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平仲集
十六卷。明苏伯衡撰。苏伯衡,字平仲,浙江金华人。伯衡博学勤奋,元末时负誉于乡,明初,用为国子学录,后迁学正,著《苏平仲集》。是集凡十六卷,初刻于洪武年间,由林方直编辑。卷首有刘基洪武四年(1371)序、宋濂洪武十三年(1380)序。收文十五卷、诗一卷。其文颇受宋濂等人推重,宋濂在 《送平仲还乡序》称:“平仲辞章,体裁严比,姿态横逸,如春阳被物,或根或芗,或卉或条,或大或小,或圆或扁,各随其物而畅之,无有同者。”显然是过誉之辞。郑瑗《井观琐言》则称 “其用意太苦、遣辞太繁缛,不可为法,”道出了苏伯衡为文的弊病所在。其诗作较少,且无佳作。集末有洪武八年 (1375)胡翰跋语,称苏伯衡选为太学官,“居太学六年。”考《明史》称苏伯衡在丙午 (元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为国子学录,苏伯衡所著《国子学同官记》称以丁未 (元至正二十七年,即1367年)升学正,其诗文又有庚戌 (明洪武三年,即1370年) 七月十日奉命编《摩国史口号》,则苏伯衡由学正擢编修,实在洪武三年(1370)上距丙午仅五年,是胡翰误将时间多记一年。是集为正统七年 (1442)处州 (今浙江丽水等地)推官黎谅所重刻,收入《四库全书》。还存有《金华丛书》(同治光绪本、民国补刊本) 等。
明文衡
文总集。明程敏政辑。九十八卷。敏政有《篁墩集》已著录。是集乃奉敕撰拟,凡七十六万四千余字。卷首有敏政自序。正文含诏、制、诰 、谥册文、遣祭文一卷,赋、骚各一卷,乐章、琴操等一卷,表牋一卷,奏议三卷,议一卷,论二卷,说一卷,解一卷,辨二卷,原一卷,箴、铭二卷,颂二卷,赞一卷七,策题、问对各一卷,书四卷,记九卷,序七卷,跋、题跋五卷,杂著七卷,传五卷,行状一卷,碑五卷,神道碑十二卷,墓碑三卷,墓志、墓志铭八卷,墓表四卷,哀诔、哀辞、祭文各一卷,字说一卷,补缺二卷。收明太祖,《开科举诏》、宋濂《琅琊游记》、吴纳《文章辨体序题》、苏伯衡《空同子瞽说》、王祎《洛书辨》、方希古(即方孝孺)《民政论》等由明初至弘治期间的散文。悉从《玉台新咏》之例,题作者姓名。唯方孝孺因避靖难文禁,而隐其名,书其字。虽编纂中有一篇占一卷,选文亦非全为当时名篇,而名篇又未尽选入等不合体例,不甚完美之处,然基本反映出明初散文创作成就较高时期,宋濂、刘基等作家作品注意反映现实,传记富于特征,小品精悍警厉,游记清越幽秀之特点;亦反映出台阁派作品表面雍容华贵,实际内容贫乏,散文创作处于低潮时期之情况。故是集特为明初至弘治间颇为重要之选本。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四部丛刊》本,收一百卷,题目作《皇明文衡》。
不系舟渔集
元代诗文别集。 15卷。陈高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陈高有《子上存稿》,为明洪武十七年(1384)苏伯衡编次。但今无传本,很可能就是《不系舟渔集》的别称。本集有数种清抄本为传世善本,民国十七年(1938)由黄群编入《敬乡楼丛书》,并据抄本作了较多的校正,是流传较广的版本。卷首为苏伯衡序,明成化元年吕洪序。卷1为四言古诗,卷2为骚体诗,卷3为五言古诗,卷4为七言古诗,卷5为五言律诗,卷6为五言排律,卷7为七言律诗,卷8为五言绝句,卷9为七言绝句,卷10—11为序,卷12为记,卷13为传、墓志铭、行状,卷14为铭、赞、箴、跋,卷15为说、书,并附有陈高撰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的《子上自识》,应是写于将诗文结集之后。卷末为附录:揭汯撰《陈子上墓志铭》、《祭陈子上先生文》,苏伯衡撰《跋陈子上书》,胡翰撰《寄陈子上录事诗》。附录之后,是《四库全书总目》的本集提要等有关资料。陈高文章洁雅。他的五言古诗源出陶潜,律诗“格从杜甫,面目稍别,而神思不远”(《四库全书总目》)。从总的而貌上看,他显然有别于杨维桢一派的风格。
