙、元、神、真、道五篇,每篇一卷,一千言,共计五千言。每篇九章,合计四十五章。序称其与《老子》五千言并传于世,实则仿照五千言,借《道德经》之名以引起世人注意,以广流布。经文主要讲明妙、元、神、真、道的含义及其之间关系,尤重对“道”的阐释。李注按经义发挥,或引儒佛之说以解,明白易懂,较晦涩的原文更具理论价值。收入《道藏》洞真部本文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