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洪秀全演义
《洪秀全演义》是我国近代小说史上一部重要作品,它是继史学著作《太平天国战史》以后,第一部热情歌颂太平天国革命历史的长篇小说。作者把太平天国革命这一实绪纷繁、人物众多的重大历史事件,加以概括和剪裁,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并以艺术的笔触,描绘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兴起、壮大、衰亡的过程。小说虽以刻画太平天国的历史、人物为主,但写与之对立的清廷,除对所谓“中兴名臣”如曾国藩、左宗棠及李鸿章等,有皮里阳秋的嘲讽和贬斥外,一般都比较客观,并无丑化
御制千字诏
太平天国编印的书籍之一。1854年(咸丰四年)刊行。全书以四言为句,共276句,共1104个字。它与《三字经》、《幼学诗》同为太平天国的儿童识字课本。其内容包括自然知识、生活常识、拜上帝会教义和太平天国前期的革命历程。其中不少内容就是对儿童进行太平天国历史传统教育的好材料。如叙述了革命初期洪秀全与冯云山一起,经历了许多艰险,爬山涉水,同患难共安危,开始周游,发动群众起来革命。它又回顾了太平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所向无敌的胜利进军史。生动的记述了太平军渡过洞庭湖,进攻湖北,占领武汉,分水陆两路沿江东下,攻克安庆、南京,并定南京为太平天国首都。用太平天国的革命史教育儿童。这是一本与旧《千字文》根本对立的教科书。它标志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革命的农民阶级在教育领域又一项重大的改革。概括的来说,这些教材的教育作用实质就是使革命后代从小养成具有敢于战胜封建统治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的革命精神;遵守太平天国制订的各种革命制度和道德规范;坚定革命信仰和热爱太平天国。
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后期一纲领性文件。1859年洪仁玕撰著,经洪秀全逐条批阅后颁行。主要内容:政治上,主张加强中央集权,“要自大至小,自上而下,权归于一”。反对下面结党联盟,反对离心倾向。要达此目的,关键在于用人得当,并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经济上,主张效法西方,发展交通运输业,修铁路、公路、河道,行驶轮船,办邮政;办银行,发行纸币,推广保险;奖励民间开矿、制造火车轮船及其它发明。文化风俗上,主张设学馆、医院,办公共福利事业,反对封建迷信和腐败习俗,严禁鸦片;提倡“文以纪实”、“言贵从心”,反对“古典之言”。外交上,主张自由通商,交流文化,但外人不得干涉太平天国内政。文件中有些内容表明洪仁玕对侵略者认识模糊,脱离斗争实际,对这些条目洪秀全都作了批示,加以修正。对其余绝大部分都加以肯定。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洪仁玕不仅重视吸收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而且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政策,在“向西方学习”这一点上超过同时代的其他人,对后人有启迪作用。但在当时这些思想离太平天国革命实践太远,不能反映农民的迫切利益和要求,因而这一方案不仅无法实行,也没有对太平天国产生重大影响。此件现收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第二册。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被誉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山之作。一本书读懂中国近百年史实;全书写于1938年,从鸦片战争始,终于抗日战争,将中国近百年的史事浓缩在短短不到十万字里,主题鲜明,史论兼具。书中对鸦片战争、天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均有条分缕析的解读,多有新意;对于林则徐、洪秀全、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等历史人物也做出了恰如其分的评价。
晚清文选
郑振铎编选。成书于1937年。全书分为三卷,选录林则徐至陈天华等129家文章480篇,尤以选录龚自珍、郑观应、薛福成、谭嗣同、林纾、严复、章太炎等人文章为多。同时亦选录了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及与太平天国有关的文章10种。编者编选此书,意在突出图强、革命和反帝爱国、振奋民族的思想。这种进步的编辑宗旨,是晚清各种总集、类选所不能及的。此书为研究中国近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史料。有1937年上海生活书店刊本。
武昌纪事
二卷。清陈徽言撰。陈徽言,字炯斋,剑川(今云南省大理)人。曾任国子监典簿。《武昌纪事》卷一以日记体记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攻占武昌、汉阳始末;卷二为杂论,记载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等人家世及西洋诸教及其影响,并力主除之。附录以日记体记太平军入城后的情况。后附《陈炯斋遗诗》及陈徽言小传。作者当时客居武昌,故所述史实可做参考,然对太平军多有诬蔑之辞。《武昌纪事》有咸丰三年(1853)刻本、咸丰七年(1857)重刻本,民国年间载入 《云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