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朱彝尊
白雪文章白玉人,见时犹悔别时频。何如潮水皆通海,一令梅花隔远春。
踏莎行 戊子早春拜谒朱彝尊故居
小巷深深,斜阳冉冉,苔痕蚀尽兴衰感。一春幽梦有无中,古藤阴下词魂敛。阁袅茶烟,星垂露槛,歌尘酒渍凭谁验?重回首处已三生,佛桑花共人销黯。
念奴娇 题瘦石所藏朱彝尊《梧月词序》墨迹卷子
饥驱人去,信轮蹄踏遍、雁门羊石。故国故家零落尽,忍对铜驼荆棘。覆楚东瓯,椎秦博浪,一念缠胸臆。胥涛如吼,古今悲恨同激。多事章奏推贤,大廷呈艺,博得金门籍。赐第赐餐承雨露,腾笑歌诗成集。志士缁衣,故人碧血,往事宁堪忆。移家愿杳,人间留此残墨。
明诗综
明诗总集。一百卷。清朱彝尊编纂。此书辑录从明初到明末(包括明遗民)三千四百馀人的作品。明代诗歌创作凡三变:永乐前后的台阁体;正德、嘉靖、隆庆之间的前后七子;此后的公安、竟陵二派。明末清初明诗选本往往出入三派,有所偏袒,而此书之编纂意在纠正其谬,取材广泛,“或因诗而存其人,或因人而存其诗,间缀以诗话,述其本事,期不失作者之旨。明命既讫,死封疆之臣,亡国之大夫,党锢之士暨遗民之在野者,概著于录焉”。“庶几成一代之书,窃取国史之义,俾览者可以明夫得失之故矣”(见自序)。书中涉及明代政治、社会情况的作品收录了不少,可是在收录明末抗清烈士富于战斗性诗篇时仍有忌讳,瞿式耜、张煌言、夏完淳的代表作品都未录入。另外朱氏对后七子及公安、竟陵二派贬斥太甚,李攀龙只选了十八首,其七律七绝佳作多未采录,徐中行、吴国伦律绝俱佳而入选更少。袁宏道佳篇秀句,多有刊落,钟惺、谭元春竟目为“妖孽”,全没其真,有失公允。其他如误收、失收,失于考订之处亦屡有出现,还有任意删削原作、为古人改诗之处,这些皆为此书之病。但此书仍是大醇而小疵,它基本上反映了明诗概貌和各个诗派发展变化情况,入选作品也以佳作为多。有康熙白莲泾原刊本和乾隆六峰阁刊本。
词综
词选集。清人朱彝尊、汪森编。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浙派词人领袖。《词综》先由朱氏编选26卷,后又由其友人汪森增补10卷,共36卷,选辑唐、五代、宋、金、元词人659家,词2252首,蔚为大观。编者广采各种资料,搜罗宏富,有不少他本所未见收录的作品,给人以别开生面、耳目一新之感。朱彝尊《发凡》说:“词至南宋始极工,至宋季而始极其变,姜尧章氏(即姜夔)最为杰出。”汪森《序》说:“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炼,归于醇雅。”两人都推崇姜夔为“正宗”。这种理论成为浙派词人的指导思想,在当时虽有纠正有明以来词坛流弊的作用,却又使词的创作走向重格律形式、轻思想内容的另一极端。所以近代词人文廷式批评说:“《词综》意旨枯寂;后人继之,尤为冗慢。”(《云起轩词抄序》)指出了《词综》对词的发展的不良作用。尽管如此,《词综》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词选本。此书在体例上能吸取前代词选之长,以时代先后为序,各家下有词人姓氏、籍贯及其著作,间附宋、元人评语。“其词名句读为他选所淆舛,及姓氏爵里之误,皆详考而订正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种认真求实的作风,为后人所推许。《词综》36卷本康熙三十年由裘抒楼刊行。另有《四部备要》本,1975年中华书局出版影印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校点本。
曝书亭集
