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晋途中与包于轨同铐,戏赠

牛鬼蛇神第几车,屡同回首望京华。曾经沧海难为泪,但到长城岂是家。上有天知公道否,下无人溺死灰耶。相依相靠相狼狈,掣肘偕行一笑哈。

读明成祖钓鱼不获,解缙作诗解窘有咏

帮闲学问亦高深,心计非工费酌斟。搔到销魂方妙绝,既除窘迫又开心。

解学士文集

诗文别集。十卷,其中诗四卷。明解缙撰。解氏冤死后,家被籍没,诗文稿零落。明英宗天顺(1457—1464)初,黄谏慕其人,方始辑其遗稿。黄在序中曾缕述辑解缙诗文之难。缙天才骏发,属文作诗多不留稿,另外由于缙遭遇奇特,生前即享大名,冒名顶替之作亦颇不少。黄谏初编,仅在京师“遍求士大夫家及闻人口诵而录之”,加自己所藏者,共得古、今诗二百五十五首、文十七篇,编校成集,分为六卷,托人刊刻。此为缙身后第一个诗文集刻本。六卷本行世后又从友人手中及解缙经行之地收录一些解缙诗文,按地里岁月远近编为三十卷,名为《解学士先生文集》,刊于天顺八年(1464),前有黄谏、蔡朔二序。此本传世较少,近世藏书家很少寓目,可想在明代流播似亦未广。明世宗嘉靖(1522—1566)间,罗洪先与缙从孙解桐在三十卷本基础上(从此本首录黄、蔡二序,可知罗、解曾见黄氏刻本),蒐辑散亡,稍剔其伪,重编缙集,分为十卷,其中诗集部分,先将应制之作另编一卷,排在集首,其他按体编排,依次为四古、五古、五律、五绝、五排、七古、七绝、七律、赋、词等。此本刊于嘉靖四十一年壬戌(1562),传世稍多。清圣祖康熙间,缙十世孙解悦重编解集,并加补葺校勘,厘为十六卷,诗五卷,刊于康熙五十七年戊戌(1718)。另有清高宗乾隆(1736—1795)间刊本。

文毅集

十六卷。明解缙撰。解缙字大绅,一字缙绅,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进士。授中书庶吉士,上万言书,指斥时弊,帝称其才,改任御史。以其年少令还家进业。明太祖卒,解缙奔丧至京,有司劾以非诏旨入京,谪河州卫史。永乐初,擢为侍读,并与黄淮、杨士奇等人直入文渊阁,累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主持纂修《永乐大典》,很受明成祖重视。后为汉王高煦所恶,数构谗言,先谪广西,又改交阯,永乐九年(1411)被逮下狱死。著有《白云稿》、《东山集》、《太平奏疏》、《文毅集》、《春雨杂述》等。但解缙殁后多已散佚。天顺初,金城黄谏始辑刻其遗文为三十一卷。嘉靖中,罗洪复与解缙从孙解桐辑成十卷。此集共十六卷,为康熙五十七年(1718)其十世孙解悦所补辑。解缙才气故逸,为文兴之所至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当时有才子之目。其文雄健奇古,佳者直逼司马迁、韩愈,甚有功力。至于其奏议,如《大庖西封事》、《白李善长冤》诸篇,俱明白剀切、流畅颇有气势。其诗风格与文章相似,“颇似李杜”,蔡朔认为其诗“豪纵放逸,一自胸中流出,譬之长江大河,一泻千里,览者为之心惊目骇。”

春雨杂述

书学论著。明解缙撰。一卷。本书涉及书法的部分,有《学书法》、《草书评》、《评书》、《书法详说》、《书法传授》等。在《书学详说》中论及学习书法的过程:“愈近而愈未近,愈至而愈未至。切磋之,琢磨之。治之已精,益求其精,一旦忽然贯通焉,忘情笔墨之间,和调心手之用,不知物我之有间,体合造化而生成之也,而后为能学书之至尔。此余所以为书之详说也。”

