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李义山诗集笺注
又名《李义山诗集注》。诗文注。唐李商隐(约813—约858)撰,清朱鹤龄注。三卷。商隐有《李义山文集》已著录。鹤龄字长孺,江苏吴江人。此集成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录诗二百四十首。系注者据明末释石林(道源)注本,加以增补删改而成。鹤龄特重李诗内容,并揭示其诗多比兴寄托之特色。博考时事,解说翔实,一扫诸家穿凿附会之说,繁简颇为得当。此注本较佳。故后来注商隐集者如程梦星、姚培谦诸家大抵以此为蓝本。并附录诗谱。有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三多斋刻本,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等。
禹贡长笺
十二卷。清朱鹤龄撰。《禹贡》系《尚书》重要篇目之一,主要内容详见《禹贡指南》条。鹤龄诠释《禹贡》,首列二十五图,自禹贡全图以及导山、导水,皆依次随文解释。该书引证翔实,创获颇多,于贡道、漕河经由脉络,剖析颇具条理,唯其说解山川地理,荦合乖误者,时亦有之。此书诠释《禹贡》,较宋、元人着述为胜,而不及胡渭《禹贡锥指》之精密。此书现存有手稿本,藏上海图书馆。
诗经通义
十二卷。朱鹤龄(1606-1683)撰。朱鹤龄,字长儒,号愚庵,江苏吴江人。明末清初学者,文学家。明末诸生。入清后隐居不仕,专心着述。其为人耿介,极重操守,时人将其与顾炎武、黄宗羲、李颙等合称“海内四大布衣”。鹤龄颖敏好学,初专力词赋,擅长笺疏之学,所撰《杜工部集辑注》、《李义山诗集笺注》一时甚有影响。所作诗文,宗杜甫、李商隐,感事伤时、沉郁顿挫,内容颇丰。后从顾致力经学,造诣颇深。鹤龄着述宏富,有《愚庵诗文集》、《读左日钞》、《禹贡长笺》、《春秋集说》、《易传义略》、《尚书埤传》及是书,并传于世。是书专主《小序》,而力驳废序之非,持论近于汉、唐。所采诸家,于汉用毛亨、郑玄,唐用孔颖达,宋用欧阳修、苏辙、吕祖谦、严粲,清用陈启源。其释音,明用陈第,清用顾炎武。其凡例九条及考定郑玄《诗谱》,皆有条理。立说严谨,皆有根据。然鹤龄学问深博,往往嗜博好奇,引经繁富,伤于芜杂。有海源阁杨氏旧藏钞本《诗经通论》,可能朱氏所录是书副本,其小注二本多有不同。是书有雍正六年刊本,康熙乙巳(1665)刊本及《四库全书》本。
读左日钞
十二卷。补二卷。清朱鹤龄撰。此书主要采赵汸、陆粲、傅逊、邵宝、王樵五家之书以及诸儒之说,以补正杜预《春秋经传纂解》之阙讹,大抵集旧解者占十之七,出己意者占十之三,所以名曰“钞”。其《凡例》移,《左传》纯以史解经,所以其论人论事,时有悖于理,学者不可耽于其文之博丽而昧其义之踳驳,这才是善读《左传》。朱氏认为:“会盟战伐及日月人名地名之类,有经文不书而传特详之者,此正可推求笔削之旨。”而陈傅良、赵踳“专从不书取义,最得微旨,今备录其说以为解经翼辅。”又云:“杜氏注得孔氏疏而明,然郑立、贾逵、服虔、王肃、刘炫诸儒之说亦不可尽废,今博引而加以折衷。”其重视汉学,于此可见一斑。其书考证虽少,却时有所得。如引定公五年文公十七年二《传》,证公婿池非晋侯之婿;引《檀弓》越人吊卫将军文子事,证秦人归僖公成风之襚;引《汉书·王嘉传》,证“屈荡尸之”当作“户之”等。不妄断是其书之优点,如“庄公寤生惊姜氏”,孔疏以“寤时生”;“寤而觉”为说,林尧叟则以“困而后寤,因寤而惊”为解,皆不可通。杨开庵、顾炎武引《风俗通》“儿堕地触开目视者为寤生”为说,朱氏则云“吾亦未敢信也”。所补二卷,据其《凡例》称:“亭林顾先生去秋自华阴寄余《左传注》数十则,折疑正舛者,皆前人未发,时此书已刻逾半,不及纂入。间取三传、三礼注疏阅之,尚多可录者,因复缀缉,与亭林所贻汇成二卷,附之简末。”《四库》系抄本收录。