八十卷。《附录》一卷。清朱彝尊撰。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醧舫,晚称小长庐钓鱼师。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擅长诗、古文。词宗姜夔、张炎,风格清丽。为浙派词的创始者。所作咏物词和集句词,偏重形式。诗与王士祯齐名,称“南北两大宗”。作品清峭而好用僻典。有 《经义考》三百卷、《月下旧闻》 四十二卷及《曝书亭集》、《明诗综》、《词综》等。是集凡赋一卷,诗二十二卷,皆编年为次。始于顺治二年(1645),迄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凡六十五年之作。其纪年皆用《尔雅》岁阳岁阴之名,从古例。词七卷:有《江湖载酒集》、《茶烟閤体物集》、《蕃锦集》等杂文五十卷,分二十六体。附录《叶儿乐府》一卷,则所作小令。朱彝尊未入翰林时,尝编其行稿为《竹垞文类》。王士祯为作序,极称其永嘉诗中 “南亭”,“西射堂”,“孤屿”、“瞿溪”诸篇。然是时仅规模王、孟,未尽所长。至其中岁以还,则学问愈博,风骨愈壮。长篇险韵,出奇无穷。赵执信《谈龙录》论:“国朝之诗,以彝尊及王士祯为大家。王的才高,而朱的学博”,亦公论。暮年老笔纵横,天真烂漫,随意所造,颇乏翦裁。他的古文写作,根底也很深厚。题跋诸作,订讹辨异,考证源本,见出其作为经学家本事。诗以《风怀诗》为世所称,小诗如《上谷道中》也浑厚可读,有盛唐边塞诗气象。《水龙吟·谒张子房祠》一词,似有对明亡的遗恨寄托。作为浙派词领袖,他的词崇尚空灵,以清丽高秀见长。但过于追求形式,有时不免流于碎巧。《曝书亭集》初有康熙间刻本。后有乾隆间刻本。近代有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清康熙五十三年本影印《四部丛刊》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上海中华书局辑《四部备要》排印本,民国二十五年 (1936) 上海中华书局辑《四部备要》缩印本。
经义考
目录书。共有300卷,朱彝尊撰。乾隆二十年(1755)两淮盐运使卢见曾续刻本。光绪二十三年(1897)浙江书局刊本,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初名为《经义存亡考》,后来改为《经义考》。是编统考历朝经义之目,首列御注、敕撰者,次以诸经分类,注明存佚、卷数、撰人姓名,并附原书序跋。又撰师承、刊石、镂版、著录各门,使经传原委一一可稽。全书统考历代经义之目,将诸经分为御注、敕撰、毖纬、拟经、承师、刊石、书壁、镂版、著录、通说、家学等二十五类,下列书名、撰著者、卷数,然后注明该书的存、阙、佚、未见状况,并将原书序跋及诸家论断一并收录,另附己见于后。
孔子弟子考
清朱彝尊撰。一卷。朱氏据《孔子家语》与《史记》中有关孔子弟子的记载,并参照《礼记》、《春秋》左氏传、《庄子》、《吕览》、《文翁礼殿图》、《鲁峻石壁画七十二子象》等典籍,对孔子弟子的缺失作了补遗。朱氏由此统计并排列孔子弟子九十八人。诸人事实从略,而详于历代封爵,搜采甚博,考据亦详。此书有康熙年间刊《曝书亭全集》本,道光十一年 (1831年)六安晁氏木活字印《学海类编》本
易学变通
六卷,元曾贯著。朱彝尊《经义考》载有《周易变通》,但以已佚。而《永乐大典》所录《周易》各卦,保存曾贯之说较多,标题作《易学贯通》。唯豫、随、无妄、大壮、晋、睽、蹇、中孚八卦,为《永乐大典》原缺。清《四库全书》编为六卷。曾贯,字传道,泰和 (今属江西)人。天历元年 (1328)举人,官绍兴府照磨。元末弃官家居,后御敌战败而死。著有《易学变通》、《四书类辨》、《学庸标目》,后二书皆湮没不传。该书纯以义理说《易》,其体例每篇统论一卦六爻之义,又举他卦辞义相近者参互,究其异同之故。立义纯正,剖析微细,往往能出前儒训解之外。间取互体立说,兼存古义,持论公允。《四库总目提要》称此书“在说易诸家,可谓明白而笃实”。朱彝尊《经义考》载该书为《周易变通》,并认为书已亡佚,盖未见该书。《永乐大典》载该书为 《易学变通》,《四库全书》据以从之。该书有《豫章丛书》(胡思敬辑)本,附《校勘记》一卷,《校勘续记》一卷,现藏于北京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等多处。