古今列女传

明解缙 (1369—1415年) 等所撰历代名女传,3卷。缙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进士,曾任《永乐大典》总裁官。是书系永乐元年(1403年)仁孝皇后徐氏为阐扬 “风教” ,劝成祖敕令缙及黄淮、胡广等人共同撰辑。上卷为历代后妃,中卷诸侯大夫妻,下卷士庶人妻。全书所录,皆为旌表按封建伦理规范行事之妇女事迹。如,明 “真定高邑许颙二妾陈氏、牛氏,颙卒,皆自经死,事闻,诏旌为‘双节之门’。” 书成后,即 “颁之六宫,行之天下,俾为师氏知所以教,而闺 门知所以学。” (成祖《序》) 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者,明清以来,夫权愈重,妻位愈卑,囿于“三从四德” 、“从一而终” 、“为夫死节” 之事,愈演而愈烈,是书实有深远影响焉!有明原刻本及《四库全书》本。

天潢玉牒

此书载明太祖历代世系,及其自微时以至即位后事。略以编年为次。凡皇后、太子、诸王谥号封爵,皆详列之。书中称成祖为今上,则永乐时所编。天潢:皇族,宗室。玉牒:帝王族谱。此书以编年体叙明初帝王世系,故名之日《天潢玉牒》。有《金声玉振集》本、《纪录汇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易精蕴大义

十二卷,元解蒙著。解缙《春雨堂集》称其书名《易经精义》,朱彝尊《经义考》称为《周易精蕴》。《永乐大典》称《易精蕴大义》,解、朱所记皆偶误。其书早佚,唯存《永乐大典》,缺豫、随、无妄、大壮、睽、蹇、中孚七卦与晋卦的后四爻,其他都首尾完备。元解蒙(生卒年不详)撰。解蒙,字求我 (《江西通志》作字来我,因形近而误),吉水 (今属江西)人。天历元年 (1328)举人。与其兄解子尚 (字观我)以善《易》名于当时。该书于彖爻之下,采辑先儒之说,而末发明以己意,各以“蒙谓”二字别之。

水调歌头 项平甫大卿索赋武昌凯歌

忠肝贯日月,浩气抉云霓。诗书名帅,谈笑果胜棘门儿。牛弩旁穿七札,虎将分行十道,先解近城围。一骑夜飞火,捷奏上天墀。畅皇威,宣使指,领全师。襄阳耆旧,请公直过洛之西。箪食欢呼迎处,已脱毡裘左衽,还著旧藏衣。笳鼓返京阙,风采震华夷。

忽晴

半月阴霖降不停,雄虹忽挂晚风清。凝云怫郁放山出,软日殷勤临槛晴。解浸坡田纷泻水,久违林鸟始闻声。遥知溪谷鱼肥美,放箔持筌捕作羹。

昭君词六首 其三

愁向胡天别塞垣,一闻南雁一销魂。妾心纵得随明月,解近君王不解言。

京都怀母生诞

无情岁月又中秋,天色苍苍月色幽。今日佳辰思母老,两年何事住皇州。稚妻解进茱萸未,诸妹能供苦茗不。想极夜深凭几卧,梦魂飞到粤山头。

永乐大典残卷

《永乐大典》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综合性类书。因是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敕令大臣解缙、姚广孝等组织3000名文臣儒士,历时5年编纂而成,故名《永乐大典》。《永乐大典》辑入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图书8000余种,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戏剧、地理、医卜、农工技术及道教、佛教等各方面的著作。《永乐大典》全书共22937卷,凡例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书面硬裱,以黄绢连脑包过。封面左上首签题《永乐大典》4字。其篇幅之大,搜罗之广,缮写之工整,装潢之精湛,为当时世界上所罕见的珍品,可惜书成后没有刻版付印。《永乐大典》是按韵目编纂的,辑入古籍时不许任意删节涂改,必须是按原书一字不差地整部、整篇或整段抄录。因此,保留了古书的原来面目,使宋元以前许多佚文秘典赖以保存流传。《永乐大典》有永乐正本一部,嘉靖副本一部,都是缮写本。正本藏于文渊阁,副本原存北京皇史宬,原本藏于南京,明亡时原本与副本皆毁。仅存的正本在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两次进入北京时焚烧劫掠,大部分被毁掉,一部分流散到国外。至今国内外仅存300余册,在国内的约有200余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该书进行多方搜集整理。1986年,中华书局将已征集到的显存《永乐大典》近800卷,缩印精装出版。