尚书埤传
十七卷。清朱鹤龄(1606-1683)撰。鹤龄字长孺,号愚庵,江苏吴江人。清代经学家。明末诸生,明亡弃去。与顾炎武友善,长于笺疏之学。所着除《尚书埤传》之外,尚有《毛诗通义》、《禹贡长笺》、《读左日抄》、《春秋集说》、《易广义略》、《愚庵小集》及《杜工部、李义山诗注》等。此书前有《考异》一卷,主要辨析《尚书》经文同异;后有《逸篇伪书及书说馀》一卷,笃信孔传为真,所见未免固陋。正文十五卷,博引曲证,取舍多为得体,持论亦较为公允。此书阐发义理,不废考订训诂,斟酌于汉学、宋学之间,于《尚书》学尚属有功。现存版本有清康熙濠上草堂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
三传折诸
四十四卷。张尚瑗(生卒不详)撰。张尚瑗字宏蘧,又字损持,吴江(今属江苏)人,清代经学家。康熙二十七年进士,官兴国知县。张尚瑗曾师从朱鹤龄,治《春秋》经传之学。朱氏曾作《读左日钞》,张氏仿其师作《三传随笔》,积累日久,卷帙逐伙,乃重新编纂而成此书。“折诸”之名是取扬雄“群言淆乱折诸圣”之语。此书计《左传》三十卷,《公羊》、《穀梁》各七卷,可知其用力于《左传》尤勤。其《自序》谓:“读古人书当出己裁,而经学必以传疏为依据”,又云:扬雄“又曰:‘众言淆乱折诸圣’。欧阳氏谓:‘经简而直,传新而奇,学者乐闻而易惑’。愚以为乐闻新奇然后可以折诸简直,其新奇也,盖其所以为简直也。”此盖为其书之大旨。其书卷首两篇为通论性质,有先生评说、郊禘考、五岳考、涂山会诸侯考、左丘明时代考、五霸辨、四凶议、论左传书、成周地形、鲁地形、楚地形、宋卫地形、陈蔡曹地形、郑地形、吴越地形,总论列国地形、河、江、关、春秋列国论、春秋列国党仇分合、姬姓之国、鲁异诸国、王室之卑、晋楚更霸、秦晋姻雠、陈蔡亡于楚、齐争国始末、宋卫叛臣、季氏专鲁、三家纂晋、赤狄白狄、三传经文互异、三传立例互异、类事类语、地名同、地名与国名同、名谥同、名姓世表、人名同、同姓名录诸篇,大多为张氏所撰,间亦有采前人所论着者,此为其书之精华所在,其书之特点是取材宏富,但其贪多务得,细大不捐,亦失之芜杂。此书成于康熙五十一年,现存乾隆刻本,另清敬足斋刻其中《穀梁折诸》六卷。
点绛唇 其一 咏梅
不假施朱,鹤翎初试轻红亚。为栽堂下。更咏樵人画。绿叶青枝,辨认诗亏价。休催也。忍寒郊野。留待东坡马。
李义山文集笺注
诗文注。唐李商隐(约813—约858)撰,清徐树榖笺、徐炯注。十卷。商隐有《李义山文集》已著录。树榖字艺初,康熙进士,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炯字章仲,康熙进士,官至直隶巡道。皆昆山人。此集成于清康熙五年(1666)。有表二卷、状一卷、启二卷、祭文二卷、祝文一卷、序一卷、书一卷。含清朱鹤龄所辑旧稿五卷。并补其所缺“状”体,系从闽本商隐文集中补入。共得表二十二篇、状二十三篇、启四十三篇、祭文十九篇、祝文十一篇、序五篇、书三篇,檄、箴、传、碑铭各一篇,赋二篇,杂著七篇,计一百五十篇。二徐笺注本系传世之第一部商隐散文辑注本。此本简明扼要。清末叶德辉评说:“注文亦简要有法,不隔断文意,读本中当推此为第一。”(《郋园读书志》)。有《四库全书》本,康熙四十七年刻本等。
毛诗稽古编