药房樵唱
元诗别集。3卷。吴景奎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至正十八年(1358)宋濂序。据此序,可知本集为吴景奎之子吴履与门人黄琪编辑并刊行于世。卷1为五言古风、七言古风、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卷2为七言律诗,卷3为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及词。卷末有附录1卷,内容包括:吴履撰《处士吴公行述》,黄溍撰《处士吴君墓志铭》,张顺祖撰《吴文可传》,叶仪、唐怀德、范祖干、苏伯衡、吴沈等人所撰《哀辞》。宋濂在序中评吴景奎诗作:“公时吞吐群机,陶熔庶汇,珠玉随风,冰雪在口。人争传于秀句,价欲等于兼金。”他一生刻意为诗,尤好论诗。近体诗时有唐人之风,词句清丽可诵。但由于编辑成集时失于筛选,收入了某些应景之作,如《偶成》:“挟才胜德世所薄,宁我负人天可欺。士之言行苟如此,圣经贤传将奚为?”被《四库全书总目》编者讥为“殆刘克庄所谓有韵语录,殊不入格”。这个批评是相当中肯的。
王忠文集
文别集。明王祎著。二十四卷(别本二十卷)。王祎于建文时谥文节,正统中又改谥忠文。全书分为前后二集,各十二卷。前集题鄱阳刘杰编辑、庐陵刘同校正,有胡翰、胡行简二序;后集则题刘同编辑、刘杰校正,有宋濂、苏伯衡二序。正统刊本另有杨士奇专为此本所作序。王祎是明初古文大家,宋濂序称其文凡三变:初年所作,幅程广而运化宏;壮年出游之后,气象益以沉雄;四十以后,乃浑然天成,条理不爽。其文以“序”“记”二体著力最深,成就也最大。有明正统间刘同、刘杰校刊本,《四库全书》即据此收入。《乾坤正气集》中收有二十卷本,尽管不是原本,但流传较广,曾编入《金华丛书》,后又收入《丛书集成初编》。
汉天师世家
汉天师世家,明洪武年间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撰,永乐年间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删定,万历三十五年(1607)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续补。全书四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为张天师家谱。书中收集史书、道书、外书及传说资料,编成一部历代正一道天师之家族世系史。上起张氏始祖西汉留侯张良、东汉祖天师张陵,下至明代第四十九代天师张永绪,皆逐一记述其生平履历、奉道事迹及有关著述。并且记述历代皇室之封号及有关册封之制诰、赞文等。其中第四十二代至第四十九代当经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增补校订。这一传法世系从张鲁以后至隋唐一段史载不详,五代以后特别是第二十四代天师张正随后,统治者封赐增多,史有明载。本书前后有宋濂、苏伯衡、周天球、喻文伟等名儒官僚之序文。宋濂并且增补张良以上张氏家族世系。继《汉天师世家》之后,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又于民国年间撰《补天师世家》,增补了五十代天师张国祥至六十一代天师张仁晸(音政)之事迹。
忆与唐公游西湖 其一
红鲜高下照横溪,勃窣含情欲上堤。手揽缃茎那忍折,戏鱼长在叶东西。
忆与唐公游西湖
红鲜高下照横溪,勃窣含情欲上堤。手揽缃茎那忍折,戏鱼长在叶东西。荷花深处放舟行,棹触荷珠碎又成。莫道使君迷醉曲,分明认得采莲声。
张守有和章复次韵三首 其二
接翼鸿冥聊尔尔,大书麟获更仪仪。雄边仙伯横琴处,应道苏耽兴尽归。
张守有和章复次韵三首
一骨万金知未惬,五云七字不妨赊。此翁久断扬州梦,径付凝香旧主家。接翼鸿冥聊尔尔,大书麟获更仪仪。雄边仙伯横琴处,应道苏耽兴尽归。闲舒侧理题长句,漫与胎仙纪往回。花径宿莺楼著燕,因思如愿赋归来。
