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江宁府园示元度
画船南北水遥通,日暮幅巾篁竹中。行到月台逢翠碧,背人飞过子城东。
过袁氏园林 其一
潇湘开三径,幽居乐一窝。楼高俯江竹,径僻入烟萝。淰淰孤云度,寥寥独鸟过。坐来看月上,疏影亦无多。
过袁氏园林 其二
山隐江光白,庭昏镫影红。本凭诗过日,况得酒为功。旧约客先到,兹游兴不穷。所嗟惟物役,来去尚匆匆。
过袁氏园林
潇湘开三径,幽居乐一窝。楼高俯江竹,径僻入烟萝。淰淰孤云度,寥寥独鸟过。坐来看月上,疏影亦无多。山隐江光白,庭昏镫影红。本凭诗过日,况得酒为功。旧约客先到,兹游兴不穷。所嗟惟物役,来去尚匆匆。
饮文氏园是日鹊噪于庭坐上烛花无数就试者凡五人
虎变龙腾各有心,诸公高宴盍朋簪。烂开数对迎祥烛,合噪仍来报喜禽。人似月娥元自近,酒名天禄莫辞深。坐中五客联登去,他日华堂榜桂林。
饮祁氏园
今日花前饮,祁园是习池。山翁不茗艼,争柰葛强儿。
水调歌头 其二 小憩袁氏园用前韵
老圃无关锁,放客意中行。颇欣天地开阔,烟钓与云耕。荷长亭亭翠盖,竹长森森翠葆,景致闹装成。几树榴花发,映水色偏明。绮楼空,金屋静,恨难平。鼓笙箫笛,谁怜冷落暗尘扃。回首百年人事,转眼几番今古,日迈月俱征。且尽一杯酒,退步是前程。
瑞鹤仙•题袁氏园亭
携来一片石。直压倒、江上三山无色。名园堪永日。有翠干萧森,明玕鲜碧。桐阴竹实。看联翩、鹓雏接翼。问何人、领袖烟霞,身是东吴倦客。犹忆。梁鸿庑下,梅福门前,旧曾相识。重逢此地,同访琼花消息。待粗酬婚嫁,远寻禽向,五岳安排游屐。记他年、行药归来,龙鳞千尺。
和如晦游临淄园示元明
平津开馆大道西,桃夭杳姹通园蹊。东风入林朱白动,次第装遍枝高低。红梅最好花正盛,我时往看归仍携。尔来风雨就零谢,忍见踏尽随春泥。广文先生厌闲冷,投书结伴散马蹄。主人同僚相门出,未肯朝暮甘盐齑。欢然握手喜迎候,促具并走子与妻。插芳咀甘不知去,归舍已见鸡在栖。坐挥大句鄙凡近,脱落尘迹登天梯。不因时节自娱放,颇置白黑为愁凄。我昏如此漫不省,何异车鼓乐鴳鼷。长安绿酒春正美,与子一醉万事齐。
元祐党籍碑在桂林者今尚存沈鲁堂太守拓一本见示援笔作歌
崇宁四年二月吉,臣京奉敕书党籍。首编元祐终元符,所在郡司咸勒石。大书深刻何煌煌,执政待制分班行。聿从章相初定案,七十三人已滥觞。子瞻儋州子由雷,分地各就名偏旁。兹更增列三百九,直空人国无留良。殁者追夺生者窜,并禁子孙仕朝堂。兼有曾持绍述议,亦得附骥分余光。问胡作此一网计,众正登朝我将弃。遂甘铸铁错竟成,肯令死灰焰重炽。剪除异己期必尽,威福横行乃无忌。太师原是一魔君,谬托左元仙伯位,龙脑烟浮别院香,鹑羹命贱行厨味。比邻侍女知避名,天子姻家亲赐醉。回礼南迁诸党人,瘴雨蛮烟葬无地。穷荒僦屋方坐愁,相府歌钟正得意。岂知公道昭日星,锢之愈力名愈馨。朝端枉矜九州鼎,天下已诵千佛经,磨砻贞石妙镌刻,翻似为作功德铭。呜呼权奸所争亦细故,祇此目前富贵具。庸知数十年荣华,不过蜉蝣一旦暮。何苦抵死仇正人,徒供千载嬉笑怒。冰山他日况崩摧,白头也赴长沙路。桃花三树诏勒回,东明佛镫黑如雾。一样投荒作逐臣,乘比诸贤多臭腐。相传星变已毁碑,此碑何以完无亏。想因桂管地僻左,深岩无人施斧椎。碑阴不镌刻工某,毋乃亦是安民为。沈侯好古拓一纸,铁画银钩坛绝技。一点金锋虽兆乱,临池功深物秀美。惜哉若亦作清流,故自不减苏黄米。
戏元弼
浊泾清渭不同源,世好因循到子孙。只待白头能潦倒,不虞青眼已澜翻。山头落日著窗明,花里来禽起笑声。岂有诗成须白傅,独于酒可置公荣。翩翩别去七经年,特特归来两浩然。东道有时推谢令,后堂无地著彭宣。车驰卒奔风雨过,白发故人馀一个。幸是元无左阿君,何须不著陈惊坐。
袁氏族谱诗
生民之初自古先,林林棼棼天壤间。后来作者有圣贤,制为氏族分姻㜕。犹虑后世昧本源,复著谱牒存简编。袁氏之先何蝉嫣,宣仲起家初氏辕。固为博士经术专,盎一名丝或氏爰。不知何年定为袁,邵公登用遘时艰。垂绅正笏立朝端,九重倚赖四海安。魏晋而下亦有年,代不乏人秉贞坚。石头忠节贯九泉,九原不死愧褚渊。恕巳殉唐尤可怜,功在社稷垂不刊。滋为唐相有圭田,请立家庙严豆笾。子孙似续遂绵延,散居四方日以蕃。鄞邑之族自宋迁,近代复有玉堂仙。奕叶业儒操椠铅,珙究六籍益覃研。自惟受姓岁二千,谱牒散轶伊谁愆。乃述所闻手自笺,尚病简略弗克全。我言禹功始浚川,放诸四海乃滔天。春秋书法得牵联,如彼瓜瓞方绵绵。枝牵蔓引相攀援,后人继承能勉旃。一传可至千百传,我作歌诗知其然,子孙世守如真诠。