选佛谱

“选佛”之语,始于禅客点悟丹霞。而《选佛图》,传创自捺麻僧也。学士解缙作《升官图》,故捺麻僧作《选佛图》。必应博谙教乘,深知禅律,未有不达法门中事,辄敢师心自创立者。惜其失传,无从得见。万历己未,曾于留都,购一《升佛图》,绝无伦次,甚为可嗤。癸亥,于武林随喜一《选佛图》,乃幽溪无尽大师所作,具显十法界升沉之致,足称尽美。乙丑,于松陵睹一图,统收三教,而理致不清,亦无足取。己巳,幻寓灵谷,有别以一图相示者,云是捺麻作,而文理尤为不通,恐决非旧物,特愚妄者之托名耳。事不获已,仿幽溪意,自制一图。兼增凡圣因行,及种性差别,以彰不一之机。设无根信位,及大权护法,以开圆转之路。逆恶猛心,准《观经》而许归净土。阿鼻极苦,依《华严》而径登兜率。诸天有降德贬坠之苦,无色有穷空轮转之殃。皆本教乘,非出臆见。又幽溪仅用佛骰一轮,故升沉迥隔。此用四轮齐掷,故转变无方。辛未梓行,吴地流通已广。次于古杭西山,别见二图,亦未全美,故皆不传。辛巳寓漳南,每思吴门所刻,犹有未允当处。复改一图,掷用六轮,方得一界还造十界,一掷备显升沉。癸未,刻之最李。然六轮一掷,六字纷陈,准折详明,方堪行动。粗心浮气之人,每以为苦。辛卯冬,归卧灵峰,深念此图利益,能使人即游戏间,顿知六道往还之疲苦,三乘出要之差别,猛切念佛,求出苦轮,诚为不可思议。而幽溪一图,则失之简。予向二图,并失之繁。展转反侧,竟夕不寐。爰思但用二轮,以为掷行方便,既易于行,仍多转变。复手书一图,缁素咸称尽美尽善。且启于曰:“此图行,真足令人通达一切佛法。请更著谱,以申明之,庶俾愚者亦藉此了知世出世间道理。虽有智者,亦不敢妄加增损于其间也。”予韪其说,述谱如左。  

省愆集

二卷。明黄淮撰。黄淮,字宗豫,浙江永嘉人。洪武三十年 (1397)进士。除中书舍人。建文入文渊阁,升翰林院编修。累进右春坊大学士,辅皇太子监国。永乐十二年 (1414),为汉王高煦所谮,坐系诏狱十年。洪熙初复官,终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累加少保。卒谥文简。事迹具 《明史》本传。著有《退直》、《入觐》、《归因》等集。其诗文创作,颇有台阁气,舂容安雅。黄淮当革除之际,身事两朝,不免为白圭之玷。史又言黄淮性颇隘,同列有小过,辄以闻。解缙之死,黄淮为有力者。人品亦不甚醇。然通达治体,多所献替。其辅导仁宗,从容调护,尤为有功。虽以是被谤获罪,而赐环以后,复跻禁近。迨至引年归里,受三朝宠遇者,又数十年。遭际之隆,几与三杨相埒。其文章舂容安雅,亦与三杨体格略同。此集乃其系狱时所作,故以省愆为名。当患难幽忧之日,而和平温厚,无所怨尤,可谓不失风人之旨。故特存之,以见其著作之梗概。至其退直、入觐、归田三稿同编为《介庵集》,门径与三杨不异。此集四库已存目。

夜投临颍陆周仲馆待甚悉

冥行眼忽明,乃是到临颍。倦马倚风嘶,冻仆望门逞。初非敢此期,势逼岂容顷。是身虽无难,从者固当省。主人颇料理,灯烛分炯炯。炽炭解噤颐,重帷护寒领。招魂几剪纸,感惠非尚褧。粲然一笑开,那复嗟断梗。我生且莫落,随遇辄自警。转盼已归空,区区徒画饼。