昔在九江,与苏伯固唱和。其略曰:「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横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盖实梦也。昨日又梦伯固手持乳香婴儿
扁舟震泽定何时,满眼庐山觉又非。春草池塘惠连梦,上林鸿雁子卿归。水香知是曹溪口,眼净同看古佛衣。不向南华结香火,此生何处是真依。
赋苏伯修滋溪书堂
滋源恒伏流,春雨川乃盈。林畴广敷润,草木俱繁荣。临深见游鯈,仰乔有鸣莺。君子乐在斯,斋居托令名。积学抱沈默,时至有攸行。抽简鲁史存,采诗商颂并。禹穴追马公,湘江歌屈生。纫兰不盈握,伐木有馀情。浩然欲浮海,归兴还濯清。方舟我为楫,白发愧垂缨。
送苏伯达之官西安七首 其六
横江一苇听潮来,江月飞霜落酒杯。寄语钱唐江上月,可怜寂寞照潮回。
送苏伯达之官西安七首
好去西安苏县丞,千年求友近严陵。江山如彼君如此,正似玉壶寒露冰。湖山主人玉堂客,尔来华发故应多。安石虽云江海士,元元苍生将奈何。苦忆君家两惠连,楼居应作水中仙。静看河畔青青草,应有池塘春梦篇。问讯东海秦钓客,尔来闻已霸风骚。缗明饵香我知愧,愧尔一钩连六鳌。寄语松陵与太湖,烟波风月尔何如。故时景物应如昔,复有当年张翰无。横江一苇听潮来,江月飞霜落酒杯。寄语钱唐江上月,可怜寂寞照潮回。千里隋堤榆柳风,轻花薄荚正冥濛。离情解逐仙舟去,欲过三江震泽东。
春日山中怀周伯恒宪使
平林春鸠鸣,茶人闻曙戒。植杖循青畦,霄晴涤余蔼。俯仰极天泉,所思竟谁在。感公推至心,生平无殊快。旁语及家事,久隐苦穷隘。古有苏云卿,食圃于不贷。更语及神仙,低徊若深慨。古有许旌阳,忠孝垂当代。仲君抱奇质,叶药起沉瘥。浩然鸾鹤情,遂欲游方外。吁嗟世风下,黄虞邈难逮。谡谡松崖吹,仿佛留清籁。
风流子 至元四年七月廿又二日苏伯修侍郎举一儿子以予同年久交且三子名梯云拿云步云者方成童就傅乃求仿吾儿制名遂命之曰乘云继徵词以纪笔赋此以赠儿已满弥月矣侍郎作汤饼会并书呈席上诸公
绀宇瑞烟浮。仙童小、高举觅真游。霞绚九光,徘徊若木,日宣五色,照耀瀛洲。人争睹、翱翔趋绛阙,夭矫上昆丘。几度骖鸾,蛾眉东畔,有时跨凤,恒岳南头。何事暂夷犹。尽青冥远揽,碧落奇搜。不数薰香妩媚,傅粉娇羞。笑襁褓襜褕,人间羊祜,桑弧蓬矢,地上齐州。剩费通家小字,衮衮公侯。
景泰发蓝唾壶歌
发蓝制本拂菻国,字随音转恒讹乖。景泰仿造特精丽,昨偶把玩从西街。圆仪仰俯利开阖,黝光自莹非摩揩。洪炉鼓铸仅七载,渐忘边警耽淫哇。有如金花床上坐,鸡犀翠羽当前排。卫侯彀定避余秽,魏皇吐亦生芳荄。窃黄小白加涂饰,涌现苍岩古苔色。海南事事尊法轮,描画红莲绕香国。从知如意难敲破,缘以胎铜坚不愞。云雷四面隐文章,珠玉九天承咳垂。寡兄此际闭南城,捉发初无叔武迎。镀梁绣袋谗方构,牙盒金钱赏未行。镕铁键门同范器,石徐唾手图功易。示喜徒传进粥瓯,灌神不改扬瑶觯。当时佣匠厕卿贰,此技知经谁考艺。钱唐司马善匡扶,寒?何曾忠武异。翠汁筼筜授秘方,讵闻御物同颁赐。吴言宰相工细唾,讔语阉人示十字。多年陵冢上牛羊,流沫无人诵碑记。苏勃泥青巧刮磨,区区鉴赏类宣和。宫人岂少灵芸泪,但洒秋池化碧波。
秋冬之间鄂渚绝市无蟹今日偶得数枚吐沫相濡乃可悯笑戏成小诗三首 其二
勃窣媻跚烝涉波,草泥出没尚横戈。也知觳觫元无罪,奈此尊前风味何。
题聚奎楼
腰横博带气横秋,仿古抡材共倚楼。杨子从来识词赋,魏公元薄快恩雠。疏帘秀捲青山入,高栋光依白日浮。闻道边尘犹未洗,欲升豪杰挽河流。楼成星聚兆文明,此日登临客况清。报国未能酬素志,兴贤深望济苍生。云开南浦双眸豁,月照东湖一掌平。寄语苏公好珍重,莫教方叔误时名。
秋冬之间鄂渚绝市无蟹今日偶得数枚吐沫相濡乃可悯笑戏成小诗三首
怒目横行与虎争,寒沙奔火祸胎成。虽为天上三辰次,未免人间五鼎烹。勃窣媻跚烝涉波,草泥出没尚横戈。也知觳觫元无罪,奈此尊前风味何。解缚华堂一座倾,忍堪支解见姜橙。东归却为鲈鱼鲙,未敢知言许季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