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送粮长林思器赴召京师 其一
王贡曾稽夏禹篇,汉庭输饷独推贤。遐方已献编民数,大姓应操赋粟权。千里山河趋魏阙,一帆秋水入吴天。枫墀若听纶音后,归兴西风白雁前。
送粮长林思器赴召京师 其二
酒尽沙头白玉瓶,海云关树远行经。孤舟落叶丹阳渡,残笛秋风白下亭。三楚人烟天外小,六朝山色雁边青。怜君此去应观国,行听韶音到广庭。
送粮长林思器赴召京师
王贡曾稽夏禹篇,汉庭输饷独推贤。遐方已献编民数,大姓应操赋粟权。千里山河趋魏阙,一帆秋水入吴天。枫墀若听纶音后,归兴西风白雁前。酒尽沙头白玉瓶,海云关树远行经。孤舟落叶丹阳渡,残笛秋风白下亭。三楚人烟天外小,六朝山色雁边青。怜君此去应观国,行听韶音到广庭。
二年十一月和暖如春上游观上苑召侍臣危素宋濂詹同吴琳及观等赐宴于奉天门东紫阁蒙御制一序赐之曰卿等各赋一诗以述今日之乐观诗曰
深冬晴暖动逾旬,内苑游观诏侍臣。五色庆云开凤尾,九重丽日绕龙鳞。和鸾喜奉彤车御,式燕惭叨紫阁宾。淑气已从天上转,人间无地不阳春。
元史
《元史》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成书于明朝初年,由宋濂(1310~1381年)、王祎(1321~1373年)主编。全书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记述了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和灭亡的历史。
潜溪集
文别集。明宋濂(号潜溪)著。八卷。本集所收,均为写于元末之文,原本系郑涣兄郑仲舒所辑,由郑涣增补编定。初刊于元至正年间,有陈旅序、至正十三年(1353)王祎序、欧阳玄序、至正十六年郑涣跋。另有明黄溥辑刊《潜溪集》十八卷,与本集内容不同,是宋濂一生著作的选本。据《宋学士文粹》郑济跋,《潜溪集》原本四十卷。但今见此集均只八卷,当为明人所删并。八卷。原刊本已不可见,今存明嘉靖十五年(1536)温秀校刊本。
宋景濂未刻集
二卷。明宋濂(1310—1381)撰。宋濂集重刻于嘉靖中,行世甚久。此本乃清顺治十二年(1655)宋濂裔孙实颖得文征明家所藏旧稿以示金坛蒋超,超择其中今本未载者得三十八篇,编为此集,以补其遗。并以韩叔阳刻本重勘,其中跋何道夫所著《宣抚郑公墓铬》等十一篇皆今本所已载,超盖检之未审。其余二十七篇则实属佚文。推究当日之意,大概因元代功臣诸颂及志铭诸篇大抵作于元,至明不免有所讳。或以尊崇二氏,不免过当,嫌于耽溺异学而隐之。观杨士奇《东里集》、倪谦《文僖集》并用杨杰《无为集》例,凡为二氏而作者,皆别为卷帙,附缀末简,不散入各体之中。则正德、嘉靖以前士大夫之持论,可大略睹之。然古来操觚之士,如韩愈之于高闲、文畅,持论始终严谨,固其正。其余若苏、黄诸集,不入学派者勿论。至于胡寅、真德秀,皆讲学家所谓大儒,致堂、西山二集,此类正复不少。盖文章一道,随事而言,与训诂经义,排纂语录,其例小殊。宋儒尚不能拘,则濂作释、老之文,何必欲灭其迹。四库已存目。
文宪集
32卷,明宋濂撰。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自幼勤奋好学,以文章著名。元代至正年间被举荐为翰林院编修,推辞不就,入山隐居著述。明朝初年接受明太祖的征聘,任江南儒学提举,后主持修撰《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后因长孙宋慎牵涉胡惟庸案,全家流放茂州,中途病死于夔州。谥“文宪”。其集为《四库全书》所收,另有明正德九年刊本、嘉靖庚戌刊本、康熙初裔孙既庭刊本、嘉庆十五年严州刊本、清康熙四十八年彭始博刊本、《金华丛书》本、《四部丛刊》本等。
文原
明代文章理论著作。宋濂著。《文原》分上下篇。上篇推究文章的来源,论文的本体。“吾之所谓文者,天生之,地载之,圣人宣之。本建则其末治,体著则其用章。”下篇探求写作的方法,指出“为文必在养气”。剖析文章的利病,以“四瑕八冥九蠹”为文患。四瑕:雅郑不分之谓“荒”,本末不比之谓“断”,盘骸不束之谓“缓”,旨趣不超之谓“凡”。八冥:訏者将以疾夫诚,椭者将以蚀夫圜,庸者将以混夫奇,瘠者将以胜夫腴,粗者将以乱夫精,碎者将以害夫完,陋者将以革夫博,眯者将以损夫明。九蠹:滑其真,散其神,揉其氛,徇其私,灭其知,丽其蔽,违其天,昧其几,爽其贞。宋濂论文,试图探本穷源,合文理,事功,文章三者而为 一。他说:“故凡有关民用及一切弥纶范围之具,悉囿乎文,非文之外别有其他也。然而事为既著,无以纪载之,则不能以行远,始托诸辞翰,以昭其文。”文的作用在于表现物理,发明事功。宋濂认为,“气与天地同”。“养气”即是培养客观实在所固有的气势。“人能养气,则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当与天地同功”,因而能够写出经天纬地之文。
送东阳马生序
