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王昌龄裴迪游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和兄维
林中空寂舍,阶下终南山。高卧一床上,回看六合间。浮云几处灭,飞鸟何时还?问义天人接,无心世界闲。谁知大隐者,兄弟自追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二首 其一
秦地见碧草,楚谣对清樽。把酒尔何思,鹧鸪啼南园。余欲罗浮隐,犹怀明主恩。踌躇紫宫恋,孤负沧洲言。终然无心云,海上同飞翻。相期乃不浅,幽桂有芳根。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二首 其二
尔家何在潇湘川,青莎白石长沙边。昨梦江花照江日,几枝正发东窗前。觉来欲往心悠然,魂随越鸟飞南天。秦云连山海相接,桂水横烟不可涉。送君此去令人愁,风帆茫茫隔河洲。春潭琼草绿可折,西寄长安明月楼。
送王昌龄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与王昌龄宴王道士房
归来卧青山,常梦游清都。漆园有傲吏,惠好在招呼。书幌神仙箓,画屏山海图。酌霞复对此,宛似入蓬壶。
送王昌龄之岭南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宿王昌龄隐居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二首
秦地见碧草,楚谣对清樽。把酒尔何思,鹧鸪啼南园。余欲罗浮隐,犹怀明主恩。踌躇紫宫恋,孤负沧洲言。终然无心云,海上同飞翻。相期乃不浅,幽桂有芳根。尔家何在潇湘川,青莎白石长沙边。昨梦江花照江日,几枝正发东窗前。觉来欲往心悠然,魂随越鸟飞南天。秦云连山海相接,桂水横烟不可涉。送君此去令人愁,风帆茫茫隔河洲。春潭琼草绿可折,西寄长安明月楼。
录王昌龄诗
千古万古琉璃堂,中有一人万丈光。长篇短篇任摸索,小句大句宜忖量。风花雪月初非远,城郭山林各是忙。惆怅无因见范蠡,空留佳话说南唐。
鄂渚招王昌龄张偾
刈芦旷野中,沙土飞黄云。天晦无精光,茫茫悲远君。楚山隔湘水,湖畔落日曛。春雁又北飞,音书固难闻。谪居未为叹,谗枉何由分。午日逐蛟龙,宜为吊冤文。翻覆古共然,名宦安足云。贫士任枯槁,捕鱼清江濆。有时荷锄犁,旷野自耕耘。不然春山隐,溪涧花氤氲。山鹿自有场,贤达亦顾群。二贤归去来,世上徒纷纷。
题上元许棠所任王昌龄厅
琉璃堂里当时客,久绝吟声继后尘。百四十年庭树老,如今重得见诗人。
诗格
唐代诗论著作。原署王昌龄著。又名《王少伯诗格》。书中分诗为“十七势”,即17种结构体例。讲诗的“入作”、即“言题目意”,并有例诗为说明,探讨了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及写景与情意表达的关系,注重写景为“入作”服务,在唐代诗歌理论著作中为首见。由对具体诗例的研究得出的“凡诗,物色兼意下为好”的结论,对诗歌理论的深化有启发。又如“含思落句式”中讲“不得令语尽思穷”,写景要“与深意相惬”,指出写景可以使诗中的情意更加含蓄感人,实际上是承接了六朝诗歌理论中对“兴”的认识。这在“理入景势”、“心期落句势”中也有所反映。《诗格》论诗十分重视“用意”,既要“起于无作,兴于自然”,“不傍经史,卓然为文”、“意须出万人之境,望古人于格下”,又要含蓄不尽的“含思”。王昌龄论创作中的运思,继承了陆机、刘勰的“神思”理论,主张由“忘身”、“凝心”、“心击”超越物象的外在形貌,从而创作出尽情而又得物之妙的情物相融的诗作,这在唐代诗歌理论中是很突出的。今本《诗格》的内容真伪相杂。读《诗格》,应以弘法大师《文镜秘府论·地卷》中的“十七势”、“六义”及《南卷》“论文意”中引录的“王昌龄语”为准。有的研究者认为此书系伪托王昌龄撰。
唐诗百话
施蛰存著,上海古籍出版社87年版。本书的特色是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一百篇“诗话”,既有对具体诗人的研究,如《唐女诗人》,又有对一个时期诗歌发展的鸟瞰,如每一个时期的介绍之后均有一篇“余话”,即《初唐诗余话》、《盛唐诗余话》、《中唐诗余话》和《晚唐诗余话》。而最大量的是对唐代诗人作品的介绍,其中即有单篇诗作的分析,如《王绩:野望》、《杨炯:从军行》,又有对同一诗人几首诗的比较研究,如《王维:五言律诗三首》、《岑参:七言歌行二首》,还有对不同诗人相同题材的诗作的比较分析,如《边塞绝句四首》就比较分析了王翰《凉州词》、王之涣《凉州词》、王昌龄《出塞》和岑参《逢入京使》;《五七言绝句四首》比较分析了骆宾王《在军登城楼》、宋之问《渡汉江》、杜审言《渡湘江》、沈佺期《邙山》。另外,有些篇章还就某些诗人的某一类诗作了研究,如《曹唐:游仙诗》;有些篇章还总论了某一诗人的作品,如《郑鹧鸪诗》、《王梵志诗》。最后还有几篇总览性质的文章,如《六言诗》、《联句诗》、《唐人诗论鸟瞰》、《唐诗绝句杂说》、《历代唐诗选本叙录》。总之,这部著作材料丰富,作者时有新鲜的观点,对学习唐诗和研究唐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诗格