清陈启源标举汉学,为《诗经》正义、训诂的著作。30卷。作者认为,自欧阳修《毛诗本义》出,毛传、郑笺渐为学者所疑,遂有郑渔仲 (樵) 之徒“逞其臆见,废序谭经” (阮元序) 。朱熹著《诗集传》,亦从郑渔仲说,影响及于后世。兼之元朝以降,以朱子集传取士,明人说经,犹喜骋虚辨,毛传、郑笺遂废。作者为发扬汉学,曾与朱鹤龄同治毛诗,因作是编。其书于诗义则宗《诗小序》,释经则本于毛传、郑笺,训诂本于《尔雅》,正字本于《说文》,“志在复古,力排众议” ,其 “所辨正者,惟朱子《集传》为多,欧阳修诗《本义》 ,吕祖谦《读诗记》 次之,严粲《诗缉》又次之。所掊击者惟刘瑾《诗集传通释》 (按,当作《诗传通释》)为甚,辅广《诗童子问》次之。其余偶然一及,率从略焉”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全书卷1至卷24依次解诗,而不载经文,但标举篇目而已。其无所论说者,并篇目亦不载。卷25至卷29为总诂,有举要、考异、正字、辨物、数典、稽疑。卷末为附録,统论风、雅、颂之旨。按作者虽 “坚持汉学,不容一语之出入” ;又 “引据赅博,疏正详明,一一皆有本之谈” (同上) ,终不免于拘执;又偶于经义之外 “横滋异学”。如释《邶风·简兮》,以 “西方美人”牵及杂说,称佛教之传入,始于周代。又由此称孔子抑三王、卑五帝、藐三皇,独归圣于西方,凡此皆属无稽之言。有嘉庆十八年庞氏刊本,阮刻经解本,光绪九年上海同文书局缩印本。
李义山诗集
唐诗别集。李商隐撰。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 一名《玉谿生诗》。李商隐的诗唐代未有人为其结集,所以到唐末已散佚。宋初杨亿孜孜求访,得282首,其后钱若水又留意摭拾,得400余首,再加北宋、南宋人补辑100多首,现存诗600余首。《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及《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诸书著录题名不一,又名《李义山诗》或《玉谿生诗》;卷帙也不等,有3卷、5卷。通行本则为3卷。宋刊本今已不存,现存有手校宋抄本3卷,宣统元年(1909)国光社影印,蒋斧跋称之为“传世李集第一”。《四库全书》所收为明刊本3卷。又有毛晋汲古阁刊《八唐人集》本3卷,清人席启寓辑《唐诗百名家全集》本3卷。《四部丛刊》所收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毗陵蒋氏刻《中唐人集十二家》本《李义山诗集》6卷。此外还有朝鲜刻本《李商隐诗集》10卷,补遗1卷,共2册,现藏北京图书馆。李商隐诗的注释,最早有刘克、张文亮2家注,均未流传。明清注家很多,有释道源注,其书亡佚;朱鹤龄《李义山诗注》;程梦星《李义山诗集笺注》,有乾隆刻本;姚培谦《李义山诗集注》,有乾隆杉桂读书堂刊本;屈复《玉谿生诗意》,有乾隆艺古堂刻本;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等。各家笺注均附有年谱。叶葱奇撰成《李商隐诗集疏证》一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刘学锴、余恕诚有综合各家研究成果的《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
杜工部诗年谱
