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袁枚
晨星断雁几文人,错落江河湖海滨。抹去春秋自花实,逼来霜雪更枯筠。女称绝色邻夸艳,君有奇才我不贫。不买明珠买明镜,爱他光怪是先秦。
鹊桥仙 见袁枚《随园诗话补遗》
银湾斜挂,金波徐展,天上人间今夕。黄姑渚畔路迢迢,何处问、支机消息。锦屏红烛,玉窗罗袜,剩喜鹊桥不隔。青鸾休促紫云车,且良夜倍、相怜惜。
奉题欧阳剑平词媪《袁枚故事诗选》
读罢鸿编眼倍青,灯前顿觉性空灵。笔花开处春常驻,诗絮萦时梦亦馨。几度红桑悲浩劫,一腔幽愤叩苍冥。小仓山下清泉涌,流到吟斋绿满屏。
随园诗话
《随园诗话》是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是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了。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古代中国烹饪著作。共一卷。身为乾隆才子、诗坛盟主,袁枚一生著述颇丰。作为一位美食家, 《随园食单》是其四十年美食实践的产物,以文言随笔的形式,细腻地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用大量的篇幅详细记述了中国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流行的326种南北菜肴饭点,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中国饮食名著。
续诗品
清代诗论著作。1卷,由32首四言诗组成。袁枚著。书前有作者小序,称“余爱司空表圣《诗品》,而惜其只标妙境,未写苦心,为若干首续之”。袁枚此书正是讲诗法之作,如“崇意”、“精思”、“博习”、“选材”、“布格”、“择韵”、“振采”、“结响”、“勇改”、“割忍”等首,从学诗的方向到具体的技巧都有说明,“直使学者有规矩可循”(清人王飞鹗序)。书中也表现了袁枚的“性灵说”理论,如“用笔”讲“惟吾所用”,“尚识”讲“独照独知”,“葆真”中反对“伪笑佯哀”地学古,“澄滓”反对“附会”及“老生常谈”,“斋心”讲“我心”,“神悟”讲“但见性情,不著文字”,“著我”反对“竟似古人”,“割忍”讲“出人头地”等等。有《清诗话》本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初版的与《诗品集解》合订为1册的注本。
祭妹文
袁枚撰。这是一篇享誉甚高的祭文,历代评论家常以之与韩愈《祭十二郎文》、欧阳修《泷冈阡表》相提并论。作者三妹素文与其夫系指腹为婚,十几岁时夫家父母因儿子不肖曾建议解约,然素文坚持从一而终的礼教,成婚后丈夫果然嫖赌成性,常毒打勒索嫁妆嫖妓,委屈忍受,直至要将她卖掉抵赌债,方逃回娘家告官判离,已受尽折磨。作者在文中痛言此为读书识礼之过,“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如是”,对封建礼教表示了怀疑,也道出了悲剧的真正原因。文中一字一哭地回忆了兄妹从幼至长相亲相爱的历历旧事,声泪俱下地向九泉苦魂诉说着为兄未及诀别的深深遗憾,从儿时同玩蟋蟀岁寒虫僵共埋之到兄为妹料理殓葬,从葬妹祭妹哭妹想到自己“在人间尚复几日”,作者在琐琐碎碎的细节常情的倾诉中,把怀念亲人的感情逐渐推向高潮,使文章笼罩在深沉的感伤气氛里,令人读之下泪。