周易经传训解
二卷,宋蔡渊著。朱彝尊《经义考》作四卷,佚一卷,存三卷。而此本唯存上、下经,名《周易卦爻经传训解》。董真卿《周易会通》说此书以《大象》置卦辞下,《小象》置各爻辞后,皆低一格别之。此本与之合。但书名多“卦爻”二字,疑为书贾所增。解说上经、下经,大旨主于义理之学。《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案朱彝尊《经义考》:蔡渊《周易经传训解》四卷,注曰‘存三卷’。此本惟存上下经二卷,题曰《周易卦爻经传训解》,与朱彝尊所记不符。据董真卿《周易会通》称:此书以《大象》置卦辞下,以《彖传》置《大象》后,以《小象》置各爻辞后,皆低一字,以别卦爻。与此本体例相合,知非赝托。
明词综
清王昶编选。十二卷。是书为续朱彝尊《词综》而辑。朱氏《词综》不录元代以后词人词作,以求合乎浙派醇雅清空之准则,为清人填词树立宗法范式。其后又曾有意别选明人词为一编,有遗稿未刻。王昶得其稿本,乃合以生平所搜得之明人诸作,汇成一书,计录明代词人三百八十家,为十二卷,号《明词综》,附刻于朱氏《词综》之后,以成系列。然《词综》本意在选词以倡宗派,是书则纯为保存一代词人词作,性质迥异。所选明人词,大多沿“花草”(《花间》、《草堂》)香艳之习,所尚在晚唐五代及北宋家数,小令、中调尤多。此非选者之过,实明词本来格调不高。王昶选序中已有论述。所选词人各系有小传,间亦附有词话、笔记诸评语。卷首有嘉庆七年(1802)王昶自序。是书刊行之后,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曾为补录十馀家词人词作,又纠正书中讹误不当之处若干。有嘉庆三泖渔庄刻本、《四部备要》本及《国学基本丛书》本。光绪二十八年金匮浦氏重修《历朝词综》,《明词综》亦是其中一种。
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
清周济撰,亦称《宋四家词选自序》。自“浙派”朱彝尊编的《词综》问世以后,“常派”张惠言曾编《词选》,以严拣精取、独立旗帜而称著。周济则继张惠言之后,编有《宋四家词选》,更进一步立派别作家数来取两宋词人作品,令人颇难理解。周氏这篇自序,发展了张氏《词选序》的看法,提出“词非寄托不入,非寄托不出;一物一事,引而申之,触类多通”的观点,这是常派论诗的见解。“入出”之说,在诗论、文论、画论中早就谈过,周氏移植于词论并予以阐发,表现了新义。他把填词家的思想修养、才识、艺术造诣和读者体会联系起来,强调了词的审美教育作用,这种观点是相当精辟的,它纠正了过去把词看作是“娱宾遣兴”的工具这一陈旧观念,故谭献赞周氏“入出”说是“千古辞章之能事尽,岂徒填词为然!”周济这篇序文,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作家创作时形象思维的过程和读者欣赏时的种种感受,对后代文学理论影响颇深。
珊瑚木难
八卷。明代朱存理撰。据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记载:“存理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忘学问,人有异书,必从访求,以必得为志。所纂集凡数百卷。既老不厌。坐贫无以自资,其书旋亦散去。又据《江南通志》记载:“元季明初,中吴南园何氏、笠泽虞氏、庐山陈氏书籍金石之富,甲于海内。继其后者,存理其尤也。”此书悉载朱存理所见字画题跋,其卷中诗文世所罕睹者,亦皆有附录。前有文征明、文嘉、王稚登、王腾程四人名氏,可见出于四家收藏者为多。此四人皆是鉴赏名家,故所藏者并多名迹。存理又工于考证,凡所题品,具有根据,与真赝糅杂者不同。但其书从无刊本,转相传写,伪脱颇多。此书主要版本有雍正六年 (1728) 年氏刊本、《适园丛书》本等。