诗格著作。旧题唐李峤撰。李峤(644—713),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官至中书令。李峤一生,前与王勃、杨炯相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晚诸人殁,遂独为文章耆老,为学者取法。《评诗格》一卷,最早著录于《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陈振孙云:“峤在昌龄之前,而引昌龄《诗格》八病,亦未然也。”伪托之迹显然。就现存内容而言,其与《文镜秘府论》所引崔融《唐朝新定诗体》颇多相同,如“九对”、“十体”者,均为两见。崔书又有“六犯”者,为今本《评诗格》所无;而陈氏所云其引及王昌龄《诗格》者,亦不见于今本《评诗格》。由此可知,此书乃后人杂抄崔融等人《诗格》而成,因李峤文名颇盛,而崔氏等人先已下世,故托名于峤。此书内容亦早有散佚,有《吟窗杂录》、《诗法统宗》、《诗学指南》本。今人整理者有《全唐五代诗格校考》本。
常建诗
诗别集。三卷。唐常建撰。常建,字号、生卒年均不详。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天宝中,官盱眙尉。后隐居鄂渚的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不和名场通声气,交游中无达官贵人。文字唱酬,除王昌龄外,无知名之士,且集中仅有《宿王昌龄隐处》一首。《常建诗》卷一、卷二为五言古诗,卷三为五言律诗、七言古诗、七言绝句。共存诗五十七首。卷末有附录。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而自然,善于用幽深的笔意,表现孤介的情怀,有浓厚的山林隐逸气,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过去多将其与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并称,属山水田园诗派。殷璠《河岳英灵集》肃代之间所录二十四人,首列常建,录诗亦为最多。并评论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惟论意表。”并举《宿王昌龄隐处》“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诸句,称其“警策”,尤推服《吊王将军墓》,以为善叙悲怨,胜过潘岳。宋欧阳修亦特别称赏其《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联,云:“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题青州山斋》)。其诗略嫌不足者,在于题材比较狭窄,虽也有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但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隐趣的,这与他的经历和生性有关。常建诗集《唐书·艺文志》载为一卷。此三卷本,乃毛晋汲古阁本,云不知何人类而析之,据《书录解题》作于宋末,尚称一卷,则元明人所分类。此本辑入《唐六名家辑》。《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有《常建集》二卷,辑入《唐百家诗》。又有明铜活字本《常建集》二卷。又有《常建诗集》二卷,辑入《唐诗二十六家》。
二南密旨
五代时期诗论著作。1卷。旧题唐贾岛撰。此书《崇文总目》文史类、《新唐书·艺文志》四及《通志·艺文略》八录为贾岛《诗格》一卷,《宋史·艺文志》八作贾岛《诗格密旨》,《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作《二南密旨》,当为同书异名。陈振孙谓此书“恐亦依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斥之为“伪本之重儓”。 全书共分十五门,“论六义”、“论风之所以”、“论风骚之所由”、“论二雅大小正旨”、“论变大小雅”等五门均传统诗学之通说,以下十门则其新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以南北宗论古今诗,所谓“南宗一句含理,北宗二句显意”。以南北宗论文,首见于王昌龄《诗格》,实以南北地域比论南北二宗。本书则以见意先后而比顿、渐,并以此判教。释虚中《流类手鉴》颇受其影响。其二,论诗题与内容的关系。原文有四十七则,今存二十九则。如称:“梦游仙,刺君臣道阻也。”“白头吟,忠臣遭佞,中路离散也。”诸如此类,颇为牵强。其三,论总例物象,即揭示一定的物象有何特定的象征意义。如谓:“幽石、好石,比喻君子之志也。”“白云、孤云、孤烟,比喻贤人也。”这些,对虚中均有直接影响,《流类手鉴》亦专列“物象流类”节。虚中的时代稍后于贾岛,而其书已多受《二南密旨》的影响,其“举诗类例”节又多引贾岛诗,由此看来,亦不得轻易断言《二南密旨》为伪作。有《吟窗杂录》、《诗法统宗》、《诗学指南》本。今人整理者有《全唐五代诗格校考》本。
河岳英灵集