明代宋濂 (1310—1391)作。这是一篇赠序。洪武十一年 (1378),已经告老辞官的宋濂从家乡到南京入朝,同乡晚辈,正在太学学习的马君则拜见他,这篇序是宋濂写给马君则的临别赠言。文章的主旨是勉励青年专心求学。作者先写自己少年时代得书、从师和求学之难,后写当今太学条件优越,得书、从师和求学之易,告诉太学生: 如果业有不精,德有不成,决不是别的原因,而只是自己用心不专。文章摆事实,讲道理,寓道理于事实的描写和分析之中,是教诲,但没有教训的口气,读来使人感到温暖、亲切,使人奋发上进。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写自己少年求学生活的清苦,写大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对比强烈,发人深省。语言朴实,笔调如涓涓流水,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洪武正韵
明人乐韶凤、宋濂、王僎等人奉旨编修。成书于明洪武八年(1375)。该书分16卷。在宋濂为此书所做的序言中,认为宋代人沈约在其《四声韵谱》中提出的四声八病之说,是用吴地的语音来约束中国的音韵学。应该由本书来更正其中的错误。于是,该书以宋代人毛晃的《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为根据,以元代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为参考,稍稍引进其它资料加以增删,采用文字义训,分韵归字的办法。把古音中的平、上、去三声并为22部,再加入声10部。编者力图“以中原雅音为定”,使“五方之人皆能通解”。所谓“中原雅音”,与《中原音韵》音系大体一致。注释以毛晃《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为蓝本,稍有增减。分韵归字,近似周德清《中原音韵》。
诸子辨
一名《龙门子》,诸子辨伪著作。一卷。明宋濂撰。成书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初刊于明正德年间。原为《宋学士文集》中的一篇,后世乃裁篇单行,有一九二八年北京朴社铅印出版顾颉刚点校本,后又收入一九五五年中华书局《古籍考辨丛刊》第一集。《诸子辨》写于应朱元璋征召前。时元璋部将邓愈攻下建德,宋濂乃遣妻、子往诸暨山中避难,自己独居浦江。平日无事,乃用近三个月时间,撰成此书。对先秦到宋代三十余家子书进行了考辨。
白话元史
《元史》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明宋濂等撰。修于洪武二年(1369),次年又做修改。二百一十卷。分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据元代各朝实录、诸家行状、墓表及《元经世大典》等编成,保存了较多史料。此书为《元史》白话文。
浦阳人物记
二卷。宋濂(1310—1381)撰。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省浦江县)人。元朝至正(1341—1367)中举官翰林院编修,不赴,明初官江南儒学提举,奉命修《元史》,官累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为学博览群书,尤攻经学,为文有古风,明初著名文学家。一生著述丰富,有《宋学士全集》等。《浦阳人物记》记浦阳(今浙江省浦江)人物,分忠义、孝友、政事、文学、贞节五目,共记二十九人,后附“进士题名”一篇。欧阳元序称,宋濂所记人物事迹公允,不以私意而有偏好,行文也合章法、史法。该书现存明刻本,收《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知不足斋丛书》本; 1921年上海古书流通处影印清长塘鲍氏乾隆道光间刻本。
洪武圣政记
洪武圣政记,一卷,明宋濂撰。是书略仿《贞观政要》之例,标题分记。分《严祀事》、《正大本》、《肃军政》、《绝幸位》、《定民志》、《新旧俗》六类。而《新旧俗》下又分《申禁令》、《核实效》、《育人才》、《优前代》、《正礼乐之失》、《去海岳之封》、《严宫阃之法》、《厉忠节之训》、《刬积岁之弊》九子目。濂自为《序》,见所作《文宪集》中,盖当时奏御之书也。梅纯《损斋备忘录》曰:“本朝文章近臣,在洪武初,则学士宋濂,其所记当时盛美,有《洪武圣政记》。自永乐以后,则少师杨士奇,有《三朝圣谕录》。至天顺改元,则少保李贤,有《天顺日录》、《二录》。皆近有印本,而《圣政记》独亡,仅见其《序》文,惜哉。”据其所云,则此书在成化间已无传本,不知何以得存於今。然勘验文义,实非赝托。或纯偶未见,遽以为佚欤。然是书之不行於明代,亦可见矣。
宋文宪公护法录
《宋文宪公护法录》(简称《护法录》),是宋濂佛教作品的选集。凡十卷。明代宋濂着,云栖袾宏辑录,钱谦益校订。宋濂曾三度阅大藏,儒门中以多闻总持著称。本录即辑录其所作‘金华文集’中有关护持三宝之文章,计收有塔铭、碑、记、序、诰、赞、铭、颂、偈、说、题跋等诸多种类。《护法录》在明清佛教界有很大影响,缘其所收三十九篇高僧塔铭,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护法录》因此被称为传灯录,一代僧史。
油圳杂咏六首 其二
风抹炊烟澹晚墟,送粮收草百忙余。及时雨过凉如水,灯外传哼唱本书。
张宣呼为小秀才
髫龄文艺众相推,天子亲呼小秀才。诏令完姻添韵事,宋濂赠序妙心裁。
南屯老翁行
南屯老翁年七十,官府征徭困供给。大男送粮赴军前,次男守寨不得眠。盗贼时时劫生口,东邻西舍日夜走。今朝喜见朝廷使,持酒含悽说前事。筋力虽微不敢休,辛勤更备官军至。教儿应役莫逃亡,县男成长身日强。但愿明年尽杀贼,耕种官田得儿力。