易精蕴大义
十二卷,元解蒙著。解缙《春雨堂集》称其书名《易经精义》,朱彝尊《经义考》称为《周易精蕴》。《永乐大典》称《易精蕴大义》,解、朱所记皆偶误。其书早佚,唯存《永乐大典》,缺豫、随、无妄、大壮、睽、蹇、中孚七卦与晋卦的后四爻,其他都首尾完备。元解蒙(生卒年不详)撰。解蒙,字求我 (《江西通志》作字来我,因形近而误),吉水 (今属江西)人。天历元年 (1328)举人。与其兄解子尚 (字观我)以善《易》名于当时。该书于彖爻之下,采辑先儒之说,而末发明以己意,各以“蒙谓”二字别之。
土官底簿
二卷。不著撰人姓名。朱彝尊《曝书亭集》中有是书跋,只称钞于海盐郑氏,亦未言作者为何人。本书专记明朝嘉靖以前各省土司之情况。《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观其命名与缮写之式,疑当时案牍之文,而好事者录存之也。”从内容可以看出,本书是辑档案资料而成。书中载云南、广西、四川、贵州、湖广、广东之土司共三百六十三家,其中云南一百五十一家,广西一百六十七家,四川二十四家,贵州十五家,湖广五家,广东一家。各土司,均先列其名号,次述始授土职时间,再述世代因袭情况。本书的价值,首先是可补正史之不足。《明史·土司传》只列征伐刑政之大端,而于土司支派本末未能具晰,本书辞虽俚浅,而建置原委、历代因袭之状一一可征,足资考证。同时,书中反映的明政府对土司采取的驾驭措施,为研究明代土司制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按明制,土司乃世职,土司承袭时,须逐级上报,分别由吏部、兵部奏准,颁发号纸(委任文书)。而本书所录,诸土司请袭之时,必以“并无世袭”之文上请,所奉谕旨亦必以“姑准任事,仍不世袭”为词。仅以云南为例,在一百五十一家土司中,有九十一家载有圣旨,明确称,“姑准任事”,“不准世袭”;只有极少数土司,如广西府土知府,阿迷州土知州明确“准世袭”。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明政府控制土司的一种手段,欲以示驾驭之权。这里反映的土司承袭的实际情况,与制度的规定有极大差距,正为研究土司制度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本书原有文渊阁藏本,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本,出版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收入本书。
西樵语业
词别集。南宋杨炎正(1145—?)撰。一卷。炎正字济翁(马端临《文献通考》误以“正”为“止”,故毛晋误作“杨炎,字止济翁”,朱彝尊《词综》因袭此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宁宗庆元进士。曾任大理司直,知藤州、琼州。此集收词三十七首。“西樵”系山名,词人曾居于斯,因以名集。杨氏与南宋名家辛弃疾生当同时,曾相唱和,词风明显受辛词影响。其词多具有时代气息,寄心故国,感情深沉,其悲壮苍凉情调,有动人力量。《水调歌头》词云:“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虽愁闷满胸,而一刻不忘怀故国。 毛晋评其词曰“俊逸可喜”,“不做妖艳情态”,深中肯棨。 有明钞本,吴讷《百家词》本,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初刻误题“杨炎,别号止济翁”,后印本已改),以《四部备要》本通行。