昭君词六首

长秋才引到帘前,名姓谁知外国传。记得君王回盼处,肯令相识不相怜。使臣何日发长安,乍到边头可奈寒。多谢监宫频慰藉,得恩何似得归难。愁向胡天别塞垣,一闻南雁一销魂。妾心纵得随明月,解近君王不解言。鸊鹈泉上髑髅残,满地黄云覆草寒。遇得花枝那忍弃,弃时容易遇时难。马前双臂海东青,擒得哀鸿不忍听。我欲南归无羽翼,问渠何事度龙庭。黄金纵买毛延寿,玉貌当如薄命何。多少佳人怨憔悴,算来不属画图多。

虚舟集

五卷。明王偁撰。王偁,字孟扬,广西永福人。洪武三年 (1370)举人。成祖即位,征至京师,授国史院检讨,充《永乐大典》副总裁。永乐十三年(1415)坐解缙党,下狱死。王偁为闽中十子之一。他具有和李白、苏轼类似的跌宕才华,因而其诗风亦有相似之点。他善写古诗、歌行。其创作中,词采之流畅雅丽,议论之明爽风发,是其较明显的特征。《明史文苑传》附见林鸿传中。此编乃其诗集。前有王汝玉序。又有解缙序二篇,一题虚舟集序,一题王孟扬文集序。又有弘治六年 (1495)桑怿序,则为袁州 (今江西萍乡等地)守王世英翻刻虚州集而作。不言其别有文集,盖当时已失传。集末附书评及自述、谏各一首。王偁与解缙友善,其才气学问,约略相似,卒同被谗谮以死。然解缙诗颇伤剽直。王偁诗恬和安雅,殆为胜之。自述称服群圣,猎百家,穷幽明,每遇登高吊古,慨然发其悲壮愉乐,一寓于文若诗。其命意亦特不凡。故集中若感遇诸作,规抚拾遗。咏史数篇,步趋记室。将进酒、行路难等亦颇出入于太白。虽未必尽合古人,而意度波澜,时复具体,固不比优孟衣冠。四库已存目。

青城山人集

八卷。明王璲撰。王璲,字汝玉,后以字行。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洪武中举浙江乡试。以荐摄府学教授。建文元年(1398)改应天(今江苏南京)训导。永乐初,擢翰林五经博士,官至左春圬左赞善。永乐十三年(1415),以牵连解缙案死于狱中。洪熙初,赠太子宾客。谥文靖。事迹附见《明史邹济传》史称王璲少从杨维桢学。尝应制撰神龟赋,王璲第一,解缙次之。其文采为当世所重。然所著诗稿散佚。正统十二年(1447)其孙镗始裒次为编,其姻象华靖删定为八卷,即此本。《静志居诗话》称其诗“不费冥索,斤斤唐人之调。”吴人 《徐用理集》 曰:“永乐后诗家三百三十人,以王璲压卷。”人称其诗,“音节色泽,皆合古格,诚有拟议而不能变化者。然当元季诗格靡丽之余,能毅然以六代、三唐为楷模,亦卓然特立之士,又不得以王、李流弊预绳明初之人。”四库已存目。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标点本)

二百五十七卷。起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讫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首尾四十八年。太祖实录凡三修:一修于建文元年(1399年),总裁为董伦、王景彰等;再修于永乐之初,监修为李景隆、茹瑺,总裁为解缙;三修于永乐九年(1411年),改命姚广孝、夏原吉为监修官,胡广、胡俨、黄准、杨荣为总裁官,至十六年(1418年)五月修成。朱棣两次重修太祖实录,删去了明太祖的过失以及建文朝遗臣对明成祖的指斥,又歌颂朱棣“靖难”之功,以图自解于天下后世。但反复删改,使《太祖实录》所记四十八年史事只余二百五十七卷,显得过简。万历时允科臣杨天民请,附建文元、二、三年事迹于后。现今流传的《太祖实录》均没有附载建文朝的史事。此为标点本。

1 2 3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