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百喻经
全名《百句譬喻经》,《百喻经》为其简称。编撰者是古印度僧伽斯那,他从《修多罗藏》等12部经中辑抄出近百个寓言譬喻故事,藉以宣扬大乘教义,如因果报应、八正道、布施持戒等。译者求那毗地,中印度人,是僧伽斯那的弟子。他在南朝齐建元初年(479——482)来华,在建康(今南京)将《百喻经》译成汉文。此书在南北朝时曾一度被禁。鲁迅于1914年将此书校正断句,在南京金陵刻经处舍金梓书100部,分赠友人。其后又对日本翻刻的高丽藏本与刻本进行校勘,纠其舛误。《百喻经》每则寓言之后,附有一段佛教训诫,语丝社社员王品青对《百喻经》加以校点,“爱其设喻之妙,因除去教诫,独留寓言”,使此书成为颇有文学价值的寓言作品。又因这部经末有“尊者僧伽斯那造作痴华鬘竟”之语,据此恢复旧称《痴华鬘》。鲁迅在为此书的题记中说:“尝闻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响。即翻为华言之佛经中,亦随在可见。”此于书1926年6月由北新书局出版。《百喻经》原来只收九十八喻,鲁迅在题记中推测:“尝称百喻,而实缺二者,疑举成数,或并以卷首之引,卷末之偈二事也。”至于书名回复旧称《痴华鬘》,有多种解释。华鬘,即花环,印度教徒常给人戴在颈上以示祝福。痴华鬘,即给痴者戴上花环(书中多数故事是说愚人蠢夫的),以祝福他们聪明颖悟,正符合编撰者启人心智的寓意。书中许多故事与中国寓言笑话相近,如《乘船失喻》与《吕氏春秋·察今》所载的“刻舟求剑”故事相仿。《医治脊偻喻》影响了明代江盈科《雪涛小说·催科》和清代石成金《笑得好》中的“医驼背”的故事写作,从中可以看出中印文化的交流。
理门论述记
《因明正理门论述记》,简称《理门论述记》。佛典注疏。唐神泰撰。一卷(未完)。是古印度陈那著、唐玄奘译《因明正理门论》的注释书。初释题名及造论者,后释论文,分三部分:序述发起分、辨释正宗分和所为契真分,并逐句详释。本书是《因明正理门论》注释书中惟一见存者,但文欠完整。见载于日本《大正藏》及《卐字续藏》。
佛说维摩诘经
大乘佛教经典。全称 《维摩诘所说经》,又称 《不可思议解脱经》。维摩诘是佛教菩萨名,原是古印度毗耶离城的大乘居士,非常富有,精通佛法。据说,他有一天生病,释迦牟尼派弟子文殊师利前去问候,他便借此机会与文殊师利等人讨论佛法,义理精奥,妙语横生。
潘伯寅侍郎滂喜斋拓先秦彝器歌
司农堂前百宝罗,乙爵辛卣相击摩。周季保彝季悆鼎,郘钟鲁䵼■王盉。更有召中生姒鬲,世间此物存岂多。鲰生登堂拓百本,青毡翠墨亲摩挲。考文释器徵所出,长安易水太山阿。卣曰父辛爵曰乙,先后亳社追猗那。爵上土花没瑶饰,一文当柱形如禾。中流及缘作亚字,朝饯馈献应同科。乙辛柔日皆内事,古义简所无枝柯。更有一器特精好,是名曰盉读如和。从禾得声非后起,我于音学无偏颇。世人争诟歌麻部,尽随娑媻改娑婆。尤附会者周桼呁,宁知两罍释非讹。此文唯■不可读,姬殊之夫名孰何。一鼎一彝皆季氏,悆也保也字未磨。作鬲召中君奭裔,旧姻生姒茑与萝。奇者鲁内小臣䵼,陪臣助祭锵鸣珂。侯生作器登明堂,骏奔欲奏清庙歌。更从郘钟识郘后,共公庚舆谥靡陀。郘子公族美田事,不须赤芾兼雕戈。作钟八肆{宀县}四堵,革亦曰{金嚻戈}鼓则鼍。传闻此钟出岸曲,当随沂泗入黄河。司农读书天禄阁,古文奇字共切磋。从兹蒐采富藏弆,大收仓籀穷羲娥。愧余装治止墨本,箧笥渗漯生青螺。是日拓者人尽酒,吴孙二胡颜已酡。
诗经世本古义