中国古代诗歌选集。唐人殷璠编选。成书于天宝十二年(753),今有《四部丛刊》影明翻宋本、汲古阁本,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出版,入《唐人选唐诗(十种)》。殷璠,丹阳(今属江苏)人,字号、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本书分上、中、下3卷,选入唐开元天宝之际上自常建、下至阎防凡24家诗,计234首,今本为228首。编选者以为所选诗人皆河岳之英灵,故取为书名。全书仿南朝钟嵘《诗品》体例,每一诗人之下,各有对其风格、艺术造诣等方面的简要品评,多有精到之处,历来为后世诗话称引。尤其是书中有《叙》和《集论》,阐述了诗之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对诗歌艺术多有精妙的见解,对齐梁以来诗歌发展中“理则不足,言常有余;都无兴象,但贵轻艳”的微靡夸艳之风多所指责,肯定了开元以降诗歌创作“去伪存真”、“声律风骨始备”的发展走向,因而以“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的选录标准,编选本集以反映和张扬盛唐诗歌的主要面貌,开后世以选诗标举其论诗宗旨之先河。书中入选有这一时期的主要诗人如李白、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储光羲、常建等的代表诗篇,表现了编选者很高的艺术鉴赏力。本书不仅具有反映盛唐诗歌主要成就和面貌的阅读欣赏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理论参考价值。对后世很有影响,多有著录、抄刻、引述,为唐人选唐诗多种中历被重视、称举的一种。清代王士禛编有《河岳英灵集选》1卷,入《十种唐诗选》本。
万首唐人绝句
唐代诗歌总集。南宋洪迈编辑。淳熙间集成5000多首,40卷,绍熙间成万首,100卷,每卷100首,凡七言绝句75卷,五言绝句25卷,末附六言绝句1卷38首。明代赵宦光、黄习远整理增补,总得10477首。今存明嘉靖刊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据以影印,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校点出版。洪迈(1123—1202),字景卢,别号容斋,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绍兴间中词科,官至翰林学士。晚年归乡从事著述,有《容斋随笔》、《夷坚志》、《文敏文集》、《野处类稿》及本书。本书采集唐代诸家诗文集,旁及野史笔记,为唐人绝句之集大成。但因追求足万首之数,讹舛总杂之处难免,宋人之作也掺入不少,编次也有紊乱。明人整理增补本弥补了这些缺陷,诗以人汇,人以代次,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期,依历史顺序排列,增补删除,堪称善本,极具参考使用价值。清人王士祯批评本书冗滥,卷册繁多,读者难以终卷,从中精选五言绝句227首,七言绝句668首,共得895首,厘为7卷,成《唐人万首绝句选》,有康熙四十七年(1708)芸香阁刻本,商务印书馆据以刊行。其中五言绝句选王维最多,李白、韦应物、李商隐次之;七言绝句选王昌龄、李白、刘禹锡、白居易、李益、张籍、王建、李商隐、杜牧等为多,余皆1人1首或数首,共约200余家,基本上选汇了唐人绝句的精华,很有欣赏和参考价值,流行较广。
艺苑卮言
诗论。明王世贞撰。八卷。世贞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已著录。此编系从“四部稿”中摘出,原尚有附卷四卷。此为王氏中年时期著述,成书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又经陆续修改、补充,于嘉靖四十四年脱稿。晚年又复修订、补充,以毕生精力而成之作。论唐诗语集中在卷四(《全唐诗说》即取此卷中语而成)。它是作者经历大半生时间写成的。论诗强调盛唐李杜以前。书中许多观点值得重视。著者肯定了四杰在诗歌转折上所起的作用(“词旨华靡,固尚陈隋之遗,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五言遂为律家正始”),指出陈子昂“律体往往入古,亦是矫枉之过。”还比较了各种诗体的不同风格及美感效应(如“五言古、选体及七言歌行,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子美以意为主,以独造为宗,以奇拔沉雄为贵。其歌行之妙,咏之使人飘然欲仙者,太白也,使人歔唏欲绝者,子美也”)。对唐诗艺术规律的揭示也很深刻(如“七言绝句,盛唐主气,气完而不甚工。中晚唐主意,意工而不甚完”,五言绝句“妙在愈小而大,愈促而缓”)。书中还对王昌龄、王勃、崔敏童、王翰、贾岛、顾况等人的诗歌技法进行探讨。由于有鄙薄中晚的成见,著者于韩愈、白居易、温庭筠、李商隐等多有微词,未见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