子不语
清代志怪小说集,又名《新齐谐》,袁枚撰,是他在晚年诗文创作之余, “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原书二十四卷,续十卷。初名《子不语》,后见元人说部中有此书名,遂改为《新齐谐》。枚有《小仓山房文集》已著录。是书为作者广采惊世骇俗之事而成,以“子不语怪力乱神”而得名。后见元人说部有雷同者,遂更名为《新奇谐》,但《子不语》一名流传较广,今多仍用此名。成书于乾隆年间,凡三十八万余字。是书旨在模仿《聊斋志异》,然内容甚为芜杂。 多记述鬼怪之恐怖,与《聊斋志异》“托鬼言志”迥不相同。主要版本有:乾隆五十三年随园刻本,嘉庆二十年美德堂刻本,随园三十八种本,清代笔记丛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莲溪书屋刊本,一九一四年上海锦章书局石印本等。
次韵金水
迹远还如迩,赪霞映碧槐。字林慕吴绮,诗格爱袁枚。念汝遥山隩,胜余旧郭隈。幽情传丽句,三复不能回。
名山诗话
诗话著作。近人钱振锽撰。此书一卷,七十三则,上自《诗经》、《楚辞》,下迄钱谦益、袁枚,皆有所道及。然作学究之陋语多,谙诗道之行话少,如反复一“实”字,先谓:“君子之言,真实不妄,诗虽小道,亦言语之一种,多为不实之言,徒为人所轻耳。”此处之“真实”,乃“事实”之转语,故其即据以责老杜“老柏二千尺”、太白“白发三千丈”等句为“滑稽”,尤不解李贺之浪漫诗风为何物。千古诗人,遂只剩一白居易合其规则。然反观此书,恰正好作大言,过激语多而“老实话”少,如世讥明七子摹仿,彼反恨“其摹仿未至,若能摹仿得工,好诗必不至此”,其言过甚,一至于此。有《名山六集》本。
三家诗话
近代尚鎔著。一卷。所谓“三家”,指清代并以诗才驰名诗坛的袁枚、蒋士铨、赵翼3位诗人。尚氏于3家诗,评价颇高,以为“虽酝酿之功未极深厚,然已如天外三峰,跻攀不易矣”。对其诗的才情、风格、技法等,或褒或贬,持论力求公允。有总论、分论、余论三部分。对三位诗人的个性、作品艺术风格及创作上的得失都有大抵平实的评价。有《持雅堂全集》本和《清诗话续编》本。
若绮书来,问泗游迟迟未行,诗以报之
行装欲发又迟回,几度东游语笑陪。舟泊荔湾无梦去,云停梅岭有书来。三春尚见花能放,一水空归眼倦开。漫定吟笺酬女弟,风怀祇合老袁枚。
长离阁集
诗集。清王采薇撰。一卷。采薇一名薇玉,字玉珍,江苏武进人。王光燮女,太史孙星衍妻。有《玉珍集》已佚。此编孙星衍编,成书于嘉庆间。有孔广森、叶观国序,何森林弁言。末有龚庆识,王光燮撰传,孙星衍撰行状,袁枚撰墓志铭。收诗七十一首,词一首。有嘉庆十年(1805)《平津馆丛书》本,光绪间吴县朱氏槐庐翻刻本。
宋百家诗存
宋诗选集。二十卷。清曹庭栋编选。曹庭栋字六圃,自号慈山居士,嘉善(今属浙江)人。诸生,中年后绝意仕进,《清史列传》卷七二有传。此书入选者百集,每集一家,已见《宋诗钞》者不收。始魏野《东观集》,终僧斯植《采芝集》。北宋十馀家,南宋八十馀家。存诗十首以下者不收。所采之集,当时均属僻书,抄本居多,于其讹误有所订正。曹氏论诗,“专主性情”(袁枚《随园诗话》),从真性情出发,选了不少有真情实感、艺术性较强的诗篇。其评诗亦往往卓有见地。如谓郭祥正诗“不特句调仿佛太白,其气、味竟自逼真”,言宋人所未言。又谓华岳诗“脱口豪纵,多破胆险句,锤炼处又极冶衍遒丽”,指出他的诗不同于江西诗派和江湖派。书中小传偶有讹误,如称《秋堂遗稿》撰者柴望为南宋高宗时人,实则为南宋末人。本书刊于乾隆六年(1741),《自序》说二十八卷,实为十二卷。《四库全书》著录后,改为四十卷。有清乾隆曹氏二六堂刊本,作二十卷。