二十八卷。明何楷撰。楷字元子,镇海卫(今属浙江省)人。楷博综群书,尤邃经学。天启进士。值魏忠贤乱政,不谒选而归。崇祯间迁科给事中,举劾无所避。杨嗣昌夺情入阁,楷劾之,忤旨贬二秩。福王命掌都察院,几为忌者所害。漳州破,抑郁而卒。着有《周易订诂》、《诗经世本古义》。是书论《诗》专主孟子“知人论世”之旨,依时代为次,故名曰“世本古义”。始于夏少康之世,以《公刘》、《七月》、《大田》、《甫田》诸篇为首;终于周敬王之世,以《曹风·下泉》之诗殿后。计三代有诗之世,凡二十八王,各为序目于前。又于卷末仿《序卦传》例,作属引一篇,用韵语排比成文。凡名物训诂,考证详明,典据精确,有可取之处。然于史实颇多舛误,读者当引以为鉴。是书有清嘉庆二十四(1819)年谢氏刻本。清徐时栋校并跋,另有《四库全书》本。
和虞记室骞古意诗
美人弄白日,灼灼当春牖。清镜对蛾眉,新花弄玉手。燕下拾地泥,风来吹细柳。君子何时归,与我酌樽酒。
和曾侍讲古意
靡靡风外花,濯濯路傍柳。盈盈马上姝,皎皎出素手。挥鞭度南陌,行人尽回首。芳香袭和风,皓綵夺目久。转盻睹他人,百媚自成丑。孰云君子配,终恐匪佳偶。会合宁不欢,别离恐难守。怀哉罗敷言,使君妇自有。
荷风荐凉屷于御风台者六因赋古意示诸同我
黄昏六点星,飞堕天南方。荡荡无边秋,水色涵天光。紫壶如朱槿,鲜妍敌露霜。紫琼如芙蓉,风韵何清凉。紫烟如芝兰,涧谷含幽芳。紫云如木犀,内秘天家香。鹤林如甘菊,端可寿而臧。满泛九霞觞,与客秋兴长。紫清如芰荷,堪制仙人裳。愿言六人者,驾月宾帝旁。先拜紫皇前,次谒王母房。人间尘埃子,白日空茫茫。
九经古义
十六卷。清惠栋(详见《新本郑氏周易》)撰。此书所解,包括《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十经。其中《左传》六卷后更名《左传补注》刊版别行,只存其九。所谓“古义”,是指汉儒专门训诂之学得以考见于当时者。栋作此书,搜采旧文,相互参证,原原本本,可称精核,其价值在王应麟《诗考》、郑玄《周易注》之上。但因栋爱博嗜奇,不能割爱,有个别地方显得牵强附会,或者征引旁文、无关训诂,为例不纯。现存有手稿本、乾隆潮阳县署刻本,乾隆刻贷园丛书本、清刻本、清蒋光弼刻省吾堂四种本。
园林瞻眺同仲木作二首 其一
古意世方疾,太音人和稀。岂不逐群好,恐与贤达违。朝游三畤原,暮宿唐山矶。感此荣悴异,已悲驰骛非。所以素心者,见之心每希。灼灼园中花,膴膴南山薇。及兹不努力,老大将焉归。
园林瞻眺同仲木作二首
古意世方疾,太音人和稀。岂不逐群好,恐与贤达违。朝游三畤原,暮宿唐山矶。感此荣悴异,已悲驰骛非。所以素心者,见之心每希。灼灼园中花,膴膴南山薇。及兹不努力,老大将焉归。膏雨既周彻,田工粗可期。黾勉命童仆,篮舆诣东菑。欣此麰麦遂,坐令芳意弥。业岁望丰衍,行乐值晴熙。况与良士同,更惬山水思。击筑发古调,弹筝奋新词。夜以继白日,潇洒孰可追。
大明庵留偈
略彴横门下转流,挂窗山在屋檐头。大明古意是时节,霜夜月堂帘上钩。
冬初杂兴 其四
斋中乃无纸,柿叶平篱根。稍取书点画,带此朝露痕。识字有何补,随尔忧患繁。姓名总不记,适有古意存。惜哉结绳后,事始于乾坤。先生晚始悟,无术鸠田园。
礼记训义择言
八卷。清江永撰。是书自《檀弓》至《杂记》,于注家异同之说,择其一是,为之折衷,与陈澔之注颇有不同,然其持论多为精核。如《檀弓》“殷练而祔,周卒哭而”,江永引《左传》、《大戴记》解诸儒之异同,其说甚为有据。又说《玉藻》曰“袭裘不入合门”,江永认为“裼衣上郡谓正服,不得更有中衣”,又列孔颖达之疏相较,可见江说之甚确,足正孔疏之显误。诸如此类疏解明确,辨误精恰者,不一而足,尤见江氏深究古义之功。是书亦有臆度之不足,然终不损大旨。有乾隆辛亥刊本、墨海金壶本、守山阁本。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九