安公子 苏沪道中,用袁去华韵作
鬓影飘残缕。晓寒重觅停车处。陌上经行泥滑滑,是昨宵微雨。渐迤逦平桥,接近梅村路。桥下水、绿到天涯否。甚过尽颓城,还见参差桥柱。旧识人何许。世缘原似浮萍聚。不断征程收眼底,又苍茫东去。看几折清溪,牧竖牵牛度。修竹里、翁媪相呼语。羡酒熟新醅,围坐茅亭深坞。
絜斋集
南宋哲学家袁燮的著作汇编。因学者称袁燮为絜斋先生,故名。此书包括了袁燮的主要著述和他的主要思想。在此书中,袁燮将陆九渊既视作道德本源又视作知觉主体的“本心”着重引向伦理道德方面,说“人之本心万善咸具,乍见孺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嗟来之食,宁死不受,是之谓本心”(卷八《跋八箴》)。他进一步认为,人的一切社会行为皆是“心”的体现:“心之精神洞彻无间,九州四海靡所不烛”(卷一《都官郎官上殿劄子》)。此书中袁燮从陆九渊的“心即理”观点出发,推出了“天人一理”的命题:“国无定论,人有离心,乖气所召,灾患必作,此恒燠所以应也。天人一理,随感而应,可不畏哉!”(卷三《论弭咎征宜戒逸豫劄子》)此书反映出袁燮除了学宗陆九渊以外,也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他接受了朱熹的道统观,认为:“(孟氏之后)岂无儒宗,然虽有求道之心,而未有得道之实……于是乎道统寝微,不绝如线,寥寥至于我宋,乃始有濂溪先生者,精思密察,窥见其真,得颜氏子之乐,潜养既深,蹈履既熟,乃笔之书,乃见诸行事。二程之学渊源于兹,遂以斯道师表后进,迄今学者趋向不迷,系谁之力,实惟先生复开其端,岂可忘所自哉!”(卷九《濂溪先生祠记》)《絜斋集》既是袁燮的主要著作,也是象山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原为二十六卷,后集十三卷,已佚。后据《永乐大典》所载得文章二百四十八篇,诗一百七十六首,成二十四卷,又以其子袁甫所作序附之,即成今本《絜斋集》。有珍柏木、闽覆本、杭缩本、甬江袁氏刊本等。
矩洲杂咏五十首 其四十四
尘里那能了世缘,市门行尽即林泉。凭谁寄谢丹青笔,安得风流似辋川。
夏游灵谷寺逢老僧
森森绿径夏生寒,宝寺清风隔市垣。古木阻人原是路,西窗过目不忘山。曾经尘世三生劫,应悔头颅八戒斑。流水静听如有悟,相逢一揖问平安。
立成汤伊尹耕莘
元杂剧剧本。一作《放太甲伊尹扶汤》。简名《伊尹扶汤》。末本。明抄本作郑光祖撰,尚存疑。由《史记·殷本纪》和《吕氏春秋》载侁氏女采桑得婴儿事缘饰而成。剧演文曲星奉玉帝命,降生有莘赵氏,其母淑女,不夫而孕,及生,弃之空桑之内;伊员外见而留养之,名曰伊尹。长而耕于有莘之野。汤知其贤,荐之夏桀;夏桀不用,汤自聘之。履癸(桀)令大元帅陶去南借九夷之兵伐汤,九夷因其无道,不肯相从。汤使大将费昌领兵抗拒夏军。伊尹列阵,一鼓而平之。最后以伊尹官封太师左相作结。此剧4折两楔子,上场人物较多,两军对垒,场面亦大。曲文尚为本色,然少俊语。明人赵琦美跋云:“《太和正音谱》有《伊尹扶汤》,或即此,是后人改今名也。然词句亦通畅,虽不类德辉(即郑光祖),要亦非俗品,姑置郑下,再考。”今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据以校印。
复古
麦已登场稻满田,蒉桴土鼓乐平平。不知将谓羲皇世,元是天开宝庆年。
鹧鸪天平韵十二首 其九
江尾江头流妹歌,相思溢的也成河。小舟难载心中事,缘是相思重太多。柔若水,漾如波,这般楚楚让谁呵?呢喃低似莺儿语,很想阿郎吻酒窝。
两只雁儿
四更里,彻玲珑,玲珑彻碧天。登彼岸,跨凤鸾。辛苦三二年。言非大,莫虚传。传了无一言。猿是马,马是猿。休教付两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