年谱。宋鲁訔撰。訔字寄卿,号冷斋,嘉兴(今属浙江)人。宋高宗绍兴朝进士,曾官福建提点刑狱公事。鲁有《编次杜工部集》十八卷,附《年谱》一卷,今《集》亡《谱》存。周采泉《杜集书录》说:“此《谱》今所见者,已为文字联贯,自成卷帙之一般年谱,其始当亦为以诗系年之《诗目谱》,此其所以名为《诗年谱》也。”其言或是。此《谱》确受《吕谱》影响,但篇幅加大,考辨增精,史事也有所增加,又能订正《吕谱》之误。此谱为《四库全书》“存目类”所著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近时滏阳张氏(溍)、吴江朱氏(鹤龄)所注杜诗,其年大率仿此而推拓之。”又谓此《谱》“虽间有附会,又乌可以一眚掩乎?”此《谱》原附载于《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及《草堂诗笺》,民国初年有天津华新印刷局的排印本。
送李四校书
朱丝写别鹤泠泠,诗满红笺月满庭。莫学楚狂隳姓字,知音还有子期听。
崂山诗二首效东坡庐山诗 其一 上清宫得中字
水德无初择,随势川趋东。道唯法上善,崂山备所钟。拾贝思珠阙,访鹤朝灵宫。星官惊帐幔,圣母沮画工。不见穿墙客,壁后谁能穷。缅想邱祖姿,衣履含霜风。外齐蛮触国,内息与海通。丹成却自弃,挥麈逐北鸿。万死流沙碛,一勒天骄骢。敕殿松柏青,圯坏栏尚红。迎送烦银杏,眼倦迷雌雄。依缘授长生,将择孰与公。当其兆民活,世界蓬莱中。
崂山诗二首效东坡庐山诗 上清宫得中字
水德无初择,随势川趋东。道唯法上善,崂山备所钟。拾贝思珠阙,访鹤朝灵宫。星官惊帐幔,圣母沮画工。不见穿墙客,壁后谁能穷。缅想邱祖姿,衣履含霜风。外齐蛮触国,内息与海通。丹成却自弃,挥麈逐北鸿。万死流沙碛,一勒天骄骢。敕殿松柏青,圯坏栏尚红。迎送烦银杏,眼倦迷雌雄。依缘授长生,将择孰与公。当其兆民活,世界蓬莱中。修真山为炉,树绿似铜锈。登顶肩摩天,瀛海杯浮右。结茅依岩窟,内观龙虎斗。偶眺日生丸,云罅万箭漏。锥心忽自笑,明霞记斯窦。风灭迹所留,我蹑后人后。道童老垂髯,崖藤翠蛟瘦。壁上游仙诗,字受神不授。胡儿眼空碧,功夫稽手候。入洞觅霞光,见与胡儿陋。光岂顽石待,霞近天阍叩。打钟道人催,恐夜星怀袖。
送周韶落籍
淡妆轻素鹤翎红,移入朱阑便不同。应笑西园桃与李,强匀颜色待东风。
游罗浮三首
白鹤峰头春暮时,水帘洞口苍庚飞。千林锦树化红雨,百道玉虹穿翠微。神朝帝阙鹤为骑,灵语仙坛霞作衣。坐怜佳致恼魂梦,应觅真人扣息机。四百峰峦列海图,飞云绝顶敞玄都。丹砂五色时光焰,紫翠中天半有无。观里松株皆住鹤,山中竹叶尽成符。铁桥归去寻清赏,烂醉仙人白玉壶。四百峰峦拱御台,蕊珠楼阁倚云开。荔枝花落山鸠语,卢橘子生江燕来。黄野故居羊化石,葛洪丹灶锦为苔。仙游傥遂凌风约,羽服黄冠亦快哉。
送龚沙溪宪长迁湖广石辖歌
沙溪参藩今总宪,袖里龙泉金百炼。春生秋杀天何私,白日青天人共见。有脚阳春去复来,广人再睹春风面。帝念湖南为帝乡,右辖须得千夫良。简俾明公捧檄行,直从岭表趋岳阳。薇垣三日足甘雨,湖岳为尔生辉光。甘泉野老无拘束,脚底洞天三十六。神游衡岳四十年,祝融招手坐青玉。愿公无禁朱陵关,鹤驭来时春草绿。
秦人洞
避地那知朝代赊,云中鸡犬自成家。天藏洞里春长在,世异人间发不华。珠树氤氲留舞鹤,碧桃零乱送飞霞。自邻于役风尘客,辜负罗浮几度花。
上巳日燕集西山草堂分得青字二首
东郊三十里,幽绝此林坰。水载诸峰出,天盘大壑青。华筵开令日,嘉耦叶双星。况是群贤会,依然逸少亭。佳节人争惜,虚堂晚不扃。村烟浮树白,堤路压潮青。并跃鱼衔沫,归飞鹤晒翎。劳生间日少,三宿此扬舲。
送吴大参明卿还大梁 其二
重逢司隶典章新,共是三朝健在身。昔日悲歌吾叩角,少年封事尔批鳞。斗鸡乍别诸陵客,控鹤将寻二室人。醉后都亭分手去,岂堪华发向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