世事不可极,遇酒意自开。宽然处百年,亦有几好怀。吾驾无回辕,何适亦何乖。夫子惟天行,微生病栖栖。孺子濯以清,屈公淈其泥。幸此杯中物,与我多合谐。醉中态多乱,真抱自不迷。皇唐事悠然,古意暂可回。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昔者病斯世,庸人常扰之。百物安大化,甚似垂裳时。衮衮元化中,吾生托于兹。学道三十年,今辰聊寡疑。愿言戒迷涂,灵台亦有持。明时耻韫玉,抱策下丘山。所献几何许,腐义数千言。有司缪甄录,一出踰十年。身世无一补,何物期自传。士生三代后,干名本其情。所叹少可知,科版猎空名。二者齐亡之,何以为此生。此生幸长存,得失何复惊。陶公但饮酒,千载名自成。大鲲本渊潜,化形亦天飞。截鹤续凫胫,二物均为悲。日月绕玄度,万象各有依。天地会有终,脩短同一归。吾生向妍华,何惜此日衰。有酒不解饮,而问彼从违。大道本一致,无问寂与喧。每有希夷时,不见耳目偏。逝水喜东流,浮云忘故山。美人隔秋风,涉江耻空还。旦莫或遇之,庄周有遗言。客来相话言,言多非与是。问我谁适从,我不识誉毁。幸客来相过,惟能默饮尔。随意翻瓦盆,不解弹缘绮。秋霜瘁荣木,春露华槁英。逝者不能已,爱憎谁为情。吾生四十年,强半居欹倾。不知谁为之,孰为相号鸣。局促百年内,安足称达生。凤鸟有五文,不共群禽姿。言欲览德辉,来下梧桐枝。文采众爱惜,云是应世奇。廷无箫韶仪,好文空言为。恐终返天山,逝难风尘羁。世事不可极,遇酒意自开。宽然处百年,亦有几好怀。吾驾无回辕,何适亦何乖。夫子惟天行,微生病栖栖。孺子濯以清,屈公淈其泥。幸此杯中物,与我多合谐。醉中态多乱,真抱自不迷。皇唐事悠然,古意暂可回。回首望乡井,窅在东南隅。倦鸟不出林,胡为涉川涂。冬半多北风,疲马不奈驱。昔行气长健,兹来感有馀。园田苟可治,岂不怀安居。长愧先师言,忧贫不忧道。劳辛救寒饥,容体易枯老。自从强年来,颇不患衰槁。翕翕电影间,英交亦何好。澹然无得丧,恐有身外宝。灵龟不朵颐,乃活岁月表。吾足如转莲,遇风无停时。节候迭代序,常与家室辞。三岁凡五出,别离复在兹。行止岂有津,谁为我稽疑。不若巢中禽,乃免霜霰欺。天运实为尔,通塞任所之。尝喜陈图南,托世在梦境。亦有阮步兵,六旬且一醒。神解与辟世,此意在各领。汩汩糟醨间,少复此冥颖。哀哉羊皮人,方彼耀虎炳。四十不拟老,老状日已至。饮量复减昔,三饮已复醉。诗来亦信口,甲乙懒排次。遐览天地间,何物如我贵。所恨每自丧,长失本然味。所乏百亩田,亦须五亩宅。居食少给躬,何复世上迹。一身自宾主,一日足抵百。知我不暂舍,举眼天日白。默然便归化,亦复何足惜。安世至此日,世纷亦已经。庄周不畏烦,为人校亏成。五岳屹常居,四序乃迁更。微子为之奴,箕子出门庭。谁能外阖辟,妄动枢机鸣。密云自西郊,荡荡周文情。然烛能为月,摇翣能为风。手有造化能,身在造化中。顺时以道用,天人乃相通。如何负折鼎,而欲求张弓。青天恒高高,欲上不可得。文成食马肝,汉武知复惑。狂念如推澜,滔天不容塞。坐此弊其躯,亦复几丧国。吾有升天方,难言姑缄默。卜商有遗言,学而优则仕。学既非为人,仕复宁为己。有玉求贾沽,无道谷亦耻。仰瞻夔龙朝,俯愧蓬蒿里。骎骎饶二毛,行行入四纪。马逸驾可覂,风回楫须止。尔无操御中,颠覆何所恃。二仪不翻覆,万生岂无真。物情虽冯时,中亦含元淳。扬子本清静,衔垢作美新。贾生抗高志,慷慨为过秦。其君或唐虞,彷佛皋契尘。诎已徇一时,哀哉遘其勤。因知纭纭内,心与身自亲。会须直躬行,大道无迷津。提壶挂舟傍,还戴漉酒巾。何必访巢许,今古皆斯人。