珂雪词
清词别集。曹贞吉撰。2卷,补遗1卷。收词247阕。其词崇南宋,论词与朱彝尊旨趣相近。他的词“大抵风华掩映,寄托遥深,古调之中纬以新意,不必模周范柳,学步邯郸而实不失为雅制”(《四库全书总目》)。入手雄浑,语有寄托,绝去靡曼,可比陈维崧。如〔扫花游〕《春雪,用宋人韵》绵雅幽细,极为陈廷焯推许;〔留客住〕《鹧鸪》抒发投荒念乱之感,朱祖谋誉为绝调。尤以咏物怀古诸作为海内所推,如〔风流子〕《京口怀古》、《金陵怀古》、《钱塘怀古》等,跳荡恢奇,激扬顿挫;咏物之作入微穷变,以瑰丽之辞寄窅渺之思,沉郁顿挫之气,直驾辛、柳而上。陈廷焯评他的词“在国初诸老中,最为大雅,才力不逮朱、陈,而取径较正”(《白雨斋词话》卷3)。集前有王炜、高珩、陈维崧等人序。所附词评、词话和名人题辞,《四库全书》采录时曾予删除。通行的有《四库全书》、《四部备要》、《清名家词》等版本。
灵芬馆词话
二卷。清郭麐撰。郭麐著有《金石例补》,是有名的浙派词人。其论词推许南宋姜夔、张炎一派,于清代词人则奉朱彝尊为教主。本书论述清初及同时友朋之词,间亦及于宋元诸家。卷首即开宗明义,分词体为四派:风流华美,浑然天成,以晚唐花间诸人与宋初晏殊、欧阳修等人为代表;施朱传粉,学步习容,含情幽艳,以北宋秦观、周邦彦、贺铸、晁补之等人为代表;一洗华靡,独标清绮,以南宋姜夔、张炎为代表;以绝代天才,凌厉气概,偶尔作歌,而自是雄词高唱,如苏轼、辛弃疾等人。郭麟说苏、辛“别为一宗”,略嫌其粗豪,而盛赞姜、张诸人于“词之能事备矣”,反映了浙派词人论词倾向的偏颇。卷二记载杨伯夔所作《续词品》十二则,所标轻逸、绵邈、独造、凄紧、微婉、闲雅、高寒、澄淡、疏俊、孤瘦、精炼、灵活之类,与朱彝尊主张的醇雅、清空、温雅、芊丽等等,如出一辙。《灵芬馆词话》对清代词人的作品多有品评,又特别记载了当时许多女性作家的作品,为研究清代词学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材料。郭麟本身是词人,其论词的拗调、拗句等言论,又都是经验之谈,对后人也有借鉴意义。有《灵芬馆全集》本,唐圭璋据以编入《词话丛编》。
杀狗记
全名《杨德贤妇杀狗劝夫》,古代南戏剧本。作者不详。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述及元末明初时徐撰南戏《杀狗记》,多从此说。明徐渭《南词叙录·宋元旧篇》有《杀狗劝夫》,徐或系据其改编。元萧德祥有《杨氏女杀狗劝夫》杂剧,这两部作品的先后关系尚无定论。现存多为明人改本,题名多为《杀狗记》。有明汲古阁原刊本,清暖红室刊本,《古本戏曲丛刊》本。与《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合称为“南戏古曲四大家”。全剧36出,描写富豪子弟孙华与市井无赖柳龙卿、胡子传交往,把同胞兄弟孙荣赶出家门。孙华的妻子杨月贞屡劝不听,便杀了一条狗,伪装成死尸放置门外。孙华深夜归来,大惊,急忙去找柳龙卿、胡子传,柳、胡推脱不管。孙荣却不记前恨,帮他把“尸首”埋掉,使孙华深受感动,于是兄弟重新和好。
粤西三载
清代康熙年间,汪森任广西桂林府和太平府的通判。在履职之余,他发现整个广西地区,竟然没有一部完整的本地文学总集,于是就百方搜罗“郡邑志乘及文献载籍”。晚年辞官归田后,借朱彝尊家藏秘籍,参以己书,荟萃订补,终于编成了《粤西诗载》《粤西文载》《粤西丛载》3部地方文学总集,称《粤西三载》(粤西是广西的古代别称) 。粤西诗载二十四卷,附词一卷,文载七十五卷,及丛语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