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之推引江南谚论书法
尺牍书疏,千里面目。
颜之推引俗谚论教子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颜之推引谚论治家
落索阿姑餐。
往昔三续六首 其二 颜之推
往昔读《家训》,吾爱颜黄门。生丁六朝末,身世值乱棼。试读观我生,呜咽声暗吞。归心向三宝,此意自可原。遗书二十篇,斐娓见情文。谈艺有新意,论学尊旧闻。明达通情理,末世尤足尊。垂老写家教,辛苦念子孙。岂知悯楚辈,巢覆卵不存。生入舂捣寨,何处与招魂。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颜之推创作的家训,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分别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后娶第四、治家第五、风操第六、慕贤第七、勉学第八、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诫兵第十四、养心第十五、归心第十六、书证第十七、音辞第十八、杂艺第十九、终制第二十。
颜氏家训
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颜之推编。七卷,共二十篇。颜之推(531年~591以后),字介。颜氏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先世随东晋渡江,寓居建康。侯景之乱,梁元帝萧绎自立于江陵,之推任散骑侍郎。承圣三年(554),西魏破江陵,之推被俘西去。他为回江南,乘黄河水涨,从弘农(今河南三门峡西南)偷渡,经砥柱之险,先逃奔北齐。但南方陈朝代替了梁朝,之推南归之愿未遂,即留居北齐,官至黄门侍郎。577年齐亡入周。隋代周后,又仕于隋。家训一书在隋灭陈(589)以后完成。
还冤志
原称《冤魂志》,亦名《还冤记》、《还魂记》,别称《冤报记》、《北齐还冤志》等。隋颜之推撰。原三卷。今本一卷,三十六条。取材于经史纪事,兼及当代事件传闻,历叙西周至隋人物与世事片断,皆以冤屈鬼魂复仇或为恶者受惩为结局。旨在扬善抑恶,阐扬戒杀好生,因果报应之说。历代史志均有著录。《崇文总目》小说家作 《还冤志》三卷,《文献通考》、《直斋书录解题》作 《北齐还冤志》,殆因旧本之首题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撰,遂误以冠于书名之上。《太平广记》引作 《还冤记》。《还冤记》、《冤魂志》、《还冤志》实即一书,今本均为一卷。
送罗架阁弘道
六籍讨雅奥,百家穷怪奇。江沱马尘合,毛釐无所施。不自我后先,逢此泽火时。固已殛来恶,尚乃存微箕。黼哻裸于京,越吟亦凄其。冠冕垂缨紞,履屦饰纯綦。褒博士服制,揖让公食仪。前辈略已尽,后进渐不知。老夫愧每生,骨立双鬓丝。十年日夜醉,万里南北驰。休官此山中,可与语者谁。堂堂朱荆州,遗恨浮鸱夷。有甥何其贤,酷似刘牢之。贞元旧朝士,顾肯文学为。出蜀赋八阵,游吴歌五噫。酹月客星阁,吟风桐川湄。湖海有此士,始见诗人诗。惜往节谊鲜,叹今文献衰。论议吐一二,已觉馀子卑。宇宙不一姓,牛山空涟洏。后周庾子山,北齐颜之推。斯文天未泯,终古清名垂。年可里社老,行足乡党师。书痴俗所哂,各且教其儿。虎头诧肉食,宁当朵吾颐。路棘齿发暮,语离不能悲。
隋文纪
八卷。明梅鼎祚编。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文纪》,此为其终。南北至隋一统,凡齐、周之故老,梁、陈之旧臣,咸荟粹一朝,成文章之总汇。而人沿旧习,风尚各异,乃至著作之林不名一格;终其一代,竟不能自为体裁。传奇至唐已为盛极,而仁寿、大业距离最近,遗篇琐语,真赝相参,故此编最为糅杂。书中如《隋遗录》、《开河记》、《迷楼记》、《海山记》、《大业拾遗记》,皆出依托,而《王度古镜记》尤为迂怪不经。此等搜神、异苑、睽车、夷坚一类之书,亦竟收载乃自秽其书。又如甲秀堂帖载炀帝跋曹子建墨迹,唐以来收藏赏鉴皆所未闻; 而词旨凡庸,显出其后,却一概阑入,未免失于鉴裁。至于唐高祖、太宗、褚亮、李靖、陈叔达、温大雅、魏徵诸人,不系于隋,毋庸置论,乃以其文作于隋末,遂而兼收。而李德林代静帝之诏作于周时、颜之推请考乐之奏上于梁代,此前各集文随人编,此集则人随文列,若文帝复姓令之误采史文,李德林之《修定五礼诏》题为文帝,祖君彦之《移郡县书》、与《袁子干书》,魏徵《与郇王庆书》,皆题为李密,孔德绍《遗秦王书》题为窦建德;以及罪蜀王秀文已见卷一,又见卷二,戴逵《皇太子箴》已见卷五,又见卷七而诸集之通病,不在所论。书中卷八之末载梁神洊等十二人(时代均不详),缘在梅鼎祚 《隋文纪》 以此为终,遂附于此。据 《千顷堂书目》载,梅鼎祚所编尚有 《三国文纪》、《东晋文纪》、《后陈文纪》、《三国》、《东晋》未见其本;“后陈”则未知为何代,疑传写有误,且亦未见其本。统观《文纪》所录,虽抵牾疏漏卷卷有之,然上起古初,下究八代,旁搜博采,荟合成编,使唐以前之文章源委相承,粲然可考,实为艺苑之大观,其功亦不为过掩。此书有《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