子渊诗集
元诗别集。6卷。张仲深撰。原书久已亡佚,清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6卷。卷首有4篇序:1,至正十六年(1356)郑奕夫序;2,至正十二年危素序;3,后至元五年(1339)单弘序;4,至正十六年杨彝序。据杨彝序中所说“今其友会稽王良与编集子渊之诗若干卷,以刻诸梓”,《永乐大典》所收《子渊诗集》应为至正十六年刻本。卷1为五言古诗,卷2为七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卷4为七言律诗,卷5为五言排律,卷6为五、七言绝句。本集第1个诗题,即《古意三章》,受到危素称赏,认为“托兴深远,忠贞之心盖莫可掩”(《子渊诗集》序)。所谓《古意》,是仿陈子昂、张九龄《感遇》诗之作。《子渊诗集》中时有警句,颇受《四库全书》编者的重视,但张仲深虽号称曾“漫游湖海”(郑奕夫《子渊诗集》序),其视野却很少出于家乡四明,所作内容单调,以唱和酬答之作为主。
冬初杂兴
今晨霜露肃,爱此群山秋。夭桃薄照日,乃是丹枫稠。草花无名字,正类黄菊幽。一筇步涧阿,聊复舒我眸。雁声一何高,渺渺关山愁。林间有橡栗,岁晚行可收。牧童与樵叟,共载牛背归。我无薪蒸计,南山松栎稀。寒风昨日至,须用葺我扉。故园或可废,亦以完我衣。人生有定分,勿怪生理微。钟声烟外寺,报我明朝霜。篱落暝雀惊,原野昏鸦翔。杖策归茅茨,偶一歌慨慷。千载有我辈,感念行斜阳。斋中乃无纸,柿叶平篱根。稍取书点画,带此朝露痕。识字有何补,随尔忧患繁。姓名总不记,适有古意存。惜哉结绳后,事始于乾坤。先生晚始悟,无术鸠田园。残花与新蕊,不共横斜枝。摧谢得清峭,独照冰霜时。寒梅正如此,他木乃变衰。此由观世物,特以厄见奇。古云桑落节,当有新醪篘。得秫酿几何,拨瓮香浮浮。醇熟不足计,醒醉亦自筹。得酒乃径饮,无酒亦可休。绝怜未知道,颠倒阮与刘。百年有事业,遑云逃糟丘。秋晚种麰麦,覆块青茸茸。兹物乃畏湿,沟作棋道通。江南地力瘠,百谷劳农工。粳稌蓄塍上,麰麦藏沟中。从今防蹂啮,早晚观麦丛。须纵牛羊食,勿信东坡翁。吾诗乃农谱,亦著江南风。
四分律
又名《四分律藏》、《昙无德律》。印度小乘佛教上座部系统法藏部戒律。后秦佛陀耶舍与竺佛念共译,60卷。全律由四部分组成,故名。第一部分叙述比丘应遵守的戒律250条;第二部分叙述比丘尼应遵守的戒律348条及受戒、说戒两犍度。第三部分包括从“自恣犍度”到“法犍度”等十五种犍度。第四部分为房舍、杂两犍度及结集法、调部、毗尼增一。律中对比丘、比丘尼平日衣、食、住、行、修习、内部关系、对外关系、议事规则、僧团活动等各方面应遵守的戒律作详细说明,要求比丘、比丘尼在身、口、意三个方面都必须收摄身心,止恶生善,并对违犯戒律者应如何处理也作了明确规定。律中还保存许多佛教史实、印度社会状况史料,是研究古印度社会、佛教史及佛教教团生活的重要资料。亦为唐代律宗依据的基本经典,因此也是研究中国佛教的重要资料。为历代大藏经所收。影响较大的注疏有:唐法砺《四分律疏》十卷、唐道宣《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三卷(或六卷、十二卷)、《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四卷、唐怀素《四分律开宗记》十卷等。
有以四轴求书读书乐词者讶其浅俗无味因为古意四首示之 其一
春晖开绣户,日日理残机。机中千万缕,织作云锦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