北江诗话
诗论。清洪亮吉撰。六卷。亮吉有《洪北江诗文集》已著录。此编有仅刻前四卷或后二卷者,皆非全书。内容以论诗为主,亦有论及文、赋者,又有不少精确之考订。论诗以“性”、“情”、“气”、“趣”、“格”为等第,谓“诗文讲格律,已入下乘”。作者论诗强调“性情”、“气格”,认为诗要“另具手眼,自写性情”,赞赏唐杜牧的诗能“别成一家”的独创精神,批评沈德潜的诗要学古人的复古主张,对袁枚的“性灵说”亦表不满。前四卷为撰者晚年写定,后两卷是其子续刻遗著时整理而成。
骈体文钞
骈体文选集。编选者李兆洛是一位擅长考据的学者,精通音韵乐律、史地历算等。当时,桐城古文风行于世,唐宋八大家成为众望所归的文章典范。但骈文作者代不乏人,乾嘉之间甚至有“骈文八大家”之称,其中著名者如袁枚、孙星衍、洪亮吉、孔广森、汪中等,无论从才气上,还是从学力上,都足以睥睨桐城古文。加上还有阮元这样“总督”级别的文臣为其摇旗呐喊,骈文在清代中期号称“中兴”。但是,姚鼐编选的《古文辞类纂》问世后,桐城古文大出风头,被许多人视为文章的“正宗”。李兆洛有感于此,就动手编选了这部《骈体文钞》,以向读者展示骈文的魅力。从篇幅和体例上看,《骈体文钞》与《古文辞类纂》旗鼓相当,都是中型选本。它选录秦至隋末的骈体文七百七十四篇,分为上中下三编,每编又按文体分类编排。显然,《骈体文钞》侧重在追溯骈文在唐代以前的传统,以向读者证明骈文曾经有过的辉煌,从而来与桐城派所标榜的从唐宋八大家至归有光、方苞等人的古文传统抗衡。在这种文体之争的背后,其实有着更深刻的思想背景。一般而言,古文与“载道”的传统有不解之缘,而骈文则与追求美文学的风尚有关,两派互为消长,便构成了古代文坛上特有的景观。不过,李兆洛所谓的“骈体文”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他有位学生发现《骈体文钞》居然将贾谊《过秦论》、司马迁《史记·自序》、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诸葛亮《出师表》等散体文都网罗在内,名实不符,建议老师改一改。李兆洛当即回信教训这位学生说:你难道没有看过我在书前写的序言吗?我在那里明确说过,唐代以后才有所谓“古文”之名,秦汉以上文章都是“骈体”。也就是说,李兆洛所谓的“骈体”,并非通常意义上的“骈四俪六”即特指六朝以后讲究声律对偶的文体,而是泛指采用偶句的一切文体,包括诸子散文,其目的是想跨越古文和骈文的鸿沟,“欲合骈散为一”,这是阅读此书时应该加以注意的。
蕉轩随录
《蕉轩随录》,十二卷。清方浚师(生卒年不详)撰。方浚师字子严,咸丰举人,官至永定河道。此书杂记一些遗闻琐事,还有一些经史考证、诗文评论方面的内容。全书每卷有目次,记载较为杂乱,书中观点反对清代学者黄宗羲、阎若璩、包世臣等人的论述及学说,而盛赞吕留良、袁枚等人。有同治十一 (1872年)年间刊本。
辕门晓望
曙色满军麾,辕门纵目时。星河收鼓角,城郭露旌旗。马踏荒园井,牛冲野庙碑。涂阳新入贡,白霫旧名夷。有勇思三捷,无谋效六奇。前瞻辽水外,烽火杂烟炊。
园梅未放速之以诗
小阳暖透越人家,尚拥寒根懒着花。滴滴蕊珠含晓梦,迟迟春信绕天涯。一年雪后香魂暗,几日闺中酒兴赊。如此月明还冉冉,恐